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创意课教案8篇

时间:2024-07-01 作者:Trick

我们想要写好教案,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习惯,其实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的重要工具,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小班创意课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小班创意课教案8篇

幼儿园小班创意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添上”和“去掉”的方法学习3的形成。

2、感知物体数量的变化及数字的变化,进一步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

3、在活动中,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增强合作意识。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幼儿懂得3比2多1,2比3少1。

2、幼儿学会用“添上”和“去掉”的方法学习3的形成。

活动准备

教具:背景图一幅、3只小鸭、3只小兔、2颗白菜。

幼儿操作材料:小苹果教具、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2的形成。

二、幼儿操作小苹果,启发幼儿说出3的形成。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3是怎么形成的吗?老师想瞧瞧你们的操作方法。

2、教师出示小苹果教具3个,幼儿操作。

请幼儿取出是苹果数量的代表数字。提问:2个小苹果是怎样变成3个小苹果的.?启发幼儿说出:2个小苹果添上一个小苹果就是3个小苹果。幼儿操作苹果…

三、出示实物图,引导幼儿学习3的形成。

有2只小鸭在草地上玩,又从水里上来了1只,现在有几只?2只小鸭是怎么变成3只的?

四、用比较的方法,让幼儿感知数量和数字的多少。

出示兔子3只、白菜2颗,提问:是兔子多还是白菜多?谁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一只兔子对应着一颗白菜,有一只兔子没有白菜,那么3比2怎么样?2比3怎么样?如果想让另一只兔子也能有白菜吃,那怎样才能使兔子和白菜一样多呢?

五、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用“添上”和“去掉”理解数量的变化。

出示背景图,草地上2只小鸭,水里游着1只,请小朋友让草地上2只小鸭变成3只小鸭,该怎么办?那么2添上1就是几?3只小鸭怎样才能变成了1只小鸭。

六、出示数字卡片,幼儿操作。

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数字卡片,2再多1就是数字3,反之3去掉1就是几?然后请幼儿互相操作卡片,再由教师反复考验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

七、以游戏的方式,用添上和去掉的方法巩固学习3的形成。

老是把小朋友分为几个小组活动,每小组为1——4人,请每组的小朋友互相调整一组3人。

八、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点。请小朋友把每组小成员用添上和去掉的方法,分成每3人一组。

九、分好组之后,教师组织幼儿做游戏。(在游戏的欢乐中完成课题)

教学反思

1、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们学习激情很高,互动很好!

2、这堂教学活动—学习3的形成,我了解到幼儿对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还不是很清楚,通过多次练习,有较好效果。

3、我发现对于数学活动,我们应该多以游戏和出示教具等实物更加生动、形象的讲解,这样会让幼儿能容易接受,获取知识。

幼儿园小班创意课教案篇2

活动一:“品尝各种调味品” 活动目标:

1、通过品尝,使幼儿知道舌头可以感觉各种不同的味道。

2、丰富词汇:酸、甜、苦、辣、咸。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夸张的大舌头图片一幅;幼儿分成四组,洗净手坐好。

2、每组一套用小碟盛放的调味品,筷子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舌头”图片,通过自编的故事“病人吃药”,引出课题。

2、引导幼儿观察说出桌子上的调味品是什么样子的。

3、幼儿自由品尝,相互交流所尝出的味道。根据故事要求,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品尝出的味道。

4、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述自己所喜欢的食品以及是什么味道的。

活动二:“品尝各种味道的小食品” 活动目标:

1、在初步了解各种味道的基础上进行品尝,培养幼儿细细品尝食物的好习惯。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每名幼儿自带一二种小食品。

2、每组桌上放有足够供幼儿品尝的各种味道的食品。

3、幼儿洗净手;每人一把小匙。

活动过程:

1、以小小“自助餐”的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课题。

2、请幼儿观察并说出桌上的食品名字。

3、幼儿开始品尝食品并相互交流尝出的味道,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所品出的味道。

4、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出自己还尝过什么食品,是什么味道的,以及自己最喜欢什么味道。

活动三:“拌凉菜”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自己劳动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味道的调味品。

2、已切好的数量足够的西红柿块、各种萝卜丝、白菜丝。

3、供拌菜用的碗、筷子若干;幼儿洗净手坐好。

活动过程:

1、以“开凉菜馆”为由聘请全班幼儿做厨师,激发幼儿兴趣。

2、在动手之前让幼儿认识各种调味品,并提醒幼儿想一想自己要拌出什么口味的凉菜。

3、幼儿自选材料进行配料、拌菜。

4、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说出自己用的什么调料。

5、相互品尝并说出所尝出的味道。

反思:

在整个主题的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始终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活动一“品尝各种调味品”的过程中,有的孩子急得先用鼻子去闻是什么气味。当听到“病人舌头”说出:‘我的药是苦苦的味道’时,便迫不及待地用筷子蘸着各种调味品品尝起来,尝到了苦味就大声叫起来:“这种是苦的!这种是苦的!”几乎所有孩子都能正确说出调味品的味道。在活动二“品尝各种味道的小食品”中,孩子们出乎意料地你尊我让,都热情、主动地请别人品尝自己的食品,一改往日自己的玩具自己独占的局面。大多孩子都能说出一种味道来,有的能力强的孩子尝出了两种味道。有的说:“山楂片是又酸又甜。”话梅真酸哪!““薯片是咸咸的、辣辣的。”还有的说:“怪味豆又咸、又甜。”—–孩子们边相互品尝边讨论。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按自己的意愿加菜、加调料、搅拌。有的孩子学家长的样子做起了“糖拌西红柿”,有的做起了“糖醋萝卜丝”,还有的自己尝试着添加各种调料。当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有的幼儿美美地吃着,有的却皱起了眉。我们马上趁机提问,菜为什么不好吃?是不是盐加多了?还应该加点什么调料?整个场面热闹非凡,孩子们说着的、笑着的、品尝着的、皱着眉的、闹着鬼脸的,个个都那么开心,那么尽兴,尽情的体验着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快乐。

附:1、延伸活动:

(1)请家长协助创造条件,让幼儿在家里自己动手拌凉菜。

(2)请幼儿随时将自己课堂外所品尝到的特殊味道的食品带到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分享。

2、环境创设:“科学角”内摆上各种调味品和味道有代表性的食品。

幼儿园小班创意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相对性。

2、练习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有高矮物体的大图。

2、两支塑料花。

3、每人一套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初步比较高矮。

请一位大班幼儿和一位小班幼儿踏步走进教室,请幼儿比较谁高谁矮。请幼儿说出:“大哥哥高高的,小弟弟矮矮的。”

2、观察大图比较高矮。

引导幼儿比较图片上物体的高矮,并说出什么东西是高的,什么东西是矮的。

3、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教师出示两支不同高度的塑料花,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请幼儿观察哪支花高,哪支花矮。教师总结: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要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

4、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请幼儿给不同高矮的物体进行排序。

5、排队游戏: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幼儿园小班创意课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尝试大胆地表现蘑菇房的基本特征,

2、乐意向同伴介绍蘑菇房,与同伴一起分享快乐。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笔、纸。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打开幼儿用书,共同阅读故事《蘑菇房子》,引出主题。

二、认识蘑菇房子的特征,了解作画方法。

1、引导幼儿观察蘑菇房子,说说:蘑菇房子是什么样子的?房顶是什么形状的?房子又是什么形状的?蘑菇房子上还有什么?

蘑菇房子房顶是半圆形的.,房子是长方形的。房子上有窗户门。

谈谈房子应该画的如何才能住得下小白兔?(房子应该画的大,才能住得下小白兔。)

幼儿想象你想画怎样的门窗?(可以是正方形、半圆形、圆形等等)

三、幼儿大胆作画。

师鼓励幼儿蘑菇房子画要大的。绘画大胆,门窗自由发挥想象、涂色均匀。

幼儿园小班创意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手掌画的兴趣,初步学习用线条表现人物的动态。

2、通过文学欣赏、音乐及美术的溶合教学,激发幼儿的创作欲。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1、电脑及课件

2、印泥、笔、抹布人手一份

3、背景画

教学过程:

一、演示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提问:

1、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2、你想怎样帮助他们?

二、演示作画过程,激发幼儿创作。

1、引导幼儿观看电脑作画。

2、教师示范。

(1)技能要求。

(2)卫生要求。

3、个别幼儿示范。

三、集体创作,体验创作的.成就感和正义感。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四、欣赏作品,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成就感。

教学反思:

美术课一直是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的活动。现在我们都是中班的小朋友了,小手也越长越大,学会了许多的新本领。活动开始运用手指游戏,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的目光。在作画时,大家都能发挥想象进行创作。

幼儿园小班创意课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分辨物体的长和短,并学会用语言表达。

2、乐意参加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两段长短不一的绳;两支长短不一的粉笔。

2、放大的幼儿操作材料图片两张。

?活动过程】

一、比较长和短。

1、教师出示长短不一的两根绳:这两根绳哪根长?哪根短?(语言表达:长长的绳、短短的绳。)

2、请个别幼儿把长长的绳找出来;把短短的绳找出来。

3、出示长短不一的两支粉笔:这两支粉笔哪根长?哪根短?(语言表达:长长的粉笔、短短的粉笔。)

4、请个别幼儿把长长的粉笔找出来;把短短的粉笔找出来。

二、谁的鼻子长?

1、教师出示两只大象的图片,引导幼儿用眼睛观察“谁的鼻子长?”

2、根据幼儿所说,教师用彩笔给鼻子长的小象涂色。

3、幼儿在幼儿用书上依次操作“谁的鼻子长”、“谁的耳朵长”“谁的尾巴长”“谁的脖子长”

三、长颈鹿找东西。

1、教师出示“长颈鹿找东西”的图片:长颈鹿爸爸和长颈鹿宝宝起床了,他们分别在找自己的皮带、裤子、围巾。长长的裤子、皮带和围巾应该是谁的?短短的裤子、皮带和围巾应该是谁的?

2、根据幼儿所说,教师用笔分别给他们连线。

3、幼儿在幼儿用书上依次操作连线。

幼儿园小班创意课教案篇7

活动意图:

数学是抽象的,比较难以理解,而游戏化、生活化的数学比较容易理解,幼儿也比较喜欢,为此,特意设计了“招待客人”的幼儿园教案,把数学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潜移默化的学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运用数字表示7以内物体的数量,巩固对7以内数的认识。

2、爱自己的家,乐于帮助爸爸妈妈招待客人。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筷子若干双,托盘一个(内装有小包装的糕点若干),碟子3—5个(边上分别贴有一张7以内的数卡);

2、实物展示仪,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

3、1—7的数字印章、印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我帮妈妈夹花生。

1、教师:今天爸爸妈妈邀请了朋友来做客,你是家里的小主人,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呢?

2、鼓励幼儿提出帮助父母整理家里的物品,招待客人。

3、教师(出示贴有数卡的碟子):客人来了,爸爸妈妈要邀请客人吃点心。你知道客人想吃几个点心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4、教师(出示装有花生的托盘):谁愿意帮客人拿点心?请个别幼儿示范拿点心,鼓励幼儿看清卡上的数字,边拿边数。

5、教师将幼儿装有点心的小放在视频展示仪下面,师幼共同检查花生的`数量和数卡是否一致。

二、幼儿操作活动。

1、给客人送点心。仔细观察图片上客人想吃几个点心,想一想每个方框里放了几个点心,用连线的方法把点心送给客人。

2、添上几棵花生。观察画面,说说客人想吃几棵花生,方框里已经有几棵花生,给每个方框里添上一些花生,让方框里的花生数量和客人想吃的花生数量一样多。

三、评价活动。

1、教师展示幼儿的操作材料,请幼儿说说:你知道客人想吃几棵花生吗?你在方框里添上了几棵?现在方框里有几棵花生?它们一样多吗?

2、表扬能独立完成活动的幼儿,结束教学活动。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小班创意课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瓶盖拓印使幼儿初步萌发艺术创作欲望。

2、初步培养幼儿构图能力,及想象添画能力 。

3、练习用大小不同的瓶盖印染出不同的圆或圆圈,并添画出有情节的画面。

活动准备:

课件“小瓶盖变魔术”;

大小不同的瓶盖;

颜料、纸、画笔。

活动过程:

一、让全体幼儿在一张大纸上随意印染瓶盖,然后请幼儿观察讨论所印染的.瓶盖象什么。

二、请幼儿根据讨论结果自由在大纸上进行添画,看看所印染的瓶盖变成了什么。

三、幼儿根据所添画的印染的瓶盖互相讨论如何将他们组成一幅美丽的画,然后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进行课件操作,让幼儿直观的看到自己表述的结果。

四、幼儿根据想象进行制作添画,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要点:

1、幼儿能否充分发挥想象进行添画。

2、画面构图是否合理。

活动延伸:幼儿互相参观作品,布置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