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教师在结束工作后,都会认真写一份教学反思,通过写教学反思能够整体的推进教学质量,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花瓶和花教学反思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花瓶和花教学反思篇1
?大花瓶》是岭南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13课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剪纸课,属于“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
本课强调在核心素养观下,创设有效的情境,在问题意识的前提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教学目标。整节课以“一”加“三”美术课教学模式展开教学,首先是“一”导入,我用动画短片引出主题,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然后是“三”合作,以三次小组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次是小组合作讨论主题、小组合作创作主题、小组合作展示与评价主题三个环节,此种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说、做、评。
此次研讨课较好地展示了人民小学美术科组长期研讨的“一”加“三”美术课教学模式。“一”加“三”美术课教学模式是学校活力课堂的体现,美术课有了确定的教学模式后,上课的思路明晰了很多,以这样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不仅让学生真正投入课堂,也让老师轻松了不少。
通过观看自己的上课视频,和聆听各校科组老师和跟组专家李健芳老师的建议,许多的问题很值得我去思考和探索。为了更好的展开以后的教学,特作教学反思如下:
一、在课前准备方面。
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的实施至关重要。首先必须要求学生准备好学具,需要用到彩纸、剪刀和胶水,而我也精心制作了课前导入和结课相呼应的动画片,以及学生制作前观看的微课示范,还有学生制作过程中循环播放的图片、音乐,当然少不了思路清晰的`教案和精美的课件。
二、在课堂教学方面。
1、首先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引发兴趣的关键,我精心制作了一个动画片,让卡通人物小学贝贝来邀请同学们参加学校的创客艺术节剪纸展览,学生在小象贝贝的夸奖以及邀请下愉快地投入课堂。
2、导入之后,我安排了三个清晰明了的环节:小组讨论主题,小组合作创作,小组合作展示与评价。真正做到把时间交给孩子们,不让课堂成为老师的一言堂,让孩子们在讨论中不停地思考、交流,并让学生分享汇报,而我只是做一个鼓励评价和引导的促进角色。
首先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们带着三个问题去翻看课本,寻找答案并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讨论热烈,回答也较精彩,加上我的课件展示,所有同学都能清楚花瓶的特点和剪的步骤。这一环节达到了预期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
第二环节是小组合作制作一组大花瓶,经过第一环节的思考讨论与观看老师制作都微课示范,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最后每个小组都完成得不错。
第三环节是展示与评价,我采用先小组内互评再让小组之间互评的方式,让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自己组的完成情况,再合作商量投出自己满意的小组作品,这样能让学生更有目的地欣赏所有作品,评价标准体现新课程理念,达到了学生自评、互评的目的。
3、课程即将结束之际,我让小象贝贝再次出现,表扬学生的表现,并顺势把剪纸在生活中的运用给同学们简单展示,鼓励学生能剪出更多优秀作品美化生活。最后提醒学生收拾好纸屑,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三、在评课方面(集体评课):
1、亮点:
①引入环节:动画片导入,卡通人物的邀请,快速吸引全班同学投入课堂,引出主题。
②思路清晰,环节安排合理,突出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授课形式。
③微课的制作清晰明了,达到了正确引导学生制作要领。
④图片以视频的形式播放,节约时间,吸引学生,还能自动循环播放。
⑤用小组合作投票的评价方式让学生都参与到展示与评价的过程中。
2、待改进:
①学生发言要完整,教师要及时给发言的学生反馈,尽量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
②学生展示评价环节可以让整组的学生上台展示并分工合作汇报,并要在每一节课中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美术评价语言,学会分点说出优缺点。
③板书上尽量体现美术学科特性,用直观对比法等设计板书。
以上是我执教《大花瓶》的几点反思,总的来说准备得较充分,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体验得非常开心愉快,但需要探讨的地方还很多,有待以后加以改进。我将再接再厉,认真做好课堂改革,为打造学校活力文化和活力课堂不断努力!
花瓶和花教学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逐渐懂得留意和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
2、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体验绘画与手工相结合的活动乐趣。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教师贴好牛奶杯的作画卡纸,废旧纸张、双面胶、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空的牛奶杯,问:小朋友觉得它可以做什么用?再出示被剪成一半的牛奶杯,问小朋友:觉得像什么?先肯定小朋友的各种想法(为课后的作业布置埋下伏笔),再引出今天要做的课题--牛奶杯变花瓶。
二、讲解示范。
分发教师已贴好的牛奶杯的卡纸(中班的孩子贴的是完整的杯形。大班的孩子贴的是杯子的一小部分,由孩子自己把杯子补充完整)和废旧纸张、讲解要补充的地方示范揉纸、撕纸成花以及贴的动作。
三、幼儿操作。
1、请小朋友自己选择喜欢的'废旧纸张(旧书、广告宣传单等)揉成团或撕成片后粘在合适的位置,数量和位置由小朋友们自己决定。
2、花朵粘好后,再用记号笔画出花枝、叶子。
3、最后引导小朋友大胆添加合适的背景。
【活动总结】
完成后,分享各组小朋友的作品。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牛奶杯做花瓶,但是牛奶杯还有好多用途呢,请小朋友们回去再想一想,它还可以做什么用呢?可以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做一做,也可以把想法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学生实验的操作的热情非常的高,但是在实验的操作上有一些不规范。个别的同学在向牛奶中加入各种物质的时候,在老师要求每次只加入一种的情况,还是加入各种物质。这样现象观察不到,因此需要要求同学积极的按照步骤进行操作。
花瓶和花教学反思篇3
二年级美术教材中《我们的大花瓶》是一节工艺兼绘画课,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欣赏与感受各种各样的瓶子,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及其美化方法。掌握瓶子对称特点的折剪方法,能较顺利地剪出一个大小合适、造型好看的瓶子,并能进行美化与装饰。通过折折、剪剪、画画、玩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成功的乐趣。确定了课题之后,我就开始着手准备,在一番努力后,我制作出了精美的课件,撰写了详细的教案。在讲完课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
1、课件中出示的瓶子图片太多,以致于教师教授的时间太长,造成后面学生制作的时间较短,学生的作品未完成。
2、还是由于教授的时间太长,学生迫不及待的想赶紧制作,学生在听讲时有些骚动。
3、结尾的展评未进行。
在我进行了教学反思之后,同组的各位老师也给我进行了评课,除了自己意识到的几点问题之外,老师们还提出了以下意见:师生交流、师生互动的体现较少,欣赏各种各样瓶子的时候,应该让学生畅所欲言进行评价,特别是在讲授完瓶子的组成部分后,让学生来体会是由于瓶子各部分的形状、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才使瓶子各种各样,奇形怪状这一环节,教师讲授的过多,不如让学生来自己观察发现,自己来总结获取知识。
听取了意见之后,我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删掉了课件中的部分图片,只保留了几张能代表造型奇特、花纹奇异的瓶子图片。在第二次讲课后,我对比第一次进行了总结:
课堂教学较完整,从导入到讲授、学生制作、展评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较合适。师生互动、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对利用瓶子对称特点的'折剪方法基本掌握,但是在制作中出现了一些情况:学生不能充分利用纸张,剪得过小,造成材料的浪费。在折叠纸后,对错纸边,造成剪出的瓶子成为两半。听课的老师也提出了相同的意见。
根据这些情况,我又进行了第三次修改,在演示折剪方法的时候我加入了这一环节:
首先咱们要用纸剪出一个瓶子的形状,刚才大家已经发现瓶子的左右是对称的,谁来告诉我,怎样能够很快剪出一个对称的瓶子呢?(学生回答)把一张纸对折,以折叠的纸边为中心线,只要画出瓶子的一半,就可以剪出一个完整的瓶子。(出示步骤图)
大家先看老师剪一个瓶子,(演示画得太小的瓶子)怎么样?(让学生自己发现,画的太小的后果:浪费纸张,并且不能很好的进行装饰)
那再看老师剪一个,这回我一定得剪个漂亮的,(演示对错纸边的错误剪法)这个怎么样?咦!怎么变成两瓣儿啦?(生答:对错了纸边,应该以折叠的那一边做为中心线)同学们在制作的时候要注意这两点。
经过前两次的讲课,总结、改进,我进行了第三次讲授。经过多次的修改,第三次的讲授避免了以往出现的一些问题。针对这次课后反思活动,我发现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又更进了一步,同时我也发现自身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对课堂节奏的把握还是不够紧凑,不够收放自如。对教学中遇到的意料之外的问题,不够灵活处理等等。针对自己的不足,我会更加努力的加强业务学习,更新教学理念,积累更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自己的教学道路上扎实前行。
花瓶和花教学反思篇4
本节课我认为重点就是探讨对称剪纸和阴刻剪纸的方法,剪出有花纹图案,造型美观的大花瓶。所以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对个人教学环节的设计、课件的制作、范画的绘制等,也对学生做了一定的分析。
在本节课中,我认为从欣赏花瓶图片——对称式图样——花瓶的造型——欣赏学生作品这几个环节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先给学生看看现实中的花瓶,体会花瓶的形状美和花纹美,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创造,在这个基础上,我导出了对称式的花瓶,创设了一个关于怎样剪出对称式花瓶的疑问,学生直接就可以转过来,然后就请一个同学上来演示,在其它学生也带入进来,一同思考,这个地方是个高潮也是个本课的重点地方,如果没有解决好,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也就激发不起学生创作的热情;如果激发的好,那全班学生都会有想要动手的冲动,仿佛真的走进了那个对称式剪纸的世界。我认为我在执教时,我的激发创作已经打动了孩子,并把他们引入到了对称式剪纸的神奇中,所以从学生的回答中就可以体现出来。如学生们积极踊跃的举手发言,那种渴望被我叫到眼神和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回答,在告诉我孩子们已经融入进去了。从学生完成的作业中也可以看出来每个孩子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
从激发完创作结束都,我是直接设问“你们都会剪了对称式的花瓶,你们觉得还增添点什么会更美呢”,这样的设计是想在学生们在看完花瓶的形状后,肯定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为了帮孩子们说出来,我设计了一个问题,目的`是解决下本课的一个重点,剪出有花纹图案的对称式花瓶。结果这个环节很成功,随着一个一个学生的发言,把课堂带上了一个小高潮,打开了学生们的思路,结果是各种各样的花纹形状和图案就出现了。
我还是比较满意学生们的课堂作品。孩子们在各种不同形状的花瓶上又剪出了各种不同形状的花纹,并且能在短短的20分钟左右完成如此美妙的作品,大部分学生已经达到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目标。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在花瓶的大小上还有些差距,有些同学还是不敢大胆的剪出自己心中的花纹图样,所以下次我会在这个方面多加注意。
花瓶和花教学反思篇5
5月24日上午,在和xx学校的美术学科校际结对研课活动中,我执教了《大花瓶》这一课。这是20xx岭南版学校二班级美术下册中的一节设计与应用课,在本节课中,我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同学也基本把握用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大花瓶,完成度都达到预期,当然也有部分同学的作品存在花纹简洁,形状单一,剪的花瓶不对称等问题。
在本节课中,我收获的一下几点:
1、预习导学案合理运用,在我校正在开展的生本自主课堂模式探究的背景下,我也借鉴语文学科的预习导学案设计了这一课的美术预习导学案。同学完成的状况出乎我的意料的好,但是由于我是上课之前才收齐同学的导学案,所以只简洁的翻看了一下,对同学剪花瓶中出现比较明显的问题在课堂提了一下。但是大部分详情问题并没有具体了解。而且同学在完成导学案中遇到的问题应当晴雪小组争论汇总后来提出来,这样就会更简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更加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课堂要以同学为主,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张晖老师在后来的点评也让我明白了,导学案是一种资源,既可以成为本节课的资源,也可以成为以后的课堂资源,所以合理的运用特别重要,要更加重视。
2、展现环节也很重要。展现环节的细心设计可以激发同学创作的热忱和表现欲望,xx教改也提出评价改革的重要性。我再最终的展现环节中用巨大的打印的博古架作为展现平台,同学的创作的就被激发了,都纷纷的想把自己的优秀作品展现到博古架上。我意识到这个优秀展台设计不能仅仅只是公开课的时候用法,平常上课也尽可能的'细心为同学设计一个美丽的展台,让同学充分展现自己的作品,从容让他们感受收获的喜悦,增加学习美术的爱好。
在这节课中我也有以下几点不足:
1、讲解不足,重难点不突出。
本课的重点应当在画花纹和如何剪这两个方面,但是我花了太多时间在讲解对称和观赏花瓶的美。讲解花瓶结构和造型的时候,活动设计太简洁,参加度的掩盖面太少,只有两组同学参加,其他同学只是在下面观看。
2、语言太简洁,语态不太符合低年段学情。
上课的时候,教学语言太理性,太简洁,语态不太符合低年段学情,应当做调整,适当变换语调,或提高降低音量,动作也可以更夸张,协作音乐和适当动画ppt才能更加吸引同学留意。
3、环节连接过渡略生硬,不自然。
各个活动的环节之间过渡的时候,语言转换太突然和生硬。比如导入的时候,出示china单词引出瓷器,然后挺直过渡引出课题《大花瓶》,太生硬,假如改为‘我们中国的瓷器著名海内外,今日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瓷器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就是大花瓶’然后引出课题,这样就过渡柔和许多,同学思维也不会跟不上节奏。
4、板书设计不严谨。
板书设计方面在做教案的时候有过一些想法,比如先画一个简易的花瓶,然后把课题写在花瓶里面,引起同学留意和爱好。但是在课堂上板书的时候却遗忘了。重点学问的板书和示范画的位置支配也略显随便。
5、详情把握不足,课堂预设预备不充分。
课堂上始终有提示同学纸屑不能乱丢,但是我再贴同学的作品到博古架上的时候,由于赶时间就把双面胶的纸皮挺直丢在地上,自己没有起到一个好的示范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课堂预设不充分,考虑的不周全。
结合以上这些不足,我认为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做以下改进:
1、了解学情,因材施教。只有充分了解要上课的同学,才能依据同学的基本状况设计教学内容,把握语言语态的适当性,特殊是面对低年段孩子上课的时候。
2、课前预设要充分,榜样示范要记牢。课堂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同学的回答会不会是你想要的答案?这些都是我们无法预料的,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堂预设才能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同时在课堂中,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同学眼中的,要时刻留意自己的言行,要有榜样示范的心态来训练同学,尽量做到润物无声。
3、语言过渡要锤炼,既要言简意赅也要如沫春风。
教学语言的打磨不是短时间能出效果的,需要多学习,多想前辈和有阅历的老老师请教,多观看,多记录,多做预备,笨鸟先飞,时间长了就水到渠成了。
4、重点难点要深挖,敬重同学为主体。重难点的把握这需要对教材和新课标的深化挖掘和解读,只有充分发挥以同学的主体的动身点,教学才能有效果。
5、板书设计要重视,别出心裁众人夸。好的板书设计也能对课堂起很大推动作用,作为美术老师来说,更加要重视。设计的板书要具有美感有用,让同学喜爱,自己喜爱,这才是根本。
xx区美术学科校际结对研课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我对教学的思索不会停止,在美术教学的道路上我会连续的英勇探究,永不停息。
花瓶和花教学反思篇6
本课是一堂小学二年级课程,根据我校学生情况我的'重点比较侧重用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教育;在技能技法上比较强,所以我采取了以课件视频演示为主的介绍方法,让视频中教师的制作技艺深入人心,让孩子们体验一回陶艺家们是怎样教制作技能,我认为比我们教师直观演示来的实际。
在上课前我通过了解他们,以前学过一些橡皮泥的技法,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如泥塑方法回忆,泥塑技法的介绍,学生作品的欣赏、小组合作指导等过程都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基础技能的基本功。我认为1-3年级美术,学生应该在这方面加强指导,通过学生自主能动性,教师巧妙引导提高基础,然后在其中渗透艺术的创新。
我记得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学生在本堂课中,学习了最初的涂鸦制作花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玩泥巴的快乐。新的基础教育理念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 如何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值得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去研究与探索。为此我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在本课主要放在了开放、沟通、合作。师生通过相互提问,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启迪智慧。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还给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本课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由发言,充分活动和表现自我的机会,特别对小组合作能力的提高也有了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