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加减法教案优质5篇

时间:2025-04-17 作者:pUssy

为了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案中应设计开放性问题,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案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11~20加减法教案优质5篇,供大家参考。

11~20加减法教案优质5篇

11~20加减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从1里减去一个或几个真分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的验算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掌握从1里减去一个或几个真分数的算理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10;1=12/();1=20/()

1=()/8=11/()=()/100=()/()

2、说说下列各题中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并解释分数的意义:

(1)一堆货物,已经运走5/8。

(2)在一块稻田里插秧,第一天插了全部的11/20。

(3)一批沙子,砌墙用去全部的1/4,修操场用去全部的2/5。填沙坑用去全部的1/10。

[第(1)、(2)题指名答,第(3)题同桌交流再反馈]

二、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1、以上面2中的第一小题为例,请学生补问题,并尝试列式计算。

(1)一堆货物,已经运走5/8。------?

(2)学生补上问题,尝试列式计算。

(3)反馈思考过程。

(4)教师点拨强调:在18这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为什么要把“1”看作8/8,并用圆形纸片演示算理。

(5)设问:你有什么办法检验这个结果是否正确?

(6)学生尝试验算,并谈谈方法。

(7)专项练习。

131716110

说说把“1”看作积分知己。

2、探究连减:把上面2中的第二、三题补上“求剩余”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1)学生常识列式计算。

(2)反馈方法。

第二题:1-+7/2020或1-(7/20+11/20)

第三题:1―1/4―2/5―1/10或1―(1/4+2/5+1/10)

教学过程

备 注

(3)质疑:为什么把第二题中的“1”看成20/20,而不把第三题中的“1”看作4/4、5/5或10/10而要看作20/20?

(4)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专项练习:先说说把“1”看作几分之几,再填空并说出结果。

(1)1―1/8―3/8=()/()―()/()―()/()=

(2)1―7/12―1/12=()/()―()/()―()/()=

(3)1―1/4―3/8=()/()―()/()―()/()=

(4)1―1/8―3/10―1/4=()/()―()/()―()/()―()/()=

4、同桌相互出题计算:要求每人出一题,最好是连减。

从所编习题中让学生感知:有些算式能减,有些算式不能减,因为所编的习题不管后面连续减去几个真分数,这些真分数的和必须小于1才能相减。

三、巩固练习

1、选择正确的答案。

(1)1―1/8―3/8=()。

a、1又1/9b、8/9c、1/9

(2)1―1/8―3/10―1/4=()。

a、1/4b、1/3c、1/12

2、应用训练。

(1)一根钢条长1米,截去2/5米,还剩多少米?

(2)果园里计划用一块地的2/5种桃树,1/3种梨树,剩下的种苹果树。种的.苹果树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①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②讨论:为什么第一题要写单位名数,第二题则不写?

四、课堂

师生谈话: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2、在解答“1减去真分数”的有关应用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求未知数x:

x+4/15=11-x=5/21x-1/6=515+x=4/5

计算方法学生较易掌握。难点是部分学生尚不能清楚地明白单位“1”和分数的关系,这是分数应用题不同整数应用题的地方。

11~20加减法教案篇2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算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已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用和小动物捉迷藏的形式出示5以内的数的分与合卡片,让学生猜小动物们身后藏的数字。(设计意图:小学生比较喜欢小动物,用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复习旧知,既为本节课的学习辅垫,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创设情境:出示主题,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中的同学们在干什么?几个同学在浇花?又来了几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师结:原来有3人在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2、认识加法提问: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学生交流想法)师:把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板书课题:加法)计算加法时要用到加号(板书:+)也就是3+2一共有5人。写成3+2=5(板书:3+2=5)认识加号,学生读算式。让学生结合图意,互相说一说“3+2=5”表示什么意图

3、理解算法提问:谁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学生各抒已见)小结:3和2合成5,所有3+2=5

4、学写算式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算式(设计意图:利用主题图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算法:并能说出算式的含义,让学生把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了,也是对简单数量关系的渗透)

5、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提问:要算出一共多少人,就是把左边1人和右边2人怎样呢?

(3)追问:把1人和2合起来,可以写出什么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在课本上填写算式,算出得数。(设计意图:有前一例题的基础,这里可以简单一些,并且多进行同桌交流,给每个人更多的`锻炼机会)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6、小结“3+2”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1+2”呢?可能怎样算它们的得数?

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看图列式(“想想做做”第1题)依次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出图意,说算式,算法。独立填写课本上的算示并求出结果

2、先画一画,再填得数(“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看第1小题,弄清题目要求,画后算出得数,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其余两个小题

3、送信游戏(“想想做做”第5题)动物王国国王送来了许多奖品,要想得到奖品,必须把信送对(准确计算出信封上的加法算式)(设计意图:课将结束,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把本题设计成答对题得奖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把加法计算从看图算到脱离图进行计算,从计算到课堂都达到了高潮)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再次带学生回忆加法的含义、加号、等于号,算式的读法,加法的作用)

11~20加减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3、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吗?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师:有那么多的同学喜欢孙悟空,孙悟空的花果山对小朋友来说一定不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吗?

二、 提出问题

1、出示《来到花果山》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你说我讲红点中所示内容。

(1) 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②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

③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方法一:一只一只地数一数就知道了。

方法二:我用小棒代替小猴,树上有3只,我就拿出3根小棒,树下有5只,我再拿出5根小棒,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就知道一共有几只小猴了。也就是把5和3合起来

(2) 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学生通过交流知道把5和3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3) 认识加号。

(4) 理解算法。

结合图意或利用学具摆一摆,让学生理解5+3的算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口算,只要结果正确就可以。

三、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结合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

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在问题口袋中,待学到相关知识时再解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共有几只小鸟,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象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

五、走进生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能遇到用加法解决的问题,你来说一说好吗?

六、谈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11~20加减法教案篇4

五年级数学教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教师提问:前几节我们学习了什么?(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方法是什么?(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出示一组数:

(1)自己任选两个数组成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2)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

(3)引导学生把上面算式分成两类:

一类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类为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教师引入:

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我们已会做,那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又怎样计算呢?这节

课同学们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一)异分母分数加法.(学生任选一个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

1.教师提示:你学过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又学过了通分,请你用学过的知识把

分母不同的分数加法计算出来,能行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汇报结果:你怎么做的?把思路说出来.

引导学生明确:以为例,与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用通分的方法使他们分母相同,找分母2和3的最小公倍数,用最小公倍数6做公分母,就是,就是,加就等于加.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计算.

板书:

4.你认为最关键的地方是干什么?

运用通分方法把不同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

5.反馈练习:

(二)异分母分数减法(学生任选一个分母不同的减法算式)

1.教师提示:请你依照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问题.

2.汇报结果.

3.填空,并说明理由.

4.反馈练习:

(三)整理法则.

1.启发学生讨论:根据上面做题的过程,怎样把异分母加法法则和异分母减法法则合并成一个法则.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3.反馈练习: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说说应用什么法则及计算过程.

③验算.

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的验算方法相同,都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用差加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联系?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然后按照()法则进行计算.

(2)分数的分母不同,就是()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化成()分数再加减.

(3)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列式计算.

(1)与的和是多少?

(2)减去的差是多少?

3.填空.

4.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以前,火车乘轮渡过长江,需用小时,现在从大桥通过只用小时.现在火车过江比乘轮渡节省多少小时?

五、布置作业.

计算

六、板书设计.

导分母分数加、减法

计算(也可能是别的)

11~20加减法教案篇5

目标

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灵活计算从能力

教学及训练

重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仪器

教具

小黑板若干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略)

2、笔算: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同练。

要求学生说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的注意点。

二、教学新课

1、变题导入

把+变为”x-=“比较有什么变化?

2、补充例题

(1)审题:这道题是几个分数相减?这三个分数的分母是否相同?能不能直接相减?必须先做什么?

(2)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共同订正。

板书: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x-=

=+x=+

=x=

(3)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么样?

(4)归纳:(略)

3、补充练习:3x-=2x+=

指名板演,其余自练。集体评讲。

四、巩固练习:p121第6题第一列

五、全课小结:(略)

六、布置作业:课作:p122第7题

家作:p121第6题二、三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