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读后感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技巧,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菜花女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菜花女读后感篇1
今年寒假我看了一本书,名叫《苦菜花》,当我拿起这本书是,我以为是介绍一种花的,可当我看了一些时,才知道这本书是讲述了山中的村民抗击日本鬼子的故事。
1937年,胶东半岛王宫庄贫农冯大娘,面临丈夫被地主逼死,大儿子离家出走,便参加了革命,后来和大女儿一起,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民主政府,抵抗日寇的扫荡。冯大娘支持女儿当民兵,送二儿子参加八路军。在遭到汉奸告密后,未来的儿媳不幸牺牲,自己也被捕,但冯大娘强忍悲痛,把敌人引向地雷阵。最后,冯大娘拿起枪,将仇恨的子弹射向了汉奸王柬芝。
这本书最主要的人物也是我最崇拜的人物——母亲。她是五个孩子的妈妈,也是八路军的干妈,她关爱乡亲就像关心自己的亲人一样,她疼惜那些为国家为人民、为革命拼命的八路军就像疼惜自己的子女一样。她一家人都是共产党大女儿是妇救会长,大儿子是团长警卫员,而女儿、二儿子是儿童团团长,为保护革命制造枪药的工厂。她的小女儿一个仅三岁的小女孩被敌人杀害。她经历过拷打,被鬼子非人般的折磨,坚强的她挺过来,保住了工厂。她让我看到一位平凡母亲坚强。这是一个都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如果没有她,我们现在也就没有了太平。我们也要谢谢他们这些共产党的同志们,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在我的心目中,鬼子就是一个野蛮,没有同情心的,只为了自己的人。
每当我拿起书来时,我真想自己就生在那个年代,去帮那位母亲打鬼子。可又想,我现在连小猫都怕,就别说鬼子了, 怎么会跟母亲的大女儿一样,拿着枪杆跟八路打鬼子呢?我真为书中的英雄赞叹。
菜花女读后感篇2
最近,我又读完了冯德英的长篇小说《苦菜花》,我读完之后,有了很大的感受。它主要讲述的是上世纪4、50年代,日本军队侵华。深受灾害的老百姓,八路军,纷纷拿起武器,共同对抗敌人的故事。牺牲了多少百姓和八路军,才换来今天这样幸福、美满的生活。冯德英赞扬了这些善良而朴实的老百姓,和鬼子英勇斗争的八路军,可歌可泣的斗争。
文章里的主人公母亲,是一个朴实的老大娘。她的儿子德强、德刚,都参加了革命,还有女儿娟子、秀子。可怜的嫚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鬼子给害死了。母亲的丈夫因被地主逼迫,而离家。四大爷的女儿花子,也历尽了艰辛,最终还是没和她心爱的人老起在一起。还有星梅、兰子,为了革命,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德强德刚坚强不屈,娟子秀子聪明伶俐,在面对可恶的汉奸,娟子表现出了一般人难有的勇敢。而可爱的秀子,在逃难期间,仍然那么勇敢。母亲在面对鬼子的酷刑,咬紧牙关,死也不说出八路军的机密。而且,就为了革命,那可爱的嫚子,也离我们而去。母亲在紧要的时刻,在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刻,用那从来都没有摸过枪的手,打出了胜利的一弹,帮八路军攻进了敌人的总部。
读完苦菜花以后,我更要认真学习,长大以后,好好报效祖国,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盛、兴旺,使我们的祖国人才繁多,更要使我们的祖国永远不再受外国的欺凌!洗刷原先的耻辱!
菜花女读后感篇3
作品所塑造的母亲--仁义嫂的形象,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而饱满的革命母亲英雄形象,具有相称的典型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色泽夺目的艺术形象,同时,也标志着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可以望出,作者是怀着无穷的蜜意来塑造母亲的形象的,光鲜地刻画了母亲思惟性格的主要特征:慈祥心肠和革命意志。
作品把母亲置于王官庄极其严重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在公与私、生与死的抉择眼前,充分铺示她性格中慈祥心肠与革命意志这两个特征,真l实地描写了她的觉醒和成长,详细地写出她从一个只知爱自己子女的母亲到爱革命、爱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为革命奉献一切的革命母亲的性格发铺过程,并留意揭示母亲性格发铺过程中多方面的矛盾心理,使得母亲的形象血肉饱满,也使得读者清楚地望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怎样变为灵魂高尚的革命母亲的过程。
当大女儿娟子拿起猎枪参加革命流动时,母亲的一家正处在极端困苦的糊口中。大伯一家数口被恶霸地主王独一害死,丈夫又被逼走,母亲独自拉扯着5个年幼的孩子,娟子是她独一的帮手,母女相依为命,而窃冬斗争的环境又是那样的险恶,母亲怎么能不为娟子担惊受怕呢?但是,公审大会和娟子亲手枪毙大仇人王独一的现实教育了她,“有一种东西,像是一把火从她内心里烧起来”--母亲的革命意识开始苏醒了。面对封建家族的传统压力,她更加认定“娟子是好孩子”,毅然增援娟子干革命工作。
母亲的觉醒反映了千百万贫苦农夫的觉醒;母亲的成长代表了千百万革命母亲的成长。她的那种伟大母亲的慈祥心肠和革命意志,从一个只知爱自己子女的母亲到爱革命、爱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为革命奉献一切的革命母亲的性格发铺过程,使得读者清楚地望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怎样成长为革命母亲的过程。固然本日早已不同去昔,但是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良多品质很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个母亲,她是慈祥的,作为一个女人,她是坚强的,作为一个革命者,她是伟大的。她外表固然荏弱,但她有着惊人的毅力与坚定的意志,她的牺牲,更让我们望到了她的伟大。在战役年代,她鼓舞我们为革命奋斗,而现如今,她教我们如何坚强的往面对糊口中的艰难困苦。
这本书很值得一读,它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东西,让我们受用一生。
菜花女读后感篇4
苦菜花开满地黄,乌云当头遮太阳……苦菜花开高岗上,烈士鲜血洒在青湖畔……
悲情洋溢的《苦菜花》的歌词映入了我的眼帘,我怀着内心的几分好奇和激动翻开了这本几十年前的红色革命历史书籍,但每次都是以愤怒而合上书本的,我为日本鬼子的豺狼般的行为愤怒!
但与此同时,我也看见了人民战士和烈士们艰苦抗战的勇敢和不畏牺牲;看见了冯大娘一家老老少少前仆后继为抗日所做的巨大贡献;最重要的是,我清晰的看见了这位令人敬佩不已的母亲——冯大娘,是多么伟大的一位英雄!
这本感人肺腑的《苦菜花》主要讲述了冯大娘一家以及其他山中的村民用他们的智慧、勇敢与奉献抗击日本鬼子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便是那位伟大的冯大娘,她让我们在一个平凡母亲的身上看见了不平凡的一面!她是五个孩子的妈妈,也是许多八路军的妈妈。她的坚强和伟大的爱国精神最终促使她在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走上了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革命道路。
当我看见冯大娘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这个小村庄,甚至为了自己的祖国,强忍着日本鬼子魔鬼般残忍的时候;她疼惜八路军就想疼惜自己孩子一样的时候;她甘愿牺牲自己而让孩子们投身革命的时候;她亲眼目睹家人被日本人杀害而绝不泄密的时候;以及冯大娘强忍悲痛,把敌人引向地雷阵的时候……我顿时不由自主的为这位可敬可爱的冯大娘以及那些革命抗日的英雄人物那英勇无畏忘我地战斗、工作而深受震撼,为她浓厚的爱国精神所震撼;也深受感动,为她坚强的意志所感动;更深受的则是无尽启发和激励!
在冯大娘身上我得到了很多启发,其中不仅让我们对中国人民的抗战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让我们的爱国主义意识和精神得到了升华,坚韧不拔的中华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少先队员做为共产主义的接人,在祖国诞辰60年之际,我们应该抗战英雄为榜样,虽然我们不能与我们的英雄相提并论,但我们可以向他们一样拥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因为祖国就是我们共同的妈妈!
我也同样得到了很多激励:既然我们拥有了一颗热爱祖国的心,那么就同样拥有了爱国的志向,2010年世博会即将在中国上海了隆重举办了,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中国少新队员,我们应该为世博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这次我通过了世博小记者的培训,那么我一定会努力积极采访的!
革命战士和烈士们用血汗浇筑起来的胜利之花——苦菜花将永远绽放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苦菜花开甜又香,朵朵鲜花见太阳,受苦人拿枪闹革命,永远跟着共产党……
此时此刻,这本书仿佛也洋溢着苦菜花又甜又香的芬芳……
菜花女读后感篇5
在如今这个独生子女入云、人人都在乎自身利益的复杂社会里,还存在着一种伟大而无私的爱,它的名字叫做母爱。每一个母亲都给予了自己的儿女无尽的爱,然而,她们的儿女,却永远无法回报那母亲的爱。
本文讲述的是“我”的母亲是个痴呆,生下自己唯一幸存的骨肉后,却被父亲和祖母残忍地剥夺了哺育自己亲生女儿的权利,她用自己无私的爱感化了女儿,但在女儿回报她数月后,母亲却离她而去……
读完本文,我终于明白作者以《心中的苦菜花》为题的用意:那满山遍野的苦菜花,那枝正摇曳在母亲坟前的苦菜花,不正像母亲吗?母亲虽受到非人的虐待,但她爱女之心不变,就像苦菜花,根苦花甜。苦菜花,正是母亲默默无闻的象征,是母亲在天之灵的昭示,是一切都过去了的幻化。也许,除了苦菜花,没有什么最能代表那苦命的母亲了。
此时,我突然想起了一位同样伟大的母亲。一次地震后,救援人员苦苦搜索,终于找到了第一个遇难者——确切地说是两个。那是一位母亲,她用自己的身体支撑起千斤重的水泥板,为的,就是她身下嗷嗷待哺的孩子。当将他们送到医院时,那位母亲,再也无法挺起腰板,她的背已经畸形,永远保持了那个最伟大、最令人感动的动作,唤起人们对“母爱”这个看似平凡却其实伟大的词语的全新认识。那位母亲的名字,我不知道,到我知道,她的另一个名字叫做——母亲,支持她的伟大力量,是母爱!
天下所有的母亲们,用她们的爱关怀着自己的子女,可谁又能回报母亲那伟大而无私的爱呢?
菜花女读后感篇6
暑假里,爸爸给我买了一套红色经典励志中国的书,有《闪闪的红星》、《绞刑架下的报告》、《红岩》、《两个小八路》等等,这一本本书让我们再现了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时期,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叫有《苦菜花》。
这本感人感人肺腑的《苦菜花》主要讲述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日本军队侵华深受灾害的老百姓、八路军拿起武器对抗敌人的故事。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扫荡中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英勇顽强的精神,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而感人的革命母亲的艺术形象。
文章的母亲——冯大娘是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有五个孩子,也是一位伟大的英雄。她怀着母爱,做军鞋关怀住在她家有战士;她亲眼目睹家人被日本人杀害,却坚决不说出秘密;当敌人严刑拷打,逼母亲上山找兵工厂埋机器的地点,她却把敌人此到雷区挨炸。
看着看着我不禁对书中的冯大娘竖起了大拇指。我被冯大娘的一一言一行感动着,更被她深厚的爱国精神所震憾。从母亲身上,从她的家人身上,从每一个抗日英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闪光般的爱国精神。
革命英雄为捍卫民族的尊严,庄严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燃尽了自己的躯体,给了敌人恐惧、国人光明。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我们少先队员也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和媪子相比,我们要比她幸福千万倍。所以我们更要认真学习,长大以后,好好报效祖国,使我们的祖国人才繁多,更要使我们的祖国永远不再受外国人的欺凌。
菜花女读后感篇7
?苦菜花,甘蔗芽》是高龄作者姜淑梅的《穷时候,乱时候》的姊妹篇,出版时间间隔大约1年左右,当时第一本出版很多人觉得新奇,第二本出版后有些人觉得作者是“江郎才尽”“不外如是”,一样的内容翻来覆去的讲,有些烦人。
记得小时候,鲁迅先生笔下有个很遭班级里同学(包括俺本人)讨厌的人物,祥林嫂,虽然阅读理解或者中心思想剖析的时候,老师一遍遍强调,这是吃人的封建礼教束缚让祥林嫂成为苦难的“复读机”,可是年少的人儿,哪里有那么深刻的认识,只是像极了幼年的鲁迅先生似的,觉得有些事情真的没有必要一遍又一遍地去讲述,徒遭人白眼惹人厌烦而已。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上受了伤,留下的伤疤,会突破表皮层,深入到真皮层,仿佛刻画到了血脉中,就算是科学表明人体每7天换一层皮肤,那伤痕的纹理却总会一模一样的浮现,所以,容易忘记的,只能说是不深刻的,而一遍遍被提起的,必然有其周而复始刺激讲述人大脑皮层记忆海马区的缘由,苦难,苦痛,值得被翻来覆去,老牛反刍般地掰开揉碎消解却又重新滋生。
作者以70岁以上的高龄,翻来覆去的讲述那些过去的事情,正是因为这些深入了骨髓,成为了血肉,拿不掉,抹不去,磨不碎,打不烂,一字一句,都是这些。
年初自己阅读了德裔波兰籍某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的系列作品,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甚至是随笔,文学形式不同,但是其中蕴含的筋骨出奇的一致,作为移民的身份的错乱感,父亲的遭遇,母亲的遭遇,外公外婆的遭遇,兄弟姐妹的遭遇,自己的遭遇,不一而足。
说回到这本苦菜花甘蔗芽,相较于上一本穷时候乱时候,可以说在原来的故事基础之上,给每个人物更多的前因后果,但是如果你觉得哪个故事忽然和上一本中的不一样了,这个只能说,有的时候,记忆会骗人,回忆也会骗人。
小时候听老一辈人讲那些过去的故事,一百次可能有一百个版本,你不能说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你只能说,哪个可能更加接近真实,哪个可能更加被美化了。
总得来说,姜淑梅的作品自己打算看三本目前看完了第二本,苦难可以被反复提起,伤疤可以被来来回回揭开,有些记忆,忘记意味着背叛,忘记意味着自欺欺人,既然不能忘记,既然不该忘记,那么讲一辈子过去的事情,写一辈子过去的回忆,那又有什么要紧的呢,有的时候,内心流淌的苦难,宣泄到白纸油墨间也算是一种疗愈一种蕴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