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们在撰写教案时,很多时候会考虑到课程的整体设计,教案的反思环节促进教师总结经验,提升未来的教学质量,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儿歌四和十教案参考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儿歌四和十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参与相应情境理解儿歌内容,体验友好相处的快乐。
2、结合儿歌内容,认识有关的字,丰富词汇。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每人别上胸饰扮演松鼠或小鸟,教师扮演松鼠妈妈。
2、准备好头饰和斧子道具,配班教师扮演小熊。
3、挂图一副。
4、活动室布置成森林场景(其中有几棵立体大树),幼儿席地坐地上。
活动过程:
一、进入儿歌描绘的情景,引起幼儿兴起:
1、小朋友们,你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2、小熊扛着斧子入场,边走边唱:我是一只小熊造房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造的很漂亮。
3、提问:谁来了?他想干什么?你猜它用什么造房子? 你是怎么知道的?
4、通过情景对话熟悉儿歌内容:
小熊:(自言自语)小熊要盖房上山来砍树!好,就砍这一棵。
松鼠妈妈:不行,不行!
小熊:(指另一棵树)那我就砍那一棵。
松鼠妈妈:也不行,也不行!
小熊:(指幼儿坐着的那棵大树)那我就砍这一棵。
松鼠妈妈:呀!它要砍大树!
齐声:不行不行!不能砍,不能砍!
小熊:这棵不能砍,那棵也不让,为什么?
(小鸟,小松鼠――告诉小熊,小熊不能砍树的道理。如:大树是我们的家等)
小熊:我不砍树了,可我住哪里呢?
松鼠妈妈:小鸟小松鼠们,我们一起来帮助小熊想想办法,好吗?(小鸟小松鼠互相商量合适的办法,并告诉小熊。)
松鼠妈妈:小熊,朋友们给你提了这么多建议,你认为住在哪儿最合适?(小熊对松鼠妈妈耳语)
松鼠妈妈:小熊让我暂时保密,等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二、学习儿歌《小熊砍树》
1、引导幼儿思考?还有那些生活在树上的朋友会阻止小熊的砍树行为,为什么?
2、出示挂图:提问:小熊住在哪里?它和谁住在一起?它住在树洞里舒服吗?
3、让幼儿欣赏儿歌,了解儿歌的名称(出示儿歌名称)
4、教师借助图片,文字完整的朗诵儿歌,认识相关字。
5、带领幼儿分角色学念儿歌(其中幼儿念小鸟,松鼠的'诗句,教师念小熊的诗句。)
6、我们又多了一个好朋友真开心!我们一起来跳一个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庆祝一下好吗?
活动反思:
儿歌是幼儿喜爱的形式之一,它尽管几句简短的诗句,却表达了十分深奥的道理。就像这首诗文一样,以角色的形式来表现出爱护树木的道理,环保意识在幼儿心中已是初步形成了。但是对于幼儿来说“环保”这个词却是一个很抽象的词汇,怎样才能把它融入到幼儿心中呢,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其中的含义呢。这首诗文的内容就给了幼儿答案。直接形象思维模式,在这首诗文中淋淋尽致的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运用不同的教育策略来帮助幼儿理解诗文的内容,和感受诗文的意境,懂得诗文表述的道理。
大班儿歌四和十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月饼是该节日的特色食品。
2.感受与同伴共同品尝月饼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几种形状、包装、口味不同的月饼。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过几天就要过节了,你们知道要过什么节吗?(幼儿回答,引出中秋节)
二、主体部分
1.出示月饼,引出中秋节的特色食物。
教师:这是什么?我们什么时候吃月饼啊?
教师:我们来看看书上的画面,你会想到什么呢?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呢?(让幼儿知道中秋节是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过节时全家要团圆,吃团员饭,一起赏月、吃月饼等)
2.幼儿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及特色食品。
教师:你们知道中秋节有什么传说吗?(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那你们都吃过哪些味道的月饼呢?月饼都有哪些形状的?(教师介绍一下自己带来的月饼盒的形状、颜色及画面内容)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月饼盒上画的是什么意思吗?(让幼儿了解月饼盒上的中秋情节)
3.月儿品尝月饼,知道月饼的口味。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月饼,等会分给每位小朋友尝一尝,吃了月饼之后要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你吃的月饼是什么味道的?(教师分发月饼)
教师:好了,月饼好吃吗?现在我要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了,你吃的月饼是什么味道的?你还喜欢吃什么味道的?(幼儿回答)
三、结束部分
教师:今天我们了解了中秋节的传说,还知道了中秋节的特色食品。最开心的是,我们还品尝了味道不同的月饼,月饼有很多不同的口味,老师没有全部带来,不过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小朋友们在家里过节的时候,可以边赏月边吃好吃的月饼哦!
大班儿歌四和十教案篇3
洗手
1.小龙头,水清请,小朋友们笑盈盈,小手儿,伸出来,洗一洗,白又净,吃饭前,先洗手,讲卫生,不得病。
2.打开水龙头,小手冲一冲,肥皂抹一抹,小手搓一搓,用水冲干净,一二三甩甩干,亲亲小毛巾。
3.吃饭之前要洗手, 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
4.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冲冲冲,冲冲手,冲冲冲,冲干净,关上龙头甩三下,一二三。
5.排好队,向前走,做什么?去洗手。小肥皂,搓搓手;自来水,冲冲手;小毛巾,擦擦手。
吃饭
1.吃饭时,坐端正,右手拿调羹,左手扶着碗。细细嚼,慢慢咽,不剩饭,不挑菜,自己吃饭真能干。
2.小小勺儿手中拿,一口饭来一口菜,安静吃饭不说话,残渣轻轻盘中放,营养饭菜吃光光,桌面地面都干净。
3.小宝宝吃早餐,椅子小手都放好。吃早餐,身体好,一口一口吃个饱。
4.进餐后小手绢,四方方,拿起它,擦嘴巴。一二三,左右擦,嘴巴乐得笑哈哈。
玩玩具
玩具你有家,我有家,玩具宝宝也有家,我把玩具送回家,玩具回家了,宝宝坐坐小垫子。
排队
1.小宝宝,排排队,你在前,我在后。 一个跟好一个排,整整齐齐排好队。
2.排队走走走走,走走走,跟着老师走走走,老师走,宝宝走,老师停,宝宝停。
3.小小手–摆摆动;小小脚–踏起来;5.胸脯–挺起来;一二一,一二一……
小便
1.脱裤子:先脱长裤子,再脱绒线裤(冬天时),再脱棉毛裤,最后脱下小短裤。
2.穿裤子:先拉小短裤,再拉棉毛裤,再拉绒线裤,最后拉起长裤子。
3.裤子裤子乘电梯,鸣——;上来了(拉裤子)4、裤子裤子乘电梯,呜——;下去了(脱裤子)
叠衣服
1.折裤子:小裤子放放平,两个山洞亲一亲,大家一起弯弯腰,裤子变好了。
2.折衣服:小衣服放放平,一个山洞弯一弯,换个山洞弯一弯,大山洞再弯一弯,衣服变好了。
3穿裤子:两只小脚做火车,火车火车钻山洞,一列火车钻进去,鸣——–;火车出来了,换列火车钻进去,呜——–;火车出来了。
4.穿衣服:大洞洞里钻进去,小洞洞里钻出来,两只小手开火车,一个一个钻出来。
5.穿裤子,要记牢, 分清前后很重要。裤前开口有裤兜, 小熊小花对我笑。双手拎起小裤腰, 呜–脚丫火车钻洞了。钻出山洞快站好, 拽住裤子提到腰。抚平裤腿看一看,嘿!前后左右都整好,我的.裤子穿好了。
6. 穿上衣,不算难, 手握衣领里儿向前。扬起胳膊向后甩,衣服一下披在肩。双手伸进”小胡同”,对齐衣襟把门关。系好扣子门关严,伸平衣服理好袖,自己的衣服自己穿。
7.小朋友起床啦!先穿褂子再穿裤,穿上袜子把鞋拿,左脚右脚要分清,否则小脚要打架!
午睡
1.幼儿园,静悄悄。小朋友,要睡觉。 睡觉前,要小便。呼噜呼噜睡得好。
2.枕头放放平, 花被盖盖好。 小枕头,小花被, 跟我一起睡午觉, 看谁先睡着。
做操
1.师:手摆动 幼:脚提起(教师也可反问:脚提起,孩子就答。手摆动)
师:谁最神气 幼:我最神气
师:立正 幼:立正
2.小朋友真欢喜,排好队不拥挤。操场上把操做,锻炼身体争第一。
漱口
1.手拿小茶杯, 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水,牙齿变的白又美。
2.小嘴巴,鼓鼓圆,小小水滴藏里边。咕噜、咕噜把歌唱,帮我漱口保健康。
3.漱口小花杯,装清水,”咕噜咕噜”漱漱嘴。要想牙齿好,吃过东西快漱嘴。
4.手拿小花杯, 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吐出水。
喝水
喝水小水杯双手拿,接好水慢慢回。喝水时归原位,小心喝不浪费。
洗脸
双手拿起小毛巾,平平整整放手心,洗洗眼,洗洗鼻,洗洗嘴,洗洗颈,最后擦擦小耳朵,小脸洗得真干净。
入园离园
1.早入园,不迟到,见老师,要问好。小朋友,也问到,别父母,勿忘掉。
2.早早起,不迟到,爸爸妈妈再见了。进园来,讲礼貌,看见老师说声早。
3.离园时,收书包。书本用具别漏掉,捡捡纸来摆桌椅。室外站队快静齐。平平安安回家去。
常规礼仪小儿歌
爱清洁,讲卫生,果皮纸屑不乱抛。排好队,做早操,步伐整齐队列好。
吃早餐,心情好,高高兴兴吃得饱。学习时,要专心,积极发言动脑筋。
活动后,不打闹,团结友爱兴致高。洗好手,吃午饭,不挑菜来不剩饭。
大小便,要洗手,不让细菌进入口。午饭后,睡午觉,安安静静睡得好。
梳洗后,吃点心,香香甜甜吃干净。玩游戏,真开心,动手动脑我最行。
吃晚饭,刚刚好,离园零食都不要。晚八点,就睡觉,早睡早起身体好。
好习惯,带回家,都夸我是好宝宝。
大班儿歌四和十教案篇4
活动目标
在动手制作汤圆中感受冬至的节日气氛。
知道冬至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简单了解冬至的饮食习俗。
尝试动手制作汤圆。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九九歌》童谣音频及图片;“汤圆”图片;“汤圆”手工成品图。
材料准备:超轻黏土、卡纸剪成的纸盘。
活动过程
播放童谣音频及图片《九九歌》,引出活动主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很特别的童谣,名字叫《九九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童谣中出现了哪些数字?
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呢?
小结:这是一首描写天气变化的童谣,童谣中出现了一到九九个数字,所以叫《九九歌》或者《数九歌》。人们习惯从冬至这天开始“数九”,每九天算一个“九”,冬至是一九的第一天。数完九个九之后,冬天结束,春天就来到了。
组织谈话,引导幼儿了解冬至,知道冬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你们知道冬至是个什么日子吗?
冬至是哪一天?
小结:冬至又叫“冬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
出示图片“汤圆”,引导幼儿了解冬至的饮食习俗。
冬至这天,你家会吃些什么?
汤圆是什么形状的`?(圆圆的)
汤圆有什么颜色?(白色、红色、黄色、紫色……)
小结:冬至这天,各地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吃饺子习惯。南方地区有冬至吃汤圆的习惯。
出示手工成品图,播放童谣音频《九九歌》,发放材料“超轻黏土、纸盘”,鼓励幼儿动手制作汤圆。
(可根据风俗习惯将汤圆换成饺子)
我们一起动手来制作好吃的汤圆吧。
我们可以用各种颜色的超轻黏土制作汤圆,还可以把汤圆搓成你喜欢的形状。搓好的汤圆要放在纸盘子上哦。
温馨提示
童谣《九九歌》的内容不要求幼儿理解,教师在讲解内容的时候不宜太深入或时间太久。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美工区,投放材料“超轻黏土”,鼓励幼儿动手制作饺子。
日常活动
将幼儿制作好的汤圆装饰在班级的美工区内,供幼儿欣赏。
大班儿歌四和十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轻盈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劳动的快乐情绪,并唱准重音及停止拍。
2、初步晓得辛苦劳动才能取得丰收的道理,萌生酷爱劳动的情感。
3、感受旋律的气氛和和同伴1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种瓜》歌曲磁带。
活动进程:
1、通过谈话引出歌曲,激起幼儿学习歌曲的欲望。 ——我们是怎样种植的?种植时你的心里有甚么感觉?
2、学唱歌曲《种瓜》,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
——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了解歌曲内容,激起幼儿爱劳动的情感。
——西瓜怎样才能长得又好又大?种瓜人要做哪些事情?
——你们在劳动时快乐不快乐?应当怎样唱这首歌曲?
3、温习1段幼儿熟习并爱好的律动或舞蹈,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整体将课程教案预设内容上下来了,但是以后的表演环节有点混乱。其中在出示停止符的环节有些停顿(顿时忘记接下来的环节是甚么了),当我的'是种瓜的人,幼儿是瓜时,我们配合地不错,没想到幼儿都会自觉地蹲(趴)下来当小种子。但是接下来互换角色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产生了,所有幼儿都跑过来给我(做瓜)的来种,致使幼儿拥堵乃至有了碰撞摔倒的事件产生。没有公道地想到,并良好的改正。
大班儿歌四和十教案篇6
设计背景
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童话故事题材作品由于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容易被幼儿所感知和接受,于是这节语言活动课我选择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内容简单。描写细腻,情感丰富的童话作为欣赏教材。
活动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诵。
2、体会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幼儿同情心及爱心。
3、尝试用自己的行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有表情的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激发幼儿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德。
活动准备
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运用问题,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每年过年的时候你们都是怎么过的?可是有一个小女孩在除夕夜里没有回家,她光着脚在街上卖火柴,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她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卖火柴的小女孩》吧。
2、整体欣赏课件,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故事中的悲惨气氛。
3、分段欣赏,通过问题感受并理解小女孩擦亮火柴时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激发幼儿感情的升华。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童话里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时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3)擦亮第二、三、四根火柴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4、讨论交流
鼓励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故事。请幼儿想一想你如果遇到这个小女孩,你会怎么做?
5、情境游戏,加深理解。
让幼儿自己选择故事中的角色,根据自己对故事和角色的感受尝试表演《卖火柴的小女孩》。
6、结束活动:完整重温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7、活动延伸: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阅读安徒生的其它童话故事。
活动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重点是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想。而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这些幻觉是她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得到的,因而在她临死前产生了这样的幻觉。这些幻想与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大班儿歌四和十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写字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3、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4、了解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元宵节的快乐及过节时的融融亲情。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放飞想像,体验幸福
1、请生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去年的元宵节,你是怎样度过的?(指名作答)a.元宵节要吃。
生:汤圆。板书汤圆,齐读。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出示课题),齐读二遍
你是怎么记住这几个字的?(提示:“圆”的部首是“方框儿”,全包围结构)红笔标出部首。
3、小组合作识字。(会的帮不会的)
4、全班认读生字。
5、指名口头扩词练习:宵汤圆
二、初识课文,随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
2、请会读的学生来试读一下?你是怎么学会的(表扬预习的)
3、小组认字比赛:(随机指)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4、这些生字中哪个字最难记?你是怎么记住的?
5、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出示挂图
图上画了什么?两个小朋友急着回家干什么?他们和家人是怎么过元宵节的'?
小结:多快乐的元宵节呀,也许他们在过节时还一起朗读《元宵节》这首诗呢?你们愿意再读一读吗?齐读课文。
2、指名读。(表扬大胆的学生,请生点评)
3、小组比赛读课文。(评出最佳朗读小组)
4、全班拍节奏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我为小组争光:你从课文中知道了哪些元宵节的知识?你还知道过元宵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写对联、猜灯谜、闹花灯)
五、作业
背诵课文,写生字,收集对联以开展“我的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