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事迹材料,我们可以向他人传递坚持不懈的勇气,优秀的事迹材料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热情,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英雄与英雄事迹优秀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英雄与英雄事迹篇1
大火已经吞噬了她的下半身,但她依然扬着手中的围巾,奋力扑向火海,衣袖已经燃烧,疼痛使她皱起了眉毛,可她的嘴唇紧闭向上不屈的扬着。翻开这篇文章,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幅插图——烈火中的向秀丽。
酒精泄漏,燃烧,火势向易燃易爆的金属钠蔓延,形势万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她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如何逃命,而是金属钠燃烧爆炸后会殃及周围的商铺、居民、学校,于是她毫不犹豫地用身体阻挡来势凶猛的火焰。在她昏迷了三天三夜后,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金属钠有没有爆炸?工厂有没有损失?罗秀明有没有受伤?”最终因伤势过重,在33天后去世。
也许在很多人的意识中,这样的事好像很平淡,甚至有人会说:“真傻!”可是试问又有几个人做得到呢?这样无私的奉献,这样舍己的付出,不是傻,是伟大!我不否认当今社会也有这样的人,但放眼望去,这样的几率又有百分之几呢?看完这篇文章,最触动我的是现在社会的风气与向秀丽这种精神的强烈反差。
有一次我在回家的路上,老远就见到黑烟滚滚从对面的山坡上翻涌出来。当我走近时,才看清是有人在烧废品,气味浓烈而呛鼻。听说很多人为了赚钱,把废品拖回家里,选出可以拿来换钱的东西,剩下的就这样烧了。我的心里十分沉重,向秀丽身受重伤时还不忘为他人着想,可这些人呢?为了一己之私,破坏公共的利益,污染大家的环境,甚至还毫无愧疚的`为赚钱而沾沾自喜。这样的人,该有什么颜面挥霍这些钱财?又有什么颜面面对所有因他们而生活在恶劣环境中的无辜的人?
这不得不使我们反思当今的社会。在外打工的表姐经常跟我说:“要现实点!为自己着想,现在外面的人都很现实!”或许这是个优胜劣汰的社会,但这并不代表连同我们的良知与善良也要一起泯灭。试想,如果向秀丽不用身体抵挡火海,那么周围的人都会被殃及。不要总想着牺牲别人来成全自己,要是人人都这么想,那还会有谁在别人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有时候,能牺牲自己保全更多的人,也是一种幸福。
我们不能成为私欲的奴隶!
英雄与英雄事迹篇2
那一道凄厉的闪电,击中了四川凉山木里的枯树。一瞬间,浓烟滚滚,火焰登时席卷了整片山林。火势迅速蔓延,生机盎然的森林,变成了人间地狱。
谁舍得让祖国的大好山河付之一炬?但是,以任何人的力量,都无法阻止这场惨剧。但是,一个人不行,一群人呢?一个广大而团结的集体呢?
他们奔赴火海,义无反顾的向这场天灾宣战!消防车是他们的战车,水管是他们的武器,明知道这是一场希望渺茫,甚至可以说是以卵击石的战斗,但为了守护美丽家园,他们却选择了生命中的'最美逆行——冲向火场,永不回头。
都说水火无情,突如其来的风向改变,引发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燃,夺走了30人的生命。当他们被烈火淹没时,有些人依然无悔。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奋斗,甚至献出生命?
是金钱吗?不,金钱永远没有生命重要!
是名誉吗?不,名誉也不及生命重要!
是信仰!
是坚定的保卫祖国大好河山的信仰;是甘愿做和平时代的战士的信仰;是功成不必有我,建功必须有我的信仰——甚至,消防员这三个伟大的汉字,就是他们的信仰!
回溯历史,在火灾中搬运燃烧的煤气罐的,是消防员们;在洪水中奋勇救人的,是消防员们;在危难之中解救被困者的,是消防员们……当今社会,我们已经看不到纷飞的战火,感受不到枪林弹雨,“出生入死”这种词语,我们已经陌生。但是,消防员们却依然冲入险境,从死神的刀下挽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他们,却常常没有逃脱死神扼杀。这精神,怎么不值得赞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消防员的精神再伟大,我们不身体力行的学习,终究还只是空中楼阁,还只是属于他们的荣耀。所以,我们要把消防员的精神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来。
我们之中,大部分的人将来可能不会成为消防员,其中又有大部分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遇到像森林大火这种生死攸关的情景。所以,有些人错误的认为,既然自己绝对不可能面对火场,那么学习这种精神就毫无用处。这种想法是狭隘的。尽管我们可能不会成为消防员,我们仍要学习这种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精神,因为,你会发现,你,就是扑火者,就是消防员。
他们一生都处在水火之中,在水火不相容之间,你们挺身而出,每一次救火都打着“死”的准备,对于我们来说,你们是天使,救济人类的天使!
英雄与英雄事迹篇3
王振义院士是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创始人、首任所长,在他的带领下,血研所从一个简陋的实验室发展成为设备一流、管理先进、人才辈出的国内著名的人才孵化地。先后获得上海市、卫生部、教育部的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专业、上海市领先专业,2001年成为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80余项省部委级重大课题,100余项国家级课题,14项国际合作课题等。
除临床医疗工作外,王振义院士还先后担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内科学基础、普通内科学、血液学、病理生理学等教学工作。 1958年,他翻译了《出血性疾病》(1958年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成为当时国内该领域唯一可供参阅的书籍。1988年,他作为第一主编编写了《血栓与止血》,并相继于1996年(第二版)及2004年(第三版)出版,该著作获得第十届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作为博士生导师,王振义院士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倡导临床与基础结合。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是王振义院士的得意门生。谈及老师为自己修改硕士论文的场景,陈国强记忆深刻:“王老师一遍遍地修改,我一遍遍地整理抄写。近2万字的毕业论文,王老师先后修改了10遍。”陈国强说,正是导师的言传身教,激励着他不断地攀登医学高峰。
英雄与英雄事迹篇4
6月9日,浙江杭州临平一市场发生火灾。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钱江消防救援站战斗员、方山人xx随队赶赴现场处置,在深入搜救被困群众时,现场突发意外受伤,后被救出送医,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为宣传褒扬xx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方山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决定,追授xx“方山榜样”称号。
xx,男,汉族,山西方山人,20xx年4月出生,20xx年5月入职,生前系浙江省杭州市钱江消防救援站政府专职消防员。入职3年以来,他兢兢业业,踏实肯干,甘于奉献,奋勇当先,先后参与处置各类灭火救援任务300余次,营救人民群众30余人,曾荣获杭州市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二等奖。
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的危难时刻,xx英勇无惧、挺身而出,献出了宝贵的年轻生命,集中展现了方山儿女勇往直前、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高尚品德,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吕梁精神”。全县上下要广泛开展学习宣传xx先进事迹活动,学习他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忘我奉献的高贵品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宣传xx先进事迹与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起来,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在全县掀起学习榜样、崇尚榜样、争当榜样的热潮,努力做道德的践行者、精神的引领者、时代的奋斗者,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四宜”方山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以优异成绩迎接__胜利召开!
英雄与英雄事迹篇5
春节,本是万家团圆,举国欢庆的日子。可是20__年的春节,却被一场在湖北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打破了欢乐喜庆的氛围,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全国人民响应政府号召:春节尽量不串门,在家里也能为国家做贡献。
我每天在家里学习之余听爸爸妈妈的交谈,从电视和微信上,铺天盖地的抗战疫情的新闻报道,了解到全国上下有千千万万的人,在默默无闻地冲在抗战疫情的第一线,特别是我们的“白衣天使”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在我们宅家里躲避疫情的时候,他们却舍弃与家人团聚,毫不畏惧地去最危险的疫情第一线与凶猛的病魔作斗争。让我最震撼的是在昨天的都市快报上报道,今年已经73岁高龄的李兰娟院士,决定带上她的医疗团队第二次驰援武汉。妈妈还告诉我李兰娟奶奶是传染病学术方面的权威,在20__年非典时期,她也是冲在疫情第一线与病魔斗争,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我们杭州的骄傲。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李兰娟奶奶就舟车劳顿辗转各地考察疫情,不辞辛苦地投身到抗战疫情的斗争中,她这种无私奉献、舍身取义的精神让我震撼不已。正是因为中国有很多像李兰娟院士这样的英勇无畏的逆行者,用他们的危险换得我们的安心,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战胜可恶的病毒,勇士终将凯旋归来。而我们做为新时代的接班人,虽然抗战疫情期间我们不能奔赴抗战一线,但是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不出去给那些不分昼夜与病魔作斗争的医护人员添乱,乖乖在家认真学习,积极锻炼身体,不去人群密集处,出门戴好口罩,讲卫生勤洗手。待到春暖花开时,就是打败可恶病毒之时,人人都可以安心快乐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英雄与英雄事迹篇6
自2月2日接到通知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11名志愿者便前往滨江新区长林社区配合当地同志开始了他们的防疫抗疫工作。他们中有年逾50的“老革命”、也有刚刚入职的“小同志”;有年富力强的“大丈夫”、也有敢打敢闯的“巾帼英雄”。
2月3日,第一轮入户调查和宣传工作开始了。此时正值疫情高发期,家家门庭紧闭,叩门时要么半天无声、要么大声一句“搞么子的!”面对群众的不理解,52岁的钟涛不停地往返于门房和楼栋间,一遍遍地敲门、打电话,直到业主理解配合调查为止,一天下来衣衫已经不知道被汗水浸湿了几次。陈瑞静,一名年轻的“90后”,听说一位同志因交通受阻无法参加时,便主动请缨承担长林安置小区25户近100人的入户调查工作。该小区属无人看管小区,人员混杂,没有基础数据,入户难度大。陈瑞静没有半点怨言,耐着性子挨家挨户敲门,逐一宣传解释。在她的努力下,长林安置小区是该社区中最早一批完成入户调查任务的小区。
随着疫情的发展,第二轮疫情防控大走访大排查工作于2月8日启动。这一轮的走访排查将居民的健康状况纳入调查范围,要求更高,内容更细,任务更重。为更好地完成调查任务,退伍老兵燕晓军同志自掏腰包购买红外线测温计,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逐门逐户地为居民测量体温,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住户。年强的小伙熊鑫负责洪森新世界61户195人的摸排工作,是所有摸排任务量最重的,涉及到的外地返乡人员也最多。为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结果精准,他在完成入户任务后,还需要认真核对体温数据,反复确认摸排结果,经常到夜深了才回家。
2月9日,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全县对住宅小区、家属区实行更加严厉的“211”管制措施,凭临时通行证出入。元宵节当天,为了不影响电信和发改局家属区42户住户正常出入,志愿者陈鹏、王慧敏互相配合着,把刚刚到手的临时通行证加班加点地送到每位住户手上,直到6点半才在家人的催促中回到家中欢度元宵。
这些只是自然资源和规划和规划局志愿者们的工作瞬间,他们全身心地为滨江新区疫情防控工作奉献自己心血。他们聚在一起,为了那共同的目标——“疫情早点结束,春暖花开的日子早点到来!”
英雄与英雄事迹篇7
方志敏曾经担任中共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省军区司令、闽浙赣工农民主政府主席和红军第十军政委等职务,领导着千军万马,筹集过数百万元款项,但他从不占用公家一分钱,一直过着艰苦的生活。
1935年1月,方志敏带领红军抗日先遣队转战途中,因叛徒出卖而不幸被捕。两个国民士兵以为找到了发财的机会,拍手笑道:“哈,是个大官,油水一定不小!”说着就把方志敏浑身上下搜了一遍,但只找到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
方志敏冷冷地说:“你们从我身上是找不到一个铜板的,不要白费劲儿了。”
国民士兵不相信,又用刺刀把棉衣上的`补丁一块块剔开,但还是什么也没找到。他们就举起手榴弹威胁说:“快把钱交出来,不然就炸死你!”
方志敏冷笑着说:“哼!你们不要做出这种难看的样子来。我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了发财的!”
国民士兵又把方志敏的鞋和袜子翻了一遍。并在周围草丛里寻找一番,仍然一无所获,这才相信,在这个“大官”身上确实没有什么“油水”可捞。
在敌人的狱中,方志敏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书。他在《清贫》中这样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英雄与英雄事迹篇8
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执行重庆—拉萨航班任务,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在民航各保障单位密切配合下,机组正确处置,飞机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
这次事件被称为民航史上的传奇,但这次成功的降落,来自机组的密切合作,各部门的配合。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和多重故障,刘传健机长和其机组人员冷静处理,成功保障了机上119名乘客以及全体机组成员的安全,他们按照公司的标准程序来完成了此次险情处理。
这跟我们民航局要求的提高机组人员的作风建设有密切的关系。机长刘传健讲话说,此次危难关头的成功紧急备降是空管、机场、军方等各方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结果,荣誉属于全体中国民航人。
在事件发生的最初十几秒,机组按预案要求迅速进入处置程序,秉承“保证乘客和飞机安全”的信念迎难而上、加强配合,最终成功备降。我们一要学习英雄机组临危不乱的无畏勇气;二要学习英雄机组严格按章运行、按章操作的工作习惯;三要学习英雄机组安不忘危的忧患意识,切实把应急能力建设落实到每个环节上。要居安思危,应对特情要做到有备无患,要做到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局方要求认真落实提升民航应急能力,切实把应急能力建设落实到安全运行的每个环节。
这就要求我们在模拟机上认真学习,对待每次模拟训练,居安思危,在遇到特情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处置。在日常飞行任务上要加强飞行作风建设。这也是总局要求的五防和公司要求的五严,都是在增强飞行人员的.飞行作风,保障航班的安全运行。
刘传健机长说飞行中既要传授飞行方法和技术,更要带好飞行作风,坚持“红线”意识、“底线”思维;不断追求飞行技术和职业操守的精益求精。飞行安全是机组的最高职责,中国民航的飞行员要安全飞行作为终生追求的目标,用忠诚践行最高职责,踏踏实实安全飞好每一个航班。
良好的飞行作风会使我们受益良多,这样才能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我们的飞行技术。所以安全是目标,作风是基础。我们要严格落实五防和五严的要求,将作风建设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