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一次反思和思考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写读后感是一种文学创作,可以培养我们的写作技巧,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我的阿勒泰的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读我的阿勒泰的读后感篇1
生活的本意是生存、活着。有人说,生活是为了生存而活着;有人说,生活是在世上舒舒服服地活着。我认为生活不仅是为了生存,为了物质生活而活着,更是要有意义、有价值的活着。虽然人生苦短,但是这样也不枉到世上走一遭了。
热爱生活的事例倒不少,只是我们缺少了一双心灵的眼睛。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多时因患病而失聪、失明。她并没有被困难打倒,在老师的帮助和教导下,她克服种种困难学会了识字,学会了说话,并逐步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她利用自己所学,写了《我的人生故事》、《走出黑暗》等一系列名著,到世界各地演讲做报告。她建立了慈善机构,帮助和她一样的残疾人士。她的爱心行动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和赞同,当时的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她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她还获得了“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海伦凯勒从小就是一个可怜的孩子,没有享受到一个正常孩子的童年生活。她这一生从来没有想过如何舒服安逸的生活,虽然身残,但志不残,她一心想着如何帮助更多的人,如何为贫穷的人做更多的贡献,这样的`生活,才是有价值的活着。
李娟写的《我的阿勒泰》一文,是作者热爱故土的真实写照,是用她在新疆一点一滴的生活故事编写了这本书。李娟从小在新疆长大,那时候的新疆非常落后,人烟稀少,没有什么公路,出去乘车不方便,用的电话也只有卫星电话,这种电话不但贵,而且语音效果差,一到阴雨刮风天就卡壳。新疆的气候变化无常,不下雨时闹旱灾,雨下得多时就闹洪灾。夏天有冰雹,冬天天冷时闹雪灾,还时常闹蝗灾。可尽管这样,李娟仍然选择生活在这儿,主要是她热爱这里的土地,热爱这里的生活吧!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塞涅卡曾说:“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活,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时间来衡量生活”。
生活如水,淡然朴实,淡名利,淡世绘,淡荣辱,淡诱惑,内心宁静,清澈透明;人生如茶,半盏清茶,观浮沉人生,一颗静心,看清凉世界。你既想真正热爱生活,就得参悟出这生活的滋味。
读我的阿勒泰的读后感篇2
最一开始吸引我翻开这本书的,是它的名字——《我的阿勒泰》。是带着多深的热爱才敢向我们所有人宣称:美丽的阿勒泰,这片寂寞而绝美的土地,是我的阿勒泰;它,是我的。通过作者李娟清新的文字,从她的口中,我终于得知在我们的国家还有这么一个地方,那里是孤独的存在,那里是最朴素的存在。然而无论我们如何探知,那个地方,只有他们知道。
看不到太多华丽的词句,更没有晦涩难懂的词语或者思想。仿佛只是看到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人,穿着那经了风吹日晒褪了色的鲜艳的衣服,坐在对面。有点羞涩,更多的是坦然,娓娓道来她的生活。她的语调是那么轻柔,她的描述带着那么多的骄傲和欣喜,她真诚地拉着我的手走到那个让她无法离开、不能离开的地方去。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一个地方。在那个地方,连那片戈壁上的狂沙风暴都有着别样的风情。
她在叙述,她在描述,不是刻意地想要表现什么,只是单纯抑制不住自己要表达,要告诉他们她所知道的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属于她,也不属于她。她不在乎,她欣喜地发现自己知道这个不同于任何其它地方的存在。她所看到的,她的生活,只有她知道;那里的人们走来走去,忙里忙外,快乐失落,对那片土地的失望和热爱,只有他们知道。
我终于了解她有那匹人家抵债还给她家的马儿,有辆她坐了一整天的摩托车,有一年她去森林采木耳,有些总在她家商店打电话回家的有趣的小人物。每每读起来却感到那么的有意思,那么温暖。她和叔叔在半路,摩托车没油了,但是却有过路人慷慨的倒油给他们。在那个天那么蓝,风那么急的地方,有着最朴实最可爱的人民。他们也会抱怨,也会惆怅,也会忙于生计,也会抓住时机就享受。他们那么不同,却那么真实,甚至比在我们身边的人还要真是。
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畅快!骑马在道路上狂奔,洒脱!站在无边和无边中间,大声喊,不知有谁会听到,也许没人听得到。但谁还在乎呢!本来在这片寂寞而辽远的土地上,我就只有小小的一点而已,而我偏要大大声声地喊出来。痛快!是的,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很小。
可是我不会的。无论我从她的口中知道了什么,我都无法像在那里生活的人们一样,真真正正地理解那个地方,看到那个地方,懂那个地方。甚至,我苦苦寻求也找不到,因为我们的心难于和那里的纯净、真挚、诚实融在一起。他们对善诚实,也对恶诚实,他们对自己诚实,对别人诚实,更对头顶的天、脚踩的地诚实我们去了,也看不到那里真真正正的样子了。
真的有一个地方,只有他们知道。
读我的阿勒泰的读后感篇3
沐浴阳光,读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书香氤氲,感悟颇深。
这是一片淳朴的世界。
自然而淳朴的笔触,描绘出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民族的日常生活:做裁缝、经营一家杂货店、河边洗衣服的时光,门口的土路……尽管文字中会饱含生活的艰辛,在作者李娟的眼中,那又何尝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永远乐观地面对生活,永远对生活充满热爱,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我欣赏的,还有那种真实的气息。简单、不造作得语言,记录了哈萨克牧民和作者自己一家人的生活。《外婆的早饭》这篇可谓"经典"。好玩的老顽童外婆充满了童趣和爱心,淳朴自然的语言中又不失幽默,读者阅读时有时也能乐一乐,那会心一笑,真是一点也不乏味。
读这本书,还能领悟到独特的新疆风情,新疆的牧民们,在荒凉的草原上赶着瘦弱的羊群。也许,他们的一生中只有这么一次美好的'相遇,也许,多少年后他们又在某地相遇,或下着暴风雪,即使天寒地冻又算得了什么?素昧平生的人们围在一团,温暖彼此的心。读到此刻,我的心也被人世间最美好的温情所感动。面对困难,大家都能团结起来,共同面对,不管人们是否相识,险境面前人心是一致的,克服困难也就不难了。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学校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我们班能歌善舞的同学较多。比赛前大家都以为准能拿第一名,谁知道结果却相反。合唱节目演砸了,全班一片哗然,同学责怪班长组织得不好,负责领唱又抢了节拍……这个简单的故事也同样说明了简单的道理。谁不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只是落实到行动中就不容易了。而新疆牧民们做到了,这与文化程度无关,从中可以知道: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小细节,否则也将会酿成大祸。
读我的阿勒泰的读后感篇4
?我的阿勒泰》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在新疆最北段的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一个以哈萨克为主要人口的小县城里度过的一段童年。
作者李娟是一个普通的从未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汉族女孩,她的文字非常自然、朴实、真切而不乏动人之处,于浮躁的生活是一缕清新的.风。
我是第一次接触作者的文字,一读就有一种回归到小时候的感觉。因为她的描述就是小时候的感觉,对周围的每一个细节都这么触感强烈。
这本书里没有变味的心灵鸡汤,也没有如何赚钱的窍门,这里有的是真实。看似平淡无奇,却是真正的淳朴的一种味道。
我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来安安静静的看一本书,这本书让我很惊讶。真想不到现在这样充满的社会里还有人在写、能写那么清澈、纯净的文字。如果让我编教科书,一定把李娟的文字选入语文教材,从小学到高中都适用。心灵鸡汤太假了,佛经圣经太飘渺了,李娟的文字那种自由自在、悠悠荡荡、返璞归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沉浸下来,太舒服了。
我喜欢文字简简单单、实实在在,有一说一的书,对故弄玄虚、卖弄技巧、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书敬而远之。看李娟的书,看这本《我的阿勒泰》,尤其是看完的时候,会让你感觉长舒一口气。像是懵懵懂懂从一个遥远的故事,一个遥远的另一个自己中醒来。
读我的阿勒泰的读后感篇5
阳光透过窗,照射在桌子上,一切静谧又安详,最好的能在这时看一本书,来一场仿佛早已准备的美丽邂逅。
夏天,我来到了新疆阿勒泰,这边风景不似内地的单色,就连天空都有四五种颜色。这边有许多汉族回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但都和谐共处,在路上不认识的都会打招呼,遇到困难都会互相帮忙。
这本书描绘了作者李娟在阿勒泰的故事。李娟不是一位专业的作家,只是一名杂货铺的女孩,但写出的文章又让人情不自禁的喜欢,引诱人看下去。她笔下鲜活的文字,透露出朴实与爽朗。
在她的书里,讲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又诉说了自然的危险与人心险恶,使人了解到了人性与性情,如何相处的方法。还有阿勒泰的自然风光和一些民族的特色。
著名主持人柴静点评到:“李娟写的不是小说,也不是童话,就是自己的生活。她并不是在简单地临摹自然,这样的真实里饱含着诗的精神,只有对万事万物的感受永葆清新的人才写的出来这样的文字。”
是啊,只有对万事万物的感受永葆清新的人才写的出来这样鲜活的文字!仿佛像一股清香动心恍悟。
李娟写的诗,虽然感觉通俗易懂但又代入了许多许多。
“有一块苹果永远噎在喉咙,”
“有一个人一生都想要吐出它。”
“谁都知道苹果红的那面有毒,”
“却不知青的那面难吃。”
这本书不值得错过。
读我的阿勒泰的读后感篇6
读完《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思来想去,决定写一写自己的感想,算是对这两本书的一个感悟吧。
其实我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是挺担心遭到李娟的嘲笑的。但我想最后她还是能接受的,因为我太可怜了,整天活在“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生存经验和谋生法则里,活在被世俗的枷锁套牢,身不由己、无法挣脱的世界里。
阿勒泰没啥,李娟罗罗唆唆地叨咕她那里的那些破事,但我看着看着就乐,把乐都乐没了,心理有哭不出来的酸痛。在哪个很容易让人绝望的生存环境里,她的笔绕开大苦大悲式的苦难控诉文学,直追戈壁滩上的欢声、夏牧场上的笑语。
那片土地赋予了她天才般的灵性,戈壁荒原上的肌肤在泛着莹莹蓝光的滋养下,大众速腾迸发出一个天才般的信笔为之的书写者,她让我们发现了一个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而且无人认领的一个清新、快乐的世界。
而我们失败就失败在“当我们被群体性的过度索求的欲望和惯性纠结缠绕得疲惫不堪时,我们为了配合心理那念无止境的贪婪成性而无暇审视和欣赏本该属于我们的美,无法收获那本该属于我们的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我们在拿到我们想要的东西的同时,也遗弃了另一个美好、温馨的世界。
她穿越了苦难、绝望、沮丧、寂寞、孤独、的`那强硬的阴暗层面的阻力,言语出了另一个世界的美。
荒原上的风、戈壁上的云、河岸边的毡房、峡谷里的牛羊,冷得过分的寒冬、另人绝望的山野,该咋样还咋样,该不咋样还不咋样,没人把她们咋样,她们也没把谁咋样,大不了吐一吐舌头,还不就是无所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