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书读后感5篇

时间:2023-10-05 作者:Anonyme

读后感也是一种反馈,我们可以通过它了解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思考文学作品中的逻辑和推理,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成吉思汗书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成吉思汗书读后感5篇

成吉思汗书读后感篇1

在历史的浩瀚洪流中,不断涌现了许多让人咂舌称奇的英雄人物。

他们中有很多都取得了备受瞩目的成就,被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更是打下了几乎整个欧亚大陆的版图。

“一个人成功的根本不是一味地进攻愣头青式地盲目向前,而是坚韧不屈”。最近,读了《成吉思汗》,我有此感触。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他生在大汗的家庭里,骄奢富贵,衣食无忧。但九岁时,父亲被人谋杀,全家遭族人流放,这对铁木真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在别人还在不谙世事的年龄他就和母亲共同承担了养育兄弟姐妹的责任。

那时起,铁木真的心里就已经埋下了坚韧的种子。在历经了不知多少年的流亡后,铁木真卷土重来,重登汗位率领数以万计的蒙古士兵征战四方,收复了几乎整个欧亚大陆的土地。从落魄王族到一代天骄,他走的每一步都蕴含无数的杀伐果断,而这每一步的背后就是坚韧,哪怕是违心的。

铁木真自己明白这一点,他将这一点用烙铁烙印在自己的心上。十三翼之战是铁木真戎马生涯的一处污点,,同时也是他整个人生中的一大亮点。十三翼之战是铁木真第一次率兵打仗,他虽没有身先士卒,但他担任了最高指挥官一职。

铁木真第一次排兵布阵,难免有些刺激,他的计划是模仿敌军,他也安排了十三个战斗单位,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敌军有浩浩荡荡三万人马,他仅有稀稀疏疏不到五千人,相比之下简直天壤之别。就连铁木真的母亲也担任了一个单位的指挥官。

在夸张的实力差距下,就算铁木真像韩信一样用兵如神,像项羽一样破釜沉舟也改变不了这场战斗注定以失败告终。“胜败乃兵家常事”,真正坦然接受失败,继续坚强向前的只是凤毛麟角,但是成吉思汗做到了,他拥有君王必备的坚强。

被敌人打得溃不成军,像过街老鼠一样溃逃三百里这对一个指挥官来说是莫大的耻辱,但成吉思汗抗住了这次打击,他用他的坚韧不拔再一次向各部落证明了他征服草原的坚定意志。

书中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在明亮的白昼要像雄狼一样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像乌鸦一样,有坚强的忍耐力。”每个人都曾坠落黑暗的深渊,每个人都历经过伸手不见五指的无比黑暗的夜。有人自甘堕落,盲目地挣扎,这只会加快黑暗那深渊般的巨口侵蚀心智,吞噬自己的步伐。只有像黑暗中的乌鸦一样坚韧不拔,直到摸索到一丝一缕的光明与希望,抓住机会彻底挣脱黑暗。

或许坚韧听起来是弱者忍气吞声的表现,但从古至今有过无数的英雄豪杰用自己的坚韧创下的惊世骇俗的成就为这个词正名。西楚霸王项羽,有单手举千斤鼎之气力,破釜沉舟之胆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骁勇。

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刚愎自用,自恃武力最终落得个垓下自刎的下场。成吉思汗也不过是一介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莽夫,但他忍得了丧父之苦,忍得了妻离子散之痛,忍得了溃军之耻,忍得了十余年的流亡。正是这些坚韧让成吉思汗不同于楚霸王项羽一样的莽夫,让成吉思汗走向戎马辉煌,成为强者。

读完全书,你会沉醉于草原霸王打下的半壁江山,钦佩铁木真血性男儿的英雄气概,更折服于他在黑暗中的取舍与坚韧。在困境之中,只有坚韧不拔坚持不懈地寻求光明才会苦尽甘来,迎接黑暗后黎明的曙光。

成吉思汗书读后感篇2

今年寒假中,我读了许多书,如《射雕英雄传》、《上下五千年》、《朝花夕拾》、《爱的教育》等书籍。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成吉思汗》,它的故事情节一直吸引着我往下看。

“成吉思汗”这个词分两个部分。“汗”、“可汗”是我国古时候北方一些游牧民族对“王”、“皇帝”之类的称呼;蒙语“成吉思”是“强大的”、“有力量的”的.意思。“成吉思汗”的意思就是“强有力的可汗”。

成吉思汗名叫铁木真,9岁时父亲被人毒死,开始了颠簸的幼年生活。铁木真在友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展示出自己的英雄风采,成为了蒙古大汗。35岁时开始了他的复仇之路。52岁时完成了统一蒙古的大业,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并开始了他统一天下的大业。他还未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时,就病逝于甘肃省清水县牛头河畔,享年73岁。

读完了这本书我十分佩服成吉思汗。有很多原因。他很勇敢。他幼年丧父,20岁时为了让亲人不被泰赤乌人杀害,勇敢地引开他们。我要向他学习,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勇敢的面对现实,遇到挫折决不气馁,而是努力克服,不怕失败;他有很大的志向。我要向他一样给自己一个目标,使自己好好学习,努力完成这个目标;他对待自己的属下十分友善,就像在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我要和同学们团结友善,不欺负弱小。有宽阔的胸怀。别人做错事,只要他承认错误,真心悔改,那么就原谅他。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成吉思汗身上有许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成吉思汗书读后感篇3

从小,我就崇拜英雄人物。不久前,又读了一本详细介绍成吉思汗生平的书,使我对他又有了新的了解,尤其是他的人品,更让我敬佩。

蒙力克是铁木真(成吉思汗原名)的保护者。铁木真立地成汗后,向他许下了“犯九罪而不诛”的诺言。他没有食言——直到后来蒙力克诸子杀其十几个使臣,欧打其弟别勒古台时,才将蒙力克的第七个儿子,犯下滔大罪的通天巫阔阔出折腰处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成吉思汗有很好的自控力和宽宏大量,可汗肚里能撑船。他的精神是一般人不可比及的,他真是“一代天骄”!

读完那段文字,我想:我们同学们的克制力比起成吉思汗可真是差远了。我们会为了蝇头小利争吵不停;我们会为了“三八线”挥动刀戈;我们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有的同学甚至染上了爱打小报告的“嗜好”……

成吉思汗的品德,他的宽容的故事,真该纳入语文课本,让21世纪的独生子女们好好学学!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帝国的缔造者,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成就,与他的宽容是分不开的。

被他宽容的人会为他战死沙场,效犬马之劳。试想,如果他没有宽恕那些俘虏,可能建立起辉煌的“马背上的帝国”吗?不仅是成吉思汗,古今中外所有称霸一时的人,不都有宽容大度的精神吗?

我们要学习成吉思汗那高尚的精神----他将永垂不朽,丹心照汗青!

成吉思汗书读后感篇4

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是经历了正常人无法经历和扛起的重任。 ——题记

最近一直在看《成吉思汗》,那本承载着中国辉煌的历史源头和残酷的征战历史。成吉思汗,你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改变了中国、亚洲甚至欧洲的历史。

风轻轻的从耳边吹过,好像又回到了从前……

草原上始终是硝烟弥漫的战场,部落之间的纷争在你之前始终没有停歇过,而你的出生似乎是上天早已安排的,从战争中降生,再在战争中死去……

1、艰苦的少年

辽阔的草原上,奔跑着白云般的牛羊,一个又一个聚集在一起的蒙古包,我看见你骑着马挥舞着长鞭,飞快的向前方跑去。而你的前方却是一个孤零零的只有几根栅栏,几匹银合马的地方——你的家!不知是谁,那个穿着蓝色衣服,长发上包着两块青色的花布的妇女喊了一声“吃饭了。”那双眼睛,有着灵灵的水光,我猜那就是你的母亲,岁月早已带走了她的容貌,留下的只有艰辛的皱纹。话音刚落,你和你的弟弟妹妹都赶过去,而桌上摆着的仅仅是那让人不忍心看的寒酸到极致的一点野菜,几条小鱼,唯一一点荤腥竟是土拨鼠!你们一家人是怎样生存的!

我知道你父亲死后,恶毒的塔里忽台挑唆部众,部众离散,而你也从黄金家族的后代沦为了一个连奴隶都不如的地位。这苦,这痛,却落在了你一个未满十三岁的少年身上,你稚嫩的肩膀能扛得住吗?

我懂得了坚强,自立。

2、威严的可汗

草原上还弥漫着战火的硝烟,眼前几个士兵还在收拾着战后的残局,一匹匹马飞速的向这里奔来,远远望去,大批的百姓还在逃脱与俘虏中,你的叔叔正在指挥疯狂的掠夺,妇人的哭声、孩子的抵抗、抢夺者的奸笑,在落日的余晖中又刷了一层凄惨。你在马上看见,旁边一个少女正在拼命的逃跑,一伙士兵抓着他,她拼命反抗,而她正是当年陪伴你在羊毛堆里避难的合答安。面对你的叔叔和恩人,我原以为你会对叔叔宽容,并从俘虏中找一个人给他,可你没有,没想到你自己下令捉拿了你叔叔,而放了合答安。仿佛在你眼里,任何人犯罪都是平等的,无论是你的亲人还是百姓。

我看见了你在黑暗的封建制度中打破枷锁,这就是人们为什么信服你,拥戴你的原因之一。

我懂得了,平等,尊重。

3、最后的胜利

年复一年,时光不断飞转着,草原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你也从战火中成长起来。你已经四十多岁了,可是依旧给我严肃的感觉。塔塔儿之战马上就要打响了,这一仗不仅关系到你的诺言甚至全蒙古的命运。从九岁那年一直到现在,你从没有忘记过。多少日子的煎熬啊!我看见,你消灭塔塔儿人的那个晚上,蒙古部里拉着马头琴,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片欢歌载舞,人人把酒欢歌,一声声“呼瑞,呼瑞”响彻云霄。而我第一次看见你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孩童般天真的笑脸,然而你的两鬓早已斑白。

我明白,你一直在等着这一刻。几十年的坚守终于迎来了这场胜利,你扛起了自己身上的重担,像一只雄鹰,勇敢的向前飞去……

我懂得了,执着,坚定。

书一页一页的翻着,你生活的点点滴滴渗透在我的心里。岁月和征战终究是把你从一个稚嫩少年变成了今天的一代天骄。这也使我更加懂得:伟大的人往往要经受过比别人更加残酷的挑战。

成吉思汗书读后感篇5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认真阅读了《成吉思汗和鹰》这篇课文。读完后,我不禁为文中那只为了救主人而被主人射死的鹰感到惋惜;为成吉思汗冲动的做法感到遗憾。

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这样一件事:口渴的成吉思汗想喝水,却被他的鹰四次撞翻了杯子,他射死了鹰,却发现鹰是为了救他而这样做的,成吉思汗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整篇文章语言朴实、耐人寻味,令我深思,使我深有感触,尤其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是啊,如果成吉思汗不那么冲动,不那么鲁莽,而是先想一想,平时那么听话,那么忠诚的鹰,为什么突然变得不听命令了,然后去看个究竟,他的鹰就不会死,他就不会这么懊悔,他现在可能正骑着马和鹰一起打猎呢!“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这句话,既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也体现出了成吉思汗对自己这种做法的后悔,体现出了成吉思汗对这只鹰的感激之情。

在发怒的时候做不应该做的事,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写作文,妹妹跑了过来,她抓起作文,一不小心,作文撕了。我气急败坏,急忙把作文抢回来,手中的笔随着我的动作,把妹妹的手划伤了一道长长的口子。顿时口子鲜血直流,妹妹哇哇大哭……我后悔极了:后悔自己不该这么小题大做,不就是一篇作文嘛,撕了可以再写,可妹妹手上的伤,却再也抹不掉了……

读完《成吉思汗和鹰》后,我掩卷沉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都会犯错误,何况是我们呢?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能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因为人在发怒时是最不理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