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美,通过精彩的语言运用,一篇作文能够让读者体会到文字的美丽与力量,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书香润人生作文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书香润人生作文篇1
人生如书,人生之路唯读书。
我与书,有着不解之缘,从萍水相逢,我对它一见倾心,见之不忘;到相知为伴,拔尽千山,涉遍万水;直至蓦然回首,千帆过尽,仍长乐未央。
小时候,不识字,书是用来听的。夏月初生,晚风习习,丝瓜架下,我躺在奶奶怀里,望着星空,一个个古老又神秘的故事从奶奶唇齿间娓娓道来,在那里,我结识了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不屈填海的精卫,立志逐日的夸父,遥想着远古人类的不屈奋进,勇敢追求。再大些,我认识了孙悟空,因为我姓孙,骤然觉得自己一定是他的后人,一定也拥有超然神力,于是整天拿着一根破竹杆耀武扬威。我喜欢和英子快乐地穿梭在北京的老胡同,跟着她学骆驼咀嚼,唾沫沾在薄薄的唇边,忘乎所以······
我沉迷于诗词,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皓月当空,清辉满楼,我与李太白开怀畅饮于长安酒家,纵天子急呼,贵妃捧砚,仍举杯邀月,豪放不羁,坚守仙风傲骨。
黑云压城,战鼓擂响,我与辛弃疾一起拔剑提枪,纵马疆场,在刀光剑影中杀敌报国,荡气回肠。
最喜欢读金庸的小说,我喜欢那一个个爱恨分明而又有情有义有担当的侠人义士。大义凛然的乔峰,憨厚忠勇的郭靖,风流不羁的韦小宝,自由洒脱的令狐冲······一度成为我的偶像,我总是想像他们一样,行侠仗义,为民除害,笑傲江湖。
现在品书,细细玩味,陶醉其中。
从孔子的仁礼之学,中庸之道,孟子的为政以德,舍生取义中,感受儒家诸子的心怀天下,勇于担当,看他们一身正气,平治天下。
读《墨子》,感受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看墨翟一腔热血,救助苦难。
······
幼时读书,不甚解,简单也其乐融融;中学看书,痴迷忘我而又心存高远;现在品书,注重思辨,思考义理,正视成败,大步向前。
世界很大,社会也很复杂,人类典章佳籍浩如烟海,不胜枚举,我无力也不奢望做一个全知全能式的哲人智者,唯愿,穷毕生之力,于书痴情不改。
窗外起风了,千年前,吹皱了一池春水,现在氤氲着书香,自当且听风吟,静走人生之路。
书香润人生作文篇2
书,散放着油墨的清香;书,诠释着人生的哲理;书,展现着世界的绚丽。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可以使自己深切品味到书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当我们攀登高峰时,就会有杜甫“会当绝凌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当我们背井离乡时,苏轼就会告诉我们“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道理,以此来安慰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便给予我们前进的勇气;当我们面对敌人时,鲁迅便带领我们一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的阅读,使我知道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学与思的辨证关系,懂得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道理,让我更加热爱阅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还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书本,与陶渊明一起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情趣;与杨万里一起观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美景。这使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能使自己的文学水品“更上一层楼”,文章写得更加形象生动,诗作得更加富有感情。
阅读使我们拥有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志气;体会铁面无私、令人敬畏的正气;充满披荆斩棘、舍身取义的勇气;得到求新求好、能做善做的才气。
在字里行间品味人生百味,享受世间的欢乐与悲伤!
书香润人生作文篇3
轻捧一杯香茶,坐在窗边,微风掠过窗棂,拿起一本自己喜欢读的书,慢慢地翻阅着、体味着书中每一个字的意义……这,便是我内心向往的宁静生活。
比起旅行,我更喜欢读书来保持自己内心的真性,因为只有读书,我才能撇去世间的喧嚣,沉浸在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里。
数字化的时代似乎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就连读书也随之简便起来了。算起来,数字化阅读的到来让至少百分之六十的中国人从中受益,而读纸质书籍的人越来越少了,似乎每天低头看手机成了常态。可能是怕落伍,可能没有了好书来品,又或许是书籍也跟上了时代潮流,变得精致而又简洁……但是,数字化和互联网的到来并不意味着纸质书籍的消失,变化的是时代潮流,而不变的,是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宁静内心的美好追求。
其实,对书中宁静平和的向往也并非现代社会所流行的佛系心理。本质上,讀纸质书能使我们全身心地放松下来,使内心脱离生活中的苦闷和烦躁,让自己的精神随着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起起伏伏。我认为,读书的真正意义,就是在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下慢慢放松。
对现在的我而言,读书是真正的找到自我的一个过程。我喜欢读蒋方舟写的那本叫作《东京一年》的书,因为在那个叫作“东京”的地方才有真实的自己;我喜欢读作家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因为书里描写的正是那个时代农村农民所特有的精神风貌……还有很多我爱的书,不仅是在书里读那些人物故事,更多的是读人生。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阅读的习惯始终不变,向往书中美好世界的那颗本心依旧不变。书香在我不断成长的道路上充盈着我的内心。
还是坐在窗前,我轻捧着那本自己爱看的书,风掠过窗棂,树叶飞到了停下来的那页上,我轻拂去那片飞叶,继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书香润人生作文篇4
细心去体会书中赋予我们的一切,让生命的花朵绽放,让智慧的天空晴朗,你将会拥有充满诗意的人生。
——题记
依我看来,世界上最惬意的事不过是:在一盏旧旧的、散发着昏黄光线的台灯下,手捧一杯清茶再伴一本好书。可不知为何,有的人觉得读书是一种苦差事,要读书就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感觉。当然,也有人认为读书是一件快乐事,他们总会为读书而废寝忘食。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车如簇”。如果不读书,又何来“黄金屋”“颜如玉”呢?也许是那些不爱读书的人认为读书就一定钻研的非常透彻吧,其实并不是。读书不能只局限于课本,大可以多读一些课外书。
我读书,当然不是为了“黄金屋”“颜如玉”,我很喜欢那种时间有限,而悠悠然间踏遍万里山河的感觉,是乘鹤登黄雀楼,随归雁悠然,落在江边,征蓬万里出汉塞的心灵震撼,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闲愁,是“八百里分麾下炙”的豪迈,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气度……有了这些,我会感到心灵的踏实,感到思维的河一下子清了、静了、深了。
我想,把“阅读”变成“阅读”不是更好吗?读书时,把冗杂烦躁的心放下,将一切烦恼琐事都扫净,再去读书,心态自然会放平,阅读也会更有乐趣,记下的东西也更深刻。读书也不一定整本通读,可以“随便翻翻”。鲁迅先生提到过:“书在手头,不论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读几页内容”。我也颇受启发。想想看各学科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总是互相联系的,要研究一个问题,不能只靠单一的学科、知识去解决,要吸收更多的知识才能解决的更全面。随便翻翻哪本书,读哪本都是很随意的。慢慢下来,你会觉得世界很大,大自然又是多么奇妙。这样读书并不累、并不枯燥,而你却轻松超然地掌握了知识。如此说来,让书香盈满人生路岂不简单?
朋友,在月光下读一本经典吧,让所有的苦恼都被墨香驱散,安静柔和的月光下,只留那一份清幽,那一份诗韵,那一份柔情,那一份闲愁。
人生路不平,书香引;让书香盈满人生路。
书香润人生作文篇5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眼前,是一册册书籍,手捧一卷来读,如同与一位知己在月下吟风赏月;与词人一起体味人生的悲欢离合;与作者看尽人间繁华。读到忘情之处,往往感觉那些经过沉淀的文字是那样灵动清隽,无味却自有清香,平淡却自见真实。
已经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读书了,只是知道,我已经对它愈来愈依赖,再也离不开它了。它对我来说亦师亦友,让我在喧嚣中沉静下来,在书香中陶醉着,足不出户便体验社会百态,欣赏大好河山。睡前,看上几页书,梦里竟也会缠绕上悠悠的书香,源远流长,细腻深远,仿佛是一位智者在我耳边低吟智慧的话语。
诗词中,我曾体会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感受到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文章中,我曾为朱自清的《背影》而哭泣;为季羡林的《怀念母亲》而感动。陶渊明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虽未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但每当有与作者心意相通之时,心中总会激起一阵欣喜的浪潮,不自禁地露出笑容。
想象一下:一个晨光微熹的清晨,捧一卷诗书在手,细细品味个中真谛,似是品尝有着淡淡苦涩回味却无穷的绿茶,是何等的惬意!眼前那些活灵活现的方块字,引领你进入到另一个全新的世界,使你自融在书海里。书中人物的一颦一笑,你也随他亦嗔亦怒;情节跌宕起伏时,你不禁拍手叫好;读到晦涩难懂处,你固执的一遍遍读下去……这就是书的魅力,不以精彩打动你,而让你融入在精彩里。
书,似是梅花之冷香,茉莉之幽香,兰花之清香。默默地读,细细地品,书的妙处不言而喻。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而我要说:“书中自有馥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