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10的教案精选7篇

时间:2024-06-26 作者:loser

教案促使教师更好地安排课堂布置和课堂管理,教案编写需要教师不断与同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班数学10的教案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班数学10的教案精选7篇

小班数学10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地将相同颜色的夹子与色卡进行匹配。

2.初步学习按卡片上动物的颜色数量匹配相应颜色数量的夹子。

3.喜欢参加活动,愿意和同伴讲述自己活动的过程。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黄绿蓝塑料夹子若干

2.动物卡片若干

3.色卡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玩夹子。

1.教师出示夹子,引起幼儿兴趣。

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这些夹子一样?哪里不一样?

师:你们知道夹子宝宝有什么本领吗?

2.幼儿玩游戏夹夹子。

二、夹子与色卡匹配。

1.引导幼儿学习将相同颜色的夹子与色卡匹配。

师:刚刚在做游戏的时候,老师听到夹子宝宝说肚子饿了,这该怎么办呢?

2.幼儿尝试操作

三、按动物颜色数量匹配相应夹子。

1.学习按动物颜色数量匹配相应夹子。

师:老师的夹子宝宝吃饱啦!它想找好朋友一起出去玩。我们一起帮它们找朋友吧!

2.集体操作:夹夹子。

3.幼儿尝试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4.成果展示,教师评价。

请几个小朋友上来说一说是怎么帮助好朋友的。

教学反思

本此活动的设计创意源于幼儿平时生活的小细节,选用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夹子为题材,延发出一个生动而极富内涵的生活化、游戏化的数(科)学活动。

第一环节开始在教师身上夹夹子,通过点数和说出总数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幼儿自由的玩夹子让孩子自己夹出喜欢的形状,物体等,同时请小朋友一定要爱护小夹子,要不然小夹子就不能和小朋友做游戏了,每个孩子在这一环节都能玩的尽兴,用小夹子夹出的物品让孩子体验到强烈的成就感,游戏后让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前面,进行展示,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点数。

然后第二个环节教师利用夹子本身颜色的不同,让每个幼儿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做一件作品,引导幼儿巩固了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并对颜色分类,这一系列的细节,不仅帮助孩子手口一致的点数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孩子手指小肌肉动作。孩子们玩得非常尽兴!

第三环节,延续了夹子为线索,出现了对数字的巩固和认识,在让孩子手口一致的点数的基础上进行夹子与数字或颜色之间的匹配,这一环节孩子的兴趣点更高,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毛绒玩具,仔细观察毛绒玩具身上的`不同来进行找朋友的游戏,有的孩子观察出毛绒玩具身上有数字就按照数字对应夹夹子,有的孩子按照毛绒玩具的颜色夹夹子,还有的孩子观察敏锐根据毛绒玩具的颜色和玩具身上的数字夹上了相对应的夹子,本环节达到了教育的目标,锻炼了孩子手眼协调的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把毛绒玩具和小夹子收起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对活动进行延伸,让幼儿回到班级对班级的男生女生进行点数,巩固学习的内容。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以自己富有活力和亲和力的教态感染每一个孩子,牢牢地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在引导幼儿操作学习的时候,语言明确,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计的活动环节非常适合小班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的特点,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实在自己反复动手操作中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主要是起到引导的作用,都是幼儿自己积极参与和动手操作,给每个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操作空间,活动效果较好。

小班数学10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两种实物有规律地交替排序,对应匹配,感知序列。

2、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3、能正确使用单位量词“根”、“只”、“条”、“头”。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大象5只、香蕉5根、小狗4只,骨头4根,小猫3只,小鱼3条,青蛙5只,荷花5朵,标记图一张。

2、学具:幼儿用书33、34页。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依样接放,交替排序。

出示标记图和4只交替排序的大象和小狗,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和小狗的排列规律,说说:图上有什么?它们是怎样排队的?

出示2只大象和2只小狗,引导幼儿帮它们排队,请个别幼儿来操作,边排边说:一只大象排在小狗的后面,一只小狗排在大象的后面……最后,从前往后说一说:它们是怎样排队的?

(2)对应匹配食物。

出示香蕉和骨头图片,让幼儿看图说说:这里有什么?谁来把它们送给大象和小狗,边送边说:××,我送你一根什么,…..

请个别幼儿在黑板上操作,学习正确运用量词。

2、操作活动。

(1)、第一 、二、三组。

排序匹配活动。

观察标记图上的动物,学习依样接着摆放动物,再对应匹配食物,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说。

(2)、第四、五、六组。

依样排序。

观察标记图上的图片,请你依样排列。

观察实物数量,画出相应数量的短线或小圈,记录实物数量。

3、活动评价。

4、展示幼儿活动材料,请幼儿说说他市怎样排卡片的,体验有规律的`序列。

活动反思:

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探索发现,使幼儿能正确区别,理解排序的实际意义,引起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好奇和探索兴趣。

小班数学10的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幼儿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 在快乐的情境中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活动准备:

1.树墩(大积木人手一份)2.小鱼和钓鱼竿人手一份3.小猫头饰人手一份4.筐一只5.音乐磁带6.模拟池塘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1.角色渗透

“我是猫妈妈,你们是谁呀?”

2.一个猫妈妈又许多的猫宝宝。

3.猫宝宝们,我们一起开小火车去森林里玩吧。(听音乐)

(二)分树墩

1.森林到了,有好多小树墩,都有哪些颜色呀?

2.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小树墩?(丰富词语:有许多小树墩)

3.一个猫宝宝搬一个你喜欢的`小树墩。

4.许多小树墩到哪里去了呀?你搬了几个小树墩?(逐一寻问)

小结:许多的小树墩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三)分鱼竿

1.猫宝宝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呀?(小鱼、老鼠..)

2.我们去钓鱼吧。看,这里有多少钓鱼竿?(引导幼儿说:许多钓鱼竿)

3.分鱼竿:你拿了几根钓鱼竿?

小结:许多钓鱼竿到哪里去了呀?原来许多钓鱼竿可以分成一根一根。

(四)小猫钓鱼

1.池塘里有多少小鱼?(许多)

2.提要求:一个个猫宝宝钓一条鱼。

3.手鱼竿:一根一根钓鱼竿变成了许多钓鱼竿。

(五)收小鱼

1.收小鱼:我们把一条一条小鱼放到老师的大锅里煮一煮。

2.引导幼儿边放小鱼边说:“我放了一条小鱼。”

3.现在猫妈妈的大锅里有几条小鱼?(许多)

小结:一条一条小鱼又变成了许多小鱼。

(六)分小鱼

1.许多小鱼煮好了,我们要来分小鱼啦。

2.引导幼儿一边拿小鱼一边说:“我拿了一条小鱼。”

3.猫宝宝们,你们拿了几条小鱼呀?小结:许多小鱼可以分成一条鱼一条鱼。

4.现在我们来吃小鱼了。什么味道呀?

(七)活动结束

1.小鱼吃完了,我们要回家啦。

2.放树墩:请你们把小树敦来给妈妈,引导幼儿说,你给了几个小树墩?

3.小结:一个一个小树墩,变成了许多小树墩。

4.开小火车回家。

小班数学10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幼儿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能用“大”或“小”来表述物体,体验物体的相对性。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实物(如碗,皮球等)

2、雪花片大的,小的和幼儿人数相等。

3、大小皮球各半,大小筐各一只。

活动过程:

1、比比哪个大,哪个小

逐一出示各种实物(如碗,皮球等)每种大小各一个,教师问:“这是什么?哪个大?哪个小?”再出示大小篮子各一只,请幼儿按大小给实物分类,大的放在大的.篮子里,小的放在小篮子里。

2、玩“听口令举雪花片”的游戏

请幼儿每人拿一种图形雪花片,大小各一片,听教师的口令举雪花片,如举大的圆形雪花片,举小的正方形雪花片等等。

3、玩“拣皮球”游戏

①幼儿围在皮球周围念儿歌。“小小皮球真调皮,一眨眼儿跑掉了。”念完儿歌后,教师把大小皮球向四周滚出去,幼儿分散捡皮球,捡到皮球后说,“我捡到一个大(或小)皮球。”

②出示大小筐各一只,请幼儿先想一想自己的皮球应放在哪个筐里,然后把自己的皮球放到筐里。

小班数学10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三角形图形、画点的底图、水笔、三角形组合的挂图、教室周围布置三角形的实物。

2、正方形的蜡光纸、剪刀、胶水、图画纸。

活动过程:

1、导入:有个图形宝宝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图形宝宝吗?

2、出示三角形,让幼儿说出三角形的名称,然后让幼儿找出教室周围与三角形相似的实物。

3、提出问题:“你怎么知道它们是和三角形宝宝一样的图形?”引导幼儿用手摸摸三角形的角和边,体会三角形的外形——三个角,三条边。

4、出示三角形组合的'挂图:

1)引导幼儿找出挂图的图案都是三角形组成的。

2)请幼儿说说怎么知道是三角形组成的。

5、出示左图,请幼儿用直线与点连接起来成三角形。

6、老师与小朋友一起讲评连接三角形的情况。

7、剪贴花: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花是用什么图形粘贴的。

2)提出问题:没有三角形的蜡光纸怎么办?(引导幼儿用正方形折剪成三角形进行粘贴。)

活动反思:

在这堂课上幼儿是被理解、尊重、接纳。是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小小的自主发展。

在这堂课上教师是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是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的发展。师幼配合很好,教师能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小班数学10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在看看、排排的游戏中按照花儿的大小排序,进一步感受春天是花儿盛开的季节。

活动重点:理解按照大小递增或递减排序的方法

活动难点:四朵花按大小排序

活动过程:

一、不同大小的花(环节意图:通过欣赏不同的花,了解花儿的多姿多彩,感受春天是花儿盛开的季节)

ppt1:出示满园郁金香花图片

1、上海植物园里花都开放了,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

ppt2:出示三朵大小不一样的花

关键提问:我把其中最美的三朵拍下来了,看看它们除了颜色不一样还有什么不同?

幼1:有的大的有的小的(师:大小不一样)

幼2:这里有很多花(师:五彩缤纷的花朵)

小结:植物园里有许多花,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

过渡语:大今天我们用这些花朵玩游戏,好吗?

二、给花儿排排队(环节意图:通过幼儿反复操作理解按照花儿大小排序的方法)

(一)三朵花儿排排队

1、介绍操作材料:(出示操作底板)等会把花插在透明的塑封纸后面。

2、操作要求:等会每人三朵大小不一样的郁金香,请你们给他们排排队,记得从有标记的地方开始排哦!

观察要点:

幼儿是否能从有标记的地方排列。

幼儿是否能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把花排列好。

观察幼儿排列的方法: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3、交流分享:你是怎么样给花排排队的'?为什么这样排?

小结:原来大小不一样的三朵花我们可以按照从小到大排列,也可以按照从大到小给它们排排队。

(二)四朵花儿排排队

1、要求:把大小不同的四朵花用刚才的方法排列整齐,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

2、观察要点:

幼儿是否打乱原来的排列,还是直接把第四朵花插进去排列。

四朵花排列时幼儿出现了什么难点。

3、交流分享:

(1)你是怎么让第四朵花排在花的队伍里的?(排序方法)

(2)展示两种不同的排列方法

延伸:除了郁金香花开了,你还知道哪些花也是在春天开放的?

(引导幼儿活动后把花按照大小不同种植在班级的自制的草地上。)

小班数学10的教案篇7

游戏目标:

1.能够辨别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能够按照形状的不同进行分类。

重点难点:

按照物体的不同形状进行分类。

游戏准备:

1.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若干。

2.生活中形状分别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物品若干。

3.三个敞口纸盒,盒子外面分别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图案。

4.三个篮子,分别带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标记。

游戏过程:

1.师:今天图形宝宝们一起做游戏了,他们玩得可高兴了。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

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混在一起,让小朋友找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引导其说出图形的形状。

2.师:图形宝宝们玩累了,小朋友们愿意把他们送回各自的家吗?

让小朋友找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并按形状的不同将图形宝宝送回家(有图形图案的盒子)。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把所有的图形宝宝都送到家了。

3.出示一些形状分别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物品,请小朋友说一说:哪些物品是圆形?哪些物品是三角形?还有哪些物品是正方形?

4.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做一次小小搬运工?

老师引导小朋友把物品按形状送到具有相应标记的篮子里,直到把所有的物品分类放完。一边放一边说“我把xx送回家”或者“我把xx搬回家”。

5.老师和幼儿一起分享劳动的乐趣及成功的喜悦。

延伸活动:

1.老师带小朋友分别到物品的“家”前观察,并用语言表述。如“xx找到家了”。

2.多准备一下形状不同的玩具或物品放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在平时的游戏中练习图形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