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群星闪耀时读后感7篇

时间:2023-09-06 作者:betray

在读后感中,我们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地分享内心的感受,读后感让我们学会换位思考,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和处境,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当群星闪耀时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当群星闪耀时读后感7篇

当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篇1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本书,给我不少震撼。在这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奇故事里,我悟出了不少哲理:有些我曾经想到,有些我从未想到。其中最让我难忘的,也是永远颠簸不破的是:紧握时机。这一点在《滑铁卢的一分钟》这个故事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滑铁卢的一分钟》内讲到:“在滑铁卢战役打响时,格鲁希的部队就听到一声声沉闷的炮声不断传来,感到大地在脚下微微震动。他们立刻意识到重大战役已经开始,由于找不到普军,所以他的几名下属急切地要求格鲁希命令部队赶快向开炮的地方前进,增援拿破仑。对此,格鲁希只考虑了一秒钟,就强硬地宣布自己的决定,在拿破仑的部队撤回成命以前,他决不偏离自己的责任,前去增援。”对这决定历史的一秒钟,茨威格感到道:“这一秒钟决定了整个19世纪。而这一秒钟全取决于这个迂腐庸人的一张嘴巴。”

这一秒钟,就是挽救整个19世纪的重大时机。却被格鲁希元帅错过,他不仅错过了一秒钟的辉煌,还错失了一个世纪的兴隆,使法国一直无法获救。

“在尘世的生活中,这样的一瞬间是很少降临的”,但也许一个人一生遇到的时机是很多的。而这每一个时机将给你带来不同的后果,它可以小到一杯水,也许喝不到这一杯水你就会失去健康;甚至小到一颗糖,也许吃了这颗糖你的牙齿将惹上蛀虫。而这很多个“也许”不断会聚,不断叠加在一起,就会成为“一定”。人生如同一局棋,你错失一个机会,也许你会觉得还过得去,但当第二个、第三、第四个时机也离你而去时,你会突然发现:已经满盘皆输了!所以,在某些决定命运的时机里,你必须谨慎,它可能不是“也许”,而是“一定”!再回顾滑铁卢战役中的那一秒钟,它的错失并不意味着:“也许”拿破仑会失败,法国无法获救。而是:拿破仑“必将”失败,法国“必将”深陷危机!

所以,你不必庆幸你身后的时机是无关紧要的。小心!或许你现在正面临决定命运的时刻!在这众多的后果发生前,你只要做到:紧握时机,这一切不堪的后果必将灰飞烟灭……

当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篇2

读完《人类群星闪耀时》,我觉得很有感触,很有启发,很有收获。茨威格先生是个伟大的人文主义学者,他刻画历史以刻画人性,在他所写的那些人物身上,都带点他自己的影子。他是个强人,可惜最后在二战没熬过去,还是自杀了。

这本书里写的伟人,体现出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大全形象,而是或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或在某种特定环境下体现出崇高的人性,完美的品质和性格,或干脆只有一件惊世之举。这些人们所做之事,无论大小,作者都将其淋漓尽致的描写,称作“历史特写”。从写作手法上讲,作者选用的这种体裁,一下子就让我看到了此书与那些名人传记或正统史书的不同:它是它们的结合体。因为写文即写人,既然是“历史特写”,那么作者挑选人物的标准,首先是从历史角度着手的,那些人物都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段历史的缔造者或推动者。而从他们缔造或推动历史的过程中,我们既能窥见当时社会现状的一角,又能看出美好或丑陋的人性在影响着这个历史事件。人事合一,以事衬人,这原是写小说的技法,但被运用到了真实的历史中,这是这本书在写作上的一个特点。我觉得这种写法最大的优点,就是两全其美,又与史实紧密照应,又写出了鲜活的人物。

历史,不是由一人推动的,一将功成万骨枯,推动历史不仅需要一个将军,也要众多士兵。可为什么这本书写的偏偏是那个将军呢?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假如历史是一辆大车,许许多多的人推着它缓慢前行,所谓将军,他们其实也就是比我们多几分力气,推的力更大而已。作者选他写,不奇怪,他劲最大呀!可我这个士兵就奇怪了:凭什么这个鸟将军就比我们劲大?读完这本书,我有些明白了。

我们每一个人一出生都带有两个圈,一个大的套着一个小的,先说小的这个。这个圈是没有实体的,但它确实存在着,而且悲惨的是,每个人自出生时圈的大小就不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学习成长,知识和经验丰富起来,这个圈也就越变越大。等一个人的圈达到一个极限,足以超过同一时代的绝大多数人群时,历史就被推动了。这个圈,广义地说,可以叫它“权力”。我认为历史多是有权力的人推动的,像拿破仑,亚历山大大帝,恺撒,奥古斯都,秦始皇,元太祖,等等。可也有例外。有些人,他自身的圈子不大,可他这个圈子在当时的特定环境、时间下是关键,比如那个倒霉的中尉(还是中将什么的,我忘了),是拿破仑的'部下,他的圈子和拿破仑的没法相比,可就是他的圈子使拿破仑没有及时得到援兵,造成了滑铁卢的惨败。

历史不但曾经被推动过,更庆幸的是,在伟大的人类手下,它还曾被缔造过,被改变过。如果说那些有权力的人,也就是推动者的作用是推车子,那么这些人,这些改变者的作用,就是站在车顶上,为推动的人指引方向。这些人的伟大和不朽远胜过那些推动者们。他们才是真正的伟人。这些人,当然也同时有那个小圈和大圈,而他们的小圈常常很小。但小圈只是大圈的一部分,他们的大圈,可以达到很大很大。

这个大圈叫做“影响力”。它的特性和小圈相似,只不过是思想境界、道德境界、人格修养造成了这个圈的扩大,而不仅限于粗浅的知识经验等等。一个人的影响力在于时间和空间,超越了这两者而影响人类的,就是历史的改变者。他们的名字大家早已耳熟能详,我就不再列举了。对于他们来说,那个小圈可以是很次要的(当然也有小圈大圈都大的人,比如马可奥勒留,林肯等等),他们不需要权力同样能使全人类听到福音。权力可以控制人类的肉体,但影响力改变的是人类的灵魂。这些人就是人类灵魂的导师或工程师,他们足以站在历史之车上,面带微笑,遥望远方,轻抬手指。

请让我们一起感激他们,一起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篇3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名作,此书收录茨威格的传记作品12篇,向人们展现了12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

当中印象最深刻和反思回味的3篇文章,分别是《发现天堂—黄金国》,《首次越洋电话》和《逃向苍天》。 《发现天堂》的主人公,约翰·奥古斯特·苏特,他的命运像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于1834年从瑞士逃往纽约,又于1838年向美国尚未开发的西部加利福尼亚进发,力尽千辛万苦和通过辛勤的劳作,终于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可是随着加州土地上黄金的发现,将他拥有的一切瞬间灰飞烟灭。虽然通过打官司,被加州法官判定为合法拥有旧金山市这片土地,但赢了官司后情况更为糟糕,不仅沦落为乞丐,他的三个儿子也都因此而丧命。随后的25年,他一直在到处申诉,直至死去。《首次越洋电话》,描述了一位名叫吉斯伯恩的英国工程师,想在1854年铺设从纽约到美洲最东端纽芬兰的一根电缆线,于是寻求富商塞勒斯的帮助,经历了几番波折,终于在1866年铺通了从美国到欧洲的电缆。“生活在地球的这一端到那一端的人类,现在可以相互倾听,相互观看,相互了解,通过他们自身的创造力,达到了犹如众神一般无所不在的境地。”《逃向苍天》描写了列夫·托尔斯泰生命最后的时刻,已是82岁高龄的他于1910年10月离家出走,11月病逝于一个小车站。在托尔斯泰离家之前,他与妻子的决裂程度人人皆知,他的出走是无可奈何的,被赋予了一份悲剧色彩。“如果他并没有为我们这些人去历尽苦难,那么列夫·托尔斯泰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当今全人类的典范。”

正如前言中所介绍的“该书笔触精致,文字生动,极富韵律之美和人文之蕴。书中12个人物各具主题,独立成篇,细品之余,给人很多启迪,令人不忍释卷。”

当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篇4

认识这本《人类群星闪耀时》,得益于王利芬老师,王老师在优米网的芬享时刻中分享了这本书,通过其中一个历史故事《亨德尔的复活》推荐这本书,听书里那近乎诗一般的语言,行云流水而又热情四射,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有一种力量从我体内迸发,觉得可以做世界上一切的事情,只要我愿意。

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开始变翻到了这一片段,在此,先对本书做一个介绍,本书选取了历史上14个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事件的瞬间,这些事件有些是由大人物来完成,而有些则是由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任务完成的历史的瞬间。这如本书的作者茨威格所说,尽管歌德把历史称为“上帝神秘礼物”的作坊,但是在这作坊里发生的,却是许多数不胜数的无关紧要和习以为常的事情,每一桩真正的事件都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在一个民族内,为了产生一位天才,总需要几百万人,一个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的流逝。那些数不胜数的事件会像避雷针的尖端集中了整个大气层气流一样,集中在极短的 时间里发生。看了《人类群星闪耀时》几个片段。为茨威格写人物的笔法倾倒,茨威格是一个集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理想主义于一身,又有点跳跃的形式记录了历史上某一瞬间的事情。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

当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篇5

已是深夜,罕见的有了几颗星辰,在深蓝的天空中若隐若现。我望着那一颗颗星辰,望着那夜空,突然想起一本我常看的书,便是《人类群星闪耀时》。

这本书是茨威格的一本传记,林林总总记载了十二个改变人类历史的事件,包括“拜占庭的沦陷”、“滑铁卢的一分钟”,“南极探险的斗争”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也便是南极斗争了。

故事讲述了斯科特一行人前往南极,与阿蒙森等人抢夺第一,不幸落败。在归途中,五人互相打气,仍不幸身亡,但他们却为英国带去许多珍贵样品的故事。

从文章所讲述的故事来看,斯科特一行人确乎是落败了,但他身为一个失败者,仍然可以去尊重胜者,为他们宣告胜利,对他来说,能迈出这一步确乎已经是极大的成功。而他们在归途中,互相取暖,即使同伴受伤也不离不弃,即使天气恶劣也不放下献给国家的岩石样品。即使失败那又如何?再爬起来就是了,他们的精神在整个人类历史的天空中,就像一颗星辰,亮眼而又独特。这种精神让阿蒙森感到羞愧,也是不足为奇的罢!我想着。

十二个历史瞬间,十二位传主,十二颗星辰。他们或是成功,或是失败,但他们都是一样的,都是做出过无比大的贡献的`人。这样的话,又何苦去计较失败呢?只有你把失败当作成功看待,才能照耀属于你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这样的失败,何不等于成功?

当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篇6

飞越大洋的第一句话是《人类群星闪耀时》里面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菲尔德铺设人类第一条海底电缆的故事。更多的谈到的是菲尔德遇到的挫折和失败,最终而成功。古往今来的发明,发现哪一个不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金钱和时间的损失又算得了什么呢?又多少人在追求真理和探索科学的道路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令我感慨的是这样的一句话:“1837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电报机第一次使迄今相互隔绝的人们的经历成为同时性的,但这件事在我们学校的教科书里却很少被提起。令人遗憾的是,学校的教科书仍然认为讲述个别统帅和民族的战争及胜利更加重要,而不讲那些真正的胜利,全人类共同的胜利。其实,就起广泛的心理影响而言,近代史上没有哪一个日期能与时值的这一变革相提并论。这一分钟在阿姆斯特丹、在莫斯科、那不勒斯和里斯本发生什么事情,在巴黎同时能够知道,自从那时以来,世界就变了。只要再迈出最后一步,世界各大洲就能都包容到那个美妙的联系之中,从而创造出全人类共同的意识了。”

纵观历史的长河,人类文明只是匆匆的一瞬,但是对于新科技的出现无疑于一日千年。昨天的奇迹成了今天理所当然的事情。最近的两个世纪出现的这些改变人类历史、改变人类命运,甚至改变人类走向的科技,是我们更应该值得感谢的。我们不要再念念不忘我们的四大发明,因为除了四大发明我们好像在近代也没有什么能够太能拿的出手的发明。我们在享受科技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记住这些人们,他们发明了飞机、发明了汽车、发明了火车、发明了手机、发明了计算机……

我们很多人可能对打电报已经没有了概念和印象,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我们的下一代,将会有截然不同的目标和方向,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我们不应该再苛求他们仍然和我们的想法一样。

我们更应该感谢能够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为这个时代创造了巨大的进步的科技,这是全人类共同的进步,因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更应该铭记这些在新时代推动人类进步的人们,是他们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内容,改进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正如书中所说,个别统帅和民族战争并不是真正的胜利,全人类共同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

当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篇7

亨德尔是西方音乐史上享有盛名的音乐大师,被誉为圣乐之祖。贝多芬说:“亨德尔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我极愿跪在他的墓前。”李斯特曾为“亨德尔伟大得像宇宙似的天才”而入迷。亨德尔是德国人,却在英国成名,他身居异国,由于英德之间的政治漩涡而受排挤,早年做歌剧,在英国上演频频受挫,他本人债台高筑,一生坎坷,精神十分痛苦。此时詹宁斯给他寄来了《弥赛亚》的新剧词,原先亨德尔十分痛苦,不想理睬这个歌剧,后来受到神灵的指引,振作精神,开始作曲,歌剧的歌词引起他强烈的共鸣,他内心振奋了,茨威格那极具感染力的写法,振奋了每个人,读到亨德尔21日不眠不休,写《弥赛亚》的过程,我热血沸腾,我加入了那个演奏,那是一个怎样的演奏啊,那是一种把你从泥塘里面解救出来,让你重新来过,发光放彩,让你为了自己的使命,奋勇之前,所有的颓败、忧郁将烟消云散,让你得到心灵永恒的平静。因为你的信仰,你将超脱。我内心在那时刻久久不能平静,最近几年,由于没有任何目标,且所做的决定都没经过认真考虑,往往事倍功半,我觉得自己像一个久居坟墓的几近腐烂的人,过着痛苦,自我折磨的日子,我昏昏沉沉,每天不做任何行动,只愿昏昏睡去,忘记现实的苦恼,我逃避自己的'责任,我逃避自己的失败,我逃避一切,但又不甘心这样的逃避,或许神灵觉得我应该有自己的使命,万能的神来召唤我,也许,他想通过亨德尔,告诉我,鼓起你勇气,他将使我的内心纯净,使我承担起自己的使命。伟大的主,你是我们的引路人,是你创造奇迹,主说,愿你快乐,是的,我被亨德尔震撼了。

茨威格的人物传记真是一流,你不由自主就深陷其中,你在其中扮演起属于你的角色,你参与其中却浑然不觉。里面的经典语句在此就不摘抄了,因为我要背下来,放在我的心里,而不是在文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