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通过认真准备教案,教师能更好地控制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专注,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壁虎借尾巴的教案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壁虎借尾巴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特征和作用。
2、了解小壁虎的尾巴能够再生,有断尾逃生的本领。
3、学说角色对话,让幼儿体验角色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壁虎、大花猫、老黄牛、小鱼、啄木鸟、松鼠妈妈的图片。
2、故事课件《小壁虎借尾巴》的ppt。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教师说谜面,幼儿猜谜底。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小谜语,看谁最聪明,能够猜出来。
教师:叫虎不是虎,生来有四足,爱在墙角住,专吃蚊蝇虫,打一动物。(壁虎)
2、揭晓谜底,并出示小壁虎的图片。
教师:猜对了,是小壁虎。
二、一只断尾的小壁虎。
1、出示ppt图片:断尾巴的小壁虎。
提问:
(1)小壁虎怎么啦?(小壁虎的尾巴断了)
(2)小壁虎的尾巴为什么会断了呢?请你们猜猜看。(幼儿自由的猜想)
教师:小壁虎的尾巴到底是为什么会断的呢?接下来请小朋友们仔细听故事了。
三、小壁虎借尾巴。
1、出示ppt讲述故事。
提问:
(1)壁虎的尾巴被谁咬断的?
(2)壁虎没有了尾巴,心情会怎样呢?那他又会怎么办呢?
教师:听听故事中的小壁虎是怎样做的。
2、从“从没有尾巴多难看啊”讲至“游得更欢畅呀。”
提问:
(1)小壁虎分别向谁借尾巴啦?(大花猫、老黄牛、小鱼)
(2)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没有)
(3)大花猫,老黄牛,小鱼为什么没有把它们的尾巴借给小壁虎呢?它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大花猫的尾巴掌握平衡,老黄牛的尾巴赶牛蝇,小鱼的尾巴拨水。)
教师:小壁虎接下来还会向谁借尾巴呢?请继续听故事。
3、从啄木鸟在给老树治病,讲到我怎么能把尾巴借给你呢?
提问:
(1)小壁虎又向谁借了尾巴?(啄木鸟、松鼠妈妈)借到了吗?
(2)为什么啄木鸟、松鼠妈妈他们也不借给小壁虎尾巴呢?(啄木鸟的尾巴支撑身体,松鼠妈妈的尾巴可以让孩子们当秋千。)
四、尾巴长出来了。
1、从小壁虎借不到尾巴讲到最后。
提问:
(1)小壁虎向那么多朋友借尾巴都没有借到,他的心情怎么样?(难过)
(2)为什么后来小壁虎的心情又好起来了呢?
教师:原来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之后还会再长出来,这种现象叫再生,小壁虎的尾巴有便于逃生的作用。
五、借助课件,幼儿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1、播放课件,完整讲述故事。
教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小壁虎借尾巴》,那我们再来听一听吧!
2、学说角色对话。
六、分配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中的情景。
1、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教师:现在老师扮演小壁虎,请小朋友来扮演大花猫,老黄牛,小鱼,啄木鸟,松鼠妈妈,我们演一演故事中的对话好吗?
教师:我请一个小朋友做小壁虎,其他小朋友做大花猫,老黄牛,小鱼啄木鸟,松鼠妈妈来演一演故事中的对话。
结束语:小壁虎是吃蚊子的益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大家一定要爱护它,保护它。
故事:小壁虎借尾巴ppt
小壁虎正在墙上爬着玩。一条大蛇爬过来咬住他的尾巴不放。小壁虎用力一挣,尾巴断了,他赶忙逃走。
没有尾巴多难看啊!小壁虎想去借一条尾巴。正巧大花猫来了,小壁虎要借他的尾巴:“大花猫,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不借,不借!”大花猫说,“我在墙头走,让尾巴这样竖着,能使身体保持平稳,不会摔下去。就像杂技演员走钢丝时手里拿着一把伞一样。我的尾巴可有用呐!”
老黄牛在树下歇凉,小壁虎向他借尾巴:“老黄牛,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不借不借!”老黄牛说,“我要用尾巴当鞭子,赶跑讨厌的牛蝇,牛蝇叮我,可痒痒啦。”
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小鱼,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不借,不借!”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左拨拨右拨拨,我才能在水里游得更欢畅呀。”
啄木鸟在给老树治病,小壁虎向他借尾巴:“啄木鸟,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不借,不借!”啄木鸟说,“我给树治病,得用这尾巴撑住身子,好像坐在椅子上,这样才不累呢。”
松鼠妈妈带领几个娃娃,在树枝上玩着。小壁虎向她借尾巴:“松鼠妈妈,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松鼠妈妈说:“你看,我的孩子挂在我的尾巴上,像荡秋千似的,玩得多快活,我怎么能把尾巴借给你呢?”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受,松鼠妈妈说:“别难过,回去请妈妈想个办法吧!”
小壁虎回到家,把弄丢尾巴的事讲给妈妈听,还说:“谁也不肯把尾巴借给我。”壁虎妈妈笑着说:“好孩子,不要伤心,过些日子,尾巴还会长出来的。我们这条尾巴才好呢!谁要欺负我们,按住我们的尾巴,我们用力一挣,挣断尾巴,就可以跑掉。过些时候,还能长出一条新的来。”
小壁虎这才高兴起来:“嗯!好妈妈,谁要借我的尾巴,我就送给他,一点儿也不生气。”
壁虎妈妈听了小壁虎的话,情不自禁地笑了。
小壁虎借尾巴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组。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鱼,老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按事情的先后顺序练习说话。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能再生的特点。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尾巴能再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壁虎吗?一天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住了,他使劲一挣,尾巴断了,怎么办呢?它到处借尾巴,它借到了吗?通过学习课文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看视频,听范读。
1.学生看视频《小壁虎借尾巴:范读》,听课文范读。
2.边听边想:小壁虎都是向谁借尾巴?
3.看完后指名学生回答。
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
三、学习生字。
1.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及生词的音。
(1)学生自己读。
(2)老师检查读的效果。
3.读一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4.识记生字。
壁:上下结构,共16笔写成。上左边是“”,上右边是“辛”,下边是土字底。墙壁,壁纸,壁画。
虎:笔顺:,下边“几”,也可以这样记,虎字头“”加“几”。壁虎;趴在墙上,专门吃蚊子,苍蝇,蛾类,对人类有益。因此我们不要伤害它。
尾:尸字头里面是“毛”。尾巴,结尾,排头排尾。尾当末了讲。
难:又字旁(捺改成点),右边是谁的右边,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
爬:“爪”字的第四笔写得长、平一些,把“巴”托住。
行:双人旁加“亍”。行吗?行动,行为。
告:上边“”,牛下面不露头,下面一个口,可以用顺口溜来记字,“一口咬掉牛尾巴”。
诉:言字旁,右边“斤”加一点,告诉,跟别人说的意见。诉说。
新:左右结构,左边是“立”和“木”的变形“”,右边“斤”不要加点。新和旧是反义词。
四、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1.自己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一读,因为课文较长。)
2.小组内读一读,起到互帮互学的作用。
3.指小组汇报读。
(每人读一自然段。)
通过反复读一是能够把课文读通顺,另外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五、指导书写生字。
利用动画课件《小壁虎借尾巴:综合生字》辅助进行教学过程。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小壁虎借尾巴的教案篇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和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感叹号,并正确读出感叹的语气。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反复读小壁虎与小鱼、黄牛、燕子的对话,理解它们尾巴的用途。
难点
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联系起来理解小壁虎尾巴的作用和再生特点。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交代学习任务
1.教师先请同学们看一幅图(出示壁虎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小动物呀?(学生回答)
2.介绍壁虎的外形、习性。
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端扩展有黏附能力,倉g在壁上爬行。吃蚊、蝇、蛾等小昆虫,对人类有益。
3.(出示没有尾巴的壁虎)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一只断尾巴的壁虎的小故事,大家想听吗?(听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4.问:小壁虎的尾巴没了,他怎么做的呢?(借尾巴)他借到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小壁虎借尾巴》。(板书:小壁虎借尾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老师范读:大家仔细听,注意一下课文里面你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看课本自由读课文。要求:要读准字音,特别是田字格里的6个字,用笔标出来、注上音节。
3.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笔标上序号。
4.指名读全文,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同学们读了课文,老师这里有几个字,大家认识吗?
1.识记生字。
壁虎借蚊蛇逃难姐新
(1)出示:①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②加上拼音再拼读生字。
(2)出示词语(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3)你怎么记住这些字的?用的什么方法?
(4)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多音字“难”。
2.课件展示:河姐借呢呀哪
(1)认读生字。
①指名读。②开火车读。③男女生赛读。
(2)识记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②抽读大字卡。
(3)书写生字。
①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位置。
②教师指导书写要领。
③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3.朗读练习。
同学们认识了生字,下面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1)分段指名读课文。
(2)小组分角色朗读。
4.小结:同学们都自习得不错。知道了小鱼要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奥秘。
四、设疑解疑
1.读后提问:课文中出现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抽生回答。(板书:壁虎、小鱼、老牛、燕子)
2课文中出现了几幅图?(6幅)
3.同桌一起找找,找出每幅图相对应的自然段。(分析每幅图的内容)
五、深读课文,仔细研读
1.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呢?
2.小壁虎没有了尾巴怎么想?怎么办?
3.小壁虎到过哪些地方?跟谁借过尾巴?它们把尾巴借给小壁虎了吗?为什么?
(1)重点阅读课文第3-5自然段。
(2)研读第三自然段,填空。
小壁虎来到小河边,跟小鱼借尾巴,但是小鱼没有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因为它要用尾巴拨水。
(3)依照上面方法,总结第四、五自然段。
4.小壁虎没借到尾巴,心情如何?
5.后来小壁虎为什么又高兴起来了?(板书:长出一条新尾巴)
6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六、布置作业
1.你还知道别的动物尾巴的作用吗?回家查找资料或询问家长。
2.人类为什么没有尾巴?如果人类有尾巴,又会怎样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
课后小结
一、读文
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指名朗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开始教学时,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二、表达
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时,这三段内容形式相似,教“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这一段,采用“扶”的办法,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初步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我用“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后面两段有小组学习的方式学习,为说话、续编课文,表演课文打下了结实的奠基,并留出时间空间进行扩展阅读,展示学生和老师收集的资料,表达出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一个内容练习表达。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
小壁虎借尾巴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
识字和写字。
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小壁虎图片,通过谈话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图画独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想办法认记。)
2、小组合作。(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全班交流各小组认识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学生没有说到的,教师帮助。)
3、指名读课文。(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反馈自学成果。边读边想,说说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说一说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2、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弄断的?(读一读,让学生利用图片表演。)
3、没有尾巴的小壁虎心情怎样?(读一读,注意语气。)
4、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①重点指导读第三自然段,注意读出小壁虎很有礼貌的样子,分角色朗读小壁虎和小鱼之间的对话。②小组合作学习,按照上面的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学生边读,老师边出示小鱼、老牛、燕子的图片。)
5、小壁虎借尾巴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说出小鱼、老牛和燕子,它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板书。)体会没有借到尾巴的小壁虎的心情,(指导读第6自然段,注意读出难过的语气。)
6、齐读第7自然段,思考:(1)说说知道了什么。(2)了解小壁虎的尾巴的特点。
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注意壁虎妈妈说话的语气和小壁虎高兴的心情。)
四、课后延伸
你还知道其他动物尾巴的用途吗?回去后收集资料,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交流学生收集的资料。
2、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二、分析记忆字形
1、利用识字方法记忆字形。
(1)熟字带生字。(准难祖姐桃逃)
(2)熟字加偏旁。(几虎文蚊它蛇)
2、指名读字扩词。
三、指导书写
1、教师在田字格里示范写字。
2、学生仿写。
3、展示交流。
四、课堂作业设计
1、写出下列汉字的笔顺。
在:___________________变:___________________
条: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口头组词。
延伸阅读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札记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科普童话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既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又不把语文课上成自然常识课呢?仔细品味当年斯霞老师的《小壁虎借尾巴》课堂纪实,会给我们不少启示。
首先,我们从钱闻先生《成如容易却艰辛》一文中知道,斯霞老师对《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备课花了很大力气:她的教学设计真是周详细致之极。她首先想到,她自己有好多东西都弄不清楚,这些问题也是学生可能要问的。
例如:壁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玻璃上爬而掉不下来?是不是像苍蝇一样脚底下有吸盘?壁虎对人究竟有没有害处?壁虎的尾巴为什么容易断?断了为什么又很快能再生出来?有没有其他小动物尾巴断了,腿断了也能再生?还有一种传说,壁虎的尾巴断了之后弄到人的耳朵里,人就会死,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她就去翻书,去问人,去找标本
正是有了这样细致的备课,我们看到在这堂课上,斯老师拿着标本和学生一起观察壁虎,又打出幻灯,使壁虎的特征更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眼前。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便能说出壁虎是什么样子的。顺着学生的思路,斯老师告诉他们,壁虎之所以能在墙上爬是因为它有脚下趾。这里充分说明,要当好老师,先要当好学生。斯老师这种好学、勤奋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课堂上,斯老师着重和学生一起探讨两个问题: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她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反复读课文,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很清楚的,毫不含糊的。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体现得很充分。
请看,讲读课文一开始,斯老师把问的权利就给了学生: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正是从小这么培养,学生才能提出如下有分量的问题:小壁虎是动物,不是人,为什么用他不用它?斯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后还进行了总结:童话故事中,常常把小动物当作人来写,所以要用单人旁的他。在理解一些词语特有的表现形式时,斯老师也没有包办代替,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她问:为什么写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小河边,连用几个爬字,而不是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学生回答后,斯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联系旧知识:过去还学过哪些类似的句子?于是学生回忆起了燕子飞呀,飞呀;雪花飘呀飘。新旧知识一联系,加深了理解,获得了巩固。教学的高效率就是这样产生的。讲读了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后,斯老师把对小壁虎向老黄牛借尾巴一段的理解也交给了学生,因为这一段和上一段写法相同,学生有能力自己去理解、掌握。即使是课文最后一段,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为什么一句话带过去了?妈妈不是不知道它去借尾巴的.经过吗?这个写作上的详略问题,斯老师也毫不犹豫地交给了学生。
一年级学生居然纷纷举手,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用他们自己的语言作出回答:要是写书的叔叔、阿姨再把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事写一遍,就太噜苏了。这篇课文是写给我们看的,我们已经知道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所以不用再写了。斯老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后说的一段话,我认为非常精彩,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小壁虎告诉妈妈的时候当然是很详细的,但是文章就不需要噜苏了。前面已经详细写过的内容,后面就不必再写,这就是有详有略的写法。在这里,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出,没有老师的主导,不可能有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老师放手让出的这片广阔天地,哪来学生思维的活跃与灵动?千百年来,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西方国家不同,教师惯于传道、授业、解惑,师道尊严束缚着教师自己,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长久以来,我们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习惯了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不敢放手,不愿放手,在长期被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变得程式化、模式化,那些鲜活的想法被压抑了。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认识出发,和学生一起把他们不理解的地方弄懂、吃透,感兴趣的地方多读读,还给学生问的权利,想的空间。难能可贵的是,斯老师20多年前,就是和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引导学生:我提一个问题,请你们帮我想想多么平和,多么亲切!怎能不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进取的热情?在语文教学中,斯霞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读的训练更是运用多种方式。我们看到这课的教学中,斯老师采用朗读、小声读、默读、分角色读,读出语气(感情读)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整篇课文教完,学生对课文的语言就相当熟悉了。生字新词也就在这读的过程中得到巩固。读,在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接触书面的规范化的语言还不多的情况下,多读、读熟课文,无疑是巩固字词、学习语文的一条捷径。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多读还有其特殊的含义。我们计算了一下,课文有19个生字词(还有一个二类字甩),这么多音形义各不相同的生字,不凭借课文,单独记住它们会有相当的难度。教过生字词后,斯老师还采用读生字新词去拼音读读单字读重点字课堂书写练习(每个字写两遍)等方法进行巩固。从字词教学的角度说,该进行的读、认、写都进行了。
但要牢固掌握这些字词,得回到课文中,把课文读顺畅,读熟。于是,斯老师布置了这么一道作业:没有写完的字回家继续写;回家读两遍课文。我们看到,第二堂课上,多种多样的读都进行得很顺利。斯老师的随课文识字全国闻名。斯老师对一篇课文中有19个生字之多的教学是怎么处理的呢?我们说,别具匠心,很有特色。你看,在揭示课题时,斯老师先拿着壁虎的标本在课桌的行间巡视,玻璃瓶里的壁虎标本不容易看清,她又放映出壁虎的幻灯,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壁虎的外形特点。接着,斯老师要求学生把课题上的拼音读一遍。音和义都掌握了,斯老师趁热打铁,在黑板上板书壁虎这个词,一边写一边讲这两个字的写法,学生容易写错的地方还特意用红粉笔标明。课题中还有一个生字借,斯老师启发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字,很快让学生学会了借字的写法和意思。课题中解决了3个生字词的教学,剩下的16个生字怎么办?
如果在课文中教,一是效率不高,二是会影响学生整体掌握课文,读通句子。她干脆告诉学生:这课的生字多,我们先把生字新词学会,再学课文。按斯老师平时的做法,生字词是当堂板书的,而现在破例课堂纪实告诉我们,是事先在大黑板上写好带有拼音的生字新词。她用了将近一课时的时间教学这些字词。她对每一个字的难点特点,进行了研究,作了精心的设计,有的侧重于正音,有的侧重于分析字形,有的侧重于词义的讲解。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斯老师不仅多次用实物和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还创造性地把生字分成了一类字和二类字。事实证明,斯老师的识字教学是高效的,扎实的,成功的。对低年级学生,要不要、能不能渗透些读写知识?斯老师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给了我们极好的回答。学生的理解,老师的总结是那么的恰当。只要不是生搬硬套,不是画蛇添足,像斯老师这样因势利导,靠船插篙,是完全可行的。帮助学生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是素质教育背景下老师的重要任务。你看,无论是揭题时斯老师和学生一起研究壁虎为什么能爬上墙壁,还是细读课文时告诉学生壁虎尾巴的功用和特点,了解什么叫牛蝇,以及用手势演示燕子是如何用尾巴掌握方向的,引出船上的舵、飞机的尾巴也是掌握方向的,适度的拓宽学生的认识领域,受益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
尤其是在最后,斯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去了解哪些动物和壁虎差不多,断了尾巴、腿或脚还能再长出来。此时,课堂已经延伸到了课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斯老师的这节课使我们获得了多方面的启示。
小壁虎借尾巴的教案篇5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读了课文我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生:读了课文我想知道小壁虎怎样借尾巴?
生:读了课文我想知道小壁虎向谁借尾巴?
二、自主合作,读文识字
1、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认认真真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2、请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检查组内识字情况。
3、把这些字宝宝送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认识吗?
(认识)
4、请各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5、老师要看看你们把课文读的怎样了,谁来试一试?
6、你来,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听听他读的是不是正确、流利。
(读后生评价)
7、谁还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举手的人很多)
三、自读课文,品味内容
1、有这么多同学都想读啊!
老师请大家自由的,大声的读读这篇课文。
但你要边读边想一个问题: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同学们,现在把你想到的说给你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看看你有没有新的收获。
生讨论,师巡视。
3、同学们在小组内说的真认真,现在谁向大家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你们想的都很好,那么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了呀?
(许多同学说)
5、谁能把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话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你觉得小壁虎怎么样?
(声:有礼貌)
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师范读,生读)
从哪里还可以看出小壁虎有礼貌?
生:……
找出小壁虎有礼貌的句子读一读(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6、同学们读了这篇文,你知道了什课文?
生:小鱼没有尾巴借给小鱼,为什呢?
(看插图)笑语张着大嘴巴好像再说什?
试想一下,小鱼如果没有尾巴,他会出现什么结果?
老黄牛怎么说的?(生读)谁能读出老牛说的那种语气?
通过这句话我们还知道牛尾巴用途是什么?
看挂图,图中小壁虎在借尾巴,老牛在做什么?
小燕子也没有把尾巴借给它,为什么?
(生答)
想一想,燕子如果没有尾巴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答)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燕子、小鱼,老牛他们的尾巴都有用,都不能借给小壁虎,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怎么样?
(难过)
于是,它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你又读懂了什么?
⑴ 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
⑵ 小壁虎长出新尾巴。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还能长出来,也就是还能再生,这是它尾巴的一个特点,所以当小壁虎被蛇咬住尾巴就挣断了尾巴,使自己得救了,这也是它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
小壁虎长出尾巴后心情怎样?
(高兴)
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来,先听老师读,谁学着老师的语气读一读?
(生读)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还能长出来,什么小动物的尾巴断了还能长出来?也就是还有再生能力?
四、感悟课文,进行美读
指明读,全班一起读。
五、课文的再创性表演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谁表演什么角色。
(师巡视指导)
分别请两个小组进行表演,表演过程中教师适当指导。
小壁虎借尾巴的教案篇6
课前透视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课文浅显易懂,线索明了,其中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似,人物对话角色鲜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范例。
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文中没有注音,上学期学生接触过这样的文章,另外学生在《比尾巴》一课又初步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和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字,会写“和、姐”等6个字。
2、运用猜读等方法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信息资料:
1、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
2、学生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出示谜语: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
2、复习导入。你还记得《比尾巴》这篇课文吗?指名拍手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尾巴的童话故事。
对话平台
自学(学生自己想办法扫除字音障碍,利于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1、课文没有注音,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学生联系以前的经验自己想办法。(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别人)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重点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识字(有创意的识字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读得准的词语,并提醒大家应注意的地
方:蛇是翘舌音。虎的声母是“h”,不是f。
(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成功体验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文(举一反三,让学生感悟对话的不同语气,提高朗读水平)
1、图文对照读课文,思考: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
2、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读好小壁虎和小鱼对话的语气。
(1)出示句子: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把尾巴借给我。
通过比较朗读,学生体会出小壁虎说话很有礼貌,语气略带请求。
(2)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学生做动作理解“拨水”,体会小鱼的心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方法迁移,学生练习分角色读好小壁虎和黄牛、燕子的对话。
评价(自评和互评结合,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
学生带头饰分角色表演对话,先自评然后请大家评价。
写字(有针对性的指导,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1、重点指导“有、在、什、么”四个字。
2、学生书写,教师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字。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读说结合,再次感知读文)
回忆: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为什么没借到?先指名概括的说说,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读文(感悟读文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感受能力)
1、学习6、7自然段,自读讨论: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只好爬回家里找妈妈,结果怎么样?为什么?
2、指导朗读:小壁虎这时的心情可高兴了,它的话该怎么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评读、齐读)
表演(童话表演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熟悉角色,加上表情动作练习排练。)
3、分组表演,全班评议改进。
(评议标准:表演的连贯性;角色的表情语气是否恰当。)
拓展(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1、书后练习“读读说说”。
2、小壁虎还会向谁去借尾巴呢?模仿文中的说法结合查找的资料,再续说一两个自然段。
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写字(延时评价写字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学写“变、条”两个字,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如果不满意可重新申请。
教学建议:
一年级学生排演课本剧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求不要太高,必要时可示范引导。另外,教师可在学生搜集动物尾巴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动物尾巴介绍会”。
小壁虎借尾巴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儿童了解壁虎的生理特征,它的尾巴有自我保护的功能――断了可以再生。
2、培养幼儿用连贯的词句复述故事。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准备:
①儿歌《比尾巴》磁带。
②故事《小壁虎借尾巴》磁带。
③幻灯片两张。
④各种小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1、放儿歌《比尾巴》,导入新课。
放儿歌《比尾巴》。大家来听一下,儿歌里主要讲了什么?讲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的样子,这么多小动物都有尾巴,而且都很漂亮,它们都在互相炫耀自己美丽的尾巴,可有一只小动物在偷偷地哭呢?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只小动物的尾巴断了,没有尾巴多难看呀!它很伤心!这只小动物是谁呢?它的.尾巴是怎么断的?后来怎么办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讲《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
出示小壁虎的图片。
2、看图画,观察。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小壁虎长什么样子?
(长着大大的脑袋,身上有许多小黑点,还有一根长长的尾巴。可是现在它的尾巴断了,很短。小壁虎是吃蚊子等害虫的动物,我们大家要爱护它)。
3、想问题,听故事。
没讲故事前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为什么?它怎么又有尾巴了呢?
打开录音机放《小壁虎借尾巴》,听故事,思考问题。
4、回答问题。
(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因为别的小动物的尾巴不合适,它们的尾巴也有用处。小壁虎的尾巴是自己长出来的,它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
5、根据故事,表演故事。
根据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把它拍成电视,那老师是导演,我来挑演员。
找幼儿表演,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老师在旁提示,念故事背景。评价幼儿表演,鼓励幼儿。通过表演,加深对故事的印象。
6、教唱歌曲《小壁虎》,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带动作、表情教唱歌曲《小壁虎》。
7、想故事内容,结束
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我让幼儿有充足的交流时间,围绕课文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幼儿发表独到的见解。由于幼儿思维的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就得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教师针对小壁虎的vbn尾巴是被蛇咬断的,这一问题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演示,取得共识。这样交流,有利于幼儿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幼儿表达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