木笛的读后感7篇

时间:2023-10-11 作者:Gourmand

读后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通过它我们可以积累知识和经验,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持续不断地阅读,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木笛的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木笛的读后感7篇

木笛的读后感篇1

读了《木笛》这篇文章,我的心情十分矛盾,也想到了很多。

朱丹是一名木笛吹奏者,当他去竞选乐团的成员时。没有按评委说得去做,以至他被迫退出了。然而,他却来到了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和孩子们一起来纪念着一天。

对此,我非常感动。在大雪纷飞的南京城大屠杀纪念碑边,一个个孩子手挚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珠,仿佛在为遇难同胞们送去安慰。更多的还有忧伤。朱丹在吹奏木笛,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结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花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着如泣如诉的笛声。

这件事不禁让我思念起在抗日战争而牺牲的将士们。他们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生命。日本侵略者是不懂得我们沉重的心情的,因为他们国家的部队也来为我们中国制造不断的灾难。当我们在为同胞们纪念他们的勇敢,他们的爱国精神时。而那些侵略者却在庆祝,庆祝自己的"英勇"。本来,中国就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的国家,想别的国家一样,也是数亿人的大家庭,我们也是容不得别的国家的欺凌的。

读完这篇文章,我从内心感受到了朱丹的爱国,他的精神令我十分感动,我从内心敬佩他!

木笛的读后感篇2

木笛,是一种能发出悠扬声音的乐器,在很多大师手上都有过使用的经历。

朱丹身着一身黑衣,缓缓的来到纪念碑前。天,下着大雪,碑前的红烛流着红宝石般的泪,仿佛也为逝去的人哀悼。拿出木笛,他开始了吹奏。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烛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起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他吹奏的乐曲悲惋,融入了浓浓的爱国之情。孩子们静静倾听着,犹如一片幼松林,他们听懂了。

朱丹完全可以为了参加乐团而演奏欢乐的曲子,没有任何人知道。可他并没有演奏,他肯定知道拒绝会使他失去机会,甚至会与机会永远失之交臂。他,没有,没有演奏欢乐乐曲,因为他的血液、身体里,流淌着爱国的血液,跳动着爱国的脉搏!

朱丹还是参加了乐团,而且是破格录取。他是怎样录取的?他难道吹奏了那首欢快的曲子了吗?当然不是,他的才华、品德都被认可了!

说到这儿,我有些惭愧。长这么大,新闻联播很少能听完整的。不是在新闻进行一半,我就出去看书了,要不就是压根儿在发呆。看到这儿,我给自己定下一个任务,新闻联播尽量能听进去,多看报,多买历史书,好了解我国的历史。最重要的一点:把祖国的事画下来,并再在网上查找资料,做一个小网站,并发动全家人,一起了解我们祖国历史。

地上掉了一分钱,不在乎它的价值多少,最重要的是上面有我们的国徽。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五星红旗,曾有多少中华儿女愿为它付出生命,“五星红旗,你比我生命更重要。”

木笛的读后感篇3

我读了《木笛》这篇文章。它主要讲了:在南京,朱丹参加了乐团的招聘考试,他好不容易进入了终试。主考官让他吹走一首欢快的乐曲,朱丹谢绝了,放弃了考试,因为当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纪念日,晚上,朱丹来到纪念碑前,发现有一群孩子在自发祭奠,他吹了一首如歌如泣的乐曲,主考官破例入取了他。

稳重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听到这句话,朱丹的眼中顿时用处苦涩的泪水。他向主考官鞠了一躬,把抽出的木笛小心放回绒套里,转过身,摸摸地走了,。这“苦涩的泪水”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他失去了一次宝贵的机会,也失去了一份工作,第二层意思是:想到南京大屠杀这几个字,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南京大屠杀使六朝古都南京成了一个鬼城,作为一个正宗的南京人,你说他还会有心情去吹奏欢乐的乐曲吗?

我由朱丹联想到了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日本侵略者逼梅兰芳表演京剧,他为了表示自己不演京剧,就开始蓄须,在八年里,他就是用卖北京的房子,日用品和家具来维持生活,等到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天就剃须登台。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现在,我们国家强大起来了,我们应该不忘国耻。牢记历史,更应该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木笛的读后感篇4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三十多遇难的同胞,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日子。朱丹他在考试时没有按要求演奏欢乐的曲目,被遭拒绝;但在纪念碑前,他的出色演出和一颗爱国之心终于打动了外国大师,成为了乐团的正式成员。

南京大屠杀,每一个12秒,倒下一个新的生命。一个又一个的万人坑,一个又一个的中国人,在那时倒下。六个星期的大屠杀,带走了多少中国人的生命与灵魂?

现在的中国经济繁荣,已经不再被异国所欺凌。为何我们的同胞会遭此欺凌?因为落后,因为懦弱!

现在的中国经济繁荣,已经不再被异国所欺凌。2001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2008年成功举行奥运会,一艘又一艘的飞船登上了太空,那几栋人心的时刻——它们代表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东方的雄狮不再沉睡,它的声音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势不可挡!

当第一颗卫星、第一艘飞船飞向太空时,激动的脸上留下了什么样的泪?当神州十一号返航时,我们脸上的笑容又代表了什么?流下的,是欣喜的泪;而脸上的笑容呢,是代表我们中国人站起来的欢喜的笑容。

从原子弹的发射,到我们杭州9月初的g20峰会,给外国来宾们留下了深刻的好印象……我国已屹立在世界东方!现在还有谁会、谁敢欺辱我们?

正式因为有无数像朱丹这样的,牢记国耻、有气节的、愿为祖国荣誉而奋斗的有为青年!

同学们,让我们也成为这样的人吧!

木笛的读后感篇5

在这个假期间,我读了《小木笛与小水罐》这篇童话故事,它的作者是苏联的瓦·卡达耶夫,由张琳翻译。故事中的主人公热尼亚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故事中主要讲了热尼亚一家子来到森林里摘草莓,除了热尼亚只看了几眼以外,爸爸妈妈和弟弟都在认真地蹲下来摘。后来,热尼亚遇到了老爷爷,把自己的小水罐和老爷爷的小木笛换了好几次,老爷爷一生气,不换了。那时候天色已晚,热尼亚只好蹲下来好好的摘草莓了。至于小木笛的事,热尼亚谁都没说。

文中的热尼亚就是做事三分钟热度,刚摘了八个草莓满就不想摘了,遇到老爷爷后,还想让老爷爷把小木笛送给她,直到最后,天色晚了,她才赶快摘完回家去了。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向热尼亚一样,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没有坚持下来。所以我们应该以热尼亚为鉴,无论做什么事情,哪怕很小很小,都要坚持到底!

要取得胜利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如果你坚持了,就有可能会成功;如果你不坚持,就注定会失败。所以,我们不要像热尼亚一样,应该学会坚持不懈,因为只有坚持,才会有胜利。

木笛的读后感篇6

我读完《木笛》这篇文章,我从主人公朱丹身上感受到了深深的爱国之情。

这篇文章讲述了在招聘演员的考试中,考官要求一位叫朱丹的应聘者用木笛吹奏一首欢乐的乐曲,朱丹不肯,因为今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所以朱丹失去了这次重要的工作机会。入夜,朱丹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他:“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他那种深深地爱国情谊感动了考官,也感动了我。朱丹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宁愿失去宝贵的工作。在他心中,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朱丹的爱国行为,让我不由得想不起了抗日战争时期,我们中国涌现的一位爱国志士。梅兰芳是京剧名旦,但是他一生中,却有八年是蓄着胡须的,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绝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就把胡须留起来了。长期不演戏,梅兰芳就没有收入,但无论戏园给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都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绝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来看他演戏的人太多了,没有座位就站着看,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正如伟大的教育家徐特立先生所说:“每个人都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义务,是一种光荣。”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我们心中!

木笛的读后感篇7

74年前的今天,南京城内,满是日本人诡诈的脸;满是到处扫荡的机枪6满是带着血光的刀……今天是12月13日。

赵恺的《木笛》就发生在这一个悲哀的时刻,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1937年的这一天,日军撬开了南京的大门,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读了《木笛》这一篇文章,我陷入了沉思……

主人公朱丹是一名有为青年,他在国家与个人面前,毫不犹豫选择了国家。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强烈的爱国情意啊!我们也应该有这精神――爱国之情。国家重于个人利益。如果你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还吹奏欢乐的乐曲,那样,你还配做一个中国人吗?

我赞扬那群孩子,他们不怕严寒,坚持来悼念死去的南京人民。文章中写到:“仿佛一片幼松林”。是啊!这就是坚强不屈的中国人民!他们手里闪烁的红烛,就是他们的那一颗爱国心啊!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做一个坚强不屈。热爱祖国的中国人。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奋发图强,好好学习,为祖国创建更美好的明天!

我也敬仰那位外国音乐大师。他虽然不是中国人,但是他却尊重中国,尊重我们中国的人民。他能够理解我们国家人民的爱国情怀。

在风雪中如泣如诉的木笛声,分明是一颗炙热的爱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