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思考和总结,心得体对所学知识的深入思考和理解,只有结合实际经历才能更好地展现其价值,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祁发宝事迹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祁发宝事迹心得体会篇1
七一勋章,无上荣光。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七一勋章提名和全国两优一先推荐工作的通知》指出,党中央决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中共中央名义首次颁授七一勋章,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立起以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七一勋章八一勋章友谊勋章以及功勋簿的五章一簿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七一勋章是党内至高荣誉。此次七一勋章的评选,是表彰制度建立以来的首次,在建党百年的特殊节点,更显意义深远。
无上光荣,致敬英雄。从提名建议人选来看——七一勋章获得者里面,有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革命战士;有保家卫国、安守国防的戍边英雄;有扎根基层、全情为民的优秀干部;有矢志科研、不断创新的专业人才。有人一生淡泊名利,有人把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谱写了新时代青春之歌;有人是群众心中的草鞋书记,有人高喊水过不去、拿命来铺。抗美援朝、两弹一星、航空航天、改革开放……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奋斗四面八方,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党员。坚定信仰、积蓄力量,从平凡到伟大,从普通到优秀,他们是9100多万党员的楷模与代表。
通过颁授和表彰,充分展示功勋模范和先进典型的精神风范,充分展示广大党组织和党员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实质上就是对党像的展示。我们也看到,在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我国授予了多人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以表彰他们为国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他们因此也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尊敬,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英雄楷模。无疑,在建党百年之际,我党决定以中共中央名义首次颁授七一勋章,也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更有利于推进党的建设,增强全党的荣誉感,也让我们党这个百年老党、大党和执政党,更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更坚定全国人民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祁发宝事迹心得体会篇2
一、学习情况及收获
二、存在的不足
通过近期的学习和思考,躬身自省,我们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处置突发情况的能力素质还不够过硬,仍然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步伐、能力素质跟不上实战需要、基础工作跟不上队伍需求、综合保障跟不上发展趋势、安全管理跟不上形势任务等问题。我们只有练就队伍管理和救援作战的过硬本领,坚决落实各项责任制度,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才能用实际行动践行赴汤蹈火的铮铮誓言,坚决扛起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这杆大旗,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
三、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提高党性修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加强虽党性修养、提升政治素养,是项永恒的工作,作为消防站党支部的班长我更应该带头做好表率,不断力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自身政治素养,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忠诚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
(二)改进工作作风。时刻以严格的工作标准意识要求自己把心沉到队人伍当中,时刻注重培养严格、务实、高效、细致的工作风,抓小抓细、抓长久,善于思考、注重细节,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同时积极带动班子活力发挥集体创造力,激发全员工作热情,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纪律意识。时时刻刻以合格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以两准、两严的标准约束自己,坚决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决落实好上级党委各项决策部署,从自身做起带动全体指战员把消防铁军"的优良传统传承好,进步强化廉政意识,自觉接受监督,筑牢防腐拒变防线。
祁发宝事迹心得体会篇3
2月19日,中国军方公布中印两军加勒万河谷冲突中我军英勇斗争事迹,公布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之事,国人被深深震撼!
1
去年以来,有关外军严重违反两国协定协议,在加勒万河谷地区兴风作浪,挑起事端,妄图通过单方面行动,改变边境管控现状。特别是2020年6月份以来,有关外军更是悍然越线挑衅。中方在保持极度克制的情况下,一直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为了表示诚意,中方团长祁发宝率领几名官兵前往协商。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对方却对中方官兵发起蓄意攻击。
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
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
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
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
这里不得不说说当时新任团长不久的祁发宝。1979年出生于甘肃武威的祁发宝,1997年高中毕业,因家庭困难,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选择参军入伍。戎马生涯至今,祁发宝从普通一兵,到毕业于乌鲁木齐陆军学院步兵指挥专业。后历任新疆军区札达边防营营长、兰州军区某边防营营长等。
戍边的勇士,多年来搏斗在生死一线。
2005年7月,祁发宝带队骑马巡逻,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汹涌的象泉河,途经一段不足50厘米宽的马道时,军马突失前蹄、摔下悬崖,祁发宝也被重重摔在悬崖边上。而这,仅仅是他12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中的一次。
多年来,祁发宝放弃了数次调往“舒适区”的机会,坚持在边防一线。
他对战士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2014年,祁发宝带队在某前哨执勤,每天徒步巡逻距离达30公里以上。为了能在哨所里用上热水,让战士们在睡前洗个热水脚,祁发宝想尽办法改造取暖火炉,每晚忙到凌晨两三点,烧了6000多暖瓶的开水。
甚至,对军马他都有铁汉柔情。一次在执勤中有一匹马不幸把大腿摔断,最终没有抢救过来。祁发宝和战友挖好坑,埋葬了马,修了一座坟,立了碑。
他对家人,确实有所亏欠。譬如他没能在父亲去世前适时赶回看上一眼。他曾经8个多月没给家人打过一个电话,直到任务结束才向家人报平安。电话那头的妻子泣不成声地说:“你还活着呀?我还以为你不要我和孩子了呢!”
在军人的岗位上,他显示的则是中国军人的英雄本色。“西陆强军号”曾经发布一段视频。对着进犯者,他怒吼:“不想打仗就滚!”
我们如今能够在国内安居乐业,每个人都对生活有奔头,哪怕有些人有时候遇到烦恼了,仍有希望一步步改变,向好发展,确实要感谢戍边的将士。是他们,在确保我们的国防安全。那个顶在最前面的团长,和他那牺牲了的战友们,继承了革命军人的真正荣光,亦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楷模!
2
说一说有关外军吧。非要惹是生非,这又是何苦来哉呢?想在坚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跟前讨便宜,有什么意思呢?祁发宝团长与你们谈判,你们还想耍计谋?告诉你们,中国古代演义小说中,都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传统。在这样的场合搞事情,在道义上你们就又一次输了。
打了半天,有关外军损失不小,然后呢?不是还得进行军长级谈判吗?好在谈到现在,也谈差不多了。如今,两军正在同步、有计划地全面脱离接触。
?印度斯坦时报》的报道则称,到2月11日为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已从班公湖南岸撤出了200多辆主战坦克。速度之快,令印度陆军高层和国家安全决策人士大为吃惊。
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不仅仅是在向有关外军展现中国遵守协议的诚意,更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之展现中国的军事实力,尤其是军事行动能力与后勤保障能力。
怎么说呢——
谈,咱们奉陪;
打,有种试试;
不打?那么,你有关外军就该像祁发宝团长对你们说的——滚!
3
这里不得不提到国内社交媒体上的一些人。譬如“@蜡笔小球”。在祁发宝等人的事迹被披露出来之后,微博账号“@蜡笔小球”第一时间发布诋毁英烈的有害内容,影响极其恶劣。微博方面倒是行动迅速,当即果断宣布,对“@蜡笔小球”账号,依据法律法规要求予以关闭。同时,该账号使用人持有的另一个账号“@球夜行”也已一同关闭。
如今虽然不是战时,但戍边军人时时刻刻有可能处于类似战时的状态。对他们的诋毁,堪称“是可忍,孰不可忍”。祁发宝,果然有中国军魂,中国军魂,不容诋毁!
祁发宝事迹心得体会篇4
艰苦严寒的边境,他们用鲜血和汗水捍卫祖国山河,脚下的青山和大地见证了他们的勇敢与忠诚。守土有责、寸土不让……他们把青春誓言刻在石头上,立于喀喇昆仑之巅!
祁发宝戍边20多年,10多次与死神擦肩,但他说,squo;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我的选择,但我无怨无悔!squo;2月20日,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的儿时伙伴崔德荣动情地告诉记者。
当兵是他的梦想
2021年2月20日,天祝县哈溪镇河沿村,和煦的暖阳洒向村子,穿过一条有油菜花海字牌的古哈(古浪至哈溪)公路,车子在一个叫马莲槽的路牌旁停下,沿水泥路上坡不远处,河沿村马莲槽组51号,就是祁发宝的老家。
老家现在只有二哥祁发贵一家四口居住。20日上午,河沿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吕光祥与祁发贵赶到兰州,搭乘当晚兰州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去看望祁发宝。
小叔,过年好!你们过年好,吃饭了吗?……当日下午,祁发贵的儿子祁卿儒与远在新疆的小叔祁发宝用微信视频拜年,互致问候。
虽然只聊了2分钟,但一旁祁发贵的妻子崔小梅看得出来,三弟祁发宝的精神状态相当不错!
挂断电话后,崔小梅长舒了一口气。去年大半年我们没有一点他的音讯,后来知道他受伤了,一家人都急坏了。
今年54岁的崔小梅是祁发宝的二嫂,嫁进门时祁发宝才15岁,大哥当兵,家里就公公、婆婆、祁发宝和他们两口子。
祁卿儒是祁发贵与崔小梅的二儿子,现在是甘肃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大四学生,他的哥哥也在新疆工作。
他爱打篮球、爱玩枪,从小就想当兵,小时候经常拿着一个用木头做的玩具枪玩,有时候睡觉都拿在手里。崔小梅说着从茶几上的几张照片中挑出一张,满脸稚气的祁发宝手里拿着一把玩具枪,笔直地站在门口,像极了站岗的哨兵。还有一张背面有92年在哈溪字样的祁发宝蹲马步的照片,让崔小梅忍不住笑出了声,他小时候就爱做这样的动作。
三喜,过年好啊!喜成,你过年好!2月19日晚9时,祁发宝与发小任生鹏通过微信语音电话相互拜年。
祁发宝弟兄三个,他排行老三,小名叫三喜,我的小名叫喜成。不管他回家探亲待多长时间,我是他非见不可的人。现任天祝二中体育教研组组长的任生鹏说。
任生朋与祁发宝都是哈溪镇河沿村马莲槽组人,从小到大一起长大,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同班同学,关系甚好。两家相距300米,孩童时经常互相串门,祁发宝家那间自己住的土房子,是两人从小到大说私密话的地方。
祁发宝的父亲是老民兵,也是村里的老支书,大哥是军人,或许是受父亲和大哥的影响,他从小就想当兵。小时候在路边碰见穿军装或警察制服的人,他都要走上前敬个礼,再围着人家仔细打量一番。他的房子里墙上贴的都是军事画报。任生鹏说。
孙有喜是祁发宝在哈溪镇龙滩初级中学读书时的班主任,在众多学生中,祁发宝是孙有喜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说:祁发宝初中三年都担任班长,他穿着很朴素,经常穿哥哥脱下的旧军装,当兵是他最大的梦想。
1997年高中毕业后,祁发宝报名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从小就有爱心
祁发宝这孩子从小就有爱心,学习踏实认真,勤奋刻苦,关心同学。哈溪河西面是龙滩初中,河东面是河沿小学。春天转暖冰雪融化后哈溪河水暴涨,从西面到东面的小学生过不了河,从东面到西面的龙滩初中女生和年龄小的学生也过不了河。早上上学时,祁发宝就一个一个把学生背过去,下午放学后再一个一个背过来。大大小小一二十个孩子,从冰凉的河水中一个个背过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孙有喜说。
天祝县交通运输局高级工程师崔德荣也是河沿村马莲槽组人,与祁发宝同岁,两人是小学、初中同班同学,初中毕业后他考入天祝一中。
他回忆,哈溪小学附近有个小树林,四年级一次上学时,祁发宝见一位50多岁的孤寡老人住在树林里,他就把自己带的干粮给老人吃,可老人不吃也不说话。起初,祁发宝以为给得少了,于是又把崔德荣、任生鹏带的干粮也要来送给老人。持续送了一个星期后,老人不见了。
孙有喜说,冬天教室里生炉子,祁发宝是第一个从家里背柴火到校的学生,等其他同学入校时,他已经把火炉子里的火弄旺了,教室也暖和了。学校女老师和年龄比较大的老师提水不方便,祁发宝早晨到校后书包一放,就到离学校200米的哈溪河里帮老师提水。
上小学那会儿,从学校到家的路是土石路,坑坑洼洼,天气晴好时都不好走,雨天就更难走了,祁发宝就喊我们几个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用铲子平整路面。秋收时节,山坡种庄稼的地到村口的土路因大雨冲刷不好走,他与父亲以及哥哥把路铲平,这样,架子车就好走多了,我都跟着他们铲过好几回。任生鹏说。
他挺有号召力的,我们年龄相仿的几个都跟着他转,他说干啥我们就干啥。初中毕业时他啥农活都会干,父亲经常责怪我,squo;你看人家祁发宝啥活都会干,你咋就不会呢?squo;更让人佩服的是,干完农活,第二天上学祁发宝的头发和衣服仍然干干净净。崔德荣说,即便是小时候,他对自己的要求就很严格。
有一次在视频上看到他巡逻时嘴唇裂开了个大口子,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真的很心疼。他参军入伍后我们为数不多的几次见面,他谈得最多的是理想、生活和人生规划,有一次他说戍边20多年,10多次与死神擦肩,但他说,squo;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我的选择,但我无怨无悔!squo;
唯一一个学生党员
在孙有喜看来,祁发宝自理能力强,学习主动,作业认真且完成质量高。他不光学习好,体育也很棒,中长跑、单杠、篮球、跳高等样样拿手,学校举办的田径运动会,每个人限报的三项他都拿冠军。
初中毕业后,祁发宝并没有选择教学质量更好的天祝一中住校念书,而是到离家五公里的哈溪中学走读上高中,主要是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1997年,祁发宝读高三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该校建校以来唯一一名学生党员。他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家庭的熏陶、学校的教育、军队的培养,我为能有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和自豪!孙有喜说。
我们两个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直同班,他都是班长,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强。在我看来,他取得的所有成绩和荣誉都是苦干出来的!任生鹏说。
二嫂崔小梅说,2009年父亲病重去世时,三弟仍在千里之外带队工作,没来得及看父亲最后一眼,这是他一生的遗憾。三弟为国家做了多大贡献,坦言不识字的崔小梅不大明白,我只是从家人和村里人那里听说squo;三弟现在是英雄squo;,家里有这样的英雄,我当然高兴,也希望他能早日好起来,继续为国家多做好事。
侄子祁卿儒说,得知小叔的英雄事迹后感到无比自豪,小叔为人民戍边,为祖国守防,铁骨铮铮,赤胆忠心,是他一生追随的榜样。
:
祁发宝事迹心得体会篇5
张桂梅,女,满族,中共党员,1957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牡丹江市,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9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
参加工作以来,她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永动机,用初心和信仰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一辈子对党忠诚、一辈子为民奉献、一辈子坚韧执着、一辈子于己克俭的大爱情怀,无怨无悔、无私无我地在平凡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燃烧着自己,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兴滇人才奖等40余项荣誉称号。
张桂梅同志把全部身心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妈妈。她坚持用红色文化引领教育,培养学生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铭记党恩、回报社会。她坚持每周开展1次理论学习、重温1次入党誓词的组织生活,发挥党员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她常年坚持家访,行程11万多公里,覆盖学生1300多名,为学校留住了学生,为学生留住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吃穿用非常简朴,对自己近乎抠门,却把工资、奖金捐出来,用在教学和学生身上。她以坚韧执着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