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制定教案时,应该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大家在制定教案时,可以考虑利用不同的教学工具和材料,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画故事教案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画故事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发现故事中角色数量的不同,感受故事独特的趣味。
2、试着根据数量排列故事图片,讲讲故事。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
幼儿坐月牙形、四张桌子、一块黑板
2、幼儿操作用卡片(幼儿人手一份)
3、ppt课件(体现故事的顺序和倒叙)
活动流程:
一、角色知多少(发现故事中出现的主要角色)
重点提问:故事中出现了一些什么呢?
猜猜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小结:故事角色的数量是不同的,不同的数量可以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
二、情节知多少(发现故事中角色的数量变化,体会角色间的关系)
1、从1到6的'故事
重点提问:故事中的角色谁先出来,谁后出来?
发现故事中特别的地方了吗?
小结:故事中角色的数量是从少到多,数字是从小到大。
2、从6到1的故事
重点提问:故事还有一种说法,听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故事中角色的数量可以从少到多,数字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多到少,数字从大到小。
三、故事知多少(尝试根据数量的不同,讲一讲自己的故事)
重点提示:故事中的角色是一个一个出现的,而且每次出现的角色总是和前一个角色有关系。
小结:故事角色数量的变化,就变出了一个个不同的故事。(出现每个角色只有一个的画面)
猜测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延伸活动:图片可以投放到游戏中,孩子们自己排图片,自己编故事。
画故事教案篇2
设计意图:
这次活动的设计主要是针对本学期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之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来设计的。这次活动旨在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幼儿能大胆的说出自己想到和做到的事情,从而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并让幼儿通过图画来进行描述,积极的创编故事,根据自己创编的'故事来进行绘画。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画讲述小猫的故事。
2、能根据图画,自己创编故事。
3、能运用绘画的方式,绘制故事发展的图画。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相关课件、幼儿学会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动物形象、水彩笔若干、纸张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我的名字叫“咪咪”。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四幅画,这四幅画画的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看看哪个小朋友可以看出发生了什么事?
二、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四幅画
1、出示前三幅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并进行模仿。
2、引导幼儿了解编故事。
3、幼儿猜想第四幅图的结果是怎样的,并进行讲述。
三、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给予的素材进行创编
出示长颈鹿、小猫、球等图片,引导幼儿想像故事情节,并初步用语言表述出故事内容。
四、幼儿创作图画
幼儿自己画图画,并将给大家听。
五、交流分享
1、请幼儿展示自己创作的图画,并完整地讲出自己所编的故事内容。
2、将自己画的画寄给小动物。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创编讲述的语言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看图讲述、创编故事并进行绘画有一定的难度。在活动中小朋友能从图片的内容了解到故事内容,并进行讲述,对故事中的动物形象也观察的非常仔细,同时他们也能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能说出自己对图画的不同理解。在创编故事的情节中,幼儿能够积极动脑思考它们之间的有趣的故事。并根据自己的故事进行绘画。
画故事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表现人们追逐啤酒桶时的滑稽情景,感受故事生动、幽默的特点。
2.萌发对物体滚动现象的兴趣。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能简单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一套。
2.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出示啤酒桶图片,引出故事。
1.出示啤酒桶图片,了解啤酒桶的用处。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是用来装什么的?
2.引出故事名称。
师:如果把啤酒桶侧过来,用力一推,它会怎么样?(滚)怎么滚呢?(滚起来会发出什么声音?)
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分享一个故事,名字就叫《啤酒桶,‘骨碌碌’》
二、分段欣赏故事,根据情节合理想象。
(一)教师讲述故事前半部分(开头至“追的人跑得快,啤酒桶滚得更快。”)
讲述后提问:
(1)啤酒桶为什么会骨碌碌滚起来?
(2)啤酒桶滚过哪些地方、哪些人去追赶它、怎样追?
啤酒桶滚过什么地方?(理发店)被谁看见了?剃了半边头的人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怎么去追的?(你们为什么要笑?)
啤酒桶又滚过哪里?(修鞋铺子)谁去追它?怎么追的?如果一只鞋子坏了在修,那会是什么样子?(学一学滑稽的动作)
啤酒桶继续往前滚,这回滚过什么地方?(澡堂子)谁看见了?他们怎么追的?
(3)他们为什么要去追啤酒桶?(喝点冰凉的啤酒)
骨碌碌,骨碌碌啤酒桶一个劲儿的往前滚,很多很多人在后面追......
(4)骨碌碌,骨碌碌,追的.人跑得快,啤酒桶滚得更快,啤酒桶还会滚过什么地方,有什么滑稽的事情发生呢?谁来猜一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用早期教育的模式来学习的,自制了一个啤酒桶,用这个啤酒桶来引出课题,使幼儿对物体的滚动产生兴趣。然后引导幼儿仔细地看书,让小朋友自己去发现故事中好玩又有趣的事,幼儿通过观察追啤酒桶人身上的不同特点,去想像啤酒桶滚过什么地方。重点讲述啤酒桶“骨碌碌”地滚到哪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画故事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会用彩纸、布、塑料卡片和手电筒自制简易霓虹灯。
2、能根据自己所持自制霓虹灯的颜色按口令正确开关。
3、相互配合,能根据音乐节奏使霓虹灯按规律闪烁。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认识霓虹灯的生活经验。
2手电筒、透明彩纸、布、塑料卡片等材料若干。快慢变化鲜明的音乐磁带。
3将活动室内窗帘拉下,尽量将室内变暗。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讨论:在哪里见过霓虹灯?是什么样的?
2、教师与幼儿一起制作霓虹灯。
(1)观察制作材料,请幼儿讨论如何用手电筒制作霓虹灯。
(2)幼儿自己探索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霓虹灯。将不同颜色的纸、布、塑料卡片蒙在手电筒灯罩上,通过开关手电筒出现霓虹灯闪烁的效果。也可以将不同颜色的透明彩纸同时分块贴在手电筒表面,使每个手电筒都变成五彩霓虹灯。
(3)互相交流展示自己制作的霓虹灯。
3、指导幼儿根据教师口令开关相应的颜色的霓虹灯。
(1)根据教师口令练习开关霓虹灯。教师说:"红灯亮",手持红色霓虹灯的幼儿就打开手电筒,使红色霓虹灯闪烁,教师说:"绿灯亮"手持绿色霓虹灯的幼儿就打开手电筒,使绿色霓虹灯闪烁,教师说:"彩灯亮"手持彩色霓虹灯的幼儿就打开手电筒,使彩色霓虹灯闪烁。
(2)组织幼儿做"七色光"的'游戏:幼儿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站好,教师发令,幼儿根据口令闪烁。可以变换闪烁的规律,继续游戏。
4、组织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开关霓虹灯。教师可与幼儿共同协商规则,如音乐节奏快时,红、绿、蓝、灯亮,音乐节奏慢时,黄、紫、橙灯亮。也可以是音乐节奏快,霓虹灯闪烁快,音乐节奏慢,霓虹灯闪烁慢。
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按规律为幼儿园设计霓虹灯。
活动反思: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次活动同样也存在许多的不尽人意之处,也是我今后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一、活动中热闹的气氛不明显,煽情不够彻底。
首先是开场时虽然有热闹的音乐,可是孩子的表现却比较冷清。感觉有人在跳舞的孩子不多,也许是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足吧!如果活动前让他们看看舞蹈的场面,跳一跳会更好些。
二、活动的时间太短,可以整合更多的内容。
活动上完了才知道,只用了十几分钟就结束了。活动后我反复思考是否可以在里面加进更多的内容,比如最后让小猴请大家吃蛋糕,体验分享的快乐等等。
总之,本次活动从设计到展示,我是收益非浅,尤其在活动后的反思中认识到每次活动都是一次艺术的创造,好与不好只在于你是否从中领悟了什么,下次的活动应该怎么做。相信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对小班幼儿的课堂教学我会把握的更好。
画故事教案篇5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们自我意识强烈,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诉说的习惯却较差。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明白,静心聆听别人表达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掌握倾听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在倾听中学会关注别人。
2、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倾听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录像:音乐磁带;奖励用的粘贴小星;场地布置(草地,小河、荷叶)。
2、课前组织幼儿做青蛙跳,随音乐跳到座位上。
3、《幼儿习得手册》,第10—11页。
活动过程
一、组织孩子们看《习得手册》,讲诉故事,引出课题。、
小朋友学青蛙跳,跳、跳、跳的好。现在老师就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小青蛙的故事。(故事略)
二、提问。
“故事里有谁呀?”;“小鱼是怎么听故事的?”;“小青蛙怎么听故事的?”“你喜欢谁?”“为什么喜欢小鱼?”
三、看光碟,对幼儿进行点评,针对个别幼儿进行教育。
老师和小朋友们一样也喜欢静静听故事的小鱼。那么小朋友们听故事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咱们看看
1、看录像,短评。
2、看后评议。
及时点评在观看录像中认真的小朋友,并相应给幼儿身上贴上颗小星。
3、请被奖励的孩子说说“得到小星心里觉得怎样?”“你问什么能戴上小红星呢?”“你是怎样好好听故事的?
4、引导幼儿理解带小星的含义。只要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就一定能得到小红星。
四、利用游戏《小青蛙会听啦》,对幼儿进行行为训练,对有进步的幼儿及时鼓励、表扬。
1、对个别幼儿进行行为训练。
2、全体幼儿玩游戏,强化幼儿的行为体验。
五、续讲故事,结束活动。
1、老师续讲故事,小朋友认真听清老师的话了。连原来不会认真听的小朋友也学会了。那故事里的小青蛙怎么样了?听老师接着把故事讲完。
2、老师小结:老师希望你们以后在听别人说话时要眼睛看着他,认真地听。
六、听音乐快乐地学小青蛙跳出活动室,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一、教学过程反思:
1、导入显得散,致使学生入座位后长时间静不下来。
2、个别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仍然是静不下来
3、回答问题、简评中发现学生回答问题活跃,仍然急于表达,欠缺倾听。
4、借用游戏进行训练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训练有一定效果。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关系,学会聆听的习惯还待持续训练。
二、反思自我教学:
1、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的引入还待进一步思考,在能尽快创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幼儿亦要尽快融入学习氛围。
2、充分利用幼儿的乐于模仿,在幼儿中找出典范,极力表扬也是对别的孩子的一种隐形提示,要充分利用榜样作用激发幼儿效仿有益习惯。
3、习惯的'培养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长期监督学习,将习惯的培养放在活动中以及活动之外。
4、进一步研究幼儿心理,对幼儿的经验水平以及学习特点、个性特征做进一步学习,让自我教学能更利于幼儿的成长。
5、学生的评价让我耳目一新,幼儿有自己独特的眼光,他们眼里也是能感受到旁人的优秀和自我的优势。
三、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将把播放光碟与讲故事的环节互换,让幼儿在观看了别的孩子的听故事的方法的情况下对比自我,然后借听老师讲故事,练习自己听故事的方法是否掌握,那么在评价的过程中对比评价自我与别人的不同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