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觉醒年代的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3-06-25 作者:Gourmand

为了更好的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你打算怎么写体会呢,我们对工作有一些体会后,可以通过写心得方式记录下来,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观看觉醒年代的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观看觉醒年代的心得体会5篇

观看觉醒年代的心得体会篇1

出生在和平年代,无法体会剧中所展示的那个年代的感觉,但能感觉到那段历史时期真的是乱,保皇党,革命党,军阀势力,犬牙交错,轮流上演,三年两复辟,拿着马尾当辫子,剪了又续上,续上再剪,真是一个动荡的年代。

剧中辜鸿铭是一个保皇党,他在剧中的有句台词我印象很深,他说:“我的辫子在脑上,看得见,有人的辫子在心中,看不见。”辜鸿铭,号称“清末怪杰”,精通九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在那个年代,竟然能有如此渊博的学识,着实让人震惊。看来,无论外部环境怎么样,修身,提高自身能力,都是有一定可能的。

另外一个感想是,万事万物都有其发展的趋势,逆着趋势的势力在大势面前都会被碾压的粉碎,虽然经历了两次复辟,但终归还是走向了民主,这是大势所趋。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无论是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实事求是,从自身实际、和历史趋势出发,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

胡适因为一篇《文学改良刍议》得到了陈独秀的关注和赏识,邀请他做了《新青年》杂志的同人编辑,在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过程中,两个人的思想观念也都是比较统一的,到了剧末,却分道扬镳,只能徒呼奈何。人各有志,如果在前行的路上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应当双手欢迎,携手同行,当某一日志趣不在同步,我们能做的不是强迫别人跟自己有一样的想法,而是相拥而别,愉快的向对方道一声:“珍重,有你陪我走的这一段路,很快乐,谢谢你。”

观看觉醒年代的心得体会篇2

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

——题记

看完老师布置的12集《觉醒年代》后,再次拾起笔来,想在此写写自己对这部影视剧的评价。觉醒年代是由于和伟,张桐,张晚意等一批没有流量的老戏骨主演的,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没有营销,没有热搜,没有词条,就是这么低调的,过了十多天,没有说教,没有无聊,没有为了献礼而拍摄的臭毛病,有的只是慢慢陈述那段历史,那段峥嵘岁月,讲述她从何而来,又为何而来?

查找《觉醒年代》相关背景资料时,网页上各种声音众说纷纭,有说其演的不好,有说不符合历史的,这些都仅是表层的。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仅看一眼就这般评议它未免也太过跟风了吧,经典就是经典,毋庸置疑,在我看来这反而是一部值得我们全国上上下下的人都细细揣摩的影片。

?觉醒年代》剧如其名,讲述的是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到中国红船革命之间近十年的历史,短短十年,唤起了中国这沉睡了数百年的巨龙。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胡适,蔡公,鲁迅等人成为这期间中国人思想之启蒙,他们共同经营着新青年杂志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他们是光,照耀着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

黑漆漆的“吃人”社会终于觉醒了。

看剧的过程中,我被一些影片细节所打动,李大钊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讲话,“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一群日本留学生中斩钉截铁的他似乎象征着中国的意志。还有一幕尤为感人,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立志要靠自己谋取一片新天地,烈日炎炎下,衣衫褴褛的他和弟弟却要看人眼色,饱受折磨,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背上背着两三大袋粮食没站稳,倒了下来,就要被主子用皮鞭狠狠的抽打,一道道鲜红的血印折射出当时社会之腐败,处处充满酸臭味的吃人社会,平民老百姓过得连牲畜也不如,延年和乔年啃着发了霉的干窝窝头,身为哥哥的延年尽管生在黑暗中,却一心向阳,碗中的一只小蚂蚁也要将它放归自然,这要是放现在,蚂蚁早被人们碾死了。

剧中无声胜有声的细节片段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但从这些英雄的革命先驱身上,我们都不难发现,它们爱才爱国,不畏惧牺牲,心系革命,他们是革命的先驱,是中国14亿人共同的偶像。

这部剧中涉及众多,革命社会底层的婚姻,友情等众多领域来自那个封建时期的韵味,只有细细揣摩才能悟出来,那时似乎每个人不论底层人士还是学术人士,都会有一场无奈的婚姻。

伴随着共产党的成立,影片即将落幕,我想说的是,影片会落幕,而那段深入人心的历史永远都不会落幕。

中国之觉醒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牺牲,是信念的坚守。

谨以此片献给那些革命先驱者们,历史永存,国家腾飞,都源于你们的坚守。

观看觉醒年代的心得体会篇3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今日正是春分,寒风呼啸,幸而没有下雨。离清明还有半个月,扫墓的人却多了起来。路上车堵成一条长龙,公墓周围声音热热闹闹,这地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热闹。租住在乡下农村,也就这段时间人气多些。当然,车也堵些,也许上班会是个难事。

今天看完了那部《觉醒年代》,大结局里党终于建起来了。虽然早知道结果,但看剧更有代入感,更能体会先辈们开拓的不易。1921年,一个小党诞生了;一百年后,这个党有了一亿多党员。因为这个党,我们的国家翻天覆地,生活日新月异,一切都不一样了。

以前的生活怎样我不知道,说说自己能感受到的吧。很小的时候种田是件辛苦的事,纯粹靠用人的体力去插秧,去收割,去打稻谷,那些在田地里的时光想起来都是苦涩的。避不开的烈日,好像永远抱不完的稻子,在田地里跑来跑去,生活好像没了希望;后来有了收割机,轰隆隆的机器一过,人就轻松了许多。

就是看个电视也难。以前都是看老式的电视剧,只有一个江西卫视,为了看动画片版的西游记早早爬起来。后来有些村里人家装了卫星电视后就跑去蹭着看,不喜欢的也只能耐着性子看,看得一些人不开心,总是被关了电视。那真是一段屈辱的日子。但时间总会改变一切的,自己家也会有电视,能自由地换台,看剧。

时代进步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都是百年前建立的那个党带来的。看《觉醒年代》,比价注重伟人们在年轻时的经历,看他们怎么从一个平民成长为大人物怎么升华自己的思想。深受启发的一点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优秀的人总是互相靠近,互相吸引。在什么样的圈子里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审视了一下目前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明白了眼下生活别扭的原因。原来不是我不适应这个环境,而是这个环境不适合我。

好在一个人的时候更多,有时间自省自查,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下班的时间更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走向。总有人在默默努力。

观看觉醒年代的心得体会篇4

让“五四”精神指引广大青年的不断前行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100年来,无数中华优秀青年不约而同地走在了民族解放、民族复兴道路上,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完整、捍卫了民族的荣誉。今天我们站在伟大祖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思想,以时不我待、积极作为、勇于担当的勇气,不断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爱国,“五四”精神的基本核心。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从此,“爱国”成为广大青年心中的永恒主题,至此在中国大地上迅速掀起了爱国救国的热潮,一大批优秀青年投身于爱国救国运动,如陈独秀、李大钊、邓中夏、张太雷、陈潭秋、瞿秋白、张闻天、周恩来、沈泽民等等,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指引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让我们继续以“五四”运动的爱国精神为指引,激励广大当代青年全身心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

民主,五四精神的时代特征。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现代意义的民主实践,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传统,“皇家就是国家,忠君就是报国。”近现代以来,西方列强步步紧逼,群众靠谁?靠皇帝?皇帝跑了;靠北洋政府?袁世凯倒了,段祺瑞、徐世昌等一拨又一拨,走马灯似的,都不行。所以,毛泽东在1919年7月写下了《民众的大联合》,指出“我们醒觉了!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这个“我们”就是民众。人民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从五四运动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诞生了人民当家作主。现在,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观看觉醒年代的心得体会篇5

年轻干部要想致“富”必先修“路”

陈独秀在《新青年》中提出: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祖国的未来掌握在每一个中国人手里,但终究掌握在每一个青年人手里。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广大年轻干部要想切实担负起“富”国强民之责,就必须不断修缮自己的“路”。

修好实干之“路”,筑牢知行合一基石。“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每一项工作,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当下有不少年轻干部仍存在“过渡”思想,寄希望于“混经历”“走过场”,不愿沉下心静下气,最终不仅学不到真功夫,时间久了甚至滋生享乐主义、官僚之风,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去年接连爆出的“90后”贪污案就是最现实的警示教育片。为此,年轻干部要勇于到一线实践锻炼,将自己所思所学所悟转化为具体实在的行动,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坚决摒弃眼高手低、只说不做的惰性思想,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茁壮成长,在不断磨炼中成为实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