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相信教师一定都学会了写教学反思,教师们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的书写,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意识,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类的老师教学反思6篇,供大家参考。
人类的老师教学反思篇1
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以下两个点:作者的想象是怎样推进,作者产生这些想象的依据是什么?在教学想象是怎样推进的时候,让学生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后,我让学生说说作者是怎样将这些内容串联起来,学生找到了过渡句,然后我问学生这样的内容能不能改变顺序。使学生明白这些内容存在逻辑推进的关系,不能改变,在教学第一自然段内容的时候,也是用这种方法,使学生明白想象是要按一定的顺序,是文章层次清晰。在教学作者的.想象是依据什么这一内容时,我主要是以文中的第二自然段为训练点,让学生说一说,尾巴会表达各种感情,是依据什么?学生都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回答,在进行写话训练时,一部分学生写得很精彩:人们生气的时候,也许会把尾巴竖起来;人们发怒时,尾巴也许会气的左右乱晃;人们失败了,也许会把尾巴夹起来……
课后,我留了一项作业:用“如果人类有……为话题写一段话或一篇习作。结果不是令人满意,因为许多同学写成同一个题目,如果人类有翅膀,没有创意,一部分同学并没有把本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为什么在课堂上说的时候,能讲出来,落实到写的时候,去相差甚远?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不仅仅是一节课能解决的,作为语文老师,还有不断思索。
人类的老师教学反思篇2
本文是一篇关于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以科学家从鱼儿能在水中自由升降获得启示,发明潜水艇为例,指出鱼类是人类的老师。二至六自然段例举自然界的种种生物,表现了人类以它们为老师才有发现、发明、模仿,创造出新事物。第七自然段呼应开头,点题作结。本文词语比较丰富,要引导学生领会、积累。
第一次教学本文第一课时,我采用先整体认知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类的“老师”,然后指导学生学习第一、二自然和最后一自然段,点明本课的一个写作特点——前后呼应。第二课时,我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3、4、5、6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用表格的方式列出来,再一一讲解。在教完以后,发现用这种方式学生对内容是吃透了,但对课文中精彩词语的领会和积累,还有课文的朗读时间就不足够了。于是,在二班试教时,我对第一课时作了调整,我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段,然后先讲开头和结尾,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认知。第二课时,我不再采用表格的方式来理解,而是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再作汇报。二班的同学比较活跃,对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非常喜欢,学习的气氛高涨。但由于是自主学习,有些段落就没有人喜欢,特别是看到老师拿出鸡蛋后,大家都对这个内容非常感兴趣,其他的内容兴趣就减低了。所以第三次在我自己班试教时,我就安排一个组学习一个内容的方式,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显得有序多了。
本课教学还有一个重点是“说说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四年级学生平时训练并不多,往往是优秀学生“唱”一下,所以真正要让学生都能说还真是不容易。不过,由于这篇课文结构简单,所以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方法,我让学生运用“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解决、造出)了____。”“人们模仿____,造出(改进)了____。”这样的句式来概括自然段的意思,问题就显得简单了。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觉得,我们就是要让这个例子成为学生的老师。其实,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老师”,我们身边的一切皆可为师。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课后,我还让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与同学分享。
人类的老师教学反思篇3
?人类的“老师”》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文章,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起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
课文的三、四、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写得比较具体,交代了人类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进行发明创造的`过程。三段结构大体相似,但内容浅显易懂。在给足学生时间自足学习的基础上,设计了提示句式,说一说它们的主要内容。“人类从得到启示,发明(设计)了。”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出发,注重细节,关注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如: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体会引号的妙用。注重指导学生的朗读课文中的长句和难读的句子,同时在语境中引导学生理解“剧烈”、“机毁人亡”、“轻而易举”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倒装的因果句式的特点,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等等。关注学生写作方法的习得上,在学生读懂三、四、五小节后,把这三小节的写法与第六小节进行比较,感悟体会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学习最后一小节时,把目标设定为“读出感叹的语气,体会前后呼应的写法。”
注重由课文向课外拓展,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说说还有哪些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例子,最后有了一个大胆的设计,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文章。
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课堂上,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鼓励学生质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人类的老师教学反思篇4
最近上了《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感触很深。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绍有关仿生学方面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因而,在教学中,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还自主学习于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探讨与研究之中,亲身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感和学习语文的乐趣,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预习的能力,所以,自主预习时,我让学生多渠道搜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以便小组交流。精读课文时,主要抓住重点段,即三、四、五自然段,反复研读,挖掘文本内涵。因为这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给学生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重点学习自已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如:“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给我们什么启发?除了文中列举的那些事例外,人类还向哪些生物学习过?等等。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求知的欲望特别地强烈,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尤其是个人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以及小组交流学习成果时,他们畅所欲言,就连平时很少动脑、很少开口的学生,都情不自禁地举起了小手,我也因此被深深地所感染,课堂上掀起了一个高潮又一个高潮。
虽然这堂课只是短短的四十分钟,但带给我的却是太多的震憾。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们的学生有那么大的潜力,那么大的暴发力,为什么我们做老师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顾虑重重放不开手呢?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信任学生,他们只是个孩子;
二、不相信自己,能否驾驭课堂;
三、为了赶进度,怕浪费时间;
四、习以为常,不愿破这个规矩。
五、孤陋寡闻,不思进取。
在快要下课的时候,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也拿一鸡蛋紧握在手中,感觉一下“薄壳结构”。时隔几日,我想起了这个作业。于是,我询问实验的结果。有22人回家做了这个实验,但是,有8人把蛋壳给捏碎了。这给同学们的心中蒙上了一层疑惑:书上说的这种“薄壳结构”不是很牢固,怎么捏也捏不碎吗?为此,我也产生了很深刻地沉思,现在鸡蛋的质量影响了“薄壳结构”的牢固性。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错!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啊!
人类的老师教学反思篇5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绍有关仿生学方面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因而,在教学中,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还自主学习于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探讨与研究之中,亲身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感和学习语文的乐趣,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预习的能力,所以,自主预习时,我让学生多渠道搜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以便小组交流。在谈到:“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给我们什么启发?除了文中列举的那些事例外,人类还向哪些生物学习过?时,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尤其是个人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孩子们畅所欲言。
其实,学生也是人,他们不是机器,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的是要靠我们去引导,教给他们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我们做老师的可要充分相信学生,千万别什么都放不下,那样的话,学生累,你更累。
其实,说来也有些汗颜,孩子们说的有些内容,我还不知道呢。看来,孩子也能成为我们的“老师”。
人类的老师教学反思篇6
人类的老师是谁?这个问题在读题时便引起了我的思考。
读文后不难知道,人类的老师就是那些给人类以启示的生物。但是是不是这些生物就是人类的老师呢?再反复读文,发现人类的老师不是那些生物,而是那些善于思考的人。包括科学家、船舶设计者、建筑师……
生物拥有的特点,是它生存的需要,不管是外形的“流线体”,还是生态的“薄壳结构”,以及翅尖的“厚斑”都是它能在纷繁复杂的生物界中繁衍生息的必须。
那么这些生存必需与给人启示之间的桥梁是什么呢?就是敏锐的观察,细致的思考,创造性的运用。
飞鸟产生在人类还没有出现之前,从原始人类,到进化后的人类,无一天不看见飞鸟的身影从头顶掠过,无一天不设想着能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但是经过千年的时间,我们还是没能实现这个梦想,最终在1903年12月17日,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基蒂霍克飞上了蓝天。这架飞机被叫做“飞行者─1号”。它的产生是美国的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特别研究了鸟的.飞行,并深入钻研了当时几乎所有关于航空理论方面的书籍的结果。让我们大胆设想,如果没有美国的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不懈的努力和思考,纵然飞鸟再多也是枉然。
与其说这些伟大的发明和创造是人类从生物身上学到的,不如说是人类自己在思维与研究的进步造就的。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将目光集中在赞扬这些生物的特点,以及了解生物特点上,更应该关注科学家等人是如何从生物身上学到知识的,受到启发的。
教学设想:
学生自学了解生物自身特点给人类哪些启发?小组完成绘制生物与启发之间的关系表。
然后引用飞机制造的例子引发学生思考,是不是这些生物自身是人类的老师,是他们教会了人类进行科学的改造以及发明的?
运用书上的语言进行表达做为自己发言的依据。
模仿课文3、4、5段,将课外了解到人类受到生物启发的例子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