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与瘦小班教案通用7篇

时间:2024-05-07 作者:Anonyme

通过教案,教师可以制定好课堂规则和纪律要求,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引导学生行为,教师在上课前,为了有序展开教学而必须准备一份教案,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胖与瘦小班教案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胖与瘦小班教案通用7篇

胖与瘦小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大胆地尝试用颜料进行流淌的方法,体验玩色的乐趣;2、感受不同动态的姿势变化,能运用图形进行拼贴,会弯折一下表现肢体的弯曲;3、引导幼儿感受秋天的色彩美,激发幼儿喜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情感;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1、颜料:红、黄、蓝、绿、紫等五种颜色;2、眼药水瓶子、抹布、16k的白纸;3、大小不同的圆形、长方形纸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氛围,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好,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师:哦,秋天到了。那秋天它在哪里呢?今天,赵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寻找秋天,好吗?

(随着音乐进教室,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变化)师:走了这么的路,大家都累了吧,那就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吧!(幼儿寻找座位坐下)

二、提问导入,揭示主题。

师:你们找到秋天了吗?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刚才你都看到了什么?

幼:有黄色的香蕉,还有苹果。

幼:我看到了红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

师:还有没有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幼:老师,我看到了黄色的梨子和麦子,还有那个玉米(提醒幼儿那田野里金黄色的不是麦子,它叫稻子。)幼:我看到了又大又红的苹果、又黄又弯的香蕉,还有······幼:我看到了绿色的葡萄,蓝蓝的天空。

(引导并鼓励幼儿用和优美、完整地语词来表述自己所见到的的食物)师:你们喜欢师:小朋友都找到了秋天,原来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有红通通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金灿灿的香蕉、金色的稻子、紫色的和绿色的葡萄······这么多颜色的水果,把秋天打扮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欣赏颜料流淌画,激发幼儿玩色的欲望。

师:为了庆祝这个丰收的季节,许多小客人聚集在一起举办舞会呢!

师:瞧!谁来了?(出示红色颜料瓶)幼:红颜色宝宝师:第一个是红通通的苹果,它开着他心爱的小汽车"嘀-嘀-嘀!"。

师:打开车门,红苹果下了车关上车门,朝舞台中心走去。"轱辘-轱辘",到达了舞台中间。(采用拟人的手法,提醒幼儿如何进行流淌画的操作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也激发幼儿玩色的欲望。)师:接下来会是谁来呢?(请个别幼儿随便说一说,如:"紫莹莹的葡萄"、"黄澄澄的橘子""金灿灿的香蕉"等等。)师:噢,小朋友真厉害,竟被你们猜中了,是紫莹莹的葡萄来了。(出示紫色颜料瓶)师:紫葡萄今天穿了件漂亮的裙子,他准备给大家跳一段舞。咦,它的漂亮的裙子呢?

师:哈哈!别急别急,说着紫葡萄脱去了外套,将其放在了舞台旁的座位上。小朋友你们在表演时,舞台上能随便放东西吗?(提醒幼儿注意保持画面的整洁,避免颜料打翻)师:现在紫葡萄开始献上她那优美的舞蹈喽!小步走上舞台,向左扭一扭,向右扭一扭,转个圈圈再扭扭,真好看那!

师:哇!已经有两位小客人来到了我们的舞会上,你们还想让谁来参加呢?(请个别幼儿上台尝试颜料流淌画。)师:刚刚第一位小朋友邀请了--黄澄澄的香蕉,可是他邀请的时候不够热情,黄香蕉有些不高兴。谁愿意再来请一次呢?(鼓励幼儿敢于大胆尝试玩色,再次请幼儿上台尝试)师:第二位小朋友表现怎么样?哦,黄香蕉划着小船,左一下,右一下,放下船桨,上岸拿长绳子将小船系好,直直地向舞台这边走来。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好不好?

(带领幼儿集体徒手演示:拎起纸的一边,慢慢的颜料向下流淌,当快要走到边上时,换另一边拎起;也可以换不同的方向拎起纸张,让颜料到处走一走。)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拓展与延伸活动。(学习粘贴不同动态的人。)

(1)欣赏小人的动态,动一动感受肢体的直与弯曲。

师:在这多彩的秋天,也吸引了许多幼儿园的小朋友。瞧!他们在干什么?(玩游戏、做运动)师:你会做着这些动作么,说来试一试?(引导幼儿观察小人的"动态",学着做一做。)

(2)幼儿尝试,知道弯折一下纸条表现肢体的弯曲。

师:老师这还带来了许多则不同大小的圆形、长方形的纸片,想请小朋友用他们来拼一拼这些不同形态的小人,你们会拼么?

师:手臂和小腿弯曲的动作,我们这么做呢?(引导幼儿学会弯折纸条,并且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师:现在请小朋友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片,一起来试一试。

(3)在音乐声中幼儿尽情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创作不同的姿态,提醒注意卫生。

(4)展示、评价幼儿作品,幼儿摆一摆画面上的动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胖与瘦小班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是小班,都是两岁多的孩子,都是新生,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孩子都有些不适应。为了引导幼儿尽快的融入到这个大家庭里,消除他们的陌生感,我设计了一些故事情节,引人动物园内各种动物。做一些动物的卡片和头饰,森林的一些植物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我是···,我会···”的句式进行简单的看图说话。

2、引导幼儿在原有的内容上进行扩展,培养幼儿的思维。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用“我是···,我会···”的句式进行自我介绍和事物介绍

活动准备

小鸟、小鱼、兔子、乌龟、鸽子的头饰若干

大树、石头、小草、蘑菇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老师先介绍认识图片上小动物的名字

2、老师头戴狮子的头饰,给幼儿分别戴上各种动物的头饰扮演小动物

3、老师导入故事,模仿狮子的语气说、森林里就要召开动物运动会了,这些小动物都有他们自己的特长,我们去帮小动物报名好吗?报名时我们一定要说清楚你是谁?你会什么?小朋友,现在请你给小动物们报名吧!

4、小朋友们戴上头饰在大树后面、小草旁边等地方,当老师说请谁那个小朋友上来报名时,戴相应头饰的小朋友就上来报名,老师引导幼儿说“我是···,我会···”。如“我是小鸟,我会飞”

5、引导幼儿拓展思维“小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吗?他们都有些什么本领呢?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都还是可以,整个游戏中,孩子们都很活跃,有个别小朋友对有些动物不是很了解。主要是老师在上课前对动物的描述不是很仔细,导致有些小朋友有些模凌两可。

如果让我再来上这节课,我会先准备好大些的动物挂图,先讲解动物的外貌特征与习性,让幼儿充分了解后再去玩游戏。我还会在游戏结束后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如、我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我是男生还是女生?在什么幼儿园上什么班?

胖与瘦小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儿歌并能够根据儿歌的内容作出相应的动作。

2。体验参与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活动场地

活动重难点:

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

活动过程:

一、游戏准备:按顺序排好

二、

1、老师教授儿歌大皮球,小皮球大大,小小拍皮球,拍皮球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骨碌骨碌一骨碌骨碌二骨碌骨碌三哎呦哎呦,皮球滚下来。

幼儿跟老师读数遍

2、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师:"刚才的儿歌好听吗?我们宝宝一起来一边做动作一边念儿歌好不好?"大皮球,小皮球(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伸直相对做一个圆弧状,前一句双手相对距离大一些,后一句双手相对的距离小一点)大大,小小(重复上面的动作)上上,下下(双手上举,击掌两下,双手下垂弯腰在膝盖前击掌)前前,后后(身体直立,双手在身体前方和后方分别击掌两下)骨碌骨碌一(双手半握拳,在胸前做绕线的动作后伸出右手食指)骨碌骨碌二(双手半握拳,在胸前做绕线的动作后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骨碌骨碌三(双手半握拳,在胸前做绕线的动作后伸出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哎呦哎呦,皮球滚下来(自由动作)

3、请个别幼儿做动作,老师念儿歌并提示动作。

4、全体幼儿一起做动作

三、游戏结束:准备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休息。

教学反思

环境是幼儿与其他方面因素互动的媒介,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幼儿园内环境的能力,给孩子们营造出良好的环境。

由于幼儿教育的教学用具比较简单,因此选择拍皮球活动,此游戏动作单一,幼儿可以轻松模仿,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更容易接受;同时,模仿示范教师的拍球动作,可以锻炼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每个新动作模仿对孩子们来讲就是一次挑战,每战胜一次挑战,孩子们就会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

活动中,教师尊重孩子的个别差异,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调整示范动作,以不同的形式带动孩子参与活动,时刻保护着孩子的自信心,让每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自主感和成就感。小班幼儿的特点要通过对物体的`看、听、摸等多种表现协作活动。因幼儿目的性较差,表现于直接行动,靠模仿。他们的顺序性也较弱,在此项活动中也容易摔倒。但是应提前选好所用皮球,要选择软硬、弹力适中,以免弹力过大、伤到小朋友。

在活动中不仅要鼓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又要引导幼儿服从集体的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在对此项活动深刻的思想探究和剖析后,总结不足、使得个人幼教水平能有长足的进步。将游戏内容和幼儿的学习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幼儿把从各个领域所学到的知识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

胖与瘦小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听辨乐曲中表现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节,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道具表现音乐故事,体验合作表演音乐故事的趣味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6、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7、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配有故事的音乐。

2、蜡笔、纸。

3、大森林的ppt。

4、对乐器有二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故事

1、初步欣赏

t: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听听里面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大森林ppt,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想象。)

2、再次欣赏

t:听到里面有谁?

3、找音色

t:有哪些乐器代表这些人和动物?

(出示乐器ppt了解名称,引导幼儿将角色和音色配对。)

(二)初步表演音乐故事

1、做故事角色的道具

(在了解故事里不同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基础上,和老师一起制作角色道具,如头饰、面具、指偶等。)

2、观摩老师表演

看老师用与幼儿一同制作的道具进行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3、分组分角色表演

幼儿分为三四组,每组中都包含完整的故事角色(彼得、狼、爷爷、小鸟等),自主挑选角色道具,与同伴一起听音乐故事参与表演。

活动反思

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幼儿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

胖与瘦小班教案篇5

设计意图:

橡皮泥是幼儿美工活动不可缺少的材料,在玩泥时,我总是不断地提醒幼儿不能将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不然会把原来漂亮的颜色弄脏的。而在一次玩泥活动中,一个小朋友将红色和黄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了,分不出来,我只好将这两种颜色放在手里捏成一团,这时做错事的小朋友惊喜地喊到:“老师,颜色变了??”这一喊,把周围的小朋友都吸引过来了,大家看到红色的橡皮泥和黄色的橡皮泥捏在一起变成了橙色,孩子们都很惊奇地叫着:“老师,变颜色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我就设计了《颜色变魔术》的活动,以此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大胆创造。

活动目的:

1、感知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2、在活动中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

活动准备:

1、红、黄、蓝颜料,塑料杯、调色盘、排笔、操作纸各若干。

2、知识准备:幼儿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1、教师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引导幼儿观察,说出颜色的名称。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颜色吗?(幼儿准确地说出三种颜色的名称。)

2、教师以神秘的口吻引导幼儿猜想:如果两种颜色混在一起,颜色会不会变?(教师神秘的口吻调动了幼儿猜想的积极性,大家都兴致勃勃地猜想着,有的猜会,有的猜不会。猜想――为下面进入实验操作起了铺垫的作用,幼儿在操作中将会更加认真地观察颜色是不是产生了变化。)

师:颜色到底会不会发生变化呢?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自己来玩玩,看看颜色有没有变化。

二、幼儿分组操作

1、教师介绍分组操作的材料及操作方法。(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小,他们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的,通过教师的讲解,幼儿掌握了操作的方法,能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更好地观察颜色的变化。)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两种颜色混在一起会发生变化,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操作中,玩倒颜色水的幼儿将不同颜色的水倒在一起,颜色马上起了变化,孩子很感兴趣,张琳拿着一杯橙色的水说:“变颜色了!变颜色了!”我问她:“你用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变成的呢?”张琳说:“我用红色和黄色变出来的。”武伊雪说:“我是用黄的和蓝的变成绿的。”佳佳在班上年龄偏小,能力也较弱,她在旁边看着他们,拿着一个空杯子和装有红色水的杯子,倒过来倒过去,我鼓励武伊雪去把自己的好办法教给她。在武伊雪的帮助下,佳佳也变出了一杯橙色的水,她高兴地说:“尤老师,我变出来了。”我向她竖起了大拇指,鼓励她自己变变看,还能不能变出其他颜色。)玩颜料涂色的小朋友玩得也很开心,华煜拿着画笔将红色和黄色的颜料搅在一起,看到颜色的变化了,他开心地拿着其他小朋友看:“你们看,象鬼一样!”旁边的小朋友都伸过头来看,华煜更得意了,拿着画吓小朋友,我及时肯定了他的发现:“你的魔鬼颜色真可怕,大灰狼都会吓跑的,我们大家再来变变看,看能不能变出让小兔子喜欢的颜色,好吗?”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了,又开始玩了。)

三、分享实验成果师

小朋友,你们在玩颜色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幼儿:颜色变了。师:颜色是怎么变的呢?请几个小朋友来变变看。(教师请各组的一个幼儿演示了自己的实验结果,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是怎样操作的。教师提供给幼儿展示自己实验过程的平台,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而底下的幼儿能认真观看同伴的实验操作,并有幼儿在议论着:我也是这样的,我会变不一样的颜色??)师小结: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四、幼儿继续实验,鼓励幼儿换组实验,验证同伴的实验结果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再去玩玩,到你们没有玩过的组玩,看看小朋友的发现是不是一样,也动动小脑筋,想想你能不能变出新的颜色。幼儿进行第二次的实验操作。

五、活动延伸

师:今天小朋友发现了不同颜色混在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这个秘密,真棒!以后我们还可以再找找,发现颜色还有什么秘密。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的日常活动,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

活动回顾:

有几点体会:

一、制定适宜的教学目的,做到心中有目标。《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活动重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两条目的,1、感知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2、在活动中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在活动中我能带着目标去观察孩子的实验操作,重点在引导幼儿通过实验发现颜色变变变的现象,感受其中的乐趣,在发现华煜变出的“鬼一样”的颜色,并干扰了同伴的实验时,能通过教师的及时介入,以变出小兔喜欢的颜色将幼儿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实验中来。

二、给幼儿充分自主探索的空间。活动开始时,教师没有象以往直接示范,引导幼儿观看实验的结果,而只是教给幼儿材料的操作方法,颜色到底会不会变,给幼儿留了悬念,幼儿在操作中惊喜地发现:两种颜色加在一起变成了别的颜色,提高了探索的兴趣,操作更有积极性了。在幼儿第一次实验后,教师请各组的幼儿代表上台演示自己的实验过程,给了幼儿展示的机会,并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用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加在一起变的。同伴的示范有时比老师的示范效果更好,幼儿能在同伴的示范中想想自己的发现是不是和小朋友的一样。

三、关注个别幼儿,注重个别教育幼儿都是有差异性的。在活动中如何关注个别幼儿呢?分组活动是一个好的教育形式,活动中有的幼儿操作方法不对,这时我就让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助他,充分发挥了幼儿间的榜样示范作用。象佳佳在活动中不敢大胆操作,看到同伴实验成功了,心里是羡慕的,这时我让武伊雪去帮助她,在同伴的带动下,她终于也体验到了实验的乐趣,而武伊雪也懂得了帮助同伴是一件快乐的事。

胖与瘦小班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跑交替,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2、 在与同伴一起的游戏过程中,提高避让、控制身体的能力。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难点: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跑交替。

2、指导要点:在游戏场景中,以幼儿扮演动物形象、以教师示范讲解和幼儿练习的'方式引

导幼儿能根据信号走、跑交替。

三、活动准备:

1、小兔、小猫、小狗头饰各一个、小动物家场景3个;

2、平衡木、体操垫、木桩2~3个,积木若干个;

四、活动过程:

1、准备部分

(1)、幼儿跟随教师,走跑进场。

(2)小鸭模仿操

小鸭小鸭走走(左右摇摆);小鸭小鸭嘎嘎(点头);小鸭小鸭游游(扭屁股);小鸭小鸭

吃虫(前后跳跃)。

(模仿操重复2遍)

2、教学与练习部分

(1)开展“小鸭去做客”的游戏,练习按照指令走或跑

1)(教师首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指导语:今天,我们要去小动物家做客,轻轻走

(跑),轻轻走(跑),我的小鸭轻轻走(跑),走(跑)到xx家做客,看看哪只是聪明

的小鸭,能跟着妈妈一起有礼貌的去做客 。

2)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跑交替游戏

3)针对游戏中的问题,进行讨论(特别是听信号、避让及礼貌问题)

4)请个别幼儿再次进行示范,幼儿集体活动2次。

3、开展“小鸭盖房子”的游戏

指导语:小动物的家很漂亮,小鸭也要盖新房子,小鸭宝宝们我们一起去运积木盖房子吧。

(1) 教师交待游戏玩法,边讲解边领着一名幼儿示范

指导语:我们要盖新房子,需要走过小桥,爬过草地,跨过小木桩,然后搬一块积木,从两

边跑回来,把积木送到筐里。

(2)幼儿进行游戏,教师指导。

4、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甩手、拉伸、拍拍手。

(2)小结活动,师生共同离场

胖与瘦小班教案篇7

目标:

1.知道消防队员是生活中帮助我们救火的人,认识消防车、消防工具以及消防员的一日工作。

2、知道119是一个特殊的电话号码,并了解基本的自救方法。

3、幼儿了解基本的防火、救火常识,增强幼儿的防火意识。

4、初步懂得做事要小心,遇到意外不慌张,并设法解决。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过程:

一、1、导入:直接展示ppt里的消防员,提问幼儿这是谁啊?他们能为我们做些什么事情啊?(请个别的幼儿起来回答)

2、让幼儿继续观看ppt,了解一日生活中的消防员要做一些什么事情。(看了ppt请幼儿起来回答,让幼儿再想想消防员除了做这些事情之外还要做什么)

3、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一变魔法的形式变出“玩具消防车”,让幼儿认识消防车,并自由讨论一下消防车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之后继续观看ppt,继续认识消防工具(消防员的衣服、消防工具,防毒面具等)

4、出示实物防毒面具,灭火筒,让幼儿用眼睛看的同时也可以用手去触摸,去感受。

二、出示ppt里着火的图,提问幼儿,遇到着火了怎么办?(请个别的幼儿起来回答)1、让幼儿知道着火了,第一时间就要打119,知道了解119这个电话的重要性。

2、继续观看ppt,让幼儿知道着火了应该把毛巾弄湿捂住嘴巴,并要弯着腰马上逃离着火现场,走到空旷的的地方。

3、表扬消防叔叔真勇敢。

三、游戏活动——我是小小消防员。

玩法:

把幼儿分成2组,当幼儿听到鼓声时,每组第一名幼儿迅速跑到毛巾处,拿起一条毛巾,跑到盛满水的容器面前,把毛巾沾湿后捂住嘴巴和鼻子,趴到地垫上匍匐前进,到达终点后用锤子敲一下小鼓,下一名幼儿再开始游戏。

游戏规则:

1、每个组员都要在听到鼓声后才能出发。

2、必须用毛巾捂住嘴和鼻在地垫上爬行。

1、ppt2、一些常用的消防工具(防毒面具、灭火筒

2、地垫4组平排摆放在跑道上、盛满水的塑料盆4个摆放在地垫前、毛巾与幼儿人数相等摆放在塑料盆前,小锤子4个,鼓4个摆放在终点。

观察和效果分析活动调整

活动反思:

在图片碟片等生动教具吸引下,在老师与家长的配合下,孩子们对消防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识,这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条件,而宝宝认知经验上的丰富,为他们在本次活动中的言行提供的丰富的“话题”,于是参与性与主动性就自然而然的得到的提高。

来自于生活并能运用与生活的教学活动更受孩子们的青睐。于是在活动中我利用电话、娃娃等这些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物品,来带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同时创设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拨电话求救”“抬担架救娃娃”等游戏情景来让孩子更深入的了解、巩固对消防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游戏中孩子们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