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时间:2023-03-25 作者:Brave

教案是老师为了保证上课进度提前撰写的书面文稿,随着新学期的开始,为了做好教学工作,相信教师一定都提前制定教案了,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8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8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8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四、板书设计:

分类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

按颜色来分一分

8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国土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时师可以出示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

(1)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3)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

(4)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二、实践练习。

第10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

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

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8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3

【学习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画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及学生间和谐的合作关系。

【教学重点】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难点】

动手画角。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2.学具: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大家猜猜是什么?(出示黑色袋子,国旗、红领巾等带角的物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38页的主题图。

(观看“美丽的校园”图片。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学生讨论,寻找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师提问:找一找这幅图中那里有角?(边说边标出角)

2、找找教室中的角。

小组活动:说说你都找到哪些角?比比哪个小组找的最多。

三、小组互动、合作探究

1、小组派代表把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指角)

2、展示生活中物体的角。

3、建立角的概念。

(1)如果去掉物体的颜色及表面特征,只剩下角。想一想角会是什么样子呢?同桌间再用手比划比划。

(2)教师板书展示学生找到的角。

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找出共同点)

它们由什么组成?(尖尖;线)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创造角。

学生创造角后,上讲台展示。(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5、教师出示活动角,启发学生感知角的大小。

怎样才使角变大,想一想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

6、自读课本角的画法,自己画角。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上台画角,也可展示台展示其他学生画的角,师生评价。

四、学习检测、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个是角?

2、课件出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8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30-31页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 借助乘法的意义编制乘法口诀。

3. 培养社会人文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归纳方法。

教学难点:

熟记乘法口诀。

教具:

挂图、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松鼠在松树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帮他们数一数吗?

二、教学新课。

1. 数松果(出示松鼠数松果图)哪位同学能帮小松鼠数一数?

根据同学口述:每堆有5个松果,在表格中板书。

堆数 1 松果的个数 5 那么两堆松果呢?

你是怎么算的?

你们能继续将这个表格填完吗?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汇报,填表。

从这张表格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2. 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

你能把松果的个数用乘法算式计算出来吗?

板书:1个5是5,1×5=5或5×1=5。

2个5是10,2×5=10或5×2=10。

接下去写,你们会吗?请你们在本子上接着往下写,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齐读所写的算式。

有谁知道10×4的积是多少?独立计算,小组交流。

根据这些乘法算式,你还能算哪些乘法题?

大家所说的这些算式都是根据黑板上这9个算式推算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它们都含有一个乘数5,为了方便我们应用,我们将这些算式改编成一句句的口诀,我来说一句:一五得五。

你能试着说下去吗?小组说一说并分组把它写出来。

强调几个编写要注意的问题。

齐读5的乘法口诀。

给3分钟记忆口诀。

你是怎样记口诀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3. 寻找生活中5的乘法口??

生活中和5的乘法口诀有关系的事情还有很多,老师把它们编成儿歌,你们想听吗?

一个小组5个人,两个小组10个人,三个小组15个人,四个小组20个人……

你还能编出其它的儿歌吗?

三、巩固练习。

请你用今天所学的口诀,解决问题。

1. 5的乘法口诀口算题。

2. 填一填:p11第3题。

3. p11第4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读、背有关5的乘法口诀。

板书设计:

数松果 1×5=5,一五得五, 2×5=10,二五一十 3×5=15,三五十五, 4×5=20,四五二十 5×5=25,五五二十五, 5×6=30,五六三十 5×7=35,五七三十五, 5×8=40,五八四十 5×9=45,五九四十五 教学反思:

8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

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5、这是刚才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现在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辨别线段)

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师小结过渡。

二、回归生活,体验线段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6、师: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四、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欣赏)

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