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乱拿别人东西的教案6篇

时间:2023-03-25 作者:Kris

作为教师,一定都能理解教案的重要性,教案在撰写的时候,老师需要注意联系实际,好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不乱拿别人东西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不乱拿别人东西的教案6篇

不乱拿别人东西的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树立初步的法制观念。

2.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让学生懂得只有从小遵纪,长大后才能成为守法的公民。

教学重、难点

1. 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只有从小遵纪,长大后才能成为守法的公民。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直奔主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一个崭新的课堂——小学法制教育,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点击幻灯片1)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1.请看老师出题(点击幻灯片2)小明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2.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小明没有

经过主人的同意私自拿人的东西,是偷东西的行为。

3.什么是偷东西的行为?(点击幻灯片3)学生举例有哪些行为是盗劫行为?

4.小结:这些行为是不对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呢?(点击幻灯片4)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教师点拨;

5.我们知道了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文明的、让人讨厌的行为,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请大家仔细想想。

6.师总结(出示幻灯片5)

(三)拓展延伸

1.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请同学们观看这些照片(点击幻灯片

7、

8、

9、10),照片中的内容谁能给大家讲讲?

2.谈谈自己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课堂总结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害了自己,伤了亲人, 别等悔时,一切晚矣。现在做遵纪好少年-----------长大做守法的好公民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三日

不乱拿别人东西的教案篇2

情感:

对随便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不满。自己也不愿意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行为:

1.未经主任允许,不随便动用他人的东西。

2.借东西及时归还,损坏要赔偿。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

一、二年级段“诚实

勇敢”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

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教育,既是诚实教育,又是文明礼貌教育。向小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儿童时期,不少孩子有过随便拿、随便翻别人东西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有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当然,他们不是偷偷摸摸把别人的东西拿走归自己,而是未经主人允许就把别人的东西随便拿走。出现这种现象大致是由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的。从心理上讲,儿童一般是出于喜欢别人的东西,眼前急需要的东西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或是对别人的新鲜物品比较好奇,才去动用别人的东西。认为先拿去用一用,用完之后再还给人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有时候就忘记归还,再加上儿童年龄小,考虑问题不是很周全,他们往往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想问题,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很难想到自己随便拿了别人的东西,会给别人带来哪些不良后果。这种行为虽然不同于“偷”,但也是一种没有礼貌的行为。这种坏毛病发展下去成为习惯,将会腐蚀孩子的幼小心灵。低年级学生年纪小,可塑性强,导恶则从恶,导善则从善。从小重视规范他们的行为,帮助他们加强自身修养,对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文明行为具有特殊意义。

教法建议:

1.对本课的教学定位要准,教师应把握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从而明确:他们随便拿别人东西是因为自己喜欢、想玩或需要,没有得到主人的许可就拿走去用,这与占小便宜,想要别人的东西不一样,更不是小偷、小摸的行为。但这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没有礼貌的行为。

2.本课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向学生渗透推己及人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从正反两个方面学会分析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六课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t;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尊重别人、没有礼貌的表现。

2.知道随便拿被人的东西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行为,也是不诚实的表现,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3.结合事例说明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的不良后果。

情感:

对随便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不满。自己也不愿意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行为:

1.未经主任允许,不随便动用他人的东西。

2.借东西及时归还,损坏要赔偿。教学重点:

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学难点:

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使学生知道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别人会很不高兴)

1.同学四人一组互相说说:

图画课上你正要给树叶涂上颜色,发现绿色笔被别人拿走了。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2.小结:

当别人随便拿走我们的东西,我们要用时会很着急,对拿走东西的人产生不满,因为他们给我们带来了麻烦。

过渡导语:

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还会引来哪些不好的后果呢?下面让我听一个小故事。

二、学一学。(使学生知道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

放音频(课文第1段)

1.小组交流:

(1)松鼠欢欢在采松果时,小口袋不够用了,他是怎么做的?

出投影片(课文中的图2)

(2)松鼠欢欢为什么没告诉熊大婶,就拿走了她家的水桶?

2.小结:

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行为,这是不礼貌的表现。

师:松鼠欢欢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请大家往下听

放音频(课文第2段)

1.小组交流:

(1)欢欢拿走了熊大婶家的水桶以后,熊大婶家发生了什么事?

出投影片(课文中图3)

(2)熊大婶为什么这么着急?

2.全班交流:

欢欢该不该随便拿走这个水桶?为什么?

3.小结:

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会使东西的主人要用时找不着而着急,造成麻烦,耽误事情。因此,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为别人着想的不礼貌行为,也是不诚实的表现,是很不应该的。

师:欢欢知道错了吗?它后来又是怎样做的呢?咱们继续听。

放音频(课文最后一段)

1.同桌互相说说:

(1)松鼠欢欢听到熊大婶的喊声后,是怎么做的?

出投影片(课文中图4)

(2)欢欢为什么要道歉?

不乱拿别人东西的教案篇3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班会目的:能够分辨自己和别人的东西。别人的东西在没经过别人的同意时不能拿走活借用,能够抵得住各种物品的诱惑,正确的看待金钱和物品,懂得信任与尊重比任何财务都重要。

班会形式:为了使学生深刻懂得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也是没有礼貌的行为,借东西要得到别人的允许,用完要及时归还的道理。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如何看待钱和物,从故事中找到答案。 班会过程:

一、导入:

最近我们班发生了一件轰动全校的事情,虽然老师让这三位同学惊醒了反思,做了检讨。但是从后续的调查中发现,还有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孩子也出现了偷盗的行为。针对本次事件我们开展一次主题队会《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二、讲小故事:

1)范仲淹“封金不纳”的故事。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人陷害数度被贬。

范仲淹历来以清正廉洁著称于世。他有一个好友临终时托咐给他一个用火漆封了口、并加盖了印章的口袋,对他说:“我一生的积蓄都在这里面了,现在,我把它与年幼的儿子一并交付给您了,由您处置一切吧!”好友去世后,范仲淹一面精心养育朋友的儿子,一面珍藏着这个口袋。曾经有一段时间,范仲淹家里穷得只能靠喝粥度日。有个巨富听说他有一个价值连城的口袋,想出巨资买下,范仲淹一口回绝了,说:“这是朋友的钱,我怎能私自动用?”

后来,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李太监也想要把这口袋“借去看看”,并以高官、厚利加以诱使,范仲淹依然坚决地说:“不是自己应得的东西,就不能昧心私用,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也是我做人的信条。”过了十多年,朋友的儿子己经长大成人,能够自立了。这时,范仲淹就把那宝袋郑重其事地还给了朋友的儿子。 2)《乐羊子妻》

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是一个不知道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乐羊子为了让自己的妻子过上好一点的生活,决定到洛阳城里学点本事多挣点钱。当乐羊子告别妻子背着行囊往洛阳城去的路上行走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心想:我有了金子,就不愁吃喝了,还去城里做什么工呀?还是拿着金子回家和妻子一起享受一下好的生活吧!于是他就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不料妻子得知事情经过后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舍的食物,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放过原处,然后远远地出外拜师求学去了。

乐羊子妻不但不收丈夫拾来的金子,而且用“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说服丈夫,进一步指出因贪小利而失大节的危害,使乐羊子非常惭愧,知错就改并远寻师学。

3)朱林华拾金不昧先进事迹 这是一个发生在2007年的一个真实故事:

管理学院2006级工程造价(专)4班朱林华同学,于10月1日上午在黄岛汽车站捡到一女士黑色手提包,内有4000元存折一张,现金300元,另外有身份证等物品一宗。朱林华同学捡到手提包后在原地等待近1个半小时,在未等到失主认领的情况下,朱林华同学返回学校将包交至学校保卫处。在学校保卫处老师的帮助下,最终联系到了失主——在黄岛一玩具厂上班的梁女士。当梁女士接过失而复得的包时,激动万分,为朱林华同学拾金不昧的精神深深感动。梁女士称,其在车站购买回家的车票时将手提包丢失,发现包丢失后忙于进行银行卡挂失而未返回车站寻找,自己没有想到自己的包能找回,非常感谢朱林华同学和青岛理工大学的老师。

最后,梁女士要对朱林华同学进行答谢,被婉言拒绝。朱林华同学这种捡到皮包主动地去寻找失主,对于失主的物质答谢,婉言谢绝,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不令我们敬佩吗?

三、讨论

三国时期刘备曾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上学期你们所学到的名句,老师也要求你们会写了,会背了,那我想请问一下班上的同学们有多少真的可以理解呢?请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正解: “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去做;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须要做。

1、认为生活中什么比钱财重要(友谊、信任、尊重、健康、诚信、尊严、人格)

2、我们做一个小小的讨论好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是小恶?

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君子:有才德的人道:合法之道。君子爱财之心人皆有之,有道德修养的人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获取正当利益,绝不获取不义之财。这里所说的“道”,就是相关的法律和纪律的。我们在取得财物时首先要想一想是否符合法律规范和纪律要求,然后再决定弃取。不妄取,就是要求我们不随意而取,要在法律和纪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谋取财物。

使学生深刻懂得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也是没有礼貌的行为,借东西要得到别人的允许,用完要及时归还的道理。

最后我希望如果是我们班上真的有那种不小心喜欢上“小恶”,下课后来告诉我掉钱那位同学的钱的去处,勇敢承认自己的行为,这可是一种大善。我不希望班上的同学有任何品德上的问题。

四、推荐

?百万英镑》是一部很好的作品。文章对“金钱就是一切”“金钱是万能的”的想法进行了讽刺,揭穿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面容和黑暗的统治。《百万英镑》是讲一个贫穷、诚实的人,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收到了一对兄弟的信,信里面送给了他一百万英镑。原来这对兄弟打了一个赌,赌如果一个贫穷、诚实的人收到天上掉下的一百万英镑,他会有怎样的结果?哥哥认为他会饿死,因为他无法证明这些钱是他自己的,会受到别人的怀疑,连银行都不会让他存钱。弟弟则故事梗概:到别人的怀疑,连银行都不会让他存钱。弟弟则认为他会过得很好,于是他们兄弟俩将一百万英镑的支票借给了这个贫穷的人……

不乱拿别人东西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未经别人的允许不能拿走别人的东西。

2.学习如何向别人借东西。 3.愿意做一个不拿别人东西的孩子。 活动重点:

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活动难点:

看到喜欢的东西,能够使用文明语言向别人借。 活动准备

1.玩具“机器猫”一个。

2.故事图片《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3.幼儿自带一件喜欢的玩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师幼问好

(二)以玩具“机器猫“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要和我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

2.(出示玩具“机器猫”)师:“它是谁呀?听!它怎么了?”“呜------,机器猫哭了?为什么会哭呢?谁来猜一猜?”(生病了,迟到了------)

3.师:“也许小朋友们的猜都有可能,那到底机器猫为什么会哭呢?小朋友们知道吗?”“原来呀,机器猫被丁丁偷偷的带回了他的家,到了晚上,机器猫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要找妈妈了,想回自己 1 的家,所以它就哭了。唉!有小朋友也许要问老师,机器猫为什么会被丁丁偷偷的带回家了呢?原来呀------”

二、基本部分

(一) 边出示图片边讲故事

1.教师引导幼儿看图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一边出示活动图片,一边和小朋友讲述故事内容)

2.提问:

(1)现在小朋友明白了没有,机器猫为什么会哭呢?

(2)丁丁把机器猫还给毛毛了吗?丁丁是怎么对毛毛说的?

(3)如果你是毛毛,你会对丁丁怎么说?

3.讨论:

小朋友,刚才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丁丁是因为太喜欢机器猫了,才会把它带回家,可是他这样做对不对呀?那如果是你的话,你非常喜欢别人的玩具或者东西的话,你会怎么办?(不能抢,要借------) 师:“借的时候怎么说?”“那好,咱们现在就来做个游戏,它的名字叫借玩具。好了,现在小朋友们都把玩具请出来吧!”

(二)出示幼儿自带的玩具,学习向别人借玩具。

1.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玩具名称和玩法。

师:“哇!这么多漂亮的玩具呀!老师都想玩一玩呢?可是,你们带来这么多的玩具,有些老师认识,有些老师还不认识呢?也许有的玩具还很能干呢?可是老师都不知道他们的本领,谁能把自己的玩具介绍给大家认识,让更多的小朋友也喜欢它,好不好?”

(引导幼儿大声介绍自己的玩具)。

师:呀!小朋友的玩具都很漂亮,老师也想玩呢?你们愿意借给老师吗?好,那我就来试试看。

2.教师示范向小朋友借玩具:___,你的玩具真好玩,我也想试 2 一试,你能借给我玩玩吗?

3.幼儿互相向同伴借玩具。

师:你们想玩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吗?那你们也去试试看,能不能像老师一样借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千万要记住,要有礼貌,声音要响亮,这样别人小朋友才会喜欢你,才会把玩具借给你。好,那我们就行动吧!想借谁的,就走到谁跟前去,快点,小心你喜欢的玩具被别人借走了。(引导教幼儿借玩具,可以叫借到玩具的小朋友上台来说说,他是怎么借到的)

(四) 玩玩具,结束课堂

师:“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开心吗?小朋友不仅知道了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还借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呀!你们是在太棒了,又学到了一个本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好,你们现在尽情的玩玩具吧!”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玩具。 活动延伸:

1.讨论:幼儿园的玩具能不能带回家?

2.定期让幼儿从家中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图书与同伴分享。

不乱拿别人东西的教案篇5

班会目的:能够分辨自己和别人的东西。别人的东西在没经过别人的同意时不能拿走活借用,能够抵得住各种物品的诱惑,正确的看待金钱和物品,懂得信任与尊重比任何财务都重要。

班会形式:为了使学生深刻懂得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也是没有礼貌的行为,借东西要得到别人的允许,用完要及时归还的道理。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如何看待钱和物,从故事中找到答案。 班会过程:

一、导入:

最近我们班发生了一件轰动全校的事情,虽然老师让这三位同学惊醒了反思,做了检讨。但是从后续的调查中发现,还有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孩子也出现了偷盗的行为。针对本次事件我们开展一次主题队会《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二、讲小故事:

1)范仲淹“封金不纳”的故事。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人陷害数度被贬。

范仲淹历来以清正廉洁著称于世。他有一个好友临终时托咐给他一个用火漆封了口、并加盖了印章的口袋,对他说:“我一生的积蓄都在这里面了,现在,我把它与年幼的儿子一并交付给您了,由您处置一切吧!”好友去世后,范仲淹一面精心养育朋友的儿子,一面珍藏着这个口袋。曾经有一段时间,范仲淹家里穷得只能靠喝粥度日。有个巨富听说他有一个价值连城的口袋,想出巨资买下,范仲淹一口回绝了,说:“这是朋友的钱,我怎能私自动用?”

后来,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李太监也想要把这口袋“借去看看”,并以高官、厚利加以诱使,范仲淹依然坚决地说:“不是自己应得的东西,就不能昧心私用,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也是我做人的信条。”过了十多年,朋友的儿子己经长大成人,能够自立了。这时,范仲淹就把那宝袋郑重其事地还给了朋友的儿子。 2)《乐羊子妻》

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是一个不知道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乐羊子为了让自己的妻子过上好一点的生活,决定到洛阳城里学点本事多挣点钱。当乐羊子告别妻子背着行囊往洛阳城去的路上行走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心想:我有了金子,就不愁吃喝了,还去城里做什么工呀?还是拿着金子回家和妻子一起享受一下好的生活吧!于是他就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不料妻子得知事情经过后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舍的食物,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放过原处,然后远远地出外拜师求学去了。

乐羊子妻不但不收丈夫拾来的金子,而且用“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说服丈夫,进一步指出因贪小利而失大节的危害,使乐羊子非常惭愧,知错就改并远寻师学。

3)朱林华拾金不昧先进事迹 这是一个发生在2007年的一个真实故事:

管理学院2006级工程造价(专)4班朱林华同学,于10月1日上午在黄岛汽车站捡到一女士黑色手提包,内有4000元存折一张,现金300元,另外有身份证等物品一宗。朱林华同学捡到手提包后在原地等待近1个半小时,在未等到失主认领的情况下,朱林华同学返回学校将包交至学校保卫处。在学校保卫处老师的帮助下,最终联系到了失主——在黄岛一玩具厂上班的梁女士。当梁女士接过失而复得的包时,激动万分,为朱林华同学拾金不昧的精神深深感动。梁女士称,其在车站购买回家的车票时将手提包丢失,发现包丢失后忙于进行银行卡挂失而未返回车站寻找,自己没有想到自己的包能找回,非常感谢朱林华同学和青岛理工大学的老师。

最后,梁女士要对朱林华同学进行答谢,被婉言拒绝。朱林华同学这种捡到皮包主动地去寻找失主,对于失主的物质答谢,婉言谢绝,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不令我们敬佩吗?

三、讨论

三国时期刘备曾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上学期你们所学到的名句,老师也要求你们会写了,会背了,那我想请问一下班上的同学们有多少真的可以理解呢?请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正解: “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去做;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须要做。

1、认为生活中什么比钱财重要(友谊、信任、尊重、健康、诚信、尊严、人格)

2、我们做一个小小的讨论好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是小恶?

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君子:有才德的人道:合法之道。君子爱财之心人皆有之,有道德修养的人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获取正当利益,绝不获取不义之财。这里所说的“道”,就是相关的法律和纪律的。我们在取得财物时首先要想一想是否符合法律规范和纪律要求,然后再决定弃取。不妄取,就是要求我们不随意而取,要在法律和纪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谋取财物。

使学生深刻懂得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也是没有礼貌的行为,借东西要得到别人的允许,用完要及时归还的道理。

最后我希望如果是我们班上真的有那种不小心喜欢上“小恶”,下课后来告诉我掉钱那位同学的钱的去处,勇敢承认自己的行为,这可是一种大善。我不希望班上的同学有任何品德上的问题。

四、推荐

?百万英镑》是一部很好的作品。文章对“金钱就是一切”“金钱是万能的”的想法进行了讽刺,揭穿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面容和黑暗的统治。《百万英镑》是讲一个贫穷、诚实的人,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收到了一对兄弟的信,信里面送给了他一百万英镑。原来这对兄弟打了一个赌,赌如果一个贫穷、诚实的人收到天上掉下的一百万英镑,他会有怎样的结果?哥哥认为他会饿死,因为他无法证明这些钱是他自己的,会受到别人的怀疑,连银行都不会让他存钱。弟弟则故事梗概:到别人的怀疑,连银行都不会让他存钱。弟弟则认为他会过得很好,于是他们兄弟俩将一百万英镑的支票借给了这个贫穷的人……

不乱拿别人东西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1.知道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能主动归还。

2.能辨别不良的行为习惯。

3.养成不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

活动过程:

倾听1.讲述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教师: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小朋友认真听听故事里都说了什么?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红红哪儿做得不对?为什么?

红红哪儿做得对?为什么?

小结:红红能把幼儿园的小汽车还回来,所以她很诚实,是个好孩子。

讨论: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讨论交流:家里的东西可以随便拿吗?

教师: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东西不能拿,在家里,爸爸妈妈的东西可以拿吗?

小结:如果家长没同意,家里的东西也不可以拿。所以,拿自己家里的物品时,也要征得家长的同意。

2、讨论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玩具带回家。

教师:如果你喜欢小朋友的玩具,怎么办?如果你想把小朋友的玩具带回家,应该怎么办?

小结:如果征得对方的同意是可以带回家的。 3、讨论借别人的东西要不要还。

教师:如果你借了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办?

小结:借东西后要好好保管,不能弄脏、弄坏,要及时主动归还。

情境表演幼儿两人一组,表演如何向他人有礼貌的借玩具。

教师:小朋友两人一组,一人在玩玩具,另一人表演怎样向他借玩具。

附: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游戏结束了,玩具要回到自己的家--玩具架里了,可红红喜欢小汽车,想把它带回家:"小汽车,跟我回家吧。"于是,红红带着小汽车回家了。半夜时,小汽车看到陌生的地方哭了起来。"呜--,我要回家,我要回家。"红红醒了,看到小汽车在哭,很不好意思。

第二天,红红把小汽车还回了幼儿园。红红说:"以后,我再也不拿幼儿园的东西了。" 故事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狗和小猫同在森林动物园里。今天,小猫的妈妈帮它买了一个漂亮的彩球,带到幼儿园来了,小动物们都很喜欢。小狗拿了彩球玩了很久,它想,要是自己也有这样一个彩球那该多好。后来,它又想了想,这个彩球是小猫的,不是我的,我不能拿回去,我要还给小猫才对。于是,小狗马上还给了小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