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描写值的作文最新6篇

时间:2023-03-25 作者:lcbkmm

如果没有好的主题立意,写出的作文也很难让他人获得启发,大家在写作文时一定要先打开自己的思路,下面是好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三年级描写值的作文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年级描写值的作文最新6篇

三年级描写值的作文篇1

我爱鸟语花香的春天,大地万物复苏;我爱烈日炎炎的夏天,花香沁人心脾;我爱银装素裹的冬天,雪花漫天飞舞;但我更爱秋高气爽的秋天、硕果累累的秋天。

秋天,是一首动听的歌;秋天,是一幅优美的画;秋天,是一曲婉约的小令……

秋天是金黄的。稻子熟了,田野里,山坡上,全是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坐着,躺着“打架”的,风一吹在“跳舞”的……一片金黄映入你的眼里,黄澄澄的似海洋。农民在稻田辛苦地割着,劳动着,笑着……秋天是金黄的!

秋天是火红的,枫叶落了一地,好像争先恐后地投入大地妈妈的怀抱,落在地上,顿时脸就变红了,红通通的,好像一条红毯;有一些还留在枝头上正在唱着婉转动听的歌,虽然已经“老”的只剩皮包骨了,但不顽强的站在枝头玩耍嬉戏;还有一些则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慢悠悠地在空中飞舞着,愉快而又满足……

秋天是令人紧张的,人们不分日夜地在农田里忙着,一点点地在割着麦子,汗水不断地流着,一点儿的汗水滴落在地上。太阳好像明白什么似的,请风伯伯叹了一声气,晚上睡前还要看看晚上是否刮了风,是否变了云是农民伯伯必要的“工作”,也要准备着明天的好收成。

秋天是令人愉快的。麦子割完了,人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心里美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的甜;大雁一排排的,排成“人”字往南飞着,低头吟唱着:“辛苦了,亲爱的人们,我们明年还会回来看望你们的!”

秋天,像一曲婉转的小令,弹奏出千千万万个音符。快乐的人们轻轻聆听着对他们的赞歌。

秋天,是一幅画,装点我们五彩的世界。

秋天,多美的名字,让人赏心悦目,让人心旷神怡。我爱这秋高气爽的秋天,爱这硕果累累的秋天。

三年级描写值的作文篇2

放暑假了,我来同学这玩。我这同学是从小学一直到高中的,感情特别深。

他现在发展的不错,在惠州做友邦集成吊顶,我反正在这也没什么事,也跟他学学做生意的门道,开始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因我的业务和他的相差十万八千里。我可是地地道道的人民教师哦,他却是手底有几号为他打工的老板,用资本主义的话说,他现在已是资本家了,我可还是在无产阶级线上挣扎呢。

话说回来,他可从来没看不起我这个“无产阶级”,他这次叫我来的目的就是想给我个机会锻炼一下,熟悉一下做生意的门道。所以在他的安排下,我进入了角色,他就像一个导演,我能不能演好这出戏,不光靠他的导演水平,最主要的还是要看我的演戏水平。当然,我不说为了他吧,就是为了我自己,我也要做好这件事。所以,这几天有空看看产品资料,发现进入角色后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爽。原来,友邦是集成吊顶的缔造者,行业标准也是友邦建立的。

早就听一流企业造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四流企业才是卖服务。无意中,我竟然接触到了我国的一流企业——友邦,兴奋的心情油然而生,也更坚定我学习的信心,因为我这人的性格就是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眼前就是一家一流企业,同学又给了我这个机会,我能不把握吗?

三年级描写值的作文篇3

我的爷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一双充满了慈祥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他的一双粗造的双手结满了老茧,这就是爷爷勤劳、能干的见证。

每天天还没亮,爷爷就起床去田里干活了,然后摘好新鲜的蔬菜去菜市卖,卖好蔬菜已是中午了,吃完午饭,他也不休息,又下田干活了,给菜浇水、施肥松土,整天累得满头大汗。爷爷的菜地是全村最好的,到处都是嫩绿的小白菜,紫亮的茄子,火红的西红柿······爷爷就是这样长年累月、起早摸黑的辛勤劳作的。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爸爸经常劝爷爷别下地干活了,可爷爷还是坚持每天干活,他总说:“人不干活就会变成虫,必须每天干活,而且我也乐在其中。”

记得有一次,爷爷卖完蔬菜回来,下了我们一大跳,他的裤子居然钩破了一个大洞,全身血迹斑斑驳驳。我们赶紧问爷爷,这是怎么回事,可是爷爷却轻描淡写地摇摇手,平淡地说:“没事,没事,回来的路上被石头绊了一下,擦破了点皮,等一会儿洗洗,贴个创可贴就行了。”妈妈不放心,坚持让爷爷去医院检查一下。爷爷推辞不过,只好和妈妈去医院检查了,医生检查后,说:“没什么大碍。”给爷爷做了一些简单的包扎。这下,爷爷却不高兴了,埋怨妈妈:“你看,我没事,你却偏要我来医院检查,这下可好,浪费了这么多钱.。”妈妈看了爷爷一眼,轻轻叹了一口气,说:“爸爸,没事就好,今天就不要下地干活了,在家好好休息一下。”可是中午吃过午饭,爷爷趁大家不注意,又偷偷地拿着锄头出了门,到田里干活了······

这就是我的爷爷,具有中国农民所有的优点,勤劳、节约、朴素······

三年级描写值的作文篇4

兔子

我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它,全身毛绒绒的,毛呈黑色,两只长耳朵老是竖起来,三半嘴儿吃起草来挺可爱,它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兔子。当爸爸从外面抓来一只野兔时,我特别高兴,因为我早就想养兔子了。刚开始我们吧,阳台给它住。这个小兔子胆子小,当人来到阳台上时,他就躲进拐角不出来,没办法,每次送食物时,只好放在阳台地上,然后远远地看着它吃草,我想这也许就是兔子的个性吧。每天放学时我都要去找些草拿回去让它吃。由于小兔随地大小便,原来干净的阳台到处都是它的“杰作”,进入阳台就有一种臭味,所以,妈妈开始反对我养兔。我只好把兔子带到奶奶家养,当天晚上,把丰盛的晚餐送给他后我就去睡觉了。第二天,我非常难过——它死了。我不知道是箱子里没有空气捂死的,还是昨晚吃得太多胀死的,还是孤独死的。上一年春,妈妈向哥哥要了两只兔子让我在奶奶家养。我非常高兴,我想这次是家兔,应该比上次的那个小鬼好养。虽然刚开始很胆小,两只兔子抱在一起很害怕,但最后胆子大了。每天早晨,我和姐姐就会去给这俩小家伙拔草,看着他们吃得津津有味。有一天下雨了,棚顶都湿了,这时我想起了两只小兔子,拿着伞把它们放进房子里,瞧它们俩,害怕得直发抖。

还有一次又打雷又下雨的夜晚,我去看两只小家伙,害怕得缩在一起,我摇了摇头说:“别怕,洪水还没来就吓成这样?”他们一天天长大,秋天了,奶奶怕他们过不了冬,就吃肉了,我真有些难过。有了几次养兔的经验,我喜欢上了小兔子,在我的家里也到处有小兔的影子,如小兔表,小兔子绒玩具,小兔书皮……小兔,我什么时候能再次饲养你?

三年级描写值的作文篇5

知识与能力

积累古诗词,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

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难点

正确理解诗歌内涵,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诗歌的朗读音频材料多媒体课件

3课时

陶渊明《〈饮酒〉(其五)》

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1.听音频朗读,读准字音,划出节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小组讨论,通译全诗。

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山。

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觉得美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言表达。

3.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乐;三四句恬静而闲适;五六句满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长而感慨。

1.诗歌前四句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原因是“心远”,“心远”有什么含义?为什么“心远”?远离什么?

“心远”包含: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精神境界、达观的生活态度(酌贪泉而觉爽,处涸泽以犹欢)这就是陶渊明不朽的精神堡垒。

诗人身居人世,但无俗事纷扰,是因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远离官场,远离尘俗。这四句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2.理解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神来的写景之笔,描写诗人在东边的篱笆下专心而悠闲地采摘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便能望见悠远超然的南山。两句刻画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形象。这不是一个“采菊”一般的动作,而是包含着诗人超凡脱俗、热爱自然的高雅的情趣和高洁的情操。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什么?有何深意?

这两句属景物描写。描写了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乐不思返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怀抱。此两句虽写景,实则抒怀,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返璞归真”。

4.如何理解最后两句?

“忘言”是指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形容出来,只可意会,妙不可言。这两句诗,直抒胸臆,点明主旨:万物运转,各得其所,人生真义,返璞归真,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作者通过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生活的悠闲自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饮酒(其五)

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

采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

真意忘言——人生真义、返璞归真

杜甫《春望》

猜猜他是谁?

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年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被誉为“诗史”,大家说他是谁?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他的诗反映时事,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又由于他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代表作品有:“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等。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听音频朗读,老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2.对照注释,查阅资料,弄懂每一句诗的含义。

(1)诗的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国都、山河、草木。描绘出山河依旧、国都残破不堪、一片荒凉萧条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对山河破碎的忧愤。

(2)诗的颔联写到“花”“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鸟语花香的景象本是赏心悦目的,让人欣喜的,可诗人面对此情此景却“溅泪”“惊心”,可见诗人内心伤感的程度之深。此句诗,诗人以乐景衬哀情,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伤痛之情。

(3)诗的颈联以叙事为主,“连三月”“抵万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极言战争时间之长,家书之珍贵。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家思乡之情。

(4)尾联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白头”的意象,“搔”的动作,刻画了一个因焦虑、伤感而频频搔头的诗人形象,突出诗人伤时、忧国、思家、悲己的心情。

这首诗描写了都城沦陷后春日远眺中见到的荒凉、冷落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亲的情怀,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

首联写景对比忧国

颔联写景反衬伤时

颈联叙事夸张思家

尾联描写夸张悲己

李贺《雁门太守行》

今天,我们先玩一个抢答游戏。请听题:①他是唐代诗人;②他年少早逝,一生只活了27年;③他被后人称为“诗鬼”;④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为国而死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请问他是谁?今天我们学习他写的一首诗《雁门太守行》。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

?雁门太守行》:乐府旧题,多写边塞征战之事,表现爱国之情。作此诗李贺仅17岁。

1.教师范读,同学自由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2.这首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描绘了边塞紧张的战斗气氛,叙写了从白天到夜晚的战斗全过程,突出将士浴血奋战的勇武形象,歌颂将士们誓死报国的爱国热情。

感受意境美。

1.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诗中写了三个时间段,请你找出来。

白天——傍晚——夜里。

2.诗人分别描写了哪三个画面?请你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出来。

白天——首联:敌军压境,官军戒备森严;

傍晚——颔联:激战后的惨烈;

夜里——颈联:官军夜袭敌军阵地。

3.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话形容局势的危急。首句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以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次句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4.时间从白天到傍晚,激战过后气氛从紧张到悲壮苍凉,作者从哪两个角度表现了激战过后的苍凉气氛?

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描写战场,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渲染了战场悲壮的气氛和战争的残酷,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5.时间从傍晚到深夜,官军夜袭敌军阵地。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无所畏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壮怀激烈的豪情。

6.尾联用典寓意,有什么作用?

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本诗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从白天到夜晚的战斗全过程。景物鲜明,色彩凝重,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气氛,突出将士浴血奋战的勇武形象,歌颂将士们誓死报国的爱国热情。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形势危急(比喻、夸张)

角声、凝夜紫——悲壮惨烈(视觉、听觉)

临易水、黄金台——誓死报国(运用典故)

杜牧《赤壁》

赤壁,是我们所熟知的地方,这里在三国时期曾经发生过一场恶战,即赤壁之战。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作者杜牧对发生于几百年前的赤壁之战的评论,借史咏怀,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

杜牧,是晚唐的诗人,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

2.这首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借赤壁之战留下的一把折断的戟引发议论,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出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李清照《渔家傲》

1.指点学生背诵前四首古诗。

2.说说《雁门太守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唐诗、宋词更是这座瑰丽花园中的两朵奇葩。前两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盛唐诗歌的风味,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宋词——李清照的《渔家傲》。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漱玉词》辑本。

1.读准字音

帆(fān)殷勤(yīnqín)嗟(jiē)谩(màn)

2.读出节奏

3.这首词的内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1.这首词,诗人叙写了一次梦境,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1)看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2)看到了天帝: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众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漂泊无依,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3)还梦到自己回答天帝的垂问:“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一个“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所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慨叹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2.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像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

3.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愿?

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三山中”是仙境,那里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这首词,全词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写进词中,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闪烁着浪漫主义的光辉。

渔家傲

李清照

词人梦中所见所闻:海天相接、瑰奇雄伟

词人的理想和抱负:辛苦求索、未见光明

——渴望自由、追求光明

1.诗文总有魂,教师在教授诗歌时,如能迅速把握诗的精魂,往往能提炼出课之魂。

2.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升自己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在整合中简化教学头绪,在整合中扩大教学的容量,在整合中丰富学生的思维层次。

3.课因简洁而美丽,因速度而美,因深入而美,因灵动而美。“一剑封喉”“一矢中的”确实应该是教学的一种神奇绝美的境界吧!

三年级描写值的作文篇6

写秋天的作文800字 秋之韵 今年的秋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晚。立秋过去两个多月了,还依然感觉不到一点秋的气息。难道秋天被太阳给藏起来了?这几天下了几场秋雨,把燥热的天气给洗濯干净。于是,夏天只好打点“行装”,极不情愿地把“班”交给了秋天。这时,秋才姗姗而来。 秋来了,她带着特有的情韵来到了人间。秋风送爽,这风比夏天的风更柔和,比冬天的风更温暖。秋天的雨绵绵的,如牛毛,飘飘洒洒;如发髻,清丝飞扬。她洒到哪里,哪里就变了样。

天空更蓝了,云朵更白了,空气更清鲜了。可是花儿谢了,草儿枯了,树叶黄了。自然的一切出现了另一番景象。秋天的太阳不再是夏天那样暴烈,阳光很柔和,你一点也感觉不到寒冷,如果你站在阳光下,你会感到暖意浓浓。 天凉好个秋—— 秋来了,树木不再有夏天的葱郁,春的盎然。但它却给你带来斑斓的色彩。枫树的叶子像火一样红,飘落的树叶如彩蝶飞舞。你不要为她惋惜,不要为她悲怜。

要知道她今天的离去,是为了明年的新生而提供更多的养份。这是多么伟大的献身精神呀! 秋来了,小河的水更清了,滚中的鹅卵石清晰可见。那些小鱼儿在水底欢快地游着、嬉戏,着,它们还不时地跃出水面,用它那稚嫩的小尾巴打起水花,飞溅起无数的小水珠,在阳光地照耀下,像一颗颗小小的“珍珠”!河面上波光粼粼,几只鸭子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把平静的河面给搅碎了,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 秋来了,她给人们带来一片丰收的景象。

田野里,黄澄澄的稻子一眼望不到底,看上去就像铺上了一地的金子。微风吹来,稻浪翻滚,就像海上的波浪。农民伯伯正在田野里忙着收割稻子。隆隆的机器和劳动的号子汇成了一支快乐的小乐曲。山坡上,层林尽染,瓜果飘香,它处处.呈现出一派丰收喜人的景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啊,秋天比春天更富有色彩,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