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实际的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任务,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教案的完善能够确保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美术课教案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美术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紫色,了解葡萄的颜色。
2、能大胆使用气球蘸颜料点画葡萄,感受叠印效果。
3、学习与同伴分享物品。
【活动准备】
1、一串葡萄,紫色、绿色的水粉颜料,颜料盘,灌有水的气球、擦手的毛巾若干。
2、葡萄示范画。
【活动过程】
1、观察一串葡萄,引发兴趣。
(1)教师出示实物:葡萄是什么颜色的?葡萄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说说葡萄的颜色:紫色。葡萄的形状:圆圆的,一颗一颗紧紧地靠在一起)
(2)教师小结:葡萄宝宝是紫色的,圆圆的.,一颗一颗紧紧地靠在一起。
2、气球也能来画画。
(1)师:这串葡萄真漂亮,我们一起帮它拍张照片好不好?一起来“咔嚓”,哇!照片出来了,真漂亮!(出示葡萄示范画)这张漂亮的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2)示范气球点画葡萄:手握灌有水的气球,用气球的底部亲亲颜料宝宝,点在纸上,按一按,出来一个葡萄宝宝。
(3)请个别幼儿尝试点画。
要点提示在教师示范和幼儿尝试点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注意葡萄宝宝们一个挨着一个,所以要把它们点画在一起,紧紧地靠在一起。
3、幼儿独立操作,感受葡萄的层叠效果。
(1)提醒幼儿在让气球蘸颜料的时候要多蘸一会。
(2)一颗颗葡萄要紧紧地靠在一起,有的葡萄还躲在其他葡萄的后面,引导幼儿感受不同层次紫色的叠印效果。
(3)用手指蘸上绿色颜料,给葡萄添画绿叶。
4、展示作品,幼儿互相讨论,分享葡萄制品。
(1)师:宝宝们的本领真大,画的葡萄真好看,我们自己夸夸自己。
(2)师:你们知道葡萄可以做成什么吗?今天我带了很多用葡萄做出的好吃的食物,大家一起品尝好不好?
美术课教案篇2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人教版中学美术第 册第 课《 》(板书课题),课型是。这一课我设计的教学理念是采用 、 教学法(板书出来)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同学们好,首先请大家看幻灯片,欣赏 作品。同时要求学生带着老师的两个问题去欣赏:这些是 、 ?
(导入部分根据教学目标,我将采用 导入法,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作品,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欣赏提出相应问题,导入今天的课题:《》
二、欣赏经典作品,品味艺术魅力
老师:请大家打开本课教材,找出教材中你最喜欢的一幅作品,并说说它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里?
学生回答,教师作简单的评价
老师:这位同学说的很有道理,这个作品 。像这样的优秀作品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同学们在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要带着问题,咱们分小组进行分析和讨论。
(提出问题)1、 2、
播放幻灯片,欣赏教材中的代表性作品,感受艺术作品的美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所蕴含的技法特色。
老师:下面请每组推选一位同学起来回答。
学生:??老师:这位同学观察的比较认真,但是还有不全面的地方。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的呢?我再找一位同学来回答
学生:??老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在这些优秀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发现了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讲的知识点。(板书知识点)
三、教师示范,讲解要点
欣赏了这么美的作品,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自己动手来画一画呢。不要着急,下面老师就来给大家示范一下。我们要用的工具有,在示范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请同学们在绘画时一定要注意。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应该重点讲解,注意讲清要点,示范清晰,让学生明确工具的使用技巧及注意事项。所以我又安排了一个提问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绘画技法。
在老师示范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哪些规律?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找同学起来回答??”,同学们观察的非常认真,也相当细心。那下面大家就一起动手试一试吧。
四、课堂练习,巡回指导
给出相应的课堂练习题目,并提出要求,说明注意事项。
学生可以单独练习,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合作完成教师巡回辅导,给学生相应的引导和帮助。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难点。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胆表现。注重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以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形式,逐步形成美术素养的方法,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五、教师组织同学展示作品及评价作品。
每组同学推选出一到两幅最优秀的作业进行展示,让这两位同学自己叙述一下绘画的思路,说一下你运用的表现方法,然后老师再来评价。
在评价环节采用多种评价途径,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评价自己评价同学,感受自我实践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六、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和实践,大家欣赏了 感受到了 了解了,掌握了 。在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思考,积极创新,大胆的表达,让老师看到你们都有了新的收获。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我们下节课再见。
我的试讲结束,谢谢评委老师!
七、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的形式,比较醒目、概括。板书也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它既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的知识点,也可以清晰的了解老师的教学思路,把握重难点。
美术课教案篇3
一、名称:
美术粘贴活动
二、目标:
1、巩固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特征及颜色的认识。
2、练习使用剪子,剪图形,并进行粘贴。
3、培养良好的手工活动常规。
三、准备:
1、三种图形的家(纸板)三种图形的不干胶;
2、画好的图形范画及图形;卡纸、胶棒、剪刀若干。
四、过程:
1、(幼儿自由选择图形的不干胶贴在胸前,扮做图形宝宝。请另三们老师举图形牌)引导幼儿找到与之相同图形的家(并启发幼儿说一说自己拿的是什么图形。为什么你说它是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积极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如:用手去摸,用语言表达出来图形的特点。)
2、"请小朋友看一看冯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画呀?"(粘贴画)"你们发现它有什么特点吗?"(引导幼儿说出是由各种图形组成的)"你们想和老师一起来做一幅画吗?"
3、老师提完要求后,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范画,认真观察他们是如何组合的?并自取一筐图形进行剪纸和粘贴。
五、重点:
1、能说出自己剪贴的图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是什么颜色的
2、在制作的过程中,老师要巡视检查,有困难及时帮助
3、引导幼儿收拾好剪剩下的纸头、剪刀和胶棒,培养良好常规。
4、相互欣赏作品,结束!
美术课教案篇4
设计意图:
青花瓷是最富有古代中国浓郁气息的瓷器,青花瓷的主色调为蓝色和白色,图案有山水,鸟兽,人物等,栩栩如生。之前幼儿对青花瓷盘的设计已经让幼儿对青花瓷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次课堂采用不同的形式,请幼儿将青花花纹画在白纸上,再通过折、剪、贴的方式制成一个立体的青花花灯,使幼儿进一步感受青花瓷的纹饰具有连续性和重复性的特点,让幼儿更深的感受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
活动目标:
1.引导欣赏青花瓷,发现青花花纹的连贯性和重复性,并学习制作青花花灯。
2.大胆发挥想象,用好看的青花花纹装饰花灯,体验创造美的乐趣。
活动准备:
白纸、蓝色记号笔、教师自制花灯、教学ppt、剪刀。
活动重点:
引导欣赏青花瓷及用青花装饰的物品,发现青花花纹的连贯性和重复性,并学习制作青花花灯。
活动难点:
大胆发挥想象,用好看的青花花纹装饰花灯,体验创造美的乐趣。
一、欣赏青花瓷图片,发现青花瓷的特点
1. 出示第一张ppt,师:你们看到图片上有什么?(碗、杯子、盘子、瓶子)并请幼儿观察它们在颜色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蓝白相间)
2. 教师小节: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青花瓷。青花瓷都是蓝色也就是青色和白色组成的。青花瓷是我们中国的宝贝,中国的古代人喜欢用笔在瓷器上画各种各样的好看的青花纹,非常漂亮。
3. 那我们也来画一画这些好看的青花纹吧。
二、观察青花花纹,发现青花花纹的特点
1. 出示青花瓷瓶,请幼儿观察瓶上画了哪些花纹?
2. 教师示范画出幼儿发现的花纹,并引导幼儿发现瓶子上的青花纹是重复的,有规律的。
3. 引导幼儿想一想除了瓶子上展示的花纹外,你还想画什么样的花纹?请个别幼儿上来画一画。
4. 教师出示已经画好花纹的纸,引导幼儿发现可以在白纸上画各种各样的花纹。激发幼儿想出更多青花花纹。
5. 出示下一张ppt,这些好看的青花花纹还可以画在钢琴上、伞上、衣服上。
6. 那我们今天要把它画在哪,做成什么呢?
7.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盏青花花灯。教师出示已经做好的花灯供幼儿欣赏,并讲解做花灯的方法。
三、幼儿制作青花花灯,体验创造美的乐趣
1. 人手一张白纸,请幼儿在白纸上设计出各种花纹。
2. 通过折、剪、黏的步骤制作青花花灯。
教师展示幼儿作品并评价幼儿作品。
美术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⒈通过欣赏各种形象加以联想而创作的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组合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⒉将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变化,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不同的艺术作品。
⒊根据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和变化,创作艺术作品。
课前准备:
⒈学生与教师一起收集平时制作纸工、美化教室时剩余的皱纸、彩色手工纸的边角料、废料,准备剪刀、胶水、小镊子以及绘画材料等。
⒉课前教师收集一些根据不同物品变化出来的形象和作品。
⒊教师和学生在课前收集艺术家对形象进行变化的创作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察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图片和学生作品,说说他们给你什么印象?
⒉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板书课题:变换无穷的形象
二、观察与尝试
⒈观察:学生观察课本中的作品,讨论作品是通过哪些方法加以变化而来的
⒉尝试:大胆想象、创造,试着用各种形象变化出其他简单的造型。
三、实践与操作
⒈通过尝试及再次观察作品,小组讨论:在制作是还要注意哪些要点?
归纳提示:
⒉游戏: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变幻出来的造型最多,最美。
⒊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好的作品。
四、评价与反思
⒈介绍自己的作品。
⒉互相评,谁的作品最有趣。
⒊你最喜欢谁的作品,说出他作品的优点和你给他的建议。
五、延伸与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的常见的物品,进行组合产生意外的效果。
美术课教案篇6
师:那么,我们也会将颜色差别大的色彩称之为“对比色”。
板书:对比色。
师:对比色之间差别大,和谐色比较接近相似。如果分别用对比色与和谐色来装饰画面,会带来怎样的效果和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揭示课题“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二、体验对比与和谐
屏幕:用色彩填充同一棵树。
师:同学们看,一棵奇妙的树上长满了各式各样的花朵,还有蝴蝶,还有大大小小的爱心。只可惜,这棵树缺少了什么呢?
生:颜色。
1.体验对比与和谐的感受。
师:对,颜色。老师也挑选了两组颜色,看,这一组是属于什么颜色?这一组又是什么颜色呢?(师生交流)
师生讨论:装饰后的大树画面分别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
屏幕:赏析不同色彩画面的效果。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再来看两组画面,是否如此呢?
屏幕:小结对比色与和谐色效果。
师:由此可见,对比色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
生:回答。
师:由此可见,和谐色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
生:回答。
2.音乐过渡欣赏对比色与和谐色。
师:(“摇篮曲”)自然中那些柔美和谐的色彩,有时就像一首温柔的摇篮曲,抚慰着我们的心灵,让世界似乎都变的静静的
轻轻的;(“加勒比海盗”主题曲)有时候又像是一首激昂奔放的`乐章,让人心潮澎湃,强烈的色彩对比,就好像鲜明的乐曲节奏,令世界也如此明快有力。
3.讨论生活中的对比色或和谐色。
师:对比色与和谐色的巧妙运用,不仅可以美化我们的世界,而且还能给人的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那么在什么场合运用什么色彩,就是一件非常有讲究的问题了。我来考考大家,以下的场所,你觉得应该用什么颜色呢?
屏幕:医院、游乐场、图书馆、幼儿园。
生:自主回答。
4.(屏幕)生活中的色彩。
师:这些颜色不仅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而且还可以装扮我们的生活。
屏幕:公共标志、色盲图、图表等。
师:除此之外,对比色与和谐色还在哪些地方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色彩搭配原理
师:对比色与和谐色的运用真是无处不在,甚至一个小小的纸盒都运用上了和谐色的包装纹样。
可设计师还想在颜色上做点小小的改变,让画面的色彩再多点对比,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生小组讨论。
屏幕:小红块——大红块——粉红块。
师生讨论:影响色彩对比和谐的除了色彩差别大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呢?
生小组讨论。
板书:颜色位置、颜色面积、颜色纯度。
四、体验颜色搭配
1.互动操作练习。
师:合理用好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的关系真的非常重要,服装中的色彩搭配在我们社会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你能帮助这位小朋友设计一下他的服装颜色的搭配吗?
2.巧妙运用色彩对比的案例。
师:《辛德勒的名单》第66届(19xx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这部影片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那个恐怖的年代,世界令人感到末日般的恐怖、黑暗和绝望,而红衣女孩是整部片子中唯一有颜色的人,给人较强烈的关注和印象,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希望。但这件醒目的红衣出现在尸山之中时,则给观众心里带来无比痛苦的感受。导演通过这件红衣色彩的对比,使人们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警醒世人铭记历史,维护和平。
师:可见一个小小的色彩对比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思考,也为电影增添了寓意。掌握好对比与和谐的规律,巧妙地加以运用,可以增加画面的感染力,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接下来,我们也来尝试做一个小小的色彩练习。
美术课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赏析米勒的《拾穗者》作品,及其所代表的写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和鉴赏的的基本方法。2.通过欣赏,讨论,对比,教师的讲解、体会来学习现实主义的.真实美感。3.感受现实主义的美感,提高对美术的欣赏能力,学会尊重劳动、体验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现实主义的风格特点及其画面内容。
?难点】
对现实主义风格特点的把握及其画面背后的感情理解。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作品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提供图片,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教师提供,请同学根据图片上的“内容”,说说画面里描绘了什么场景。学生交流回答,揭示课题:拾穗者。活动二:赏析作品,感知分析(一)感知体验画面内容①展示米勒《拾穗者》。
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在画面中的人物都在做什么?在什么场景?”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贫苦的妇女在田地里拾取遗落的麦穗。
二)感知体验画面色调1.寻找邻近色
学生四人一小组交流并回答问题:
1、画面中都能发现哪些邻近色?
2、画面中的色调是一天中的哪一时刻?教师总结:这种午后的暖黄色调,会营造出温馨动人的感觉,让人感觉亲切自然。(三)感知画面造型
①课件展示《拾穗者》油画与现实生活照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观赏。②教师设问“两种画面效果如何?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画面造型类似,都力求真实朴素的再现世界,这就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
(四)感知作者
①课件展示米勒其他的作品,共同总结米勒的题材特色。②教师设问“通过这些作品能知道米勒的创作风格是怎么样?”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切近生活,关心底层民众,对生活对劳动者有强烈的尊敬和怜悯之情。
活动三:对比分析,自由表达
(一)教师再次展示《拾穗者》、《呐喊》
引导学生从内容、色调、造型、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对这两幅作品进行分析,并且进行自己的感受的交流。
(二)课堂展示,教师总结
分小组进行讨论后随即挑选小组代表进行表达活动四:总结回顾,小结作业教师口头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