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我们与作者共鸣的方式,是心灵在阅读中的共振,每次写读后感,我都能够感受到内心情感的涌动和流淌,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听见天堂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听见天堂读后感篇1
《听见天堂》是一部意大利的关于梦想与勇气的电影,在这部电影里面,我们看到了纯真与希望。
在盲人的世界,兴许刚开始的时候剩下是绝望。两种对于我们来说的世界,恐怕是光明与黑暗的对比吧。
我想说,我认识一个小男孩,他叫米可,一个勇敢的孩子。
米可出身在穷乡僻壤,但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成为一流的电影大师。只因他是那么的热爱电影,然而上帝跟他开了一个最残酷的玩笑。在他十岁那年,米可玩弄一支***时不幸走火。镜头缓慢而又那么的残忍。即使再次看到那个场景,也会捂住耳朵,紧闭双眼,不忍看到。这仅是上帝开的一个玩笑吗?我想。也许是人生途中不可避免的考验吧。
从此米可的世界是模糊的,父母再三决定把他送入盲人学院。只是,这样的做法难道不觉得是对一个还是孩子的米可一种侮辱吗?
对于才进学院的米可是不顺利的。但他却遇到了很好的老师,唐老师。曾在冬季交流会上,米可的作业受到了校长的批评。原因是米可拿了学校的录音机。任性的孩子,在第二天没去上课。唐老师去看望米可。米可躲在了床下面。但是不小心被老师看见了。唐老师为了满足孩子的感受,特意对着空荡的房间喊了几声:米可。接着就坐在了床边的椅子上。
——奇怪他跑到哪里去了。我有东西要给他。嘿,给他留个字条好了。好,就这么办。来,开始吧。米可,我是你的老师。我代表你的同学们给你写信,我们都非常的想念你。关于你对大自然的观察作业,其实没那么糟。有点怪就是了。也许我们的批评太严厉了。所以我决定给你一个礼物。也许你会用的到。唐老师把包放到地上,慢慢推进床下面。但别告诉别人,这是我们的秘密。可惜米可不喜欢学点字,所以他看不懂我的留言。我想我还是拿走好了。说完,便想将包重新拿回,米可拽着包不说话。
——我不应该带走吗?唐老师轻声问着。
——不要。米可回答道。
——我真希望米可学会点字。那他就会读懂我的留言了。他会好好学点字吗?
——会。那个孩子应了声。
——好极了。说完,老师便走了出去。
这个老师启发了米可的天然的物资,这个天分是别人没有的。还记得因为被校长发现米可和他的朋友们在演习一个故事。录音机被没收,学校决定开除米可。米可对唐老师说:我没有和别人说你给我录音机的事情。
最后的表演,很精彩。每个家长将眼睛蒙住,一次特殊的表演,让所有家长万分感动。
最后的最后,场景再现,米可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奔向广阔的草地,耳边还回荡着那句:米可,我们好想你!不再是讥讽,只剩温暖。
透过《听见天堂》传递着一个共通的理念:不论处在何种状态中,每个人都有勇敢去追求梦想的权利!
听见天堂读后感篇2
今晚看了《听见天堂》。看之前,我浏览了一下电影简介。本认定是一部励志片,也酝酿好了“悲愤”的情绪去看。而看着看着,我却发现这些纯系个人偏见。这更是一部有趣的童年故事片。除此之外,如《海上钢琴师》一样,是一部要用心去听的电影。
本片取材于意大利一位著名电影音效师的真实故事。剧情简单,说的是主人公米可在十岁时的一场意外,致使双目失明,而后在父母师友的关爱下渐渐挖掘出在电影音效制作方面的天赋。
电影气氛舒缓,善于捕捉细腻的情节。故事人物的每一寸感想,通过意象唯美的画面、和谐的配乐层层剥笋。
“褐色,就如树皮,摸起来有点粗糙。我喜欢蓝色,就像踩着单车时,微风拂过脸颊的感觉……蓝色,也是大海的颜色。”米可憧憬的是心灵的自由。
失明是悲惨的。而这部电影却不用这个去铺开话题,赚取观众的眼泪。童趣是这部电影的基调。因为有爱,就有晴朗的天空,再大的悲哀不过是一时遮蔽的乌云罢了。
这也是本片格调不俗一面,不刻意制造悲伤气氛,让人一哭到底。而是告诉你什么是梦想、勇气和爱。
童趣在整部影片中无处不在,米克一进学校就跟小伙伴打架,和同伴偷偷溜进校长室偷录音带,学黄蜂的嗡嗡叫声,骑单车去剧院“听”电影,组织一群同学进行音频剧的创作,无不让人回忆起生气勃勃的童年。
虽是盲人,可他们那颗心却无比清朗,他们执着于自己的兴趣,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彼此关爱。不屈服于陈腐的校规。否则,这个世界只可能多了一个编织工,而少了一位电影音效大师。
如我,很多人童年梦想,随着童年的逝去而完全褪色。也许,梦想不在乎大小与时限,而在于热情和勇气,也算是生活的一种态度吧。
让人感动的是,唐老师付出的关爱。他能够宽容米可的任性,并时时鼓励着他,逐渐使他内心生长出一股力量。
“米可,无论你到什么地方,一定要坚信自己身上的天赋……”叔本华说,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人格完善过程。(这里的人格,是一个更广泛的意义,例如关爱、宽容、诚信等等在内)。也许,电影想告诉人的就是这些。开头提到这是要用心去听的电影。(我坐在最后排,声音特别大啊:)。通过一个个婉妙的音符将人物内心一层层传递给观众。
听见天堂读后感篇3
米可身世正在贫山恶水,但从小便有一个胡念,成为一流的影戏除夜师。纸棼他是那么的酷爱影辖爆但是上帝跟他开了一个最暴虐的玩笑。正在他十岁那年,米可玩弄一支去复枪时没有幸走水。镜头渐渐而又那么的暴虐。即便再次看到阿谁场景,颐挥嗅捂住耳朵,松闭单眼,没有缺到。那仅是上帝开的一个玩笑吗?我念。大概是人生途中没有成停止的检验吧。
古后米坑弈天下是模糊的,怙恃再三决定把他支进盲裙院。只是,何等的做法难道没有觉得是对一个借是孩子的米可一种侮辱吗?
对才进教岳阅米但是没有顺利的。但他却碰到了很好的教员,特铺员。曾正在夏季交流会上,米坑弈做业遭到了校少的攻讦。启事是米可拿了黉舍的录音机。率性的孩子,正在第两天出往上课。特铺员往吭哟米可。米可躲正在了床上里。但是凳荀重被教员看睹了。特铺员为了称心孩子的感到熏染,特地对着空荡的房间喊了几声:米可。接着便坐正在了床边的椅子上。
奇怪他跑到那边往了。我颖イ具要给他。嘿,给他留个字条好了。好,便那么办。去,匹里劈脸吧。米可,我是您的教员。我代表您的同窗们给您写疑,我们皆非常的驰念您。闭于您对除夜自然的没有雅调查做业,实正在出那么糟。有面怪便是了。(观后感)大概我们的攻讦太峻厉了。所以我决定给您一个礼品。大概您会用的到。特铺钥貉包放到天上,渐渐鞭策床上里。但别奉辞止人,那是我们的奥妙。怅惘米可没有喜好教面字,所以他看脖我的留止。我念我借是拿走好了。讲完,便念将包重新某鲐,米可拽着包没有发言。
我没有该当带走吗?特铺员沉声挝才。
没有要。米可回问讲。
我真希看米可教会面字。那他便会读懂我的留止了。他会好好教面字吗?
会。阿谁孩子应了声。
好极了。讲完,教员便走了出往。
阿谁教员劝导了米坑弈自然的物量,阿谁天分是他人出有的。借记得因为被校少收现米可战他的朋友们正在练习一个故事。录音机被出支,黉舍决定开除米可。米可对特铺员讲:我出有战他人讲您给我录音机的工做。
末了的上演,很超卓。每个家少将眼睛受住,一次特地的上演,让统统家少万分冲动。
末了的末了,场景再现,米可战他的朋友们一起甭广大广大旷达的草天,耳边借回荡着那句:米可,我们好念您!没有再是调侃,只剩热战。
听见天堂读后感篇4
初二时看过这么一部电影,叫《听见天堂》。让我重新拾起追梦的勇气。
主人公米可,因太调皮爬上高墙,把墙上的枪碰落到地上,而又刚好触碰到机关,一颗子弹让他视网膜受损,迫不得已,他的父母把他送往盲人学校。
十岁的他孤单一人看着窗,外面是父母离去的背影。为何那个背影那么模糊?是因为隔着毛玻璃吗?还是视网膜?或者,是泪水……
进入学校第一天,就认识了一个男生:菲利契。他是个有眼病的人,看不到任何东西,不知道世上除了黑色以外的颜色。他问米可,天空什么颜色?米可在现实与曾经中挣扎着,他说他知道,天空是蓝色的,是风吹在脸上暖暖的感觉。
课上,他把唐老师给的写字板扔在地上。少年,总有一股骄傲不羁的反逆,他不想承认他已经失去眼睛,他想要昂起头告诉全世界他看得到。可事实往往相反。于是唐老师告诉他“你只是失去了眼睛,为什么要放弃其他感观呢?”
是的,米可还有一双灵敏的耳朵。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找到一个录音机,让他进一步了解声音。
我觉得人很奇怪,仗着自己有眼睛,就给瞎子不公平的待遇。看得见的人凭什么欺负看不见的?如果,你在电影院看到瞎子,你会觉得可笑对吧。但是,你要知道,那个人可能比你更用心“看”电影,他只能以耳朵去了解,如体会。
米可去过影院后,对声音更加痴迷。
他和伙伴们创作的《四季交响曲》,得到唐老师的赞美,而校长却百般阻挠。
每一个人的价值都是自己创造的,为什么要践踏他们的梦想呢?这是大人所不能了解的,孩子的世界,孩子纷飞的梦。唐老师就不同,他送给米可一部录音机,让米可继续他的梦想。
往往,信任和支持回让低谷中的人备感温暖。多么希望,有一个人守护着。
又一次偶然的机会,米可遇到了法兰丝,这是一个热爱文学的女孩。于是他和她一起制作广播剧,她写剧本,他录音。俩人一起寻找适合的声音。
渐渐的,班上一半的人都加入他们的创作中,有菲利契,也有当初打他的维利欧。
米可并不拒绝维利欧的加入。每个人都很善良,请相信这句话。看似可恶的人,必有他可怜的地方,原谅曾经的过错吧。
尽管校长还是从中阻止,甚至要米可退学,但是,米可有不尽的勇气、信心和朋友,老师,以及游*示*的队伍都在背后帮他。
最后,在满满的热情之下,他的《王子历险》故事完成了。在家长来看演出时,唐老师让全部人戴上眼罩,用耳朵倾听孩子的心声。大人的世界,勾心斗角,阿谀我诈,谁都以为自己经历得多了,老成了,看透了,自己是王者。可是,大人们,你们知道孩子的世界吗?那么简单,你们却猜不透,亦或是从来不去了解?
米可成功了,他的努力,奋斗,使他成为一个声音剪裁师。他是瞎子,他以一个瞎子的身份,用声音演绎生活。
米可虽然看不到灿烂阳光下小溪的粼粼金光,但他可以听到溪水潺潺的乐音;虽然看不到玄月或圆月华美的景象,但他可以听到虫鸣风舞的夜曲;虽然他看不到色彩斑阑的四季,但他可以用与众不同的声音描绘它。
他的成功,源自他不会在失明后堕落在混浊的世界里,而是重新振作起来,奔跑着,微笑着,追寻心中的阳光,期待花开的声音。
听见天堂读后感篇5
盲童学校的一群孩子在米可的导演下,开始录制一出绝妙的15个王子从喷火龙手中解救公主的广播故事,甚至还一起手牵手偷溜出去看电影。盲人怎么能够拥有梦想?在校长的压制下米可几乎被迫退学,而却在老师暗暗的鼓励下,米可用耳朵当成另一扇灵魂的窗户,于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为他而展。
导演克里斯汀诺。波东尼根据意大利国宝级音效大师米可曼卡西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真挚动人的温暖叙事,娓娓道出这则充满梦想与勇气的感人故事。
电影中其实还有片中另一主人公唐老师,一个懂得去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的老师。他没有按照传统的想法把这些孩子塑造成纺织工或接线工,而是试着让孩子们用另一种方式去体验、感受自然。
影片发生一个小男孩身上,他叫米可。米可因为一时的贪玩,动了父亲的猎枪,把自己最珍贵的眼睛弄伤了,从此只能看见一片模模糊糊的场景。可怜的是根据当时的法律规定,十岁的米可只能到陌生盲人学院读书。一开始,他对所有人都很冷漠,后来又结交了许多的朋友。这所学校会教盲人识字,主要做一些纺织类的工作。因此,在这所学院一点都不自由。米可,一点都不快乐,他想到了许多的办法。
米可带著他们的盲人同学,一起在半夜到街上看电影,虽然盲人看不到,但凭着对话及音效,他们也同样在享受电影的快乐。但也因为看不到,有时不能完全了解整部电影的情况,但是,他们却跟着影片的快乐而快乐。
后来,他们又看到学校里要表演舞台剧。米可和他的朋友也想参加舞台剧,可是他们没有这个机会。他们很不甘心,又想到一个办法,通过录音机,来编造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他们收集了许多声音,都很逼真。比如说,巨龙的声音,惟妙惟肖。最后校长,发现米可他们偷了他的录音机,校长很生气,说要让米可付出代价。他要让米可退出学校,后来米可的老师,听到了录音机中的内容。老师很感动,他认为孩子们的想象是美好的,纯真的,同时也是精彩的。他暗暗的下定决心,觉得要帮孩子们一把。他恳求校长把米可留下,并把他们编想的故事给校长们,可校长并不认可,还是坚决他的想法。后面的内容我虽然没看,但是我已经明白了大致内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然米可是盲人,但他不自卑,演出了一场场精彩的童话剧,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就像老师说的一样,上帝给米可关掉了一道门,却给他打开了一扇窗。孩子们的想象是不可毁灭的,无论他们失去了什么,永远都有最纯真的一面。
这个电影是根据有名的声音剪接师米可真实的故事改编的,我很佩服他不怕困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窗的。
听见天堂读后感篇6
前些天看了一直想看的电影《听见天堂》,这是一部意大利的影片,虽然我不懂意大利语,但丝毫不影响我看原语言版本,我可以从屏幕上的中文字幕去理解故事情节。以前一直觉得天堂是用眼睛看到的,看完电影才知道原来天堂也可以用耳朵来“听”。
故事主要讲的是主人公米克在他十岁那一年,趁家里大人不在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玩起了家中的猎,但是却不小心摔倒,误扣了扳机而导致猎走火造成了终生遗憾。从那以后,米克陷入了巨大的黑暗中,这一度让米克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因为米克一直有个当电影大师的梦想。
“告诉你一个秘密,我注意到音乐家在弹奏时,他们会把眼睛闭上,为什么?这样可以感受更强烈的音乐,音符会蜕变,变得更有力量,音乐仿佛变成具体的触感。你有五个感官,为什么只用一个呢?”这是影片中对米克影响最大的一段话。也正是听了这些话以后,米克开始正视自己已经是一个盲人的事实,然后开始去改变,努力开始新的生活。感动我的是米克哪怕失去了光明却始终存在对自由的渴望、对生活的向往。他的眼睛是盲了,但是他无时无刻不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想象力与创造力,谁都没有权利剥夺他表达自我的自由。在我看来,这种改变与适应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抗精神,也是一种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探究精神。而对于我们这些健全的人来说,大部分人在日复一日的琐碎的生活中消磨掉了对生活的勇气,碌碌无为,也因此丢掉了创造的能力。
西方人常说,上帝在关上你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是的,缺陷也是另一种美。早晨迎着朝阳开始新的一天,耀眼的阳光、蓝色的天空、黑色的柏油路,我能清晰的看到这么多东西,但是我似乎从来没想过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因为当我们拥有时,往往忘记了珍惜跟感动。
人无完人,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陷,既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某种原因造成的。有缺陷的人都比较自卑,事实上,只要你有勇气与毅力,正视自己,努力拼搏,还是可以获得成功的。断臂的维也纳依然楚楚动人,折翼的天使更加美丽。缺陷是一笔财富,既然无法改变,我们就换个角度去欣赏它,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包容它,接纳它。缺陷也是生命的另一种赐予,肯定它,相信它,用缺陷来造就自我的另一种完美。有时候失去一样东西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好与坏的界定只是我们对待事情的态度。就像残疾与否没有区别,只有有梦想的人跟没有梦想的人。
轻轻的闭上双眼,打开耳朵,用心聆听,你会听到来自天堂的声音,温暖而有力。
听见天堂读后感篇7
这学期园里推荐观看几部电影,很幸运我在众多影片中选中了《听见天堂》这部感人肺腑的影片,看后感想颇多。
这是个由真人实事改编的电影,一个意大利小镇的男孩米可,因为一时的贪玩和好奇,被猎枪射伤了眼睛,只能够看见朦朦胧胧的影子,从此他的世界从天堂掉落到地狱。更悲惨的是,根据当时的法律规定,年仅十岁的他被迫离开了父母的身边,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教会制盲人学校里住读,并在那里认识了许多与他相同的盲人小孩,以及顽固保守的校长,善良的引路人唐老师,可爱的法兰丝(也算是米可的女朋友),炼钢厂的盲人青年艾特瑞等各式各样的人物。
影片中唯一的反派校长先生,虽然同为盲人,但他却已经被眼前的黑暗给彻底吞没了,也许他根本没有去努力,去奋争过,早早就向现实妥协,投降,他无法理解孩子们对光明和颜色的渴望,在他的眼中,孩子们就该好好地去做个纺织工或是接线生,走大人们已经规定好了的路,而不是突发奇想搞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当他无法制伏和改变米可的时候,他唯一的方法就是想把米可赶出学校,不要让他带坏了别的盲人孩子。
影片的高潮是最后米可、法兰丝还有唐老师、艾特瑞一起战胜了邪恶的巨龙校长先生,让他们的节目在家长访问日得以演出。当孩子们卖力地在台上表演着他们的童话故事的时候,当他们影影绰绰的身影被风灯映射在幕布上的时候,当被蒙着双眼的家长们发出会心的微笑和感动的热泪的时候,坐在电脑前的我也被深深地触动了。在那一刻,我似乎真的忘却世间所有的烦恼和无奈;在那一刻,天堂之门悄然打开,天使们在用心用力地传达着爱;在那一刻,谁能不附耳倾听;在那一刻,谁又不能听见天堂的声音呢?
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教育意义很大,人有无限可能,没有人有权限制了任何人的发展,但有些人往往都被理所当然的偏见,而限制了自己及别人。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要杀死孩子的想像力,因为你可能正在杀死一个未来的伟人。比如爱因斯坦、毕卡索,贝多芬。
这部影片米克用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倾听生命,倾听世界,表达内心,因而听见天堂。所以看世界不能只用一种器官,想象力才是心灵真正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