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书读后感模板7篇

时间:2023-03-25 作者:Youaremine

优秀的名著在我们读完之后是非常值得我们写一篇读后感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的思想,读后感是绝对不能忘记写的,下面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三国演义书读后感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国演义书读后感模板7篇

三国演义书读后感篇1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内容,讲述了东汉末年至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的战争故事。翻开它,就犹如展开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

作者给这幅画卷描绘了朵朵奇葩,我深深陶醉其中。这里既有鼓角争鸣,硝烟弥漫的战场,又有文臣武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纷争,同时也不缺乏风花雪月的爱情与情意深长的友情。书中的每个人物都生动鲜明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气量狭小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气的关羽、纳贤的刘备、好战的黄忠、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等。其中我最欣赏的人物是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这一情节更加突出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聪明博学,反衬出周瑜的小肚鸡肠、心胸狭隘。

读完《三国演义》后,我懂得了在学习中,我们应以周瑜为鉴,当别人的成绩超过自己时,我们应该认真分析一下自己退步的原因,总结经验,改变学习方法,不能去妒忌同学,更不应该因为考试失利就失去信心,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三国演义书读后感篇2

说起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我都非常非常敬佩,比如说有智有勇的诸葛亮和司马懿,还比如说正义、勇敢的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其中我最敬佩的那就是有智有勇的诸葛亮和正义、勇敢的赵云,那么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现在我先给大家有智有勇的诸葛亮。诸葛亮他非常的聪明,他面对敌人有许多智谋,比如说空诚计和草船借箭,还有七擒孟获,我先给大家说一下草船借箭,周瑜借蒋干之手杀了蔡瑁和张允后,十分得意叫鲁肃去见诸葛亮,看诸葛亮是否知道,鲁肃刚一到,诸葛亮就说:“恭喜!恭喜!”鲁肃装糊涂:“喜从何来?”诸葛亮说:“曹操中了都督的计,杀了蔡瑁和张允,江东彼此无患了,难道不值得恭喜吗?”鲁肃回去后,就把话告诉了周瑜,周瑜很吃惊。

第二天,周瑜刁难诸葛亮让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说三天就能造好,请借给我二十只船,和许多草人,第二天就有了十万只箭,周瑜见了自叹不已。

说完了有智有勇的诸葛亮,然后我在来说一下正义,勇敢的赵去,我来说说赵云的事情,赵云在长板坡大战,赵云与曹军拼杀了一夜,没找到刘备,听别人说刘备在向南去了,赵云催马向南赶去,找至甘夫人,随即杀出一条血路,把甘夫人送到长板坡,又去向曹军杀去,赵云又寻找另一位刘备的妻子和他的小儿子,赵云在一口枯井旁找到了糜夫人,糜夫人说不要管她,快救她儿子,最后赵云杀出了一条血路带着刘备的儿子。

三国演义书读后感篇3

诸葛亮这名字真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之所以流传广泛,就我总结,有以下几点:

其一,诸葛亮忠心之度,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诸葛亮本生在隆中,后经徐庶介绍,效忠于刘备,从“火烧新野”到“六出祁山”,无不是诸葛亮出谋划策。如果说,在蜀汉的鼎盛时期,诸葛亮是为了荣华富贵的话,那在“大意失荆州”和“火烧连营”“白帝城刘备驾崩”后足以见其忠心了。那时,诸葛亮完全可以夺阿斗之皇位,自封为王,但是因为刘备的嘱托,他却要支持辅助阿斗,“六出祁山”,成就霸业。为了汉室的大业,为了天下的老百姓,诸葛亮付出了太大,太多的精力,53岁就死于军中,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再者,诸葛亮乃是千年一遇的奇才,什么事都能有所预见,未出毛庐能预见三分天下之格局……他虽无张飞之猛,关羽之勇,可凭他那治国的才能和用兵如神的计谋比起来却毫不逊色。比如七擒七纵孟获,诸葛亮不是一昧的屠杀生灵,而是运用智慧,攻心为上。此类事情,如空城计,用镇静自如、弹琴饮酒的姿态,“赶”走了百万雄师。气死周俞吓走活仲达……令我不得不佩服他。

其三,可惜的是,因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而诸葛亮失的偏偏是最重要的军事基地──街亭。这是用人不当,忘记了先帝的再三叮嘱:“马稷言过其实,不可重用”。这就证明,人难免有错误。

在那时,诸葛亮能具有这样的才智,忠心,真是不可多得的奇才。可惜,未能成大业啊!

三国演义书读后感篇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三国演义》读后感-牛俊翔。我是一个喜欢阅读的男孩,读一本好书或名著常常让我忘乎所以。

最开始读书其实是因为那是百家讲坛开讲三国,故事真是好听极了,有些时候我爸爸也学着里面的教授讲几段。可惜我不是每次都能听到,但是没听到又没有办法补救,只能是遗憾了。

后来,我对书的渴望一日大过一日,干脆拿起一本《三国演义》,靠自己的一知半解读了下去,居然越读越懂。尽管有时候会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我依然是读的有滋有味。

其实我读书也不是那么顺利的。比如我第一次看到关羽死了,就哭了一场,把书扔下去了;下个星期把书又拿起来紧接着读到了张飞死了,闹了一场,又把书丢下去了;后来读到了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我就"长使英雄泪满襟"了。至于什么时候读到结局,自已已经记不清楚了。

因为看三国演义的关系,我对章回小说产生了兴趣,对于那本《水浒传》我简直是着迷了。虽说水浒传一共描述了一百单八将-人物众多,可因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一面而爱不释手,这也许是我对水浒传情有独钟的地方。

后来,功课紧张了,没多大时间看课外书了,而章回小说都特别长,全看完需要很长时间,于是我开始接触了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其中的故事大都较短,可以随时拿起随时放下,大大方便了我的阅读。

书籍是一眼智慧的清泉,它能洗濯心灵。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能参悟天地。我亦相信,读书不仅能让人拥有渊博的知识,还能让人陶冶性情,益人心智,发人深省。开卷有益,我读过的书并不多,可我仍然感觉读书是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就像和一个充满睿智的朋友谈天,从这些书中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人处事的大道理,正如阿巴斯·阿卡德所说,阅读是个体生命的扩展。的确,只有读书才能使人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感受到世界的博大,感受生命的久远。我愿用读书来充实自己的生命。

三国演义书读后感篇5

最近,我校开展了读书活动,我们读的是四大名著。其中,一本吴承恩的《三国演义》吸引了我,于是我开始细细的读,慢慢的品。里面的情节、人物深深吸引着,打动着我,令我爱不释手。

这部书内容主要讲的是蜀、魏、吴三国纷争的故事。它叙述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描写了近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在书中,我知道了有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样恶贯满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样小心眼的人。在《三国演义》的人物中我最欣赏的要数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别人有什么计谋都瞒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环境及气候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

我觉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于诸葛亮聪明博学,用兵如神,这便使周瑜非常的嫉妒,心怀诡计,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一患,要找借口害他,于是对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这当时没有造箭的条件下却要他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严惩。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凭他的智慧和学识,在三天内向曹操“借”了十万余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刘备、关羽、张飞是在桃园结义的生死兄弟。他们在讨伐黄巾起义军胜利后,却只得了一个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无眼哪!后来,靠公孙瓒大人他们才任平原县的县令。他们三个人都是英雄豪杰。刘备是皇室后代,父亲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军,为天下百姓着想;

关羽也是英雄,他因为愤愤不平,而杀了家乡的解良恶霸,所以也来投军;张飞虽然说是个急性子,但是他从不向无能的人投靠,对自己的结义大哥二哥听命是从,也为百姓着想。所以,他们三人就像现代中人们的公仆,为人民服务。

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国演义书读后感篇6

今年我读了很多书,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不但是四大名著之一,而且每个人都非常厉害,特别是刘关张三兄弟,曹操和孙权,每个人都是叱咤风云的`超级高手。

?三国演义》讲的是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争,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蜀国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在他的帮助下,蜀国变得强大起来。诸葛亮可以说是天才,是当时的智多星,他可以说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仿佛所有的战争都在她的意料之中。“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这回中,诸葛亮令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讲诸葛亮被鲁肃请到孙权的大殿上,大殿有一班文武二十多人。他们看见诸葛亮,都认为他只是军师,没什么才能,都瞧不起他,就故意出一些难题让诸葛亮出丑,先问的人是孙权的第一个谋士,诸葛亮就想,如果不先难道他的话,就说服不了孙权。他若无其事,他知道他们想问一些难题让他答不出来,而且还想嘲笑她的国家。于是他就进行反驳,当然,这并不是一般的反驳,他在回答的过程总,说出了吴国的笑话。让那些文人招架不住。诸葛亮可以说是智慧的化身,没有什么能难得到他,他真的是神机妙算,有超出常人的头脑。

诸葛亮可以说是我最佩服得人,无论在什么方面,他都由于其他人。《三国演义》对我来说,是一位带领我前往成功的导游。如果他们还在的话,我想我们的智慧是可以超过他们的。我们应该回到那个时代学习,哪里可以把我们丢失的东西找回来。《三国演义》是一本有灵性的书,它告诉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三国演义书读后感篇7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题记

这是出自《三国演义》的一句歇后语,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以前我从未读过《三国演义》,并不知道这句什么意思,又为何而来,今天读了三国演义之后,才知道了缘由。

曹操派两个人诈降,想要打入东吴内部。周瑜看了出来他们是诈降,黄盖愿意到曹操那里去诈降。里应外合,利用火攻袭击曹军,但必须受皮肉之苦。几天后,黄盖假装当着所有人对周瑜说不如投降算了,周瑜一听,气的大发雷霆,让军士们重打黄盖五十军棍。黄盖的好朋友愿意冒死去帮黄盖送诈降书,曹操经过核实之后,相信了黄盖。

曹操想去诈降,却没想到周瑜也会用这一招来对付自己。正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黄盖还真是忠实,为了能够打败曹操,不惜自己受苦啊!

如今,若还会有这种人的话那还真得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