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教案优质5篇

时间:2024-07-05 作者:Kris

教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反馈来不断完善和调整,想要写出优质的教案,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减法教案优质5篇,感谢您的参阅。

减法教案优质5篇

减法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80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能正确的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感受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体会到数学的内在联系。

3、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脑筋急转弯”的游戏。

1、有一个人,他是你父母生的,但他却不是你的兄弟姐妹,他是谁呀?

2、1+1等于多少?(让学生随意展开想象,说一说)

有学生可能说:1+1等于11或1.1,譬如:1元+1角=11角或1.1元。

追问:为什么不等于2元或2角?引导学生说出: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二、情景导入

“五一”小长假来临,老师想外去交游,出示去桐溪水库的的情景图。

1、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

乘公共汽车 小时

乘摩托车 小时

桐溪水库

步行 小时

车站

乘三轮车 小时

预设: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2、迅速选择一种算出时间

口答: +

3、比较五道算式,引出课题,并板书。

三、探究新知

1、尝试练习 +

(1)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

(2)展示不同的算法.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有:

①直观感知结果是 。

② + =

③ + =0.25+0.5=0.75

④画图

⑤ + = ……

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算法,随机渗透转化的、估算的。

(3)阐述算理,判别正误。

①直观感知结果

②动手探究为什么得 ,结果是怎么得出的。(动手实践小组合作);

(4)理解算理。

数形结合从分数的意义来理解计算的结果。(课件演示)

探索计算的过程,理解先通分,再计算的道理。(生报,师扳书计算过程,并随机问为什么要把 变成 )

2、突出转化的应用:计算 + 时,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其实对于这些方法,尽管大家的`思维角度不同,但是面对新的问题基本想法是相同的,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生反思)都是通过转化,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3、体验优化计算方法:(选用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 - -

(1)选择方法计算。

(2)说方法选择的理由。

(3)谈解题感受,优化方法。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a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b提示计算时的注意点。

减法教案篇2

认知目标:

1、学会10的加减法。

2、在分气球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10的加减法各部分关系。

3、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4、通过游戏学会凑十法。

情感目标:在实际操作和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能力目标:通过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分苹果一课,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发展他们的数感。有关10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比较重要。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会1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训练学生有条理、按顺序思考。德育渗透点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和谐共处。

学校及班级状况分析:班上有多媒体电脑一台,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为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我改变传统的课桌椅的摆放,8位学生围坐分为一小组,共分为8个小组。

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刚入学,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整节课我以小熊过生日这一情境贯穿始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因为有7、8、9加减法的铺垫,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比较熟悉,也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学生在学前班和家庭里也以学会了这些计算,所以学生在学习起来就比较熟练。借于此,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也侧重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以及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也就是算法多样化。

设计理念:

一、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大部分掌握10的加减法,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他们自身知识背景出发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把10个气球分成两堆,并尝试着列算式,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根据低年级儿童好奇 好强 好动的特点,我设计了生动活泼 灵活多变的练习。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1、游戏练习:如找朋友,小猫变魔术等

通过让学生动脑 动手 动口,多种感官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加深10的加减法的记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看似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10的加减练习,提高了计算能力,而且每个学生都有了平等参与的机会,增强了信心,找回了自己的价值。

2 、开放题的设计

如爬台阶,小熊吹生日蜡烛等, 开放习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技能。这些题来源于生活,学生必须凭借10的加减法,又必须考虑到生活经验。通过讨论让学生在争论中交流,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兴趣推向高潮,又渗透了数学思维问题。

三、加强学生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动手操作学具,亲身经历了10的加减法形成过程,不但充分展示了每个学生的才能,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增加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之间的协作,如:只要求学生准备5个苹果图,但实际操作中需要10个苹果图,肯定会有学生提出苹果的个数不够,引导学生两两合作。

四、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1) 分男女登高比赛,每个楼梯有10台阶,表现好就可以上一个台阶,剩下台阶少的为胜。(运用10的加减法计算)

(2) 每小组之间竞赛(每组比谁的'红旗多)

(3) 学生每个人之间又有竞赛(回答对了得一个金苹果)

(4) 老师评价,学生互评(对错牌,对了拍3下手)

教学准备:师在黑板上画一栋房子、彩色卡纸制作的10个气球 、 课件、学具(5个实物图、对错牌、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复习6、7、8、9的加减法

1、天小熊就要过生日了,他想开一个生日party,邀请森林里的小动物参加,可是有四位好朋友住得很远。请小朋友们来做小小邮递员,帮助小熊给小动物写一封信,邀请他们参加!(师准备分别贴有四个动物头像和标着6、7、8、9等数字的房子。学生拿卡片在音乐声中自由写数学算式并贴在相应的房子上。看谁写的又多又好!)

2、汇报:督察员拿出房子上的信,大声读题学生计算。

二、情境导入,主动探究

大象给小熊带来了10个气球做礼物,小熊想把他们挂在两扇窗子上,请小朋友来设计一下,该怎样挂呢?(师在黑板上贴出10个气球)

三、实践探索、感知体悟

1、学具实物图代替气球,摆一摆(只要求了每个学生准备5个苹果,明显不够,引导两人合作)

2、同桌合作交流,一学生摆图片,一学生说相应算式

3、汇报:全班整理有关10的加减法

(1) 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在黑板上用气球实际操作一下后,师根据学生回答填10的组成表。

(2) 其余学生根据摆的情况和同桌说出4个不同算式

(3) 请一组学生上台合作,理一理算式(有顺序思考问题)

四、趣味游戏,拓展应用

小动物又唱又跳可高兴了,都为小熊庆祝生日呢!

1、小猫用送给小熊的花变起魔术来,看看有什么奥秘?请小朋友猜猜(个别学生回答,其余的说悄悄话)

电脑显示:四朵美丽的花,点击伴随着音乐显示数字7,接着另一朵花又显示数字3。

师说你发现了什么奥秘?(两个数合成10)请你接着猜一猜,另外几朵花会开什么?

2、找朋友的游戏

(1)师生互动:找找找朋友,谁是我的好朋友?

我是3来你是几?谁是我的好朋友?(师生拍手唱)

(2)学生互动:每位学生下位找朋友,不论哪种方式都行。

3、小白兔的节目,猜数游戏。

(1) 出示积木:小白兔共有10块积木,现在有6块,请问小白兔藏起了几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0-6=4)

(2) 有10只小猫在一起玩,现在只有3只小猫,请问有几只小猫藏起来了?(10-3=7)

电脑显示:相应内容

4、小狗的游戏 ,比赛爬台阶

(1) 引导学生看黑板,说一说,谁爬的高?男孩赢了还是女孩赢了?(小组交流)

(3) 列算式

(4) 如果比赛继续进行,会出现什么情况(讨论)

(5) 学生现场操作,边讲故事,后列算式

五 、开放性作业

小熊端出精美的生日蛋糕,看看这副图,你知道了什么?如果小熊吹一口,会怎么样?(学生齐唱生日歌)

电脑显示:一个插着10支生日蜡烛的蛋糕,

减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进行十几减5、4、3、2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1-916-813-710-410-84+8

11-713-815-610-7+12+97+4(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新授:

(出示课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生编题、列式(列出所有问题)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3、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小组听

4、汇报

5、没有差异时,引导学生看算式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注意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相关的四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6、看,你们做得这么棒,小明想把他的一个气球送给你们,谁帮他解决了问题,气球就送给谁。{气球中有算式}

说想法

三、练习

1、你们还记得小狗汪汪吗?(出示)今天它也来了,想和你们进行口算比赛。看看你们谁算的正确,可以吗?

(课件:得数设置四、五秒)

12-411-313-511-4

13-412-311-214-5

2、你们算的这么好,沈老师也送给你们每人一个礼物,快看一看吧,(口算卡),快快算一算,让你们的卡片快快住进它们的楼房。(学生贴卡片)

759

12-5=11-6=11-2=

11-4=2+3=(这张卡片住不进楼

10-3=15-10=房,那我们现在就

14-7=13-8=来盖一所楼房好

16-9=14-9=不好,你还能让

17-10=0+5=哪些算式住进来)

2+5=12-7=

3、这些居民住进了新家,非常感谢你们,看,他们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谁能得到?

12-8=13-611-7=11-3=

12-5=13-4=11-2=14-5=

四、作业:书中题(122页4、5、6)

板书设计:

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

12-3=911-2=914-5=9

12-9=311-9=214-9=5

9+3=129+2=119+5=14

3+9=122+9=115+9=14

教学反思: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对破十法掌握的较好,能够在本节课中迁移,用破十法解决问题,但在加减法算式关系中,大多数学生掌握的不好。

减法教案篇4

目标

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灵活计算从能力

教学及训练

重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仪器

教具

小黑板若干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略)

2、笔算: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同练。

要求学生说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的注意点。

二、教学新课

1、变题导入

把+变为”x-=“比较有什么变化?

2、补充例题

(1)审题:这道题是几个分数相减?这三个分数的分母是否相同?能不能直接相减?必须先做什么?

(2)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共同订正。

板书: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x-=

=+x=+

=x=

(3)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么样?

(4)归纳:(略)

3、补充练习:3x-=2x+=

指名板演,其余自练。集体评讲。

四、巩固练习:p121第6题第一列

五、全课小结:(略)

六、布置作业:课作:p122第7题

家作:p121第6题二、三列。

减法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65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材简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上册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在本单元中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同时又为今后学习列竖式的加法(进位)奠定基础。本课对理解“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是教学难点和重点,通过旧知迁移,感知“进位”的必要性。借助学具操作,引导比较,自主探究,互助学习等方式。沟通算法间的联系,强化学生对进位加法特点的理解。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建立对进位加法过程中算理的表象感悟,能清楚用语言表征出来,并能运用新知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方法,能熟练正确进行口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经历通过学具操作,观察思考,对比研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的研究过程,理解并掌握“个位相加满十进一”的算理。

3.使学生感受到不同计算方法相互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进一”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利用旧知的经验为新知迁移做铺垫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比一比,算一算(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

9+8= 35+20= 4+7= 32+5=

20+78= 3+9= 4+71= 32+50=

(二)列式计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凑十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旧知,帮助学生回忆,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经历探究进位加法算法的过程

教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需要用加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让我们带着数学的眼光,一起去一(1)班联欢会的现场看看吧。

(一)主题引入,信息整合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学生发现的信息,教师选择性的进行板书。(课件演示突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闪烁。如“24瓶”“桌上有9瓶”可以添加这条信息。)

选取的信息有:盒子里有24瓶矿泉水,桌子上有9瓶。

(二)提出问题,列式促研

1.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课件出示男孩提出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问题。

2.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表述出来。课件进行完整性的呈现。

学生列出算式。(课件出示女孩列出算式)

3.比较算式,引入课题

板书算式:24+9=

4.提出问题:观察算式24+5与24+9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可能会说,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不同点:24+5是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24+9比较难。(个位相加超过十,要进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会看情境图的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删选信息、完整表述题意的能力。再通过复习题与新知算式的对比,初步感知“进位”,促进学生对新知展开探究的欲望。】

(三)学具操作,直观感悟

1.思考:怎样计算24+9=,课堂上没有矿泉水瓶,用什么学具代替我们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引导,借助小棒代替矿泉水,尝试摆一摆,算一算。

2.操作:同桌合作,摆出算式,算出结果。相互之间说一说是怎样得出结果。

3.汇报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

请学生板演算式中小棒的摆法。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这样几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左边24中4根加上右边9根中的6根合起来是10根,捆成一捆,一共有3捆就是30,再加上3根,共33根;

方法二:左边24中1根加上右边9根合起来是10根,捆成一捆,一共有3捆就是30,再加上左边的3根,共33根;

方法三:左边24中4根加上右边9根合起来是13根,,20加上13就是33根;

方法四:直接往后数9个;

方法五:24加10再减1;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由具体的小棒呈现计算思考过程,突出旧知“凑十法”的迁移,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提供直观的表象支撑,而直接把4根和9根进行相加是13根,为“进位”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在探究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操作方法的多样化。】

三、分析操作过程,把握本质,体会算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刚才操作交流的过程,共同分析方法一、二都是运用“凑十法”,方法三是直接把根数相加。

再次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回顾梳理。

(一)数形结合,初建模型

(课件呈现两种方法,动态演示,突出10根小棒捆一捆),借助小棒摆放,课件演示,体现思考过程。

教师:第一种方法中的原来的2捆为什么变成了3捆?为什么要把后面的几根重新打捆?第二种方法中1捆多3根是怎么得到的?1捆表示什么几根?

让学生对着课件演示,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从小棒演示过程按照“先……再……”的顺序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回忆动手操作过程,借助小棒打捆,建立“进位”的直观表象;再按照课件依次出示的顺序,分别说说两种算法中先……先算……。突出两种算法的不同,进而突出每种算法的重点。强调10个一是1个十,满十就要打捆的意识。】

(二)符号表征,明确算理

结合小棒摆放图,把算式过程图填写完整。

(课件出示算式,以学生表述过程陆续呈现步骤,突出算法不同。)

利用课件呈现小棒图,出示算式,每种算法的呈现以小棒图与口算过程图相对照,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算法。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小棒摆放,说出算式一是把9分成两个数,运用“凑十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算式二结合小棒图,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三)即时练习,深化算理

(课件出示)教材65页“做一做”。

让学生观察小棒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练习,全班交流,课件反馈。

?设计意图:课件演示两种不同的方法,把小棒图与口算过程图对应起来,帮助学生由具体实物操作到符号抽象理解,明确计算步骤,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交流中培养学生语言表征能力。即时练习给学生对新知理解基础上再次回忆,形成计算策略,深化对算理的理解。】

四、专项练习,强化对进位加法算理的认识

(课件出示)

(一)快乐的小猴。(说一说□里能填几。)

(二)捉害虫。(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三)解决问题。

教材66页第4题。

?设计意图:设计几个层次的趣味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愉悦情感,通过比较算法,错误辨析,沟通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强化对进位加法特点的理解。】

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通过本课的练习,你对加法计算有什么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