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医风先进事迹材料8篇

时间:2024-04-12 作者:Cold-blooded

事迹材料是对一个人在特定领域内的耕耘和付出的有力证明,通过事迹材料,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人是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的信仰和理念的,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医德医风先进事迹材料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医德医风先进事迹材料8篇

医德医风先进事迹材料篇1

自参加工作以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医生职业儿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道德规范,廉洁自律,文明行医,多年来钻研业务,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行医30多年来,从未发生过医疗差错事故,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曾多次受到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

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

该同志在工作中勤于钻研,刻苦学习,大量阅读业务杂志和书刊,多次到×××医学院、xx等地进修、参观、学习,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诊疗技术,能熟练诊断处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治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接待并认真地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病。 对急、慢性牙髓炎、根尖炎,采用××治疗法,治愈率达98%,减少了医生先进事迹材料患者的复诊率,给路途远的患者带来了方便。

针对冠根劈折的患牙,传统上都是建议拔除,她采用××保留了患牙,成功率达到97%,使患者免除拔牙之痛。

对于可保留的残根,引进新材料新技术,××保留了该牙根,恢复其正常的咀嚼功能。

她多次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如:××年,由她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医者仁心,无怨无悔,在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

她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坚持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患者。无论贫穷富贵、邋遢整洁,从来都是一视同仁。同时,严格要求自己,不骄傲自满,坚持以服务医务工作为重,遵守各项纪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树立了自身良好形象。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救死扶伤的原则,做到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

其实像这样的来信,她不知收到过多少,还有的患者为了表示感谢坚持要请她吃饭或送她礼物等,都被她坚决拒绝了,她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能为病人解除痛苦是我的职责,我只是和我的同事们一样,做了作为一个医生医院儿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该做的事情!

医德医风先进事迹材料篇2

20__年即将过去,总结过去是为了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中除了顺利平稳完成本职技术工作以外,注重医德医风的培养,提升自身道德水准,以关怀服务为荣,主要从医患关系、医护关系、护际关系三个方面入手,踏踏实实步步为营。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我们医疗行业的终极目标,正是因为有了这盏明灯我们的努力才持之以恒,正是有了这份承诺社会对卫生行业肃然起敬。虽然医患关系愈来愈紧张,但是在临床工作中我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以人为本,病人首先是作为人存在的,文明礼貌、优质服务是最基本的要求,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像对待朋友一样为患者保守医疗秘密,赢得病人的好感和信任,同时遵纪守法,廉洁行医,婉拒红包、礼物。

医生和护士本来就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构建和谐的医护关系式整个医疗活动安全有效进行的基础。全国各地的病人纷至沓来,五湖四海的继续教育人员络绎不绝,在临床工作中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一切由临床出发,一切为了病人医生护士同心协力。在专业治疗方面尽可能多参加医生组查房交班深层次理解病情,同时对于新轮转的同事竭尽所能帮助他们熟悉环境规范流程,医生护士的关系和谐了,医患关系自然就稳固了。

优质的服务不仅仅是态度,更需要过硬专业素质作为坚强的后盾。过去的一年里我坚持本科课程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在临床工作中因病施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努力学习外语,并利用医院图书室资源定时查阅中、外文专业杂志,学习数据库检索知识,从而了解到本专业新动态开阔了视野,专业技术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医德医风先进事迹材料篇3

1月24日,荆州一医主治医师王道亮是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医疗人员,第一轮换岗后,刚解除隔离观察的王道亮再次主动请战,重返抗击疫情第一线。疫情当前,使命必达。王道亮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一个念头:救人

“患者的心率快速下降,如果不做紧急处理,患者会很快出现心跳骤停。”王道亮毫不犹豫地冲上去,给患者开始实施胸外心脏按压,进行抢救,随着急救药物开始起效,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转危为安。

抢救时空气中的气溶胶密度较大,暴露的危险更大,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大幅度的动作可能会导致防护服的破损。面对危险,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抢救患者,必须争分多秒。在抢救之前,王道亮设想过万一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怎样做,然而真正操作起来,这种担心早被抛到脑后,“光想着怎么救人了。”好在一切顺利,没有发生意外。这样惊心动魄,与死神抗争的场景无时无刻不在隔离病房内上演,高压力、高紧张的状态是工作日常,半夜起来抢救患者更是习以为常。

一种态度:责任

每天早上8点王道亮都会准时穿上防护装备。查房时,王道亮都问的特别细,包括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体温、咳嗽等症状,年龄、基础疾病,检查结果及用药情况,等等,进而做出判断。

对确诊患者,王道亮责任就是执行新冠专家组治疗方案。患者个体差异很大,有的症状轻,有的危重,有的恢复快,有的迟迟不见慢,有的还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其它疾病……王道亮和医疗团队采用综合疗法和个性化治疗,确保每一名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救治。“这既是为患者负责,也是为患者家庭和社会负责,把好治疗最后一道关口,让患者顺利康复,安全回归家庭和社会。”王道亮说,这就是战“疫”医生必须承担起的特殊的责任,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一线医护人员还有很多,“他们都很年轻,也更辛苦,夜班8个小时,不能休息,特别困时,只能趴在桌子上及躺椅上稍作休息。”

一个信念:担当

“这次新冠疫情,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但是出于医生的职责,生命相托,关键时刻我们必须托得住。必须有信心、有能力,更是有担当有责任去尽力救治患者。”王道亮已经1个多月没有回家了,新年安排的节奏全部打乱了,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王道亮爱人在安排。

王道亮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而且没有休息日。他说经过这次实战有了隔离病房工作的经验,比如穿脱防护服、怎样对病人检查治疗等。按照要求,出隔离病房后需医学隔离观察14天,2月25日,王道亮立刻申请再次进入隔离病房。他希望,现在没有新增病例,按照这样的节奏持续,疫情早日结束。疫情结束后,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将手里没有完成的手术做完。

医德医风先进事迹材料篇4

张定宇,男,现年56岁,1986年7月参加工作,200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临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曾任武汉市第四医院医务处副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党委委员,武汉血液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2013年12月至今担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传染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现聘任管理五级兼任专业技术三级岗位。该同志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优秀,2017年年度考核优秀。2008年原湖北省卫生厅授予“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7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授予“2016—2017流行季h7n9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0年1月,湖北省委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武汉市委授予“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张定宇同志长期从事医疗一线工作,曾赴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开展国际医疗援助,带领湖北省第三医疗队赴汶川抗震救灾。无论是禽流感席卷而来、甲流爆发之时,还是这次疫情肆虐,身为党员的张定宇都雷厉风行、毅然决然,跛足前行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每一个角落,带领着全院职工,站到疫情的`最前沿,担任冲锋在前的“逆行者”,凝聚起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面对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他冲锋在前、身先士卒。高度重视武汉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情况,对首批7名不明肺炎患者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率先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送检,为确定病源赢得先手。在大量诊治实践的基础上,率先将抗艾药物克力芝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为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面对艰巨繁重的防控任务,他勇于担当、连续奋战。该院转入首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来,带领600多名医护人员,一直不间断地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每天休息不到3个小时。在他的带领下,该院240多名党员,全部坚守在急难险重岗位上,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面对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他直面绝症、舍身忘我。隐瞒自己身患渐冻症的事实,顾不上照顾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入院的妻子,夜以继日投入抗击疫情工作,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力争抢救更多病人,与所有白衣战士们一起,为患者、为社会燃起生命的希望之光。

医德医风先进事迹材料篇5

__x,长期从事临床护理一线工作,先后担任__x医院门诊部副护士长,内四科护士长工作。她19年如一日,认真履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带领全科护理人员,用爱心、热心和细心,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其所带科室多次受到医院嘉奖,1997年被市定为整体护理示范科室,2004年被井冈山学院评为优秀带教老师。

她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在艰苦的护理实践中,练就了过硬本领。从院校分配到医院的第一天,她选择了全院最累、最脏、工作量最大的外科,并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学习与实践。她善于学习,勤于工作,认真总结临床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先后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是搞好整体护理重要保证》等多篇论文,有2项科研成果被评为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在原地区卫生局、吉安团地委组织的全区护理人员技术比赛勇夺第一名。

她关爱病人,医德高尚,在为人民服务工作中,赢得了患者赞誉。近二十年来,她把自己全部精力和情感都倾注在平凡的护理工作上,时时刻刻为病人着想,视病人为亲人,不仅从身体上救助患者,还从心理上帮助患者,用仁爱之心和关爱之情,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痛苦。97年的一个下午,一位消化道出血的病人,突然呕吐大量鲜血。她不顾脏和累,积极参与抢救,主动帮助病人清除口角、颈部的污血,换上干净的衣服,在场家属倍受感动。98年一位老干部因便秘烦躁不安,经开塞露灌肠后,大便仍然排不出,为解除病人的痛苦,她二话不说,戴起手套帮病人抠出一粒一粒的大便,病人和家属非常感动,非要给100元以示感谢,被她当场拒绝。

她率先垂范,开拓进取,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创造了一流业绩。在医院整体护理改革之初,全国医院都没有固定模式,她带领全科护理人员立足岗位,努力工作,开拓进取,每次都高标准、创造性的出色完成各项医护任务,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受到了领导和患者的高度赞扬,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1997年她不断尝试新的服务方式,延伸服务触角,在全市率先推行微笑服务和温馨服务,开展健康宣教工作,使患者满意度大幅上升。2001她调任门诊部副护士长,主持工作。当时,门诊部范围大,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但她迎难而上,从自身做起,模范带头。上班第一个到科室,下班最后一个走,哪里有困难,她都主动上。在她的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下,门诊老大难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当年门诊部首次被评为护理质量优胜护理单元。

2002年底,她被调任重病人最多、工作最为繁忙的内四科护士长,她没有丝毫怨言,勇挑重担。每当科室来了危重病人或特殊病人时,她都会亲自带队指导护士开展观察和护理工作。为了抢救病人她经常提前上班,推迟下班,放弃节假日休息。由于她管理有方,所在科室被医院评为全院最干净、最整洁的病房,成为医院护理的示范科室。19年来,__x就是这样以“解除患者痛苦,挽救病人生命”为己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满腔的挚爱献给了患者,赢得了群众的爱戴,被人们誉为“白衣天使”。

医德医风先进事迹材料篇6

当各大媒体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公布于众时,息县家家户户开始紧闭大门,昔日喧闹的街道变得日益冷清,人们的心情慢慢沉重起来,这个冬天也变得异常寒冷了。

就在此危难之际,一批批的医务工作者们义无反顾地奔赴一线,最美逆行者们的出现,为寒日增添了些许温暖,让透不过气的人们看到了希望。

为打赢这场疫情狙击战,息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决策部署、快速筹备隔离救治点,息县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纷纷挺身而出,踊跃报名,力争前往第一线!在以院党委领导班子的决策下,第一时间派出以一名副院长为带队领导,由15名党员医护人员组成的第一批救护小分队,于大年二十九,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冒着极大的风险,第一时间前往隔离救治点,第一线人员,承担着高额工作量,一天内,克服一切困难,成立病区,积极收治患者。他们奋战在第一线,用生命守护着全县人民的生命健康。

呼吸内科谢华主任,对发热、咳嗽等病症比较有经验,作为一名党员,他得知要成立救护小组时,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前往第一线,充分发挥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孙志周主任,亦是一名党员,他用科学的知识引导大家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穷其所学为患者减轻并解除病痛。在他进入隔离区的第四天,他年迈的老父亲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连夜住院,在疫情面前,孙志周同志始终奋战在一线,未曾在父亲的病床前尽尽孝心,正可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乐于奉献的孙玉青医师,坚守在防疫区,兢兢业业地了解病人状况,不分昼夜地积极探索治疗方案。然而他的儿子出生还不足三个月,在医院宣布成立隔离救治点时,他毫不犹豫,主动请缨,这是何等的担当与情怀。

带班领导副院长李清泉,他的母亲于1月30日因脑梗塞入住神经内科,作为唯一的儿子,不能前去看望,更不能守在母亲床旁,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留给了病人,时刻坚守在隔离病区,真正做到了舍小家为大家。

孙同娇、陈豆、杨玲、杨晓晶等医护人员,为了更方便地穿戴防护用品,毫不犹豫剪掉了自己蓄了几年的秀发。这一次,由于长时间的佩戴防护用品,陈梦茹的鼻子和两腮出现了压伤,同志们的脸也开始局部红肿,脱下防护服,经常汗流浃背,褪下口罩,鼻翼、脖子、脸部压痕明显,久久不能消退……但他们毫无怨言,始终坚持在疫区奋斗!

张孟影护士长在耳朵破损的情况下,为了安全考虑,医院强行要求其撤离后,仍依依不舍,仍要求坚守在第一线,并坚定要求,伤好后,继续来支援,这种不退缩、不畏艰险的精神,多么可贵!

张素平同志,得知一线护理工作量大,大家比较辛苦时,作为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满心焦虑,积极请战,要求前往一线,在张孟影护士长被强行要求撤离时,立刻前往隔离病区,投入到共抗疫情的战斗中去。

积极乐观的英雄们,还在疫区为战友孙同娇过了一个简单而又特别的生日,大家一起唱生日歌,吹蜡烛,许愿望,一起谱写着勇敢、乐观、不破疫情终不还的雄壮之歌。

数不清的血汗,凝聚成力量。带着守护的使命,与病魔展开生死的较量。

大爱为医,至高信仰,前路漫漫,他们眼神明亮,相信风雨后笑容会美丽绽放。

医德医风先进事迹材料篇7

今年疫情发生后,33团医院护士__毫不犹豫地自愿报名去医学观察点工作,用自己的专业医学知识做好防控工作,用温情温暖被隔离人员的心。__是医院护士,有32年的护理工作经验。当时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刚启动,__全力协助观察点负责人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区域进行布防,合理设置清洁区、隔离区、安全区等,短短两天时间工作局面迅速打开。

首批进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9名被隔离人员中,有一名探亲返乡人员测量体温时有37.8℃,并伴有咳嗽。这样紧张的气氛下有的同志心生畏惧。这时,__果断站了出来,对观察点负责人说:“我是党员让我来干。给留观人员查验体温、排查登记、消毒治疗我比较熟悉,虽然面临风险,但我是医务工作者,必须担起这份责任。”

每天要对各个区域的消毒液进行配置,对被隔离人员一日三次体温检测、登记、上报;隔离区每日三次消毒,被隔离房间每日一次消毒并登记;对各类垃圾进行收集、消毒、转交、记录;对解除隔离人员房间进行终末消毒,被褥进行更换打包消毒;为隔离区送一日三餐……工作期间需要穿着二级防护服、佩戴护目镜,完成一个又一个工作任务后,__浑身早已被汗水浸透。而这身防护服一穿就是5个多小时,不能排便、不能喝水……这一干就是69天。

为更好地为隔离人员服务,__建立隔离人员微信群,在群里疏导和消除隔离人员的紧张情绪,不厌其烦地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通过自己的耐心和爱心,让隔离人员感受到温暖。隔离人员走了一批又一批,而她却没有回过一次家,家里的孩子、丈夫、母亲都是她埋在心底深深的牵挂。

__的母亲陈吉花今年76岁,身患糖尿病和多发性腔隙性脑梗。但上了抗“疫”战场,忠孝不能两全。她每天24小时轮流值班,有家不能回,但她从不说苦,把对家人的愧疚深埋心底。但她给予隔离人员最温馨的服务、最周到的照顾,让隔离人员真切感受到了来自白衣天使的温暖。

观察点自1月25日启用以来,相继收住隔离人员58人,通过科学管理、规范运行,她们圆满完成了任务。

医德医风先进事迹材料篇8

一.这一年来,我科在院部的领导下,能够做好科室的各项工作。

我在平时工作中首先做好科室内工作人员的团结,因为只有一个团结的团队才能做好各项工作。安排好科室工作人员的上班。值班工作,做好协调工作。做好科内同事的思想工作,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影响医院工作和形象。

二.药品质量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一是对供货商的管理,建立供货商信息档案,索要三证,签订供货质量保证协议书;

二是药品购进管理,制定了一套从计划、审核、采购到验收的完整相关程序,对购进药品名称、批准文号、生产日期、失效期等基本信息,认真审核、记录,有质量问题的一律不予入库,从而保证了购进药品的质量。对药品效期实行动态管理,以先进先出为原则,近效期药品及时报告并通知临床科室,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减少医院损失;三是积极搜集药品相关信息,时刻关注药品不良反应,做好药品不良反应记录、本年度上报药品不良反应10份。

三.每个月月底做好药房药品盘点工作,查看各类药品的有效限期

及时做好药品有效期一览表。近期药品及时通知医生,及时消耗。但有时还有一些药品不能及时用完,造成药品过期,浪费,在这方面还需在制定采购计划进多联系临床医生,熟悉医生用药习惯,及时做好调整,防止不必要的浪费。

四.自20__年起,我院正式开始实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药品实施零差价,药品价格出现大幅调整,虽然病人增多,业务量增加,但经济收入明显下降,(见下表)但我院不折不扣坚持实实施国家政策,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医院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良好形象。

今年我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是虽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2、是从药人员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

3、是培养临床药师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医院领导给予重视与支持。

4、是库房面积严重不足,储存条件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