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胡同的读后感推荐7篇

时间:2023-09-15 作者:Brave

每次写读后感,我都能够感受到内心情感的升华和释放,每本书都是一个精神的宝库,读后感是我们汲取智慧的桥梁,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将军胡同的读后感推荐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将军胡同的读后感推荐7篇

将军胡同的读后感篇1

读完史雷的《将军胡同》,被一种真实而正义的情绪感染着,其实静心细想,小说中没有带兵打仗将军,也没有什么大英雄,只是一些没有什么英雄壮举的隐忍的普通百姓,但谁又能说他们活得不精彩呢?

小说是以将军胡同的富户人刘家的外孙大宝的视角写抗日战争那几年将军胡同发生的一些事情,将军胡同在北京,故事对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日常生活做了细致带有历史传记特质的描写。孩子的.视角便是玩蛐蛐,养金鱼、放风筝,因为放风筝又遇到了名狗——铁背苍狼,带狗去捉獾等等。

胡同的刘家是商人,与倒腾买卖的秦家似兄弟一样的朋友,但是日本人来了以后,各奔东西。刘家人是正面形象,一家人都很正义,包括收养的秀儿也一样。而秦家人当了汉奸,唯有秦家的孙子图将军还是有些正气的,他好玩,但善恶分明。

小说中关于铁背苍狼的那段描写我觉很精彩感人,让我一下子喜欢上了这条狗。我在想图将军他是一个没什么追求,只会玩的满人,但他确实把玩玩到了极致,无论金鱼、蛐蛐儿、还是狗。这只狗跟他们的时间不长,但是狗知道图将军他们对它好,便可以为图将军他们去拼命。我不知道生活中的狗是不是这样子,狗真的是这么忠心对待喂养它的主人吗?

这部小说对蛐蛐、金鱼儿,都比狗描写得篇幅长,且更精彩,而我独喜欢这条铁背苍狼懂感恩的狗,没有原因,只是觉得它的死更壮烈,有点儿像将军。

将军胡同的读后感篇2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将军胡同》的书。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铁苍狼。

有一次他们去放风筝,无意间路过了一个草丛,忽然从草丛里窜出一只獾狗。大宝想领走他,不过图将军说要看看有没有缘分。于是他们开着车往家走,走了没多远就发现那只獾狗追了上来,一直跟在他们的左边。但回家后姥爷因为被狗咬过一次很怕狗,于是不让他们养狗。在大家的劝解下,姥爷终于让他们养狗了。

后来他们给那只獾狗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铁苍狼。这一天他们要出去打猎。忽然遇见了当兵的大舅。原来日军在追大舅,就怕他跑了还带了一条猎犬。为了帮忙,将军让铁苍狼消灭鬼子。铁苍狼虽然死了,但是他咬着鬼子的嘴却始终没有松开。大舅说好的狗獾咬着猎物就不会松口。大宝明白大舅的意思。其实没有铁苍狼大舅是不会逃脱的。虽然大舅逃脱了,可是铁苍狼却牺牲了。

看完这本书,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作为中国人是多么的幸福。看看现在,想想以前。真的是大不一样啊,以前。只有富家人才可以在节日的时候吃上白面,而现在那些白面都已经成了最最普通的食物。小孩子都不喜欢吃了。以前出门怕被敌人抓到,但现在我们可以自由自在的出门,不用成天提心吊胆的了。

我以后也要好好的学习,为国家贡献出一份力,让国家变得更繁荣昌盛。

将军胡同的读后感篇3

史雷的中篇小说《将军胡同》意蕴深远,回味悠长。作品由一曲喜庆的皮影戏《二度梅》开场,虽然热闹却令人担忧,结尾以一段凄惨的《祭塔》与开头相呼应,继而又转为激昂的《阳平关》,图将军的死催人泪下,却让人看到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希望。小说里,作者以从容不迫的语言娓娓道出老北京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意趣,写出了国家危亡之际,以图将军为主的“平民英雄”的灵魂觉醒和精神成长故事。可以说,《将军胡同》是一曲慷慨的悲歌,对侵略战争的控诉、对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思索尽在其中。

?将军胡同》的叙事风格朴实庄重,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每一章的内容既可独立成篇,串联起来又是一个背景完整、人物形象丰满的故事。作者将主人公图将军塑造得有血有肉。图将军祖上三辈都战功赫赫,然而图将军却并不是以一个英雄的姿态出场的。他开始只是一个纨绔子弟,在王朝没落的年代里,守着花鸟虫鱼等玩物、靠着典当家产度日,是一个典型的“多余人”形象。“我”的姥爷充满善意和包容的举动唤醒了图将军耿直、善良、好胜的天性,让他过上了靠拉车自食其力的生活。图将军与“我”的父母、舅舅等革命者不同,他没有明确的民族意识和革命目标,所有的举动都出于天性中质朴而强烈的爱憎观念。他有一股来自民间的“侠气”,看不惯侵略、压榨与欺凌。蟋蟀“铁弹子”、“老黄忠”、獾狗“铁苍狼”等,既是图将军调教出来的得意宠物,也是他的朋友,或者说是他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动物虽然没有保家卫国的意识,但它们有忠诚、刚烈的气性,正是“铁弹子”和“铁苍狼”的牺牲促成了图将军的成长,让他变得不一样了。他或许并不明白“我”舅舅等革命者的宏图大志,但他愿以自己的牺牲换取革命者的生存,把祖国的命运交付给这些他信任的人。他死得悲壮,既不拖累任何人,又完成了自己舍身取义的使命。从“多余人”到“平民英雄”,图将军的每一步转变都有情节的铺垫,显得毫不突兀,真实可信。

作为一部抗日题材的儿童小说,《将军胡同》没有空洞的口号和说教,也没有过分拔高任何一个人物,甚至不写战火硝烟。在作者沉郁平静的叙述中,读者仿佛亲临那个风雨飘摇的战争年代,看到侵略战争给人民生命和精神带来的巨大破坏,体会到普通百姓们在面对家国存亡时表现出的凛然气概。除了图将军,小说还塑造出一系列形象鲜明的人物,例如作为开明商人的姥爷,他虽然并不太理解子女们的革命行动,却不干涉、不阻止,给他们充分的民主和自由,在涉及民族大义的关键时刻坚持原则,毫不退让,是一个可敬可亲的长者形象。

整部作品虽然悲壮,却仍充满希望,究其原因,在于对几个孩子形象的塑造上。图将军的精神在觉醒,叙述者“我”也在一起成长,作为所有事件的见证者,“我”已经成长为一名勇敢、正义、有担当的少年:秀儿唱着她的皮影戏,传承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小海子生在汉奸家庭,却有自己明确的是非观念,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当图将军溘然逝去,一群孩子却岿然立起,他们正是整个民族与国家崭新的希望。

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充满了京味浓郁的传统文化元素,时时出现“冷月”、“飞雪”等意象,让作品带上了鲜明的个人特色,与其他儿童抗日题材的作品区分开来。唱戏、斗蛐蛐、猎獾、看猴戏、养金鱼……若不是战争的破坏,这些传统文化活动何尝不是逸趣盎然?史雷在小说中花了许多笔墨写到他对文化的思考。秀儿爹演得一手好皮影,却因为战争只能去干苦力,他的悲惨死去是战争破坏传统文化的一种隐喻。

另外,作者并没有简单粗暴地把日本人都描述成凶狠贪婪的坏人,老横泽和美香就是热爱中华文化的日本友人。然而也是因为战争,老横泽误死于抗日人士之手。“我”和图将军并没有因为老横泽和美香是日本人而憎恶他们,美香也没有因为父亲之死而怨恨中国。这种宽容而有大智慧的态度,更凸现出人性之美并无国界、种族之分,而贪婪的侵略恶念则是人类文明共同的大敌。

将军胡同的读后感篇4

打开史雷的小说《将军胡同》,一股浓浓的北京味儿迎面扑来,使我情不自禁地往下看。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八旗后代——图将军图尔堪。他的祖上在乾隆年间曾随军平定过伊犁叛乱,祖上的祖上还曾随康熙皇帝打过雅克萨之战,三辈都曾授封“三等奉国将军”爵位。

刚开始图将军是一个纨绔子弟,他什么都会玩,而且都玩得很精,但他什么生计都不会,每天游手好闲,他卖光了所有家产,不得不去拉车维生。虽然图将军好玩,但他也有很强的民族正义感,后来他在与日本人的较劲中死去。

在书中,图将军意外救了日本人老横泽的女儿,并与老横泽成为朋友。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老横泽的善良和博学。他并不像一般的日本侵略者那样凶残。相反,他也是战争受害者,他被抗日人士误杀了。这点让我十分感慨。老横泽知识渊博,他治疗金鱼的科学方法也让人佩服不已。

除此之外,吸引我的还有书中随处可见的北京方言和特色物产,比如:拍花子、抹不开面儿、冰窖、掌掌眼、老帮菜、豆汁儿、沙燕儿等。同时还有不少北京常见的玩意儿和玩法,比如:碧玉鸟、铁弹子、淡白青、紫狮头、赏虫会、龙睛、紫黄、圈鸽子、白牙青等。这些东西我们南方人极少见,甚至闻所未闻。

看了这本书,我对北京有了新的认识。下次再去北京的时候,我要去北京的老胡同瞧瞧。

将军胡同的读后感篇5

这个假期老师让我们读了《将军胡同》这本书。他的作者是史雷,这本书获得了第1枚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最高奖项——青铜奖。

这本书讲的是北京抗战时期的故事,小主人公叫大宝和姥爷一起住在将军胡同的一个宅子。这本书就是通过大宝的视角讲述了北京城,图将军。皮影戏班的妇女秀儿和姥爷一家的故事,从这些人的遭遇和命运。描写出那个时代的北京,也展现出一段灰暗的历史。

书中塑造了爱国的姥爷,投身革命的大舅二舅,西班牙出生的秀儿,狭义的将军后代图将军,日本人敬佩的老横泽和他的女儿美香等生动的角色,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图将军。他之前是个败家子,只图享乐不会挣钱,把祖先留下的宝贝,都找老爷爷换了钱花,但他又是一个高水平的玩家,养鸽子,斗蟋蟀,放风筝,训狗,孩子们喜欢的他都会。后来他卖光家产后,不得不去拉人力车谋生,最后死在了日本人的枪下。虽然他是一个京城小棍棍,但是,最后因为抗日打了不讲理的日本小鬼子而牺牲了,他的侠义、讲义气和爱国精神,令我折服。

将军胡同的读后感篇6

“读了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这个周末,我读完了由大奖作家史雷所著的一本书——《将军胡同》。

全书以一个八岁孩童的视角,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北平城中各种各样的人物思想变化与被压迫的生活场景。书中,图将军是主要的人物之一,他与作者所在的刘家有着不解之缘。图将军为人侠气,具有侠义肝胆和英雄气概,为刘家摆平了不少麻烦之事。

书中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情景,无论谁读了之后都会感觉心潮澎湃。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七章中的一篇故事:作者的大舅是抗日地下党,被日本兵追捕时十分危险,他们家训养的獾狗铁苍狼奋不顾身地冲出草丛去咬死日本军犬让大舅得以逃脱,最后铁苍狼与日本军犬同归于尽。当时,作者对图将军说的话:“你是说铁苍狼死也不会放过日本军犬?”一只獾狗都能和敌人战斗到底,何况是人呢?还有第二章中斗蛐蛐,以代表民间正义力量的“铁弹子”与代表汉奸势力“紫黄”拼死战斗的场景。最终,“铁弹子”在身处绝境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对身形比它大的“紫黄”发起了进攻,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一只蛐蛐都能努力在绝境中寻求生机,在当时境遇下的人又为何不能呢?

?将军胡同》是一本充满童真童趣和绝地反击精神表现的儿童小说,大家有兴趣可以读一读它,在此推荐此书。

将军胡同的读后感篇7

?将军胡同》是青铜葵花获奖作品,作者是史雷。这是一篇以民国二十七年为背景的中篇小说,意韵深远,回味悠长。作品由喜庆而又令人担忧的皮影戏开头,最后由凄惨的《祭塔》收尾,前后首尾呼应。全文有着浓浓的京味,并以戏曲穿插全文,文中有许多老北京的习俗,都完美地融入到了文章中,例如:图将军的那些爱好、贯穿全文的戏曲、茶馆叫灯......

这本书清楚地反映了当时的各个阶层的人的生活状况,每个阶层都有着与这个阶层的特点相符合的代表人物,如:上级阶层姥爷、中级阶层巡警、底层的人是秀儿的爹。其中上中阶层都是能吃上一口饱饭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有保障,所以可以对日本人采取一些实质性的干扰;而底层的人连自己的生命都没有保障,就算仇恨日本人也不能对日本人造成什么影响,秀儿的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不想给日本人唱堂会,就去了石景山制铁所,但还不是去给了日本人打工。

一口气读了史雷的《将军胡同》后,我被一种忧伤而又正义的情绪感染着,其实平下心来慢慢咀嚼,会发现小说中没有什么将军,也没有什么英雄,他们只是一些有着英雄壮举的隐忍的普通老百姓,但谁又能说他们活得不精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