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水平,编写针对性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一年级美术船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美术船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用卡纸制作童话里的小屋。
2、通过看、想、做等形式和方法,选用纸盒为童话里的主人公制作小屋。
3、感受生活的美好,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卡纸设计制作出具有美感的童话里的小屋。
教学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制作出具有美感和新意的童话里的小屋。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范作、场景图
学生:卡纸、彩色笔、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材料的准备情况,师生问好。
二、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听过童话故事吗?
生:听过。
师:你们知道哪些童话故事呢?
生:白雪公主、灰姑娘等。(2-3个孩子)
师:你们知道的童话故事可真多!想不想听听老师小时候听过的童话故事?
生:想。
师:如果你们坐的非常端正老师就讲给你们听。(孩子坐端正)非常好,给大家介绍一位童话故事里的新朋友,她叫萌萌公主。(教具展示公主图片)一天,天气晴朗淘气的萌萌公主独自一人出来玩耍,她越玩越高兴不知不觉走到丛林里,天渐渐的黑了起来,萌萌公主突然发现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她着急的哭了起来,难道晚上就要睡在树下吗?
孩子们萌萌公主真可怜,你们想不想给萌萌公主设计制作一栋房子呢?
生:想。
师:孩子们真有爱心!告诉你们个好消息,谁设计的房子最漂亮,萌萌公主就会住进她的房子里。今天我们就变身为小小建筑师为萌萌公主制作童话里的小屋。(出示课题)
三、深入探究,感知小屋结构
师:想要给萌萌公主设计童话里的小屋,首先要对小屋有所了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有哪些主要的结构(展示小屋结构图)。从上往下仔细观察,看谁观察的最仔细。
1、最上面的是什么?(举手回答,讲话的孩子会丢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房顶
2、中间的是什么?——窗户
3、最下面的是什么?——门
4、砖头砌成的是什么呢?——墙体
孩子们观察的真仔细,童话里的小屋主要是由屋顶、门、窗、墙体组成。
师:可是这屋顶、门窗和墙体都有哪些不同的形状呢?我们做个游戏来找一找。
(一)1、小眼睛亮晶晶,看谁的小眼睛能发现屋顶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圆锥形、三角形、梯形、圆形
2、小眼睛亮晶晶,看谁的小眼睛能发现门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
3、小眼睛亮晶晶,看谁的小眼睛能发现窗户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半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4、小眼睛亮晶晶,看谁的小眼睛能发现墙体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圆柱形、正方形、长方形并且墙体上是有颜色的。
(生说出一种形状,在相应的位置贴上基本形)
孩子们的小眼睛可真亮,我们发现童话里小屋的屋顶、门窗、墙体都是由多种基本形组成的,比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等等。
(二)你能利用黑板上的图形拼出漂亮的小屋吗?谁想来试试?(图形中间位置画线一人一边,学生在拼图时稍加指导。)他们拼的真棒。
师:谁想试试他的屋顶还能换成其他的形状吗?门和窗能换吗?(请学生换一换)看,换一换就能变成造型不同的小屋了。
四、欣赏作品,感知小屋制作方法
同学们在拼一拼和换一换的游戏中表现的很棒,怎么样利用这些形状制作小屋呢?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作品看看它们都用到了哪些形状?(展台展示作品)
师:变一变,你想让屋顶、门窗变成什么形状的。(根据回答更换形状)
五、教师示范
师:欣赏了这么多的作品,到底怎么样才能利用卡纸制作小屋呢?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
1、先画它的墙体,看有方形的,有圆柱形的;
2、你想给它加上什么形状的屋顶呢?(2-3个学生回答。根据形状的不同进行装饰)
3、你又想给它画上哪种形状的窗户呢?(2-3)
4、最后画上门,换完了以后当然还要涂颜色,看你能把萌萌公主的小屋涂的非常的漂亮吗?涂完色沿着边缘的线剪下来,最后啊再折一折。看,一栋漂亮的房子就做成了。
六、大胆制作(播放音乐)
同学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为萌萌公主制作小屋了吧!不要急,我们先看下要求:
1、利用卡纸采用绘画、剪折的方法设计制作一栋童话里的小屋:
2、要求造型独特,形状各异,有色彩变化。
好了,现在开始动手制作吧!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同学做的最有创意,做的!
教师巡视指导。
1、发现造型上有创意的学生作品及时展示给大家。
大家。
2、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引导帮助
3、强调:看谁设计的小屋造型最有创意,看谁能用到的形状最多,装饰的最漂亮。
(能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的小朋友和老师看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做完的小朋友可以贴在黑板上面,看谁能完成的又好又快。——第一个完成了,而且又好又快,谁能成为第二个完成的呢。——还有最后3个名额了要抓住机会奥。好的,最后一个小朋友也已经贴上去了,其他的孩子我们课下再给老师看。)
七、展示评价
没有完成的也先停下来,看,同学们设计制作的小屋多漂亮呀,谁想来说说你喜欢哪栋房子?为什么?
生:我喜欢这栋房子,因为它的颜色很漂亮(表达的真清楚)
生:我也喜欢这栋
师:除了这个你还喜欢哪栋房子呢?(你们看这栋房子设计的多有特点~)(先看她用到了哪些形状)
师:你们觉得那栋房子设计的?——老师觉得大家设计的小屋都很漂亮,就让萌萌公主住进大家的小屋里。
八、拓展延伸
一年级美术船教案篇2
教学设想: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册第17课的内容。对于小学生说,玩具是他们的亲密的伙伴,可以分享他们的快乐,引发他们的想象。通过对玩具的欣赏、交流、评价和表现,引导学生从参与、表现、创造的角度做玩具,从艺术要素、艺术形式方面感受美并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从中受到教育,养成一个讲卫生,不要随地乱丢的好习惯。本课需1课时。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制作的方式,表现玩具的形、色、质。
2、在活动当中体验游戏的快乐,学会用不同的材料画画、剪剪自己喜欢的会滚的玩具,从中学会交流。
教学流程:
●欣赏:从对日常生活的认识转入到对艺术的学习,老师将事先做好的各种各样形状的玩具《熊猫》、《狮子》等选出一种放在展台上。师可准备一些问题,如:“刚刚看到作品,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看到了什么?”(其中一个同学说:“我看到它是用一个健力宝盒子和一张熊猫照片做成的。”)接着,老师一一展示用(纸、球、轮子)等不同材料做的滚动玩具,欣赏完之后,找几名同学上台亲手拿着看看它到底是怎样做的。
●分析:师可准备一个问题:“我们平时喝完的饮料盒、废纸是怎样处理的呢?”带着问题讨论这些作品是用哪些材料做的,艺术家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要尽可能分析细致,照顾到每个同学。
●玩玩:把玩具依次排列起来,让学生玩一玩有趣的玩具,并且用简单的语
言说说这个玩具的特点。
●绘画:每人画一幅最喜欢的画(单个或成组),为了使画面效果生动,可让学生在不同的材料上作画,必须是厚质纸。
●剪剪:把自己画好的图案用剪刀剪下来,注意安全。
●制作:把能滚动的工具绘出图案,根据准备材料的不同进行组合。(四人一组)
●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一起分享创作的喜悦,和同学说说自己设计的想法和创作的体会。
教学反思: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会多种多样,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生发出新的教学环节。例如:当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做好的玩具与别人互相交流玩时,然后让小组推荐出秀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发奖品。老师发现有一个同学上课不高兴,原来是没有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时,教师及时把握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并灵活地调整了评价的方法(师本来是想让学生推荐小组秀的作品,不能面向所有同学;此时老师在全班同学中说,没有推荐的这几位同学也做的不错,那么,把你们亲手做的作品当礼物送给爸爸妈妈,他们一定会赞成你做的好,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除此之外,本课在创设情境进还可以有以下多种选择。
●创设情境一:每位学生拿着自己做好的滚动玩具,互相讲解自己是怎样做的,交换玩一玩。
●创设情境二:全班同学的玩具都摆在一起,做比赛游戏,看谁做的滚动玩具滚的又远又快。
●创设情境三:课上完之后,让学生对如何保护环境卫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最后总结。
一年级美术船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鱼是一种可爱、美丽的动物,它的种类繁多,形状各异,色彩斑谰,使人产生许多美好的联想,激发人们爱美的生活。鱼的图形,在中国装饰史上颇为引人注目,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中就出现鱼的图案。后来,鱼成为“吉祥”、“幸福”的象征,同时能表现出富于抽象意味的视觉之美。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让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的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针对一年级的孩子,应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要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法,不能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贴近孩子的身心发展的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本课的教学内容以欣赏和表现美丽的鱼为主,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感受美、表现美这一主线展开,首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外形、头、尾、鳍形状及色彩和花纹,使学生感受鱼的自然美和装饰美,教材中提供了用民间手法描绘的鱼,用画好的鱼制作的挂饰等基本素材。
二、学生分析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里特点,本课运用了多种材料和手段,让学生轻松、自然的观察、欣赏、体验,多活动,融看、画、做、玩于一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鱼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所熟悉,学生对鱼有着浓厚的兴趣,采用绘画和制作方法让学生亲近鱼、表现鱼,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鱼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学生们想象的源泉,从鱼形的装饰品到现代有关鱼的动画片,从鱼的自然形态到画家笔下的各种鱼的图案,无不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在创作中渲泻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事物的追求。
要树立学生勇于成功的信念,用自己熟悉喜欢的材料,设计制作出大鱼和小鱼,并可以摹仿鱼的动作游戏,通过安排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思路
要顾及学生的能力、经验与发展阶段。虽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经验不足,但却极富想象力,为了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让学生对鱼的美感有较充分的认识,上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各种鱼的图片(可以是画的、剪纸、玩具、饰物)来补充课上的学习内容,用于上课时相互交流。
欣赏大鱼和小鱼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通过感受欣赏美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心理,从而引发学生在自身审美经验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实现塑造完美人格的目标。这一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各种鱼的图片、玩具、饰物引发学生说出大鱼和小鱼美在哪儿。让学生感受鱼的自然美与艺术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鱼是人们喜爱的动物,在生活中,有人用鱼做的饰物装饰房间,有人用鱼形的图案装饰在服装上或生活用品上等。通过让学生欣赏和制作鱼的装饰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用直观的、对比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鱼的表现方法,运用课件的直观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观看动画片中的鱼和民间绘画中的鱼有什么不同。海底中的大鱼和小鱼与艺术作品中的鱼有什么不同。允许学生边看边谈论自己喜欢的大鱼和小鱼,这一环节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习表现鱼的造型方法,体现一种集体创作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鱼的造型特点,仔细品味艺术家笔下的大鱼和小鱼给人们生活中带来的乐趣。
操作目标: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大鱼和小鱼的美。
五、课前准备
课前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各种鱼的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纸做的鱼的灯饰、玩具鱼,鱼形的饰物。
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鱼的造型特点和艺术特色。
难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鱼的特征。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引发思维
课件先出示鱼形的灯饰、玩具鱼、卡通鱼,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从这几幅画中想到了什么?(设计意图:直观、形象的'课件演示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新、奇、趣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佳作欣赏——了解方法——活跃思维
演示课件。展示出各种鱼的自然形态,与艺术加工后的鱼对比着出现在幕布上,让学生直观地比较欣赏画面,谈论画中的鱼。(设计意图:流动的画面,优美的旋律,仿佛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神话般的世界。屏幕上每出现一幅鱼的联想画,学生都会兴奋不已,浓厚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同时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
(三)变换情境——展开联想——激活思维
课件出示一幅鱼的图片,将此鱼放入不同的情景中(家庭、广阔的天空、无边的宇宙、神秘的海洋),让学生在特定的审美情景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鱼的联想。(设计意图:利用鱼的原型,通过多种形式,引发学生的联想,使学生的想象空间更大,思维更活跃,创作欲望更强烈)
(四)渲染气氛——手脑并用——强化思维
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创作。
1、作业形式:可小组合作完成;也可单独完成。
2、作业要求:可从平面表现入手,采用水彩、水粉、水彩笔、油画棒等多种方法进行鱼的联想创作。
3、学生进行创作时,大屏幕上出示刚才欣赏过的画面和播放优美的音乐。
(设计意图:多样的创作手法、不同的作业要求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背景音乐的选择、流动画面的展示渲染了良好的创作氛围,同时也为创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短暂的视觉形象,使其消除畏惧心理。)
(五)课尾欣赏——延伸空间——拓展思维
采用自评、互评的形式,组织学生评论谁的作品最有趣,谁的作品最吸引人,尽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课后让学生留心观察各种鱼的特点与应用。
七、课后总结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改变了以往美术课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的思路和方法,采用优美的画面来解决本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直观的画面欣赏有利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原型在不同的环境中摆放,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不同材料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个性化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一年级美术船教案篇4
教学设计思路:
在本课的教学中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
1、激发引出太阳:从一个谜语引出。
2、欣赏太阳:通过课件展示不同情景中的太阳。
3、话说太阳:通过看课件,说说太阳对人类的重要,教育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才能保护也我们的朋友-太阳。
4、绘画太阳:太阳如此重要,用我们的手绘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阳。
5、表演太阳:通过自己的画演一演太阳的各种表情。
教学目标:
1、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自己的想象-我心中的太阳,激发学生大胆想象,绘画兴趣。
2、能够绘画出不同个性的太阳面部形象,大胆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太阳。
3、学习简单表达作品,培养学生初学的自我评价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客人,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谁?“想”?“有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他来就天亮,他走黑洞洞”。生:太阳。
(由一个谜语引出,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太阳:
播放课件,展示不同情境中太阳,[通过课件的演示,对太阳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捕捉闪光点,因势利导把课堂内容引向了更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知道地球上的万事万物的生存与生长都离不开太阳,人类更离不开太阳,在学生的心目中会产生,我们要爱护太阳,保护太阳]
四、画太阳
1、点题:太阳对我们来说如此重要,没有太阳,我们将无法生活,想想,我们怎样用小小的彩笔画出我们心目中的太阳呢?请小朋友把自己想象中的太阳画出来。”
2、学生绘画,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作画。
3、欣赏范样学生完成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欣赏,激励。
4、简单评价
抽取其中的3-作品,先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已。如为什么用这种颜色?为什么用这种形状?这些图画表示什么?然后让学生一起来评价。
评价标准:画面要大方;色彩搭配要适度;和别人不一样
(通过观察欣赏,开拓学生的思维)
5、拓展
通过讨论,从中发现新材料,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五、演太阳
选几位小朋友上台表演太阳的各种表情(学生的表演即符合儿童的特点,又激发了儿童的兴趣,并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
教学目标:
1、能抓住太阳的基本形状特征进行大胆想象,创造出有个性的太阳形象。
2、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太阳的基本形,大胆的进行想象。
难点:创造有个性的太阳形象。
教学具的准备:
范画图片,绘画用纸。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准备各类绘画用具,规范绘画习惯。
2、讲关于太阳的故事。
二、导入新课。
1、有一样的东西在我们世界上,我们不能少了他?猜猜他是谁?为什么?
2、观看关于太阳的动画片,感知太阳对大地、人类的贡献。
3、揭示课题。
三、欣赏感知。
1、太阳到底是怎么样的?
1)学生大胆自由的说,甚至可以自由的到黑板上画。
2)交流,小结。
老师也不知道太阳是怎么样的?
2、领学生到教室外,观察真真实实的太阳。
1)看太阳在哪里?
2)他老在哪吗?什么时候会变?怎么变?
3)太阳是什么颜色的?
4)太阳是什么形状的?
5)你能很清楚的看到太阳吗?他的光芒是怎么样的?
6)你喜欢太阳吗?为什么?
3、回教室交流,欣赏画家作品与学生同龄人作品。
1)谈谈画家的《太阳》作品?你觉得怎么样?
2)欣赏同龄人作品?交流评价。
四、学生作业。
要求:
1、画3~5个大小不等造型不同的太阳;
2、自己想象组合,必须能表现出阳光的炽热与无限;
3、基础较好同学可再添加云层的色彩。
五、教师巡视指导。
1、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六、作业展评
1、相互间评一评,说一说;
2、鼓励学生注意平时要多观察、多想象;
3、总结。
一年级美术船教案篇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观察总结生活中的色彩,进一步感受色彩。
技能目标: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混合、并列、覆盖后的不同效果。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创作,在观察中去发现蕴藏于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习内容:
在前一课《走进大自然》的基础上,了解大自然中的色彩后延续至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美。在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中找出这些丰富的色彩,并大胆地表现色彩,观察色彩的变化。
教学要求:
用水粉色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互相混合,并列或覆盖之后的不同效果。
用同一种颜色在不同颜色的纸上涂抹,观察它的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色彩,观察色彩变化。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把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带进课堂,欣赏丰、可爱的色彩。
准备颜料、画笔、调色盒、洗笔的小水桶、抹布,也可以准备油画棒或彩色铅笔等。
收集生活中的彩色照片。
准备海棉、夹子、冷暖色彩纸、旧衣服。
教学思路:
一、导入
找一找
欣赏各种生活用品、彩色照片等,寻找生活中丰富的色彩。
二、新授
试一试
(实验一)
教师分发海棉和夹子,用夹子夹住海绵块,蘸颜色,画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色块,注意色与色不要重叠在一起,观察色彩并置的效果。
(实验二)
1、 分发冷、暖色纸两张。在一张纸上用笔中含水多的颜料试试,再用笔中含水少的颜料图色试试,有什么变化?
2、 多选一些颜色涂在同色纸上,看看它们在有底瑟的纸上有什么变化?
3、 同一颜色在冷色纸上有什么变化,在暖色纸上有什么变化?偶尔学生也会有使老师意想不到的想法或表现,要充分鼓励。
4、 把自己实验的结果告诉老师和同学。
改一改
1、 学生准备旧衣服,摊放在铺在地上的报纸上,组内成员合作添画。
2、 用小杯子装上自己用生活中的色彩调的美丽的颜料,注意颜料稍浓厚一点,不要太稀。
3、 泼洒到衣服上,颜料在布料上自然渗染,互相覆盖或并列后产生不同的效果,把旧衣服变成“艺术品”。
4、 老师帮忙用吹风机吹干,干后还可以穿在身上展示一下。
三、小结
退员观察,看看色彩互相混合,并列和覆盖后的不同效果,互相评价。
大家一起合作把教室打扫干净,把整洁还给课堂。
四、课后拓展
可以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拿来装饰,涂上漂亮的颜色,把生活打
扮得多姿多彩。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把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带进课堂,欣赏丰富、可爱的色彩。
准备颜料、画笔(两三支大小不同的笔)、调色盒、洗笔 的小水桶、抹布等。
教学思路:
导入
1、 引导观察:
欣赏、感受各种生活用品的色彩美。
2、 尝试调色:
调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做做“原色变出间色”的小游戏。
3、 特殊制作:
把颜料滴在纸上,吹开,会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4、 联想创作:
在“吹画”上展开联想、添加,用自己独特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情感。
5、 观察体会:
当你打开了一个角度,就发现了一种美。
小结
作业展评:用学生作品来布置教室。
互相评价: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讨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一年级美术船教案篇6
教材思路: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美术课。本课是优美的,感性的,斑斓的。大自然的色彩丰富美丽,而红黄蓝三原色可以调配出许许多多的颜色来。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来,把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色彩表现出来。
课时:
1~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用水粉颜料做调色游戏,认识大自然的色彩。学习用几种基本的颜色调配许多颜色。
教学重、难点:
色彩调配的方法,对颜料习性的掌握。
教学准备:
教师:七彩自然的图片若干,颜料,彩笔,几种蔬果切面,范作等。
学生:收集的与大自然有关的图片,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抹布、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欣赏及交流:
1、观看大自然的风光图片或记录片。(如四季美景)认识各种颜色,认识红黄蓝三原色,橙、绿、紫三间色,大自然太迷人啦,这么丰富,美丽的色彩你能分辨出来吗?
2、交流各自带来的图片资料,小组讨论自己的观后感。
3、谈谈自己眼中的大自然,那绚丽的日出,那风花雪月,那秋虫的颜色,那霞光的天空,装饰性很强的舞台化妆——脸谱。
4、“猜猜看”色彩游戏。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比比谁找到的颜色多。
讨论及反思:
1、大自然的颜色在阴天和晴天一样吗?
2、白天看到的颜色晚上躲到哪里去了?3、阳光下的喷水池旁会出现彩虹吗?
(大自然的光和色会玩魔术)——展示及介绍:
做一幅色彩游戏图。可用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
调色游戏(几种基本的颜色可以调处许许多多颜色来)
1、水彩笔、油画棒涂色并进行变色练习。
2、也可用彩色铅笔先涂一层颜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种色,就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3、用水粉色画画,在第一种颜色没有干时就紧接着涂另一种颜色,它们会融化在一起。
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
尝试与练习
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画大自然的颜色。
1、可做一“七彩花园”的情境设定,认识一些大自然常见花卉,借助图片及学生的记忆描述。
教师可将不同色彩形状的花板演一些。(梅花,菊花,一串红,百合花,向日葵,荷花,太阳花,蝴蝶花等)出示花园范作几张,从不同角度描绘大自然。在作业纸上画各色花卉,并添画小草、蘑菇或小昆虫,空中可添画太阳、云彩、小鸟、蜻蜓、蝴蝶等。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2、可用蔬菜切片玩色彩盖章游戏,如藕片、土豆,青椒等均是不错的载体。可选择不同的色不同的底衬纸看不同的效果,玩过再添画。
3、介绍点画法、平涂法,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涂色方法。可任选表现方式,试着用颜料盒中的几种色彩,调出大自然美丽、丰富的色彩。 小结与评价
1、作业小组及班级观摩,互评。
2、讲讲自己的画,互相找亮点,互相评价。 3、喜欢哪些颜色,不喜欢哪些颜色?为什么?
教学反思:
一年级美术船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能够收集与教学任务相关的物品。
2、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物品进行合理想象,再用添加、裁剪、组合等方式将它们设计成风铃。
3、用剪(撕)贴、绘画等方式来美化风铃。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纸杯等材料制作风铃。
教学难点:
如何在细绳上固定纸杯的位置。
教学准备:
1、师生一起收集适合制作风铃的物品,如:纸杯、卷筒纸芯、筒状的纸盒、小挂饰……
2、教师应课前准备好各种材料的范作、图片、制作步骤图以及锥子。
3、学生应课前准备好剪刀、胶水、彩纸、彩笔、线绳等。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
给学生看各种风铃(实物、照片、录像),请学生谈谈: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如果你有一个风铃,想把它挂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找出风铃的共同特征——由绳串起、挂有铃铛。
给学生看教师做的纸风铃,说说与刚才见到的风铃有何不同。
2、发展阶段:
学生近距离的参观纸风铃,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将纸杯变成风铃需要通过怎样的装饰改造来进行。
将学生的回答加以归纳:
绘画:在杯体上画上具体或抽象的画。
剪贴:用彩纸剪出各种图案贴到杯体上。
画和贴相结合。
另外和可以用剪或撕的方法改造杯子的'外形。还可以将彩纸撕成各种条形穗子拴到风铃上装饰。
教师示范用剪贴和绘画结合的方式制作一个风铃,学生总结出制作步骤。教师出示步骤图。
3、创作阶段:
学生以3—4人为一组制作风铃,可以将个人制作的串成串,也可以分工以流水线的形式制作。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杂物作装饰。
教师指导时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上的难题。
4、收拾与整理:
每组选一位保洁员,负责提醒与督促大家将废纸屑收集到垃圾袋中,并且要杜绝浪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