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效的完成新学期的教学工作,需要制定一份完整的教案,教案在撰写的时候,老师肯定要考虑讲授内容要点,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国好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国好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简单了解有关戏歌的一些知识,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能够用京剧的风格韵味演唱《我是中国人》。
3. 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教学重难点
弱起、波音、装饰音、拖腔的唱法,初步掌握京腔歌曲的演唱。
教学方法
欣赏法、对比法、讲解法、听唱法、教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课件
养成教育训练点
上课要养成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好习惯,并引导学生平时要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用京腔向同学们问好,要求学生也用同样的腔调向老师问好。
提问:觉得这样的问好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2.课件播放《说唱脸谱》片断
引出戏歌的概念。戏歌:用戏曲的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就叫戏歌?戏歌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素结合的产物。它是歌中有戏戏中有歌,很受大家的喜爱。
二、新歌学习
1.初次聆听《我是中国人》
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引导学生从歌曲情绪和歌曲内容说说对歌曲的感受。
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是热情豪迈的,它赞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和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再次聆听感受歌曲节奏
提问:这首戏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学生说一说
师:这首戏歌吸取了京剧西皮流水的特点,只有强拍没有弱拍。在戏曲中强拍叫做板,弱拍叫做眼,这首戏歌就是有板无眼。让我们来点着板,轻声哼唱全曲。
3.学生点着板轻声哼唱全曲
4.分句学唱解决难点
a 第一句“我是一个中国人”比较有戏曲的特点
按节奏读歌词
跟琴学唱歌谱然后填词
老师加上波音范唱第一句,让学生感受到波音
老师讲解上波音的唱法,学生练习
还有哪一句带有波音记号呢?学唱“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总结波音使歌曲增添了戏曲的味道
b “文明古国,更要讲文明。”
?1〉跟琴学唱歌谱然后填词
?2〉老师加上倚音范唱,让学生感受到和她们唱的有所不同
?3〉老师讲解前倚音的唱法,学生练习
?4〉总结倚音也使歌曲增添了戏曲的味道
?5〉还有哪一句带有倚音呢?让我们来唱一唱.“堂堂正正”
c 最后一句“人”字的拖腔,一共有23拍(用教唱歌谱的方法解决难点,学会后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师:这个“人”字是一字多音,叫做拖腔,是戏曲的一大特点。请大家在老师唱歌谱的同时,边唱边数拍。
学生可跟琴视唱前9小节歌谱,再唱后14小节,最后23小节连起来唱,让学生找出换气的地方。
d 师生接唱最后一句。
5.跟琴完整学习歌曲
同学们的拖腔唱得字正腔圆,就连老师都佩服你们,老师教给你们一个戏曲动作作为奖励吧。
师表演跑圆场并介绍戏曲演员围着舞台中心绕圈子,表示在长途上行走叫做跑圆场。
学生分组表演。
让我们来完整的唱一遍,老师唱歌谱你来唱歌词。
6.休止符
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在这首戏歌中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答
对比练习
7.有感情的演唱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感到骄傲,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来唱这首歌。
8.播放名家唱段视频。
从同学们的歌声中,老师已经感受到了你们内心的激动,那么艺术家们是怎样演绎同名戏歌《我是中国人》的呢?
9.请同学们带着各自的感受再来跟伴奏演唱一遍。
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10.分组比赛唱
学生评价
三、表演唱
学生根据前面已学过的动作边唱边表演。(相互学习)
四、总结
师:在我国众多的戏曲剧种中,哪个剧种被称为“国粹”?
京剧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深深地吸引着国内外的朋友。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更应该去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让我们从唱戏歌开始,慢慢地去了解京剧,学习京剧,将来也能够登上戏曲的舞台一展风采。
学生跟音乐跑圆场离开教室。
中国好教案篇2
知识技能
1.正确认读“菠、煎、腐”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烧、烤”等8个字。
2.正确认读“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等词语;正确读写“红烧茄子、烤鸭”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制作哪种食物运用那种烹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激发对中国美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读好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了解中国美食的烹调方法。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从南到北,美食文化不同烹调方法也不一样。
2.告诉学生,本文就是介绍中国美食文化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美食》。
3.板书课题,一起齐读课题。(板书:中国美食)
(二)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出示11道美食图片。图片中,介绍了哪些美食?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35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词语能读正确吗?出示:(课件出示)(带拼音)红烧烤鸭羊肉蛋炒饭茄子小鸡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指名读第一行词语,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重点指导翘舌音“烧、肉、炒”,前鼻音“饭”。出示:(课件出示)(带拼音)菠菜香煎豆腐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重点指导翘舌音“煮、蒸、炸、粥”,前鼻音“煎、炖”后鼻音“酱”。
3.检查课文朗读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课件出示读书正确姿势图片;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
(2)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4.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用田字格课件出示生字:烧烤鸭肉炒饭茄鸡仔细观察字形结构跟着老师书空。“烤”字左右结构,右边是个“考”。“肉”两个人不一样写法,上面的“人”较舒展,下面的“人”的“捺”变成点。
(2)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3)展评学生的书写。
(三)复习巩固
1.小游戏,比赛摘苹果。(出示课件:苹果上带有生词的苹果树)会读一个词语,苹果就被摘下一个。看看谁摘的多?小结:看来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了,下节课接着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
2.(课件出示9)复习词语:红烧烤鸭羊肉蛋炒饭茄子小鸡
(1)指名学生认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齐读词串。
4.继续学习《识字4》。
(板书:中国美食)
(二)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读法指导。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中国美食,如果你想跟多地了解中国美食和烹调方法,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课文。
2.逐行指导。全班交流,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
指导重点:
(1)第一行: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红烧茄子。(课件出示:文字、插图)这些中国美食用到了哪些烹调方法?(这些中国美食用到了“凉拌、煎、红烧”的烹调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红烧”的烹调方法。(红烧:中国美食中烹调方法的一种,把肉、鱼等加油、糖略炒,并加酱油等作料,焖熟使成黑红色。)说一说,你熟悉的食物中,还有哪些也用到以上这些烹调方法?(凉拌黄瓜、煎油饼、红烧肉)
(2)第二行:烤鸭、水煮鱼。(课件出示:文字、插图)这两种中国美食又用到了什么烹调方法?(这些中国美食用到了“烤、煮”的烹调方法。)说一说,这两种烹调方法的具体做法。(可以借助查字典)(煮是把主料放于多量的汤汁或清水中,先用大火烧开,再用中火或小火慢慢煮熟的一种烹调方法。烤是把食物原料放在烤炉中利用辐射热使之成熟的一种烹饪方法。烤制的菜肴,由于原料是在干燥的热空气烘烤下成熟的,表面水分蒸发,凝成一层脆皮,原料内部水分不能继续蒸发,因此成菜形状整齐,色泽光滑,外脆里嫩,别有风味。)说一说,你熟悉的食物中,还有哪些也用到以上这些烹调方法?(比如说“烤全羊”、“水煮花生”等。
(3)第三行: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课件出示:文字、插图)这两种美食用到了什么烹调方法?(爆、炖)了解“爆”、“炖”的烹调方法。
爆就是急,速,烈的意思,加热时间极短.烹制出的菜肴脆嫩鲜爽.爆法主要用于烹制脆性,韧性原料,如肚子,鸡肫,鸭肫,鸡鸭肉,瘦猪肉,牛羊肉等.常用的爆法主要为:油爆,芜爆,葱爆,酱爆等。
炖和烧相似,所不同的是,炖制菜的汤汁比烧菜的多.炖先用葱,姜炝锅,再冲入汤或水,烧开后下主料,先大火烧开,再小火慢炖.炖菜的主料要求软烂,一般是咸鲜味。
(4)第四行: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课件出示:文字、插图)这里有用到了什么烹调方法?(蒸炸炒)这三种烹调方法,比较常见,家里人一般用这些方法制作什么家常菜?(蒸馒头、蒸包子、炸丸子、炒土豆丝)
4.指导停顿。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自读体会。
5.练读全文。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自读,互读。反馈指导。推选优秀者到前面配乐朗读。
6.当堂背诵。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当堂背诵。
(三)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的中国美食,说一说运用了哪些烹调方法吗?本文共介绍了10中烹调方法:凉拌、煎、烧、烤、煮、爆、炖、蒸、炸、炒。
2.你最喜欢的中国美食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最喜欢吃的美味佳肴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中国美食,了解了很多烹调方法,我们会用词串说句子。
板书设计
中国美食
凉拌、香煎、红烧烤、煮;
爆、炖蒸、炸、炒。
中国好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瑰丽” “酷似”“盛誉”“快慰”“姗姗来迟”“屡屡夺魁”“奉为至宝”等词语的意思。
3、读课文,弄清楚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生动形象,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我”在发现中国石的过程中的表现及大家看到后的做法,抓住“我”的表现——“注视”、“不禁喊”,连长拿出装军功章的盒子,文书在上面写上金字,嘱咐我要精心保管等,体会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战士们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并从中受到感染。
三、学校及学生情况分析
1、这篇课文距离学生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老师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充分使用所有的识字方法识字。采用不同的读文方式,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再采用自读,同桌、小组合作读的方式读准读通课文。重点指导:“姗、视、酷、偎”在书写时要多加指导;“戈、繁、存、览”指导学生找准部首。
2、课文重难点突破: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我”是怎样发现中国石的句子画下来,说说哪些词语是重点,由于文中多处使用引号,可以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老师注意恰当的引导,把战士们对祖国的爱表达出来。
四、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生字词卡片、中国地图。2、学生准备:查找戈壁滩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看了《中国石》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中国石”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么叫它“中国石”?它是谁发现的?怎么被发现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我”拣到一块酷似祖国版图的
中国石”,“我”和战友们都很珍爱它。)
(三) 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的字。
生:学生大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按“预习”要求,了解戈壁滩上的一块石头,边防军战士称它为“中国石”,这是为什么?看看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的,哪些句子是描写“中国石”的样子的,画上记号。
(驻守在戈壁滩的解放军战士,拣到一块形状和祖国版图相似的石头,十分珍爱它,所以称它为“中国石”。)
3、自由读课文。在老师的辅导下结合句子的意思,通过查阅工具书,自学(可同桌议论)生字新词,并正音正字。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学生能否读正确。
[评析: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解决了不认识的字。]
(四)精读课文
1、默读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2、具体写拣石和发现“中国石”经过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可分为几段? 讨论归纳。
3、 通观全文,在了解本课主要事件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练习概括自然段段意。
提示:一种方法,确定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一种方法,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
步骤:先了解自然段共几句话;再了解每一句话说了什么;再看哪一句是主要的,并画上记号。概括自然段段意时,可以摘录原句,可以把重点词语、短句拼凑成一两句话,或根据主要内容,编写段意。
[评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的培养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但是学生如果在教师的有序的指导下那么这种能力的形成就变得容易的多了。]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
第2自然段:一个初夏的早晨,我奔出营房拣石头。
第3自然段:我把可心的石头一颗颗拣起来。
第4自然段:赶车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头。
第5自然段:我们舀泉水洗石头,发现一块像祖国版图形状的“中国石”。
第6自然段:“中国石”正像祖国版图——傲然挺立的雄鸡。
第7自然段:“中国石”表面皱痕与祖国大陆地貌相似。
第8自然段:大伙精心保管“中国石”。
第9自然段:“赛石会”上,“中国石”赢得了“宝石”的盛誉。战士们感到祖国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①内容一致或紧密相关的应归并为一大段。(一般表现为相关的地点、相同的时间或较集中的情节。)②个别自然段跟其他自然段既不好保持一致,也不紧密相关,有独到的意思,就单独“提升”为一大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
第二段(第2~8自然段):我拣到一块“中国石”。
第三段(第9自然段):战士们喜爱并精心保管“中国石”。
(3)议论一下为什么这样分段:
①第1自然段为什么需要独立成段(第一段)?
(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开头,它交代了两点:战士们驻守的戈壁滩上,沙海和碎石是环境特点。因此,战士们拣石、赛石就成了他们的重要活动内容。这一段既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环境特点,又总括说明课文的主要内容,给“中国石”的故事做了铺垫。)
②为什么第2~8自然段可以归并为第二段?第9自然段为第三段?
(第二段从第2~8自然段,写了拣“中国石”的经过及大家对它的珍视。第三段,也就是第9自然段,写了“中国石”成为大家的至宝。从时间和地点的转换上,也不难看出两个段落的不同:前者是一个初夏的早晨,地点在营房以外的大漠之上;后者是在“我”拣到“中国石”之后,已经回到了哨所,以及“在以后”的“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取胜和对大家的鼓舞等,是哨所里的活动。)
[评析:不单单让学生了解怎样分段,而是在多种形式的配合下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这样分段,即方法比结果更重要。]
(4)小结。
根据表达的需要,文章一般都要分段。学习分段,归纳段意,是读懂全文,领会内容的必要手段。练习好分段、归纳段意,重要的是要先通观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再认真读懂每一个自然段,通过归并自然段,划分段落;再从自然段的归纳、提炼中,抓住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大段段意。
(5)质疑问难后,指名读课文
评析:注意自然段、特别是大段之间,停顿时间要长些。]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交待了什么?(交待了我是什么人,我们生活的环境,“我”成为石头迷的原因。)
2、我们驻守在什么地方?(戈壁滩)戈壁滩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谁能用课文中的词句来回答?联系上下文想想“举目”是什么意思?(抬起眼睛看)“漫滩”换个词语来说就是什么?(遍滩、全滩)
[评析:把生活中的感知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介绍自己掌握的有关戈壁滩的知识,使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我”怎么会成为石头迷的?
4、齐读第一段。
(六)识记生字字形,书写生字
[评析:让学生选自己认为难写的字练习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写的很有兴致。]
(七)作业: 朗读课文。
中国好教案篇4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边疆战士热爱祖国的美好心灵,激发热爱祖国、热爱边疆战士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课文条理,训练有条理的表达内容的能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石的样子,通过边防战士对中国石的'热爱,体会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石的样子,通过边防战士对中国石的热爱,体会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检查预习。
1、开火车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1、幻灯片显示要求。
2、学生自学。
3、集体讨论分段和段意。
四、了解中国石的样子。
1、提出自学要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学生提出不懂的语句,集体讨论解决。
五、体会我为什么把中国石奉为至宝。
六、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学生各自练习。
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概括的,并集体讨论。
七、自由朗读课文。
中国好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夸夸自己的爱父母的情感,感受自己的祖国多么美好。
2、通过活动,让幼儿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说话。
活动准备:
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制作小卡片。
关键点:幼儿看着自己的小卡片大胆讲述。
活动过程:
师讲述:
一我是中国人,黄土高原是我的胸脯,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
二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的祖先最早开始耕耘,我使指南针、印刷术的后裔,我使圆周率、地动仪的子孙。在我的民族中不光有史册上万古不朽的孔夫子、司马迁、李自成、孙中山,还有那文学史上万古不朽的花木兰、林黛玉、孙悟空、鲁智深。
三我是中国人,在我的国土上不光有雷电轰不倒的长白山、黄山劲松,还有那风雨不灭的井冈传统、延安精神!
四我是中国人,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也想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大声高喊着“中国得分”。当掌声把五星红旗托上蓝天,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1、出示卡片,引起兴趣
2、幼儿看着小卡片自由讲述。
3、讨论交流,乐意表达
4、出示其中部分卡片。
5、师:谁能说说从这张卡片上你看到什么?
6、请个别小朋友来介绍。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相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