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教案5篇

时间:2024-07-03 作者:dopmitopy

充分准备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合理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卜算子·咏梅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卜算子·咏梅教案5篇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1

教学目标:

学习咏物诗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判断下面的诗句写的是什么?

1、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于谦。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王安石。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石郑板桥。

4、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贺知章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咏物诗,了解一下咏物诗的特点,以及如何来鉴赏咏物诗。

二、朗读理解卜算子咏梅

1、写作背景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有“小李白”之称。他一生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几度被朝廷任用,又极度被罢官。这首词正是这种政治环境下的明志之作.

2、译文:在驿站的外面,在断桥的旁边,无人过问的梅花寂寞地舒展花瓣,黄昏时候你已经受不起孤独与忧愁,哪里还能在忍受狂风暴雨的摧残?你无意苦苦争夺在春天里争妍斗艳,你任凭百紫千红去妒忌恨怨,即使凋谢后被踏成泥土,碾做尘埃,沁人心脾的幽香却永远不会消散。

三、鉴赏诗歌

1、作品描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

寂寞无主、风雨摧残、群芳嫉妒、不屑争春、清香如故

2、这些特点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内在品性?

凄苦困厄的处境——-坚忍不屈的品格

洁身自好、坚守高尚的品格

3、梅花在词中象征着什么?诗人的人格。

4、在咏物诗中,咏物是诗的内容,比兴寄托才是诗的灵魂,这首词是如何用梅花的意象来表现自己情操的?

驿外断桥边、黄昏风雨比喻他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的政治打击。争春无意、妒任群芳象征他不屑媚俗邀宠,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的傲岸性格。成泥作尘、香犹如故象征他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四、总结咏物诗的鉴赏技巧

①“读清”全诗。

②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③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④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五、拓展应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旬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2)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天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

(2)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虚心扎实、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把握诗歌赏读方法;

2 、学习咏物词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赏析词的内容、表现手法及炼字;

教学难点:对背景的把握,咏梅与自咏之间的关联;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周敦颐《爱莲说》

二、介绍诗歌赏读方法:意读、情读、美读;

学生集体朗读,整体感知,把握词意,达到意读目标。

分析内容:

(1) 上片写梅愁:梅生长的环境,荒寒寂寥,凄苦困厄;

(2) 下片咏梅品:以群芳反衬,凌寒先发,傲然卓立。

表现手法及炼字的赏析。

三、情读

咏物词的特点:托物言志。言志应知人论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词。

上片:所遇之世:驿外断桥,黄昏风雨,正象喻着作者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政治打击;

下片:生平品质:争春无意,妒任群芳,正写照了他不屑媚俗邀功,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们的傲岸性格;成泥成尘,香犹如故,凸现了作者即使粉身碎骨也还是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咏梅是自咏,梅花是作者自我写照,人格化身。

四、美读:学生能读出美感。

古典诗词,贵在凝练,贵在意境,贵在寄托。本词妙在凝练而圆熟的语言,超群脱俗,独标一格。从屈原《橘颂》开始,就有以贞木劲草比拟正人直士,借佳卉幽芳歌颂高风亮节的优良传统,《卜算子》完美地继承、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

五、比较阅读。

山园小梅 宋·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

比较《卜算子 咏梅》和《山园小梅》各得其妙,各妙在何处?学生探讨。

总结:梅以韵胜,以格高。林逋所重,在其韵;放翁所重,在其格。

六、课后作业。搜集咏梅诗句,写一则关于中国梅文化的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可根据学生回答适当调整)

忧国伤时 托物 写梅愁:荒寒寂寥,凄苦困厄(烘托映衬)

明志——————咏梅

坚贞自守 言志 咏梅品:凌寒先发,傲然卓立(以群芳反衬)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让学生了解两首词的主要内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情感态度:

1、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2、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3、写出赞美自然界景物的文字。

二、过程方法:

1、积极调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和积蓄的情感,参与新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2、利用学生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辅助学生学习。

3、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三、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能想象画面,赏析文字。

四、教学难点:

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了解梅花吗?学生交流对梅花的认识。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

2、毛泽东同志真是一个豪迈、浪漫和富于激情的伟人,一场雪,就有一种英姿勃发的气概;一枝梅,更有笑傲江湖的情怀。

3、1962年春天,他看到迎寒怒放的梅花,写了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在这里,词牌名是?题目是?“咏”就是用诗词等来叙述的意思,是古诗词的一种题材。

(二)读一读

1、初读感知:(1)毛主席眼中的梅花是怎样的呢?他是怎样赞美梅花的呢?请大家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体会。

(2)读着这首词,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感受到的是振奋激动,还是哀愁无奈?从词中你听到是哀叹还是笑声?你从中看到的生机热烈,还是衰败冷清?(指名回答:“读着这首词,我感觉到……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到……”)

(3)指名诵读:提句读停顿、声调变化和感情扬抑的要求。

(4)齐读。

2、精读感悟

(1)、再读,体会梅花具有怎样的品格?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谈议

(板书:百丈冰——花枝俏——坚强、勇敢

不争春——只报春——无私、高尚

山花开——丛中笑——豪迈、谦虚)

(4)、如果说梅花是一种精神,你觉得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如果说梅花是一个人,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能否举例谈谈?

3、品读赏析

一首好的诗词就是一曲曼妙的音乐,值得我们细细去品评,细细去欣赏,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七嘴八舌评诗词,可以从个别的字上,也可以从某个句子上,也可以从整首词上去赏析。

(三)想一想

1、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不信请看这一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读着这句话,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冰天雪地、悬崖峭壁、百花凋零、寒风阵阵、大雪纷飞,梅花傲霜斗雪,绽放枝头)如果梅花有表情,这时是怎样的表情?如果梅花会说话,这时会说些什么呢?(体会无私、高尚)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在冰雪之中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信息,她是怎么向人们报告的呢?春天终于来了,这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怎样的画面呢?(百花盛开、异彩纷呈、满山遍野、万紫千红)这时梅花的心情怎样?这是一种怎样的笑?(她和百花在一起,这是自豪的笑,欣慰的笑,爽朗的笑)

(四)比一比

1、再次凝视这首词,不觉暗香盈袖,如此佳作,老师想找个人再次朗诵这首词,而且连上陆游的词一并朗诵,听完后告诉我你更喜欢哪一首词,为什么?

2、请大家想一想,陆游词中所写的梅花是怎么样的?(学生交流后,板书:独自愁、香如故)

3、引导比较。想一想,毛主席在词中所赞美的'“梅花”与陆游词中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

(3)小结。梅花都在冬天开放。但是,在陆游的词中,梅花在“独自愁”,而毛主席词中是“花技俏”。

同学们,毛主席是在读了陆游的词,才写“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毛主席在自己词的前面,有一句说明的话: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要求学生说说“反其意”的意思。

4、介绍毛主席创作词的背景。

1961年12月,毛主席在广州主持中共中央会议。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听了这段话,你又知道了什么?毛主席为什么写这首词?(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不要被困难吓倒。同时,也表明了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5、小结。毛主席和陆游写的词,都是“咏梅”。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也不一样。毛主席巧妙地用陆游词的原韵,写下了这首词,鼓励全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其实梅花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种梅、赏梅、画梅、写梅,自古以来,留下了许多歌咏梅花的诗词名句,你知道哪些?能否背几句?

(五)写一写

1、大自然中的一切景物都可以入诗入文,我们没个人也都有自己最钟爱的景象,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自己心中的最爱吧!

2、最后,我想以一首诗来结束这堂课,并表达我对大家的真心祝愿:

咏梅

读陆游、毛泽东咏梅词而写之。

孤苦高傲陆放翁,

豪迈乐观毛泽东。

同是挥毫赞梅花,

古往今昔殊不同。

不同时代,人们赋予了梅花的不同的品质,但唯一不变的是人们梅花的喜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愿梅花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开放。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词的主要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中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过程

1、导入:花中四君子

2、欣赏感受梅花的精神气韵

4、分析题目,深入题意

卜算子:词牌名,

咏梅: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歌颂梅花的高洁品质

5、朗读欣赏

6、走进作者的世界,体会不一样的人生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陆游是创作力非常旺盛的诗人,《剑南诗稿》共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遗稿,有一万多首。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陆游的一生

陆游,自幼聪慧过人,一十二岁便能撰写诗文,最擅长写七律,被称之为奇才。他的一生坎坷不断,刚出生不久,金兵入侵汴京沦陷,幼小的陆游便随家人颠沛流离,21岁奉母命休爱妻(唐婉),2年后再娶王氏为妻,曾先后几次被朝廷削职罢官。陆游的一生坎坷不平,本是一位爱国的忠心之士却不得重用,因他一再强调抗金的主张,时常受到朝中反派官员的不满和排挤,当他六十五岁再次被罢官后便回到了老家山阴(今浙江绍兴)终老。

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此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他一生中的三件后悔之事

郁闷,老婆被老娘赶走了

倒霉,仕途被秦桧给毁了

可叹,儿子成了一方恶霸

7、学生自由朗读

8、试译全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

9、文本研读

(1)意象感受愁情

(2)自由朗读,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梅的孤独寂寞。

怎样理解“无主”这两个字?

“无主”二字,既点出这株梅并非养尊处优的官梅,也非占尽风流的园梅,而是野生之梅,根本没有什么主人对之护持与青睐。又突出了它独立荒野,孤芳高洁的品格。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愁”字是上句“寂寞”的承接和深化“独自”是上句“无主”的演变和强化“更著风和雨”这句进一步描绘了一幅凄惨阴沉的画面。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词的下半阙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

10、合作探究。

(1)、词中的“梅”、“群芳”的形象各自隐喻什么?联系本词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梅:饱经忧患的词人。

群芳:当权的投降派。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词又是如何这种手法,用梅花的意象来表现自己情操的`?

答:1、“梅”实际是他人格的化身。驿外断桥,黄昏风雨,正象征着他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政治打击;

2、争春无意,妒任群芳,正写照了他不屑媚俗邀宠、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们的傲岸性格;

3、成泥作尘,香犹如故,正突现出他即便粉身碎骨也还是要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3)、词中还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写梅花的?作简要分析。

①拟人。“寂寞”,表现梅的寂寞开放,孑然一身、孤苦无依、无人陪护、无人理会、无人欣赏。梅花与诗人的心境融合无间,灵犀相通。“愁”,是上句“寂寞”的承接和深化。在如此衰败肃杀、寒气袭人的暗淡黄昏,这枝独自开放的梅花怎能不愁情满怀。下片的“争”、“妒”大大超脱了草木无情的自然属性,完全赋予了人是思想情感,显示了不同人的不同的精神状态。写花写人,浑然一体,水到渠成、天衣无缝。而“苦”和“一任”更强化了品质的深度,增强了感人的力量,自然贴切,妙笔生花。

②反衬(衬托)。“零落成泥碾作尘”极写梅花寂寞野处、黄昏独愁、风雨交侵、群芳嫉妒深重困境下的悲怆命运——落地陨灭。同时也为下句作最鲜明的反衬和强有力的蓄势,将全词推向最高处。“只有香如故”,是梅花的庄严宣告:我的形体虽然消失,但我的清香——我的精神、我的品格、我的灵魂,丝毫未泯,依然如故。这宣言是梅花心中的最强音,也充分体现了词人坚贞不屈、爱国不渝的崇高气节,咏物咏怀,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4)、有人认为陆游的咏梅词充满了消极悲观、孤芳自赏的情调,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11、小结

这是一首咏物词。表面看,这首词歌咏的是梅花,实际上,它是通过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和比拟手法,用梅花来表现词人自己的坚贞品质和高尚情操。

作者以爱国获罪,在漫长的一生之中屡遭打击。但他矢志不移,始终坚持抗金报国的远大理想,表现出一种崇高民族气节。这首词就是诗人这一节操的形象化的反映。

12、比较阅读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比较一下这两处梅花在内容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

(4)都以梅花自比。

不同点

(1)梅花的形象不同

陆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象征屡受排挤的主战派。

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斗争的精神。

(2)感情基调不同

陆游:低沉孤高。

毛泽东:积极乐观,充满信心。

13、拓展:你还读过哪些咏梅的诗,喜欢哪一首或哪一句?为什么?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咏梅、犹有、花枝俏、烂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词的内容,感悟梅花的不同的品性和精神;并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毛主席和陆游在词中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词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教学难点】

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主席写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板书)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咏:这里有赞美的意思。〖“咏”,是古诗词的一种题材,不都是赞美的意思。〗

二、初读全词,感悟大意

过渡:毛主席在这首词中,赞美了梅花的什么呢?多媒体出示整首词。

1、自由轻声朗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名学生朗读。

3、教学生字词:送春归、悬崖、百丈冰、花枝俏。

4、默读,想一想,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

三、细读全词,理解内容

过渡:这首词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下面我们来细细地阅读。

1、讲读上阕。

⑴指名朗读。

⑵逐句研读。

①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1、2两句词的意思。讨论:“风雨”把“春天”送走了,是谁把“春天”迎来了呢?要求懂得:严寒的冬天,漫天飞雪。但是,在毛主席的眼里,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快要到了。

② “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什么意思?“花枝俏”,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后,板书:“花枝俏”。“俏”,是什么意思?梅花开得怎么样?请你用恰当的词语,形容梅花的“俏丽”。

③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俏丽的梅花,多媒体展示:“梅花”。

⑶ 小结。想一想,毛主席赞美了梅花的什么精神?(不畏严寒。)

⑷齐读。

2、讲读下阕。

⑴默读。思考:毛主席在下阕又赞美梅花的什么精神?

⑵指名诵读。

⑶逐句研读。

①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开放。但是等到山花烂漫的春天来了,她却怎么样了?想象“山花烂漫”的情景。梅花在“丛中笑”,又是怎样的情景?梅花笑了,为什么?学生交流后,板书:“丛中笑”

② “她在丛中笑”。毛主席用的是“女字旁”的“她”?在毛主席的眼中,梅花就像一个怎样的人?

⑷ 小结。春天,百花在竞相开放,世界非常美丽。梅花不与春光争艳。她看到山花烂漫的春天,却笑逐颜开。这就是梅花!

⑸齐读。

3、配乐朗读全文。

过渡:当严冬来临,大地冰封,万里雪飘,冰凌悬挂于危崖,朔风呼啸于旷野,可是梅花却凌寒独放。当温暖的春天来临,山花烂漫,遍野飘香,梅花却躲在万花丛中会心地笑了。这样的梅魂,这样的梅骨,这样的梅神,怎能不令人喜爱、赞美呢?请大家听配乐朗读。

四、探究阅读

过渡:宋朝的爱国诗人陆游,也写了一首“咏梅”的词。

1、比较阅读陆游的《咏梅》:

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并请大家想一想,陆游词中所写的梅花是怎么样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学生交流后,板书:独自愁、香如故

⑵引导比较。想一想,毛主席在词中所赞美的“梅花”与陆游词中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

⑶ 小结。梅花都在冬天开放。但是,在陆游的词中,梅花在“独自愁”,而毛主席词中是“花技俏”。

同学们,毛主席是在读了陆游的词,才写“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毛主席在自己词的前面,有一句说明的话:(多媒体出示):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要求学生说说“反其意”的意思。

2、介绍毛主席创作词的'背景:多媒体出示文字:

1961年12月,毛主席在广州主持中共中央会议。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读了这段话,你又知道了什么?(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不要被困难吓倒。同时,也表明了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3、小结:

毛主席和陆游写的词,都是“咏梅”。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也不一样。毛主席巧妙地用陆游词的原韵,写下了这首词,鼓励全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

五、总结

不同的时代,人们赋予了梅花的不同的品质,但不变的是人们梅花的喜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愿梅花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六、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意思,并写下来。背诵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2、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把它画出来。

?附板书】卜算子?咏梅

花枝俏独自愁

毛泽东陆游

丛中笑香如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试背《咏梅》一词。

2、背诵其中你喜欢的诗句。

二、深入理解课文

1、熟读全词

2、指名读

3、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说说你还不理解的地方

4、小组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相机兰拔,使学生对毛泽东的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⑴ “飞雪”“百丈冰”:梅花绽放于最寒冷的季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⑵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梅的谦逊作风。

⑶ “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梅在丛中无比欣慰的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三、感情朗读课文

1、梅花的其乐观精神、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主席的赞扬。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四、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2、再读毛主席的词,对比感悟原词中梅花的品格。

五、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毛主席的其他诗词

2、参观我校植物园中的景物,学习《咏梅》中的写法,选择某一种植物直抒胸臆,表达你的情感,练笔或写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