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同学在写作文时容易陷入“赘述”和“空泛”的问题,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可以让作文更具有说服力,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和平的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和平的作文篇1
盘古开天地以来,大地的精华诞下了一对胞兄胞弟,大的叫战争小的叫和平。他们天生神力,与众不同。
战争踏过的地方,寸草不生,冷漠荒凉,到处是一片荒凉与死寂。而和平所到之处,枝开繁茂,花开遍地,天地间呈现出一片安详繁宁。然而这美丽的世界却缺少动态美,于是和平造出了善良的人类在此安居乐业。战争不甘冷漠也造出了千千万万的后代为他所用。
千年之后,原本死寂的世界变得热闹非凡,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受到了万民的敬仰,战争知道后,决定造出更多的后代,来破坏这一切美好的事物“你们要和谐,要安定,要幸福与美好,我就偏不给你们”战争狠狠的说。
起初,和平不愿打自己的兄弟。对战争好言相劝,不料战争根本没把和平放在眼里,仅而变本加厉,大肆屠杀,战争心狠手辣,所到之处民不聊生,尸横遍野,不及数十日,便侵占了和平大片土地。
战争沾沾自喜,却不满足自己的野心,他的部落,到处厮杀,引发瘟疫。沾染了大片土地,战争的所有部落全部感染只有和平的军队完好无损,和平明白了,只有鲜花绿草,才能抵抗瘟疫。
和平研制出大量的解药,给战争军营送去,将士们喝了这解药都好了,战争不解,为什么和平有解药。和平笑着说:“解药就在我的身边,那就是鲜花绿草。
结尾:战争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和平的重要性,也知道世间不能缺少和平,如果没有和平,世间就没有安宁,世间就没有安宁与幸福,美好与和谐。从此战争变成了和平,世间就有了两个和平,他们和自己的族人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从此,他们所到之处,到处充满了鲜花绿草,大地呈现出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和平的作文篇2
目前,我们中国孩子过着和平、安详的生活。但大家有没有想到过,在地球的另一个地方,现在正发生了无情、残酷的战争?
战争是不该有的,但它却在某个地方“安了家”。那枪林弹雨,那火光炸药,正破坏着一栋栋楼房,杀害着一条条生命。那儿的孩子没有我们好玩的玩具,成天提心吊胆;那儿的孩子没有我们可口的食物,只能吃些残羹剩饭;他们没有我们一本本书、一栋栋房,还要四处逃亡。不仅如此,战争还会形成大量污气污水、碎片脏土,对地球有非常大的污染性,很难挽回。很多战争损失极大,大约有几百万甚至上亿、十几亿元,后果不堪设想。
大家是支持和平,还是战争?我想大家都会选择和平。但如今,却是战争“实力更为强大”,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战争。如今应战争而死亡的人数几年可达几百万人,几十年前一年就达近一千万人,和平却无法“出兵援救”。为了土地,为了不被别人欺负,为了自己的国家老百姓幸福,每个国家都在努力研究新武器,疯狂的提高战斗力,因此战争一直没消除,在世界各地猖狂着。正是因为不满足现状,才导致流连失所。
看着整天生活在战火中,每天担心的是可不可以存活下来,这样子的生活不如沉寂在那书海中;成天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不如过着和谐的生活;两国不停打打杀杀,不如一起玩乐。世界需要和平,战争会毁灭我们!世界要和平!和平!!
和平的作文篇3
材料指引??
抗日战争的初期,上海火车南站的废墟中,坐着一个受伤的、哭泣的中国孩子。偌大的车站,只有一个孩子。看到这个孩子,我们因此而痛心。我们仿佛听到了他的哭喊;我们想到了他的孤苦无依。这样一张图片,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愤慨。
当时的景象触目惊心,还有人在挣扎着站起来,铁轨上、月台上到处躺着炸死炸伤的人,断肢残体处处皆是。只是由于想到了工作,才使我忘了所看到的东西。我停步装上片子,看到脚上的鞋子已满帮是血。我穿过铁轨,以燃烧的天桥作背景拍了好几张全景,这时,看见一个男子从铁轨上抱起一个幼童,把他放在月台上后又回去抱另一个受重伤的孩子,孩子的母亲已死在铁轨上。我在拍摄这幅悲惨的画面时,听到有架飞机又飞回来了。我迅速对着那个孩子拍完了剩下的几英尺胶片,然后向孩子跑去,想把他带到安全的地方去。
材料指引二
在美国的一个空旷、冷清的机场上,从越南战场归来的海军陆战队下士庇隆辛纳曼与他的妻子相拥而泣。妻子为丈夫的归来而高兴,更为丈夫的残疾而痛心。丈夫出征的时候是迈着矫健的军人的步伐,归来时却要借助拐杖,这是怎样的一种残忍,今后他们该怎么办?从这张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被侵略国家,还是侵略者的国家在战争中都一样会受到摧残。所以,全世界的人民都应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材料指引三
这是一幅让所有中国人永远过目不忘的油画——《南京大屠杀》(中国旅美画家李自健)。它展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屠城的暴行。整幅油画由“屠”、“生”、“佛”三联组成,宽3。2米、高2。1米,画面主体是堆积成山的尸体。左侧为“屠”:两个趾高气扬的日本军官站立着,其中一个正狞笑着擦拭沾满鲜血的战刀。中间一联为“生”:在尸山的上面,一个孩子正趴在裸露着胸膛惨死了的母亲身上哭喊着。右侧一联为“佛”:一位佛家弟子正拖起一位惨死的老人。整座尸山的后面是奔流滚滚的长江。
这幅油画在海外巡展时曾引起巨大轰动,常常见到西方的观众在画前默默伫立,久久不愿离去,许多人都泪流满面。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人对展览的成功感到不舒服。一些日本人也来参观。他们走后不久,就有人打电话来,要求主办者撤下《南京大屠杀》。随后,主办方又接到了日本大使馆打来的电话,再次提出撤画的请求。
和平的作文篇4
“战争”一个多么可怕又多么熟悉的字眼啊。人类仿佛是踏着战争走向礼貌的。可不管在什么年代,人们从未从心底受过它。人们渴望从战争中走向和平。“和平”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可是,人们却时常忽略了战争的忠实仆人——野心和利益!所以,即使到了高度礼貌的现代,我们也躲不开战争。
也就是说战争与和平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人们渴望和平,但又离不开战争。其实,不管给战争加上什么理由,战争始终是战争。战争能够带来很多:它能够带来鲜血,能够带来死亡,能够带来亲人的眼泪。一旦被战争洗礼,田野会变成荒原;礼貌会变成废墟;更何况国家会变得支离破碎。例如,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那里的金银财宝让侵略者惊呆了。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之后他们把所有抢不走的东西,全部砸碎。
并且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里的所有东西全部都化为灰烬。在无数次的战争中,多少人死于它的手里,多少人都在期望和平快些来临,期望世界永远没有战争,让和平永存。虽然战争掠夺了无数条人命,但在我们此刻这个年代,和平还是在我们身边的。此刻我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无处不体现和谐。在公交车上老人上车,有年轻人给让座;在马路上,有些盲人想过马路,路边交警立即过去搀扶老人过马路。那里处处烘托着一片祥和的气氛。人们能够巧妙地不去应对自我想不通、自我无法解决的事,可是人们却无法不去诠释自我灵魂深处真正的邪恶的肮脏的东西。
和平的作文篇5
每当你回到温暖的家时,你可曾想到,现在,有许多与你同龄的孩子已无家可归;
每当你接受父母的关爱时,你可曾想到,现在,有许多孩子已失去了自己的亲人;
每当你在抱怨作业多、学习累时,你可曾想到,现在,有许多孩子已经没法上学……
是什么无情地摧毁了这一切孩子们本应享受的权利?——是可恶的战争!
追古述今,在原始社会末期,战争就已经存在了。为了土地,为了权利,为了利益,发生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每一场战争,都会使成千上万的生命在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了难以平复的创伤。
在战争中,最无辜的受害者就是战火中艰难求生的人们。特别是在近现代战争中,你只能看到废墟、尸体、还有那无穷无尽的炮火,战争过后,满目疮痍,饿殍、废墟、哀嚎、饥馑、伤病……遍布了战争所及的每个角角落落。
战争,使多少人流离失所,使多少人生命瞬间消失,使多少人的温馨港湾只剩下断壁残垣!
战火中,人们的眼神是那样的无助,那样的可怜;战火中,人们的生存都变成了一种奢望;在战火中,生命变得何其脆弱,脆弱到不堪一击,无情的炮火,摧毁了多少无辜的生命,撕碎了多少人的心啊!
原谅我不能用平静的心情写下这篇文章,战争真的`太残酷了!
而现在,我们太幸福了!在家里,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学校,能得到老师谆谆教诲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与在战火中艰难求生的人们相比,我们的生命能得到保障,我们还有来自各方的关爱,我们还能够安静地坐在教室里接受新知识……
同学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请大家记住:在我们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还有同龄的孩子在饱受战火的摧残,在纷飞的炮火中艰难求生。请我们谨记,勿忘战争,珍爱和平!
和平的作文篇6
大家都知道,战争是可怕的,又是可恨的。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段至今都使国人忘不掉的历史,那就是长达八年之九的抗日战争。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在南京大屠杀中,日本侵略军共屠杀中国人三十万之多,这是多么令人震惊的数字啊!相当于非洲地区的一个小国的总人数。
时隔数十年,虽然现在的中国处于和平状态,但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仍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二零零八年,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参赛队伍中,伊拉克只来了一名运动员,还有的国家,连一名运动员都没有来到中国。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许多运动员的国家都还处于战争之中,有的是在冲出敌人的封锁线。赶来中国参加奥运会时不幸遇难了;还有的是受到了国家的限制,不能来的中国参赛。这就是战争的可恨之处,战争使人们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战争使人们更加贫穷,疾病频发;战争使学生们不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好好学习,不能快快乐乐、无忧无虑地度过童年时光。
虽然我们制止不了战争,但我们可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长大成为一名勇敢而又坚强的维和队员,去世界各地保卫和平,让世界所有的国家都不会再有战争;让世界各国都团结友爱,共同生活在地球这个美好家园之中。
所以,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和平的作文篇7
伏尔泰有云:“读书使人心明眼亮。”读书时如此,阅读名著更是如此,在我读过的众多名著中,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战争与和平》使我受益匪浅。
?战争与和平》主要叙说了库拉金、罗斯托夫、保尔康斯基和别祖霍夫四大家族在拿破仑发动的法俄战争期间或安之若素,或奋起反抗的故事。整部作品构思宏伟,气势奔腾,展现出了1812年卫国战争前后俄罗斯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卷。本书刻画了一些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纠结于进出上流社会的皮埃尔、一心想参军报国的尼古拉、充满爱的玛丽娅、情窦初开的少女娜塔莎以及英勇的卫国战争领导者——库图佐夫等。
本书通过人物塑造来表达其主题——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战争与和平》用较大篇幅来描写和平,对于战争,只是轻描淡写。反映其歌颂和平,反对战争。托尔斯泰也在书中宣扬:“不要用暴力和邪恶抗争”、“道德上的自我改善”等博爱主张。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的核心是博爱精神,海伦作为一个遭人唾弃的角色,终究难逃一死,但最后,作者为她塑造的因为男人选择而卧床不起的情节是她自我救赎的一种表现,作者传达出“每个人都有反省救赎的机会,不因为这个人的品行是否恶劣而失去这个权利”的博爱精神的思想。
?战争与和平》描绘了战争期间俄罗斯人民真实而丰富的生活。即使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俄罗斯人民还是那么诙谐、生动,他们毫无顾虑、为国捐躯,他们身上的英雄主义和爱国精神才是战争胜利的最根本保障。本书以人物内心活动发之于外的一系列动作表现战争发展的必然规律:库图佐夫的从容不迫显示人民正义战争的必然胜利,拿破仑远涉险境、举止惊慌充分表现非正义战争的必然失败。正因为本书以卫国战争为中心,充分描绘了战争“前线”与“后方”,“战争”与“和平”的广阔社会文明,又突显人民力量的伟大,所以他深刻揭示出推动历史前进,决定历史命运的是人民群众这一历史规律。
巴别尔曾说:“托尔斯泰并没有刻意去营造一个世界,他只是还原了世界本来的面目罢了。”而“这个本来的面目”即是历史。这波小说既无开端、高潮,也无结尾。它似乎徜徉在过去,又将无限的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