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集读后感7篇

时间:2023-09-22 作者:Animai

写读后感可以培养我们的分析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历程,见证自己的成长,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童心集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童心集读后感7篇

童心集读后感篇1

正如美国教育家卡耐基所说:永远要记住,你的心灵就是你一生的宝藏,你要不断地挖掘它。在《感动童心的心》里有着二百多则动人的心灵故事,只要心灵能在这一刻放飞,就能在这一片蔚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诚实是维系整个社会关系的基石。做事先做人,最珍贵的莫过于一诺千金。诚实代表着一个人的人格。如果人格出现了问题,既便是再有地位的人也会因为被人怀疑遭到藐视。

爱产生爱,恨产生恨,懂得用宽容的心,去看待仇恨自己的人;甚至能帮助对方摆脱危险,这样的人才是高尚的人。

不要让一些无谓的小事成为弄脏心灵的泥点,正所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微笑和宽容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当我们学会了宽容,你就会觉得心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如果你不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成天的乱发脾气,那么,在身心也是一种痛苦。与其生活在痛苦的阴影里,倒不如宽容别人,包容别人,自己也会觉得快乐,轻松。正因为这样,宽容才如此惊心动魄。

做一个勤劳的人,阳光每一天的第一吻,肯定是落在勤劳者的脸颊上的。

一个善于不地把时间分解整合并能持之以恒的人,离成功会越来越近。

有梦想就有可能。因为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会付出巨大的努力。在心中树立一个梦想,为之不懈追求,生命才会闪耀动人的光辉。

在漫漫人生路上,往往只有不留退路,才更容易赢得出路。

自尊、自信、毅力、勇气,它们是帮助我们穿破命运之茧、由蛹化蝶的生命之剑。

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战胜了自己,就能顶住外来的压力,成就自己。

飘落的花瓣融化在记忆深处,我们就这样被感动。

童心集读后感篇2

南方的老东西是我所看过的最难忘的书之一。它就像一个路标,打开了我的头脑的道路。它就像太阳的荣耀,让我困惑的心找到方向。一个老字,让我觉得它深刻的意义:瓷砖的老房子;大河前面的柳树;树下的死叶;商店在老门上;坛……

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想的象征。童年的记忆,有同样故事的许多梦想。阅读南方的老东西,仿佛身临其境:东阳下骆驼队,胡安博物馆的疯狂女子秀珍,蹲在厚厚的嘴唇小偷在草地上,美丽的笑兰阿姨,父亲的朋友德守春,英国的白天和黑夜伴着歌曲的母亲和最后的父亲死于肺部疾病。无论人,事,他们都是和英国孩子建立深厚的感情,作为英子在深刻的人物中记忆。但这些人在匆忙的童年脚步离开,消失了。童年故事,这个破碎,所以童年一直是重要的,快乐,美丽。

相比之下,虽然我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但英国的童年是非常令人兴奋的,戏剧性的。她遇到了她的童年一切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她的童年故事是真实,简单,纯洁,无动于衷,古老而温暖。

书,英国遇到了很多人,这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汇阳博物馆的疯女女秀。起初,我也为英国孩子khan捏了;真的担心英国人不会受伤的伤害;后来我知道那个小女孩是个小贵子,忍不住泪水—妈妈和女儿终于团聚了!秀珍准备和一个小女孩一起去想起康熙叔叔,英国孩子把钻石盒盒子的金手镯给了徐振……读到这里,我很感动:一个年轻的年龄,了解爱情和友谊。难怪孩子的童年是美好的,原来是英国孩子的纯灵魂,所以她的童年很开心。这是无忧无虑的快乐。

我关上了最后一页的书,房间里飘着一股微弱的香味,很长时间不能分散。阅读这本书后,我深深体会到英国童年的童年,嗨,愤怒,悲伤,音乐;酸,甜,苦,辣,每一种感觉我不会忘记。现在,我有六年级,并将很快告别我的快乐的童年。南方古老的东西如苦,在微微的甜蜜,拉我们回到过去,童年的回忆。花会重新打开,一首歌也可以从头开始,但是是一个童年不再回来了。

童心集读后感篇3

读完了《敲击童心》,我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只要一分钟》这个故事让我又一回体会了时间的珍贵。是的,杨树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百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飞来的时候;然而,一个人的生命窒息了,却没有再复活的机会。正如有这样一句话:“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间也是如此,它一步一步、一程一程,决不辍步、永不返回。是的,时间对每一个人都如此宝贵。

故事中,班杰明本不知道时间的珍贵,然而他用了不到一分钟,就将原本乱七八糟的房间,打扫得非常整齐干净,真正了解了惜时的内涵,我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把握生命的每一分,也就把握了理想的人生。

一分钟,区区60秒,对于不懂得把握时间的人,他是短暂的。他会让时间从指缝中溜走,等到老去的时候,才来后悔。就像生活中的某一些人,他的想法是:一分钟那么短,浪费掉了,对我来说也不算什么,反正我还有大把的光阴。所以,他们在死前,才会觉得时间短暂,怨恨老天不公平,试想一下,他们到底浪费了多少生命。我的身边也有一些同学,一到中午休息时间,就兴致勃勃地玩耍,等到老师催作业了,才满头大汗地跑进教室,这样的同学学习成绩可想而知。然而,有些人,却与那些人完全不一样。他们的一分钟,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60秒的时间,他们觉得一点也不短,因为他们充分利用了这60秒的时间。自古以来,大凡取得成就的人,他们没有一位是不珍惜时间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平均三天就有一项发明,是因为他抓住了分分秒秒的时间进行仔细的研究,单是寻找用什么材料来作电灯丝就做了一千多个实验。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有句格言,“我不是天才,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他为我们留下了六百多万字的精神财富,正是由于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的缘故。数学家陈景润,夜以继日,潜心于研究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光是演算的草稿就有几麻袋,但终于证明了这道难题,摘下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临死前还争分夺秒地写《资本论》。这些事例都生动说明了:一个人要想在有生之年作点贡献,就必须爱惜时间。因为他们明白只有把握好每一分钟,才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

是的,一分钟可以改变很多事情。故事中的主人公用一分钟整理好了一间乱糟糟的屋子,有些同学用一分钟改正一道做错了的算术题,。有人说,岁月如梭。既然时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头。那么,我们就更须珍惜时间与把握时间。不要连时间是怎样跑掉的都不知道,那样,你就真是一个浪费时间的“笨蛋”了。当然,只知道要把握时间,而不知如何去执行,也是不行的。所以,大家就可以制作一张学习计划表,劳逸结合。这样才不失为一个良策!

1小时有60分,1分钟有60秒,懂得把握一分一秒,才能真正把握人的一生。

童心集读后感篇4

对于动漫,我小时候非常爱看,但渐渐地长大了,觉得动漫是个幼稚的东西,没有丝毫的意义。可在“十一长假”里,我看了一本伍美珍姐姐的作品——《穿越天空的心灵》,,彻底改变了这个固执的观念,想知道怎么回事吗?且听我细细道来。

那一天,我满心欢喜地拿着刚从书店买来的《穿越天空的心灵》津津有味的阅读起来,书的大意是这样的:生性胆小的盛欣怡在失去妈妈之后,整日都沉浸在孤独与恐惧之中。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她结识了“丸子军团”——黄小月、宁佳心、张小伟,并与她们成为了好朋友。“小丸子”们活泼开朗的性格感染了她,使她敞开了心扉。并且盛欣怡也开始接触了从前都不敢碰的动漫,她开始沉迷于宫崎骏的动漫世界。虽然现实令人不如意,但是她也感受到动漫世界带给她的温暖。让她像是回到了童年时的美好与纯真,而她的心灵也变得纯洁无比……读完这本书,我豁然开朗,仿佛又回到了美好的童年。那是让心灵飞翔在天空之城的美好和纯真,是成长中的又一次跨越和进步。

记得在我上一年级时,没有压力,整天的生活里都充满了欢乐和温馨,那时候,动画片似乎是本书,教我学会了很多知识……可是,现在,动画片好像是幼稚的标志,我们都远离他……小时候,我最爱看芭比娃娃了,现在,只能在书桌前翻阅着书本,写着作业,小时候的欢笑声到底从哪里溜走了?童心的伟大与纯真是不会变的!

童年里的童真,童趣已经不复存在……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人生的意义从何而来,人的一生,就是经历过无数次进步和挫折得来的,而这些都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能在经历过这些之后,重新开始新路程,认识新自己,重新交友,尝试自己之前不敢做的事情,正如故事的主人公,尝试了自己不敢看的动漫,从而得到了更懂自己的自己。

哦,我多么想有一颗“穿越天空的心灵”,去找回遗失的那一份纯真的童真,童趣啊!

童心集读后感篇5

关于教育的三个常规问题,我想教师重在思考怎么教的问题。因为,教什么的问题有课程纲要和教材的明示,为什么教的问题那是职业的使命,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满足社会需要,只有这怎么教的问题,才是职业化、专业化的根本所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怎么学,怎么学得更好,是教育研究和行动的出发点和主要依据。其中,如何抓住教育契机,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而不让孩子错过教育良机,又是一个十分严肃的命题。

边玉芳等人编着的《儿童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版)中,列举了许多中外今昔的经典实验,从实践到应用分析,我感受到教育契机十分重要,许多例证都指出了一个大略的时段(年龄段),显得有些宏观,谈到的启示和建议也较抽象。者能够提醒读者,启发思考,引发相关联想,从而指导和影响实际。那么,陷于日常琐碎事务中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否达到要求,积极抓住契机给予适当的反应施教,很耐人琢磨。

首先,教育肯定存在教育契机的问题,其中不乏实例,教师也都认可,不必赘述。

其次,教育契机是否要激发创造,自然是应该的。只是,教师积极自主地引发教育良机是上策。这是责任所在。该如何创造教育契机呢?如果能够把创造契机和实施教育并行同时完成,肯定是上上策。更多的时候,我们是要有意无痕地创造,然后在水到渠成时引导学生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所以,教育契机的出现,看似偶然,也是必然的。这样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顺应并接纳对方的终极的或阶段性的状态。如果要向下猛药,那有风险,要慎之又慎。我认为,“塑造”如此,“矫正”亦如此。例如矫枉过正的策略,最好作为创造契机的策略,而不好作为矫正的办法。因为,给教育对象一个心理上的舒缓的过渡阶段,是以人为本,否则容易出现逆反的现象。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抓住契机施教。最好的办法和途径是教育对象能够自我教育,其次是同伴互助,再次是师长引导,在活动中实现教育目标。

尽管《儿童心理学》一书谈得更多的是儿童的教育,其实有许多观点和策略也适合青少年。本文前半部分好像主要针对德育方面,其实教学方面也同样存在契机问题。在每节课、每周教学安排中都有教育契机问题要解决。在听课时,常有这里的异议。他或她怎么不这样说呢?要是那句话能够这样说多好,那样教学情境肯定就又是一番模样,效果会大不一样的。如此之类,遗憾多多。排除其中个人风格的原因,其实这里有许多遗憾,都是身在其中的授课人没有抓住教育良机的遗憾。

那么,如何处理才能够避免或者少些遗憾呢?教师加强学习,多反思多实践,做有心人,在相互学习中不断积累教育智慧,提高专业化水平,是正确的道路。学会创造良机,抓准契机施教,是其中重要的内容。这一直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

别让孩子错过受教育的良机,是责任,是使命。我们要努力提高相关专业技能,不辞使命,加强自主实践研究十分重要,这是可以自己独立去做的一件事情,得来也比较实在。加强教学反思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童心集读后感篇6

我们走在“不当教书匠,要当教育家”的教育改革年代,操练着琴棋书画,摆弄着dv电脑,表演着谈唱说跳,可谓是使出浑身解数,只为一个目标——为浇灌一代新苗茁壮成长而努力不懈!是的,教育需要勇于表现,敢于突破的你;教育渴望推陈出新,富有创新的我;教育呼唤多才多艺,锋芒显露的他;教育还召唤胸襟博大,有情有爱的她……带着一份激情,拖着疲惫的身躯,我静静地拜读了李贽《童心说》。

“童心说”是李贽文艺思想的核心,“童心说”的进步性在于道出了一切作品发端于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受这条客观规律,富有幻想的自由奔放的浪漫主义色彩与不平和的情调,带有资本主义的萌芽的新特质,具有个性解放的鲜明特点,具有强烈的唯物主义色彩,它把人的思想从道学束缚下解放出来,开启了一代新思潮和文学的新风尚,无论在理论上或创作上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向。

李贽在《童心说》里反复强调着童心,“是童心者,绝假存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无论古今,“童心”都是人最美好最真实的情感,凡事率性而为,展现着人“质本洁”的一面。可惜一直保有童心的人终究太少,世人总爱躲在虚伪的面具后熙熙攘攘,点缀着无根的繁华。有趣的是,李贽并没有直接鞭挞程朱理学,而先由文章说起,又文及人,最后切中要害:既然“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既然要不拘一格做文章,既然六经、《语》、《孟》非圣人之童心而发,那么那些假道学还有什么存在和学习的理由呢?嬉笑怒骂并不强烈,却让人在痛快中体味到作者童心之余豁然开朗,不禁然会心一笑。这篇《童心说》正是李贽童心所发的“古今至文”虽然经历了似水流年的轮回,依旧是“如花美眷”。我不清楚李贽写《童心说》是在入狱前还是入狱后。

总之,我相信一个坚定的民主者不会因为狱中的摧残而消磨盛气。虽然卫道士猖獗、假道学横行,真正的拥有童心的智者其理想却会永放光辉。世界总会在绝境中给我们一份惊喜。正如卫道士眼皮底下出现了《牡丹亭》、《水浒传》这类“诲淫诲盗”的书,物欲横流中也会有一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呼唤。怀着奇文共赏的心情读着《童心说》,深深感动于李贽的至诚,就像曾经感动于钱钟书、白先勇的“童心未泯”。于是,我也以童心来抒发对这篇《童心说》的感受。愿我这支拙笔能延续那种冷硬背后的姹紫嫣红,纵使和似水流年的轮回相距甚远,当凝眸往昔时,也不负自己的那一份赤诚与童心。幽梦遇屈子,“清”“醒”谁共遣?中华民族是个历尽苦难的民族,可是,被异族蹂躏,尚可宽慰;可悲的是被自己的文化折磨而停滞不前。“万能”的统治者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对民众进行思想控制。大多方法居然还很奏效,连最为苛刻的程朱理学竟纵跨南宋明清三代直到今天影响依然残存。我不得不惊叹数百年前中国民众的承受力了,同时也越来越敬佩李贽们无与伦比的勇气。

民主者们透过八股文和文字狱编织的幽暗帷幕,制造了隐隐约约的光亮,尽管不知这微弱的光能和黑幕抗争多久,但只要这光亮持续着,必然会给后继者们以信心和进取的源泉。如今的现实可能要令李贽们失望了,中国貌似走向了民主主义道路,历史渊源却已植根太深,进步的每一步都伴随着鲜血斑斑。那份四百年前呼唤的“童心”在今天“犹抱琵琶半遮面”,虚假的面具似乎比一份赤子情怀更符合流俗的需要。写文章无病呻吟者如过江之鲫,社会交往中两面三刀者更是不在少数。“童心”已被物质深埋(尽管我不愿承认),“皆醉”、“皆浊”人多势众,“独醒”、“独清”孤掌难鸣。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永远保持年轻心境,懂得把童年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的教师。儿童的天真、率性是最宝贵的。童心没有伪善,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孩子的笑最天真、最自然和最灿烂。孩子的天真是人生不可能再得的财富,是至真至美的人性花朵,也是人类未来的最纯、最净的温床。童心是童年生活最真实的镜子,天真无邪,纯洁无瑕,未受污染。只有童心,敞开胸怀接受;只有童心,才能满怀兴趣探索;只有童心,才能袒露内心世界;只有童心,才能毫无掩饰的外露。育人的关键是育心。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自身要保持年轻的心境。父母要像回到童年时代一样,努力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成长,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父母应尽可能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按照自己选择的路走下去,并适当地加以引导,真正做到“把童年还给孩子”。

童心集读后感篇7

11月6日,我在家里观看了《童心向党歌飞扬》,我看完之后,党在我心中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我曾经读过刘胡兰的故事。15岁的她面对敌人的怒吼,威逼利诱,她也毫不胆怯,毫不动摇,为了保护组织和党员的安全,一个伟大而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走完了她光辉的人生历程,她也用铮铮铁骨和鲜血铸就一颗忠于党的赤子之心。

今天,我看完《童心向党歌飞扬》我对党更加崇敬了。中华儿女中有许多像那些烈士一样为了祖国的强大,献出自己的青春。例如: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为了让我们生活更富裕,每年,每月每日都在田间亲自试验,不辞辛苦,呕心沥血,终于石研究出产量高的巨人稻是袁爷爷让我明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们要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常常听家里长辈说起他们的小时候,奶奶说,她小时候吃不饱一年到头几乎没有肉吃,总是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没有电视手机你们现在可真幸福,现在什么都有。奶奶一说起这些就感叹不己。一旁的爷爷感慨地说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哪有现在。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小时候认真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我要把祖国建设的更强。做到跟党走,听党话,党是我的母亲,我是党的儿子,我爱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