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有助于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鞋儿歌教案最新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鞋儿歌教案篇1
【活动目标】
乐于学儿歌,能愉快地和大家一起说儿歌。
乐于参加“找朋友”的游戏,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提前把花儿、蝴蝶、蜜蜂的图样(见材料制作)做成头饰。
?花儿的世界》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8-19页。
【活动过程】
形式:集体/小组
向幼儿提问:花儿喜欢跟谁做朋友?
出示电子书或幼儿用书,与幼儿一起读儿歌《和昆虫做朋友》,教师边指汉字边带领幼儿读:
和昆虫做朋友
花儿和蝴蝶是好朋友,
花儿和蜜蜂是好朋友,
好朋友,招招手,
来玩游戏不要走。
向幼儿提问:
谁跟蝴蝶和蜜蜂是好朋友?(花儿。)
为什么花儿是蝴蝶和蜜蜂的好朋友?(花儿给蝴蝶和蜜蜂提供食物。)
请幼儿戴上花儿、蝴蝶或蜜蜂的头饰玩“找朋友”游戏,“蝴蝶”和“蜜蜂”需分别找“花儿”,二人一组,手拉手说儿歌。当说完儿歌后,他们可以找另一朵“花儿”做朋友。
活动评价
能说儿歌《和昆虫做朋友》。
乐于参与集体游戏。
活动建议:
准备头饰时,“花”的头饰要多一些,基本上是“蜜蜂”和“蝴蝶”头饰的总和。
鞋儿歌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根据画面进行初步的判断、想象,并乐意大胆讲述。
2、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体验其诙谐性,初步学说儿歌。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小手偶1个;小、小猴、长颈鹿、、小兔的图片各1张;花园图1张。
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
(1)出示手偶小:“小朋友,你们旅行过吗?我要去旅行了,你们猜猜我会去哪玩呢?”
(2)幼儿自由的讲述。
(3)请幼儿回答小去哪旅行了?
2、找秘密,学习儿歌第一部分内容
(1)出示背景图:“你们看,小去哪旅行了?”
(2)“啊,好漂亮的花园呀!小真是高兴。咦,小突然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呀?我们一起找找吧!”
(3)引导幼儿在图中寻找“绳子”“滑梯”“水管”“秋千”。启发幼儿用“我找到了、、、、、、”来回答。
(4)“你们真棒,全都找到了。小这回可是更高兴了。吱吱,吱吱,爬‘绳子’喽、、、、、、”教师边用儿歌的语言讲述边让小在背景图上玩耍。幼儿欣赏儿歌第一部分内容。
(5)请幼儿猜想“绳子”“滑梯”“水管”“秋千”从哪来的,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6)请幼儿学着小的样边念边“玩”。
3、揭谜底,学习儿歌第二部分内容
(1)“哦,我们来看看着绳子到底是哪来的呀?”教师拉绳子出现一头老牛。运用儿歌的语言讲述:“原来是老牛的'尾巴呀。”
(2)同样的方法请幼儿来揭示秘密,师幼共同学习儿歌的内容。
4、和幼儿一起边学小的动作边完整的念儿歌。
附儿歌内容:
小的旅行
吱吱,吱吱,爬“绳子”喽,原来是老牛的尾巴呀!
吱吱,吱吱,爬“山峰”喽,原来是骆驼的驼峰呀!
吱吱,吱吱,爬“管子”喽,原来是的鼻子呀!
吱吱,吱吱,钻“地洞”喽,原来是大肥猪的大鼻孔呀!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自己扮演“鼠妈妈”,孩子们则扮演我将诗歌中小旅行要去的五个地方分别以图片的形式来呈现在活动室的五块墙上,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吱吱、吱吱”地旅行着,来到旅行地点“绳子”处,我请他们观察图片,看看小在做什么?到什么地方旅行了?由于考虑到要让孩子们进行充分地想象,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在布置的时候,一开始都是将图片右边部分的整体图片给遮住的,他们只能看到“牛尾巴”这个局部。
在许多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我揭开了神秘的另一半图片,和孩子们边用肢体动作进行表演,边带领他们念着诗歌中的句子“吱吱,吱吱,爬‘绳子’喽,”原来是老牛的尾巴呀!由于有了第一张图片的经验后,聪明的孩子们在接下来几张图片的学习过程中变得更为主动了,他们会运用“吱吱、吱吱……”和“原来是……”这两个句型了。“山峰、管子、树林、地洞”在他们眼里又成了蘑菇、滑梯等各个旅行地点。
在这个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把自己想象成是一只小,在活动室里边走动边学习。虽然在整个活动中有个别孩子会在某个环节中表现得有些兴奋,但在我的提示下,他们还是能做一只守纪律的“小”的。
儿歌的掌握仅仅通过一至两遍的学习显然是不行的,但根据以往的经验,我觉得要是把“我们再来一遍。”这句话抛给孩子们的话,很定会有很多孩子的兴趣会减半。于是我想到了让更多的家庭的成员也来旅行。
鞋儿歌教案篇3
一、设计初衷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同时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每年的冬至家家户户都有吃汤圆、吃麻糍来表示全家团聚、庆丰年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厨具却很难做出口味地道的麻糍了,很多人对其传统的制作过程也已全然不知。冬至即将来临,利用现有的资源让幼儿亲身体验制作麻糍,不仅能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气息,了解麻糍的制作过程,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对传统工艺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冬至与麻糍的意义,掌握制作麻糍的基本常识及制作技能。
2、能独立或与人合作制作麻糍,体会劳动的快乐,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三、客座教师
章良忠(以下简称“章”)
四、活动对象
小班
五、活动准备
1、与客座教师联系,把制作麻糍的工具准备好。(糯米、芝麻、黄豆、红糖)
2、联系车辆。
六、活动过程
(一)教师交代活动目的.及注意事项。
1、师:过几天就是冬至了,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吃麻糍,你们知道麻糍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幼儿:不知道)那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参观麻糍作坊,好吗?
2、师:外出活动应该注意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注意安全、要排好队伍、讲礼貌,等等)
教师小结:外出时除了讲礼貌,还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到『糍店,那儿人很多,很挤,小朋友要注意安全,还要跟好队伍,并要在老师指定的地方参观,不能随便乱跑。
(二)谈话,激发兴趣。
1章:小朋友吃过麻糍吗?幼:吃过,很好吃。
2章:你们还记得麻糍是什么样的?幼:圆圆的,软软的;黏黏的`,外面还有粉;特别软,粘牙……
章:看来小朋友很喜欢吃麻糍,说得很棒。
3章:谁知道麻糍是用什么做的?幼:我奶奶说是糯米粉做的;可能是面粉做的,要搓圆……
4章:今天,我就带小朋友去看一看麻糍到底用什么做,要用到哪些工具?了解麻糍的制作材料、工具及程序。
1、捣米
(1)章: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呢?幼:好大的石头,中间有个大口,是用来盛水的吧!章:这叫捣池,是用来捣米的。我们做麻糍先要将米蒸熟,再倒入捣池中反复捶捣,直到米粒全都一起为止。
(2)幼儿观看捣米操作情况。
(3)幼儿尝试、脑沁。
(4)幼儿说说淘米的感觉。幼:好重,抬不动;太累了,我们两个人也抬不动…章:捣锤是用石头做的,有几十斤重!这些米就是谌着重的作用才能融在一起。
2、癍团曾
(1)章:我们要将捣成的米团捏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麻糍。谁知道怎么把米团变成麻糍?幼:用手搓;就像搓汤圆一样,先搓圆再压扁……章:到底是不是,我们一起来看一举
(2)章沸黯碰:锄一部分米团矽人手中,捏出小块拉断。好吗?
(3)幼儿操作,讲述涟动体』幼:这米好黏,手都粘住了,很难捏;刚开始辖出夹垦圆圆的,可是拉也拉不断,所以就变得长长的了;米团软软的像棉花,就是太粘手了……
3、滚豆沙
(1)让幼儿区别滚过豆沙和没滚过豆沙的麻糍的呸道。章:你们来尝尝自己捏出来的麻团。幼:淡淡的不怎么好吃。章:这个好吃吗?(幼儿品尝)幼:又香又甜。章:所以做麻糍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滚上豆沙,这样味道才好,但豆沙不能滚太多,也不可太少,还要滚得均匀。
(2)观看客座教师滚豆挲。
(3)师幼共同尝试滚豆觊
4、幼儿品尝。
(三)小结。
师:小朋友,伯伯为我们做的麻糍好吃吗?幼:好吃!师:但是做出这么好吃的麻糍要付出很辛苦的劳动,你们刚才也看了章伯伯在捣米的时候流下的汗水,可见我们的粮食来的是多么不容易!我们不仅要爱惜粮食,而且要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四)延伸活动(回幼儿园尝试做麻糍)师:小朋友,我们观看了制作麻糍的过程,现在我们也来做麻糍,让我们跟着厨房阿姨一起来做吧!
1、幼儿尝试制作麻糍。
2、幼儿品尝。
七、活动成效
孩子们在了解制作麻糍的过程中感到兴奋、新鲜好奇,表现得非常积极,每一环节都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认识传统工具,在体验到劳动快乐的同时也感受到取得成果的不易。吃着亲手制作的麻糍,节日的气氛已悄然走进每个孩子的心里,今年的冬至对孩子来说一定意义非凡。
鞋儿歌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儿歌的名称,学念这首儿歌。
2、幼儿能向小青蛙学习,游泳不怕水。
3、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过程:
出示青蛙,引起幼儿兴趣。
――它是谁?它有什么本领?
欣赏儿歌
――教师边念儿歌边放
――为什么说小青蛙的胆子大?
――它是怎么跳下水的?
游戏――跳水
――幼儿学做小青蛙(每个人站在自己椅子上往下跳)
讨论:
我们怎么像小青蛙学习?
附:跳水
小青蛙,胆子大,跳水游泳都不怕。
“扑通”一声挑下水,心里乐的笑哈哈。
活动反思:
正如《纲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活动始终以动静结合融入的形式展开,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实践中接受。所以孩子们整个活动很积极,效果很好。
鞋儿歌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地找出儿歌中语句错误的地方,并修改。
2.感受儿歌的幽默风格带来的乐趣,学习朗诵儿歌。
3.体验学习《颠倒歌》的乐趣,有兴趣参加听听、想想、改改活动。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已获得一些正确的认知知识,认知经验。
活动过程:
一、律动游戏
二、导入
师:今天啊,我们要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旅行,想去吗?(出示城堡图片)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城堡有什么特别吧。
三、活动过程
1、师边播放ppt,与幼儿一起找找哪儿特别。
师提问:这是什么树?那应该结什么什么果子?出示桃子图片。
师提问:这是什么树?(柳树)那看看长着什么啊?
师逐个提问,引导幼儿说出奇怪的地方。
2、师结合ppt,完整读儿歌《颠倒歌》.
3、学念《说颠倒》,进一步体验活动的乐趣。
幼儿学念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幼儿念准字音。
活动延伸:
修改儿歌中的错词,编出正确内容的儿歌。
在集体交流时,教师根据幼儿修改的正确内容及时的出示、变化教具。
活动反思:
在开始过程中让幼儿结合ppt与图片,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从而加深对儿歌的'理解。在儿歌结合图示朗诵儿歌的过程中,组织幼儿进行集体学习。我根据本班幼儿语言发展水平把教材中创编环节放在了活动延伸部分,把提升部分改为把颠倒歌改正确歌。在此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能很好的儿歌内容,并能很好的朗诵出来。整个活动效果较好,幼儿的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能够很好的完成预期目标。
但是不足之处也很多:课件应该为教学服务,但是感觉自己这节课课件来牵着教师走,时间安排不太合理所以学念儿歌时计划的火车接龙环节省去了,学习儿歌部分时间有点短;课件制作不够精细;整节课感觉很匆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控制好课堂。
鞋儿歌教案篇6
小班儿歌32首
1、《幸福的家》(小班)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拍手双手打开呈花状)
有爸爸有妈妈。(左手掌和右手掌分别对扇两下)
我们相亲又相爱,(五个手指头依次对碰)
快快乐乐笑哈哈。(拇指与食指对绕,最后双手抓挠)
2、《毛毛虫》(小班)
这是一个大木桶,(左手掌弯曲成桶状)
桶上有个盖,(右手平盖在左手上)
盖上有个孔,(食指与中指稍分开)
让我看看是什么,(用眼睛看右手孔)
原来躲着毛毛虫。(左手食指穿过孔,做蠕动状)
3、《乌 龟》(小班)
乌龟乌龟爬爬,(右手合拢放左手手心上爬)
一早出门采花,(换左手)
乌龟乌龟走走,(右手合拢放左手手背爬到胳膊上)
傍晚还在门口。(换左手)
4、《小雨伞》(小班)
小雨伞,真淘气,(左手手心向下右手食指顶在左手心呈伞状)
爱和雨滴做游戏。(左手手心向下右手食指顶在左手心呈伞状)
转一转,滴一滴,(左右手食指相对饶圈,食指向前点3下)
滚一滚,淅沥沥,(左右手握拳相对饶圈,五指下垂依次前后抖动)
滚滚转转真有趣。(左右手握拳相对饶圈,左右手食指相对饶圈,)
5、《豆乖乖》(小班)
小豆角,真可爱,(手掌相对动一动大拇指)
里面住个小乖乖,(手掌合拢把两个拇指藏在里面)
小朋友们把门开,(手掌平打开,手心向上)
豆乖乖呀快出来。(双手分开,四指相握,大拇指动一动)
6、《糖葫芦》(小班)
冰糖葫芦酸又甜,(伸出食指晃动)
小小山楂圆又圆,(食指和大拇指捏成圆形,左右手各出示1次)
妈妈宝宝一起串,(左手捏成圆形,右手伸出食指穿进圆中)
串起糖葫芦过大年。(双手拍手)
7、《洗 手》(小班)
卷起两只小袖口,(左右手交替做挽袖状)
轻轻拧开水龙头,(左手叉腰,右手划半圆)
我把小手伸出去,(手心向上伸出胸前)
洗洗我的一双手.(双手做洗手的动作)
先和肥皂握握手,(左手压右手1下,右手压左手1下)
手心手背都搓够,(手心对手心,手背对手背)
搓完用水冲一冲,(双手放在胸前)
甩甩水珠落池中.(左右手向下扇动4次)
摘下毛巾擦干净,(双手做擦手的动作)
一点没湿衣袖口,(双手左右摆动)
伸出手儿比一比,(手心手背各向上1次)
看谁洗的最干净(拍手1次,双手晃动)
8、《五只猴子》(小班)
有一只猴子爬到树上吃香蕉,(伸出左手一只手指晃动)
又有一只猴子跑来,现在有几只?1,2(左手两只手指,右手进行点数)
有两只猴子爬到树上吃香蕉,(伸出左手两只手指晃动)
又有一只猴子跑来,现在有几只?1,2,3(左手三只手指,右手进行点数) 有三只猴子爬到树上吃香蕉,(伸出左手三只手指晃动)
又有一只猴子跑来,现在有几只?1,2,3,4(左手四只手指,右手进行点数) 有四只猴子爬到树上吃香蕉,(伸出左手四只手指晃动)
又有一只猴子跑来,现在有几只?1,2,3,4,5(左手五只手指,右手进行点数) 有五只猴子爬到树上吃香蕉,(伸出左手五只手指晃动)
一不小心掉下一只,(五只手指收回一只)
现在剩几只?1,2,3,4(右手进行点数)
有四只猴子爬到树上吃香蕉,(伸出左手四只手指)
一不小心掉下一只,(四只手指收回一只)
现在剩几只?1,2,3(右手进行点数)
有三只猴子爬到树上吃香蕉,(伸出左手三只手指)
一不小心掉下一只,(三只手指收回一只)
现在剩几只?1,2(右手进行点数)
有两只猴子爬到树上吃香蕉,(伸出左手两只手指)
一不小心掉下一只,(两只手指收回一只)
现在剩几只?1(右手进行点数)
有一只猴子爬到树上吃香蕉,(伸出左手一只手指)
一不小心掉下一只,(一只手指收回一只)
现在剩几只?剩下没半只(双手手腕花,手心朝上)
9大拇哥 (小班)
大拇哥,二拇弟,(左右手相对,伸出大拇指、食指)
中三娘,四小弟,(伸出中指、无名指)
小妞妞,来看戏,(伸出小拇指,弯曲四次)
手心手背心肝宝贝。(双手伸出手心手背;手心相靠、手背相靠)
10小松树 (小班)
小松树,(双手大拇指小拇指指尖相碰,其余三指分开指尖向上)
点点头,(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一次碰在一起)
雨来洗洗脸,(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开一次做绕指转动)
风来梳梳头,(五指做交叉立起)
太阳公公一出来,(双手握拳,拳心相对)
伸手又抬头。(五指依次打开,手腕相碰,手指立起)
11茶壶茶碗 (小班)
小茶壶,小茶碗(左手握空拳,右手握拳竖起拇指)
呼――呼――(右手拇指向左拳心做到水状)
小筷子,小饭碗,(右手伸出两个手指,左手比做小碗)
夹――夹――(右手做夹的动作)
小脸盆,小搓板,(双手手心向上
托起,在右手手背翻向上)
搓――搓――(右手手掌接着搓左手的手心)
小画笔,小画板,(右手食指伸出,左手手心打开)
刷――刷――。(食指在手心来回画)
12、看着容易做着难(小班)
瓜子这么尖,(双手五指合拢在体前)
荷叶这么宽,(双手平打开,手心向上)
饺子这么长,(双手平打开的基础上,大拇指向外,四肢合拢)
看着容易做着难。(右手食指伸出,其余四指握拳,食指指向四指并拢拇指伸出手心向上的左手,在轮流交换指向)
13、包水饺 (小班)
羊妈妈,包水饺,(双手指尖向下,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从中间向两边捏4下)
中间凸起两边翘,(双手握紧,伸出大拇指和小拇指)
有的像小船,(上边动作手心向里,小拇指指尖相对,左右横向晃动)
有的像元宝。(手心向外翻)
14、土豆(小班)
土豆,土豆,丝儿,丝儿,(双手握拳前后伸缩两次,双手大拇指食指做shou枪状食指相对前后伸缩两次)
土豆,土豆,皮儿,皮儿,(双手握拳前后伸缩两次,双手五指并拢中心向前推两次) 土豆,丝儿,土豆,皮儿,(双手握拳前后伸缩一次,双手大拇指食指做shou枪状食指相对前后伸缩一次,双手握拳前后伸缩一次,双手五指并拢中心向前推一次)
鞋儿歌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并用优美的节奏和音韵朗诵儿歌。
2、初步认识字宝宝“颜色”和“胖”。
3、初步理解儿歌,感受儿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指偶娃娃(黄、白、黑、红、棕各两个)、挂图、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
师:今天老师带来五个可爱的胖娃娃,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他们带来一首儿歌,要小朋友认真听儿歌,他们才出来和你们做朋友,你们想和他们做朋友吗?那现在要认真听一听这首儿歌。
二、听录音,知道儿歌的内容。
师:听完儿歌,小朋友们都听到了些什么?有多少个娃娃?有什么颜色的娃娃?
三、幼儿学念儿歌。
1、教师念一遍。
师:好了,听老师念一遍儿歌,小朋友轻轻地下面跟着念。
2、教念儿歌。
师:你们想不想学习这首儿歌?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儿歌。(一句一句的教,让幼儿跟读,且让幼儿读清楚(2-3遍))。
3、让幼儿听录音,跟录音读,请小朋友上来念儿歌(分组)。
师:谁想和胖娃娃做好朋友,请他上来和他们一起念儿歌。
四、认字宝宝、“颜色”和“胖”,玩“找字宝宝”的游戏。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现在字宝宝“颜色”和“胖”藏在许多的字宝宝里,他们要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小朋友要把他们找出来。
五、念儿歌(手指字宝宝)
师:我们一边念儿歌,一边指字宝宝念(2遍)。
附《五个胖娃娃》
五枝彩笔画呀画,
画出五个胖娃娃。
黄娃娃,白娃娃,黑娃娃,
红娃娃,棕娃娃,
皮肤颜色不一样,
亲亲热热像一家。
鞋儿歌教案篇8
设计意图:小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民间游戏“拉大锯”注入儿歌的元素,更显示出它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小班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而且民间游戏“拉大锯”可以在教室里随时随地开展,不受时间场地等条件的限制,不用任何道具就能玩得很开心,针对这些特点,我班开展了“拉大锯”这一语言活动,让幼儿通过自身的参与、表演、学习朗诵儿歌,与同伴、老师一起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拉大锯》,发准“j、x”的音。
2.运用听说游戏的方式学习儿歌。
3.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重点:
运用听说游戏的方式学习儿歌。
活动难点:
能换词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事先与配班教师进行两人合作的拉大锯游戏。
(第一、二句)手拉着手前后晃动身体,(第三句)用手指着对方,(第四句)拍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
“(打开电视,展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瞧,这些人在干嘛呢?(拉锯工作)”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与配班教师合作,念儿歌做动作。
1.通过观察教师示范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
“老师也会玩拉锯的游戏,我还喜欢一边念儿歌,一边拉大锯,你们瞧。”
2.两位老师一起边做游戏边朗诵儿歌一遍。
教师:
“小朋友,你们听到我念了什么?”
(请小朋友说一说。)
3.再次表演一遍,速度较慢。
教师:
“这个好玩的游戏叫什么?”
(二)幼儿学习儿歌。
1.幼儿学习童谣《拉大锯》。
教师:
“‘拉大锯’游戏真好玩,我们一起来玩好吗?现在每人手上都有一把大锯子,我们来拉大锯!(两臂伸直,两手放前,上身一前一后做拉大锯样)。”
(集体跟念表演2~3次,鼓励启发幼儿配上相应的表演和动作。)
2.请个别幼儿上前与老师合作,边表演边朗诵儿歌。
教师:
“刚才我们是一个人玩拉大锯,现在我想邀请一个小朋友和我一起玩拉大锯游戏,谁愿意来?”
3.鼓励幼儿主动找一个同伴,两两合作,边朗诵儿歌边玩“拉大锯”的游戏。
4.换词仿编儿歌。
引导幼儿将儿歌中的“姥姥”改成自己喜欢的“爷爷、奶奶”等词,再次在快乐的游戏中念儿歌。
三、结束部分教师:
“‘拉大锯’的`游戏真好玩,小朋友也可以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玩。”
活动反思:
?拉大锯》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精炼,朗朗上口,很适合小班幼儿学习朗诵。
3但是由于儿歌中的“大锯”这一词,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比较抽象,在幼儿的生活经验里可能没有接触过,他们并不了解,这需要我们教师言语上的帮助,以及教具形象的展示,幼儿才能很好地把握,因此我特地从网络中搜索了拉锯的图片,让幼儿有直观的认知,了解拉锯的动作,从而让幼儿学习拉锯动作,就显得很轻松、容易。
在基本部分欣赏儿歌时,我使用了观看情景表演这一方法,通过与配班老师的配合直接把幼儿带入到了活动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着,积极性相当高,也表现出很高的学习兴趣。
在幼儿学念儿歌时,我们让幼儿两两结合,手拉手,一边做拉锯的动作一边念儿歌,在拉锯的情境中念儿歌,幼儿边玩边学,体验到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这样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玩”“动”“学”自然学会了儿歌“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前唱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起去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