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民风作文模板8篇

时间:2025-10-21 作者:lcbkmm

我们在写作文时,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式,通过写作文,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促进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民俗民风作文模板8篇,供大家参考。

民俗民风作文模板8篇

民俗民风作文篇1

“噼里啪啦……”随着窗外的鞭炮响起,这个不眠之夜开始了。

巨大的xx响起,就像一个大力士,不,比大力士还要大。霎时,大地震动,一幢幢高楼也不由得一颤;这时,美丽的花式烟花冲向了天空,在天空中变为一朵朵美丽的花儿;旋转烟火也不甘示弱像一个个火箭划破天空,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

街上的小朋友每人都手拿着嘀嘀筋,大一点的放一些大地红呀。最引人注目是一个像葫芦一样的花子,只见一点燃它,它喷出火花,一会变一个颜色,就像一棵圣诞树。

街旁的`商店也拿出花子来,那一个个“降落伞”像一个个从天上掉下来的小雨点,又像“小人国'里出来观光跳伞的。"砰砰"双响炮也迫不及待地跑出来,"窜地鼠"非一般的窜来窜去,"大地红"也飞快的转了起来。

看了这么多自己也该玩玩了,xx子,双响炮不敢说,大地红嘛,还可以。我一手拿香,一手拿着大地红,用香接近炮焾,香一触着大地红,大地红炮焾冒出火星,我赶紧扔出去,刚一触地,它飞快的转起来,好看极了。咦?我突然想起还有一盒电光棒呢。电光棒被点燃后射出一个个像小星星一样的火星,照亮了整个楼道。突然,"啾"的一声把我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原来是爸爸在放烟火,这时,平时一向胆小的妈妈站了出来,她手持烟花棒,一手高高地举着,像传递圣火样子,“哗”由妈妈亲手放出的第一个烟花飞向了天空。

“噼里啪啦”随着第二阵鞭炮声响起,这个令人难忘又开心的不眠之夜结束了。

民俗民风作文篇2

按照我们家乡的老规矩,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每到这时,大街上总会挂满红红的灯笼,大街小巷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在我们的家乡,春节有这样独特的风俗,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腊月二十四,扫尘房,腊月二十六,蒸枣饽饽。除夕夜,吃团圆饭,正月十五过元宵。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蒸枣饽饽了。每年我都会参与。蒸枣饽饽的面,需要提前一天的晚上准备好,放在温暖的地方。第二天一早醒来,面就已经发得白白胖胖,轻轻用手一戳,面软软的,像一块橡皮泥。

把做枣饽饽的材料,便可以开始做枣饽饽了。先揉好一块儿面,再找到它的中央,开始插第一颗枣,再顺次把枣插在第一个枣的上下左右,每一边为四颗。

看着妈妈手上那娴熟的动作,一个又一个的枣饽饽从她手中诞生了。我看着这些挺简单的,于是便想尝试一下。先揉面,我好像是没有劲儿怎么的,面揉了好长的时间,却一直没有变的光滑,只好求助于妈妈,妈妈帮我揉好了面,我又犯难了,我不会插枣儿,刚把面提起来,还没来得及插枣儿面便瘫了下去,这时姥姥就会对我说:“阿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要轻轻松松享一辈子的福哦。”

蒸大枣饽饽剩下的面,我们用来做小猪,小猪的耳朵和鼻子,我们用了红糖面,把红糖放进面里揉,便成了红糖面,用大豆做小猪的眼睛,那样子,还真是可爱。

做完大枣饽饽剩下的面,我们还做了元宝,并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恭喜发财。

一个个白胖的枣饽饽出锅了,这些可爱的饽饽里包含着对家人的祝福。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传承,却包含着每一个人的爱,我想将来我一定要传承家乡的传统风俗。

民俗民风作文篇3

大家一定知道,每个国家在迎接新年时都有自己的传统民俗,而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在这方面的内容更为丰富。下面,就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过年时最常见的几种习俗吧!

在过年时,人们往往都会在自家的门上贴上写着吉利词句的春联,在窗上贴上鲜红的窗花和倒写的福字,以此来辞旧迎新。其实它们的来历还都从一个古老的神话说起呢!传说在过年时,有一种怪物会出来为祸人间,但它惧怕红色,于是人们就想出了贴对联、剪窗花等红色装饰来驱赶年怪、确保平安。同时,人们希望来年更幸福,于是就把好听的话语写在对联上,讨个吉利。

在除夕夜里,大家一定会聚在一起吃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这顿饭最受人们重视,平时不管大家相隔多远,也会尽量赶回来和家人团聚。年夜饭不仅最为丰富,也是一大家子人欢聚在一起的时候,一边吃饭、一边谈话,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当然,大家最熟悉的习俗就是拜年了。春节期间,大家都忙着走亲访友、彼此送上一份浓浓的新年祝福。当晚辈恭敬诚恳地给长辈作揖拜年时,往往能领到一份装着压岁钱的红包,那代表这长辈对晚辈的希望。

虽然上面只介绍了几种习俗,但过年的传统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多么的富饶啊,这正是我国的特色。中国的过年,不但隆重,而且包含着亲人之间浓厚的情意。

民俗民风作文篇4

春节是一个美好的节日,在这一天里, 亲朋好友都尽量从各地赶回来,齐聚一堂,大家有说有笑。

到了春节,少不了美食。你瞧,桌上摆满了菜,还没有开始吃,小孩子早已忍不住了,“口水直流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特有哪些菜呢?有煎的两面金黄的食饼筒,有白花花的水饺和圆圆的汤圆,还有平时吃不到的诱人的小零食……大人也仿佛看见了我们的心事,也会让我们吃。一听这话,我们就会像饿狼扑食一样,大口大口地吃,让我们期盼再次大饱口福吧!

最开心的是收压岁钱了,看着大笔大笔的钱在我们的手上,十分开心,自然会想到怎么花。我呢,交给妈妈,每年还可以得到99元的利息呢!我猜测:每一个小孩收到了压岁钱,此时,他们应该也是开心的吧!

大过年的一定要玩鞭炮,最简单的鞭炮就是摔炮。不需要火,摔在地上就能响,而且响声很大。趁别人不注意,摔在脚下,看到别人吓了一跳,就特别地开心。最特别是水炮,这种鞭炮在水里也能响,棒炮很好玩,用火点燃,会烧出火焰。火焰还有好几种颜色,有绿色、有黄色、还有红色。鞭炮让我们的玩耍更增添了几丝乐趣。

新年是欢快的,人们对新年充满了憧憬,寄托了新的希望。让我们平平安安,更上一层楼。

民俗民风作文篇5

我的家乡有很多的风俗,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其实在这些节日里我最喜欢的还是过春节。

在我的家乡,春节是一年中最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为它是新的一年中的开始,所以春节我们就会办的很热闹。一般春节的前几天我们一家人就会老家,然后,再去买一些过年用的东西。

我们一家共有十几口人,所以干起活来很快,也很热闹,一点也不感觉累。还不到一天的功夫,我们就把所有的是都安排妥当了。第二天,我们几个小孩一起去街上买烟花,我们逛了一天买了很多的烟花。距离过年还有两天,我们总觉得时间过的太慢。终于,打了大年三十,我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包起了饺子,有好多种口味的。我奶奶包的饺子是最好吃的。到了傍晚该下饺子了,但是小饺子之前要先放鞭炮,这是我们老家的风俗。一会饺子熟了我们就开吃了,我们吃这自己亲手包的饺子真香。到了晚上我们全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开开心心的。

到了大年初一早晨就会起得很早,四、五点就得起床,然后还得吃饺子,吃完饺子就去拜年了。我们挨家挨户的去拜年,当然我们也可以拿到压岁钱。不知不觉中一上午就过去,在中午我们一家人还要在一起吃一个团圆饭。大家在一起很开心,难的在一起一次。新的一年我们都该更加努力的做好自己的事。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

民俗民风作文篇6

所谓“百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下头我就介绍一下我家绍兴的民风和民俗吧。

绍兴是水乡,鱼米之乡,我们绍兴有许多风俗和特产,都是很好玩、很趣味的。

那里的风俗是相当趣味的。正月十五的时候要闹元宵的`所谓闹元宵就是看花灯、猜灯谜。在四月一日是我们的愚人节,在这一天里,就是要开开心心得过,无论怎样也不能生气,尤其是上当受骗是,比如别人约你吃饭,到了相约的时间,别人还没来,你只能自认倒霉一个人吃饭了。六月一日是儿童节,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日子,在这一天里孩子们能够疯狂玩耍,无拘无束。九月十日是教师节,所有的学生都给教师送花送礼物,这是教师最幸福的一天。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每年的国庆节都会有一个典礼,那是为庆祝建国才搞的仪式。十二月又称腊月,在腊月三十,是大家最忙的日子,这一天大家团聚在一齐。

不仅仅那里的风俗异常趣味,那里的特产也异常丰富。绍兴最有名的两个字是“臭”和“霉”,臭是一臭,臭豆腐;霉不是倒霉的意思,霉是二霉,一霉是霉千张,二霉是霉干菜。绍兴还有几件特产,一件是扯白糖,你别听它名字里有“白”,但它一开始是黄色的,白是扯出来的。还有一件是腊肠,是用猪肉和猪肠在腊月做的,所以叫腊肠。我们不能光顾着吃,绍兴还有一些好玩的特产,一是乌毡帽,二是乌篷船,我把它们称为“二乌”,第二乌最好玩。能够边划边看风景。

绍兴真是一个好城市,作为绍兴人,生长在如此美丽而又富有个性的地方,我感到荣幸,我要保护我们的土地,保护我们的家园。

民俗民风作文篇7

记得去年除夕快要来到时,我们响应号召,留在余姚过年。所以,准备年夜饭的重任就落在了妈妈头上。

今天,妈妈要为年夜饭准备炸丸子。妈妈取出了一些猪肉剁碎,加入一些酱料拌匀,丸子料就做好了。接下来起锅烧热油,当油温可以时,妈妈用左手握了一把肉泥,轻轻一握拳,肉泥就从大拇指和食指搭成的圆圈中钻了出来,形成了一个圆乎乎的小球。妈妈右手拿勺子刮下小球放入锅中炸制,等到丸子变得金黄就可以出锅了。

今天妈妈炸了满满一碗炸丸子,满屋子都飘着浓浓的肉香味,看着堆成小土包似的丸子,妈妈跟我聊起她小时候的年。

她告诉我,以前过年,要囤积一大堆的年货。光是我们今天做的炸丸子,就要准备满满一脸盆那么多。每家每户要准备丰盛的食物从正月初一吃到正月十五。以前的年货很多都是自家做的,不仅要炸丸子,还要磨豆腐、打年糕、做馓子……每当这些重大事件发生时,街坊邻居都会来帮忙。以前做馓子的时候,还要把门板拆下来架着呢。做馓子那天,街坊邻居十几个人围坐在大门板旁边:揉面、擀面、切面饼、叠馓子,各司其职。一大堆人有说有笑:聊一聊谁家今年的生意火;聊一聊谁家的老人身体健;聊一聊谁家的孩子出息大;聊一聊谁家的猪养得肥……孩子们也不甘于观看,纷纷卷起袖子跃跃欲试,直到在大人批准下,捏了几个奇异的馓子后才下了桌,去油锅旁侯着了。一大批小馋猫流着口水望着锅里,就等着咬上一口那酥脆的第一锅馓子。今天帮东家,明天帮西家,一个年就在这热热闹闹的聚集中过了一大半,日子也在热热闹闹中显得红火起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想吃什么东西随时都买得到,再也不需要囤积那么多年货从正月初一吃到正月十五了,所以街坊邻居再也不用聚在一起忙活了,过年的味道也就越来越淡了。

什么时候我也能过一回妈妈小时候的那种热闹年呢?我也想捏几个怪异的馓子,等一等第一个馓子出锅!

民俗民风作文篇8

花腰傣族是傣族的一种,居住在云南玉溪地区。"秧箩"是花腰傣族妇女的一种生活用品和身上的装饰物,是妇女用各色细竹条编织的一种小竹箩。一般高约30厘米,口为圆形,微向外成弧状展开。

编织"秧箩"比较自由,可随意采用各色竹条相间,从而编织出各种图案。花腰傣族的妇女们,简直把编织"秧箩"作为一种享受。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她们一有空就席地而坐,手指轻柔地翻动着,彩色的竹条上下翻飞。让人怀疑她们到底是在编织,还是在起舞。

"秧箩"非常实用,花腰傣族的妇女身上没有衣袋,"秧箩"就起衣袋的作用。在外出劳作、赶街上集、走亲串戚等场合,可以盛装食物和针线织物等。她们随身带的钱、票证都可以装在"秧箩"里。上山干活时,还可以装食品,盛果子,装黄鳝。

"秧箩"不仅实用,同时又是一种装饰物。编织的"秧箩"或小巧玲珑,或秀美大方。上面的图案不论是花虫鸟兽还是人物山水都简明大方、栩栩如生。具有民族特色。花腰傣族的人,以"秧箩"的造型和上面的图案来展示姑娘的美丽。它是一种受人喜爱、颇具特色的装饰物。

因为"秧箩"有装饰和实用的价值,所以花腰傣族的妇女们无不为之费尽心思。使"秧箩"更加美丽。在明媚的春光里姑娘们轻快地走着,身上的"秧箩"在微风中随意摆动。上面的饰物发出悦耳的声音,姑娘们犹如仙女一样,风姿绰约,真是太美了。

"秧箩"不但是文化界的瑰宝,"秧箩"还非常精巧别致,同时还具有花腰傣族智慧与勤劳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