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教案8篇

时间:2024-04-14 作者:Trick

为了让我们的可以更加有秩序有趣,我们应该要提前准备好教案,老师在编写教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排队》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排队》教案8篇

《排队》教案篇1

活动名称:

给图形宝宝排队

活动来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告诉我们:"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扩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本次活动中的图形是幼儿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图形,这让幼儿既会感到亲近熟悉,又感到新奇,对于老师来说,既符合现实水平,有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初步感知一一交替排序规律。

2.情感目标:乐于参与游戏活动,体验到数学排序活动的乐趣。

3.行为能力目标:尝试按一一交替的方式给图形宝宝排对,并尝试大胆的讲述出来,获得一定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大图形宝宝一组,若干组小图形宝宝,盒子一个,颜色交替的闪光纸一串,大的红花一朵,小的红花若干朵,有马车的图片,关于喜羊羊和灰太狼排序的ppt,欢快、有节奏的音乐。

2.经验准备:提前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图形,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性别。

重点难点:

重点:在教师引导下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难点:动手操作,能按一一交替的方式排序。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排序

师:今天图形宝宝送给了我们宝贝一件礼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是什么呢?(教师拿出一个小盒子,幼儿回答)

师: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结:彩色的闪光纸交替出现,先是蓝色,再是绿色,通过幼儿观察,初步感知排序。

二、集体探索

(一)图形排队,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1.图形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学习图形间隔排序规律。

师:刚才就在我们看完图形宝宝送给我们礼物的时候,图形宝宝说要到我们班上来做客,哪个图形宝宝来了?来了几个圆形宝宝?还来了谁?(三角形),请你排在圆形的后面。(让圆形和三角形交替出现)师:现在我们来告诉图形宝宝,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幼儿回答)师: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叙述)师:排在最前面的是谁啊?后面又是谁啊?

小结:圆宝宝与三角宝宝是一个一个间隔着排队的。

2.图形宝宝不见了--初步尝试图形间隔排序

师:"这里还有一个三角形宝宝和圆形宝宝没排好队,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忙,就像前面图形宝宝一样,一个交替着一个排好队,谁愿意?"(幼儿上去操作)

师:这两个图形宝宝和前面排得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吧,告诉图形宝宝他们是怎样排队的吧。(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叙述)

3.游戏--什么图形不见了。

师:你们都将记住图形宝宝是怎样排队的吧,现在宝贝们都闭上眼,不许偷看哟!哪个调皮的图形宝宝藏起来啦!我们一起把它喊回来好不好?(教师从其中抽去一个图形,然后问幼儿哪个图形宝宝不见了。)

三、幼儿自主探索,操作"图形宝宝来排队"

师:我们玩到现在正方形宝宝和心形宝宝有些不开心了,它说为什么你们一直都在帮助三角形宝宝和圆形宝宝排队,都没有帮它们排队。

师:宝贝们,我们现在就帮正方形宝宝和心形宝宝排下队吧,就像,刚才三角形宝宝和圆形宝宝那样,一个接着一个,一个间隔着一个。

幼儿进行自主操作,教师在旁观察指导,提醒幼儿图形宝宝是一个间隔着一个排队。

四、交流讨论,总结分享

师:我们看一下宝贝们是怎么样帮助正方形宝宝和心形宝宝排的队呢?

(幼儿完成后,进行交流讨论,展示幼儿的作品)

小结:图形宝宝要一一间隔的排好队。如果出现二二间隔等的创新排序,应该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

五、游戏"男女宝宝排排队"

师:我给大家看一样东西,你们看下这个是什么?(幼儿回答)

师:这个是图形宝宝们回家用的马车。唉,玩了这么久图形宝宝也累了,它们现在要回家了,它们邀请我们去家里做客。除了邀请了我们,还邀请其他小动物去它家玩。让我们看看都是什么小动物呢?

(一只喜羊羊,一只灰太狼,一一排列)。

师:啊,它们都准备上马车了。可是我们也要像它们那样排好队才能坐上大马车。我们这里有男孩子和女孩子,该怎么办呢?(幼儿回答)师:我们要一个男孩子和一个女孩子一一间隔的排好队。

小结:男孩子和女孩子一一间隔的排好队。

六、结束活动

那我们现在就乘上马车出发吧!(在音乐中结束)

活动延伸

在本次活动以后,幼儿对一一间隔排列有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本次活动结束以后可以让幼儿找一找周围的生活环境中一一交替排序的物品,与他人交流分享。

《排队》教案篇2

一、设计思路:

5以内物体按数量进行正逆排序是中班上学期数学教学内容,也是在幼儿已经掌握了5以内数的形成的基础上进行的,此类活动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对中班幼儿接下来的10以内数的形成的学习很有帮助。本活动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用给小动物排队这一游戏形成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在操作中学习这一内容。

二、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排序的乐趣。

2、能用清楚的语言表述排序的结果。

3、感知5以内数量的数序关系,并能由少到多,由多到少进行正逆排序。

三、活动重点与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按物体数量的正逆排序,正排序是由少到多一个比一个多,逆排序是由多到少一个比一个少。

2、难点:在理解正逆排序的基础上能够接着排,或填空排。

四、活动准备:

动物卡四套;幼儿用作业纸人手一张、胶棒若干

五、活动过程

1、以游戏口吻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刘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很多动物朋友,你们看,它们排队进来了!

2、幼儿观察范例,找规律。

(1)出示小动物排队范例(正排序),请幼儿数数卡片上的动物,找出最多的和最少的。

(2)引导幼儿讨论:

小动物是按什么方法排队的?(由少到多,一种比一种多)

(3)出示小动物排队范例(逆排序),讨论:

这次小动物按什么方法排队的?(由多到少,一个比一个少)

3、幼儿学习按规律排序。

(1)教师出示一队错误排列(正排序)的=动物图片,请幼儿观察并纠正,集体检查。

(2)再次出示一队错误排列(逆排序)的动物图片,请个别幼儿纠正,并集体检查。

4、幼儿分组操作。

(1)教师出示范例1,请幼儿说说规律,接着往下排。

(2)教师出示范例2,请幼儿排出空白部分

《排队》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排队的重要,学会依次排队等候。

2、掌握排队的要点:不插队、不拥挤、有间距,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3、学会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玩具小熊;小动物

图片:小熊、小猪、小狗、小猫、小羊

2、幻灯片"我会排队"。

活动过程:

一、引题(出示小熊玩偶)小朋友们,我是小熊,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曾近和伙伴们发生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小熊买冰淇淋

1、教师讲述故事《小熊买冰淇淋》。

2、提问

(1)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

(2)小熊去买冰淇淋,它排队了吗?它是怎么做的?

(3)小熊买到冰淇淋没有?为什么?

(4)它买冰淇淋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3、大家来排队:教师出示小动物图卡,让幼儿给小动物排队。

二、讨论:怎样排队

1、小动物都学会排队了,那么小朋友会排队吗?

2、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为什么要排队?(引导幼儿讨论、回答)

3、播放ppt,印证幼儿的回答。

4、提问:我们应该怎样排队呢?(幼儿回答)5、教师小结:排队要一个跟好一个排整齐,排队时不能插队、不拥挤、有间距。

三、我会排队

1、师:如果不遵守秩序,不排队会出现什么后果?排队拥挤会怎么样?(引导幼儿回答)

2、巩固排队的要点:不插队、不拥挤、有间距,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3、练一练:请幼儿排队来接水,巩固排队的好习惯。

附故事:小熊买冰淇淋小熊最爱吃冰淇淋了,一到夏天,它每天都要去小兔的冰淇淋店里买冰淇淋吃。一天,小熊又到小兔的冰淇淋店买冰淇淋。今天买冰淇淋的人特别多,小兔的店门口排起了队。有小猪、小狗、小猫、小羊。小熊排到小羊的后面,它看到有这么多人排在前面,心想,要等多久才能买到冰淇淋啊!

天上的太阳晒得小熊头上直冒汗。小熊想,我为什么要排在后面啊!我要挤到前面去。于是,小熊推开小羊、小猫和小狗,使劲往前面挤,小猪刚买了冰淇淋拿在手里,被小熊挤得没站稳,手里的冰淇淋掉在了地上。小猪很生气,对小熊说:"你为什么不排队?我们大家都排队买冰淇淋。你把我的冰淇淋都挤掉了!"小羊、小狗、小猫也很生气,都嚷嚷着叫小熊排队。小熊只好重新排到队伍后面。

好不容易轮到小熊买冰淇淋了,冰淇淋店的老板小兔说:"对不起!冰淇淋刚好卖完了。你明天再来吧!"小熊一听着急了,他嚷道:"怎么刚轮到我就没有了呀?"小兔说:"你刚才把小猪的冰淇淋挤到地上去了,小猪只好重新买了一个。就是因为你不排队,才浪费掉了一个冰淇淋,要不然你就可以买到冰淇淋了。"小熊听了,只好红着脸低着头回去了。

《排队》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正确判断5以内的数量,学习按数量的多少顺序排卡片。

2.学习按物体的多少的差异,进行排序(数量5以内)

3.会正确的取用,整理操作材料。

二、教学准备:

1.大实物卡8张,4两张和5三张,大数卡4和5.

2.幼儿实物卡每人6张和一面小红旗,以及插卡槽一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排队,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观察分析法、讲解演示法、讨论法、操作法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请幼儿向客人老师问好。

2.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先来复习一下拍手游戏,我说数字几,你就拍几下。数字2,就拍2下。我们一起来试试。预备拍(先集体拍,再个别拍)大家拍的很整齐,现在老师要请个小朋友也来试试。

(二)基本部分

拍手游戏好玩吗?现在老师要教大家玩一个新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给小动物排队”。要学这个游戏,我们先来认识小动物,“仔细看,图上有谁,它各有几个?”自己先数以数,谁来说一说。(检查的时候(集体数一数,个别数一数,心里默数)幼儿回答说完整的话:“图上有几只xx动物。”

2.小动物都数清楚了,那谁来给它们分一分,“一样多的放在一起”xx和xx一样多放在这边,还有xx和xx一样多放在那边,个别幼儿上前操作,问:“你们有没有发现这边的小动物都是几个,可以用哪个数字娃娃来表示,出示数字卡“4”,那边的呢? 出示数字卡“5”。

3.别的小动物也想来玩游戏,它们是谁,各有几个?小动物们都来了,我们来给小动物排队吧。看看,最少的是谁,最多的又是谁?可以按什么顺序来排队呢?一样多的药怎么排呢?等一会儿,我们的小朋友要从红旗的地方开始排队,图片就插在这个操作卡里(教师示范),大家仔细想一想,想好了吗?现在开始排队吧!

4.都给小动物排好队了,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排的?(引导幼儿从少到多的顺序排队,强调一样多的地方怎么排。(教师检查)发现有的小朋友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对吗?为什么?请你来帮帮他。

5.幼儿改正后,问:“除了从少到多的顺序,还有其他排法吗?”教师做反方向的.手势引导幼儿从多到少的顺序排队。排好请客人老师检查。

(三)结束部分 瞧,小动物的队伍排的真整齐,现在我们小朋友也来学学小动物排队,谁在前,谁在后?好的,就从矮到高的顺序来排,最矮的在前面,仔细看看你和小朋友谁高谁矮,队伍排好了,我们一起到外面做游戏吧。

《排队》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两种实物进行a-或aa-b的方式排序,并能讲述排列的规律。

2.初步尝试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有规律地排序,喜欢排序活动。

活动准备:

1.蝴蝶、蜜蜂磁性教具。

2.每个幼儿一份动物图片学具。

活动过程:

1.在教师的引导下,复习a-b方式的排序规律,为动物排队。

(1)出示图,教师:蝴蝶和蜜蜂出来排队了,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引导幼儿说出谁站在前面,谁站后面的a—b的排序规律)

(2)师:谁能来接着排啊?(幼儿操作)

2.学习a-或aa-b排序的规律为动物对应排队。

(1)(出示a--a-形式排序)让幼儿感知并发现规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师:谁排在前面,有几只?谁排在后面,又有几只呢?它后面是谁啊,有几只?

(2)与a-b对齐排,并引导幼儿比较(点数1,2)

(3)让幼儿接着排

3.启发幼儿想出另一种排序方式。

(1)(请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能上来操作)

师:小蝴蝶和小蜜蜂还想用一种新的方法排队,谁来帮帮它们啊,还能怎么排呢?

(2)教师小结,并引导幼儿与aa-b的规律比较。

教师:大家看看现在又是怎么排的啦?(让幼儿发现并说出规律)

(3)请幼儿接着排。

4.幼儿操作学具,

教师指导。

师:碟子里的.小动物也要按照刚才的排队方法排队,每一队从小红旗开始,你们去帮助小动物们正确的排队,好吗?

5.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教师:大家看看现在又是怎么排的啦?(让幼儿发现并说出规律)

(3)请幼儿接着排。

4.幼儿操作学具,教师指导。

师:碟子里的小动物也要按照刚才的排队方法排队,每一队从小红旗开始,你们去帮助小动物们正确的排队,好吗?

5.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排队》教案篇6

设计意图:

“石榴红了……”散步的途中孩子们惊奇地发现树上的石榴红了,原来秋天已经悄悄地来了,各种果子成熟了,树叶也变黄了,我们也随着季节的交替开始了新的主题。水果对于每一位幼儿来说是熟悉的、喜欢的。它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水果是观察外形特征的对象,是手口一致点数和建构大小概念的材料。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能手口一致点数,复习3以内的点数。

2、运用观察法比较苹果的不同特征,教幼儿学习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三个物体。

3、培养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

4、在游戏中能礼貌待人、乐于助人。

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苹果图两套,各种水果图片人手一份。

2、小刺猬胸饰1个、音乐磁带、投影机

活动重点:

在游戏中能手口一致点数,并能按物体大小排队。体验数学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感知苹果的不同特征,学会给三个物体进行大小排序。

活动过程:

1、导入游戏(开火车)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小刺猬),有礼貌地和刺猬打招呼。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我想邀请你们去采果子。好,那我们就开着火车车出发吧。(音乐起)

2、摘果子练习数数

小朋友,果园到了,瞧!好多的果子挂在树上呀,闻起来好香啊,你们想不想摘下来尝一尝呢?

(一)教师示范摘果子,念儿歌:果园里果子多,一个一个轻轻摘

(二)请幼儿摘果子(按老师的口令摘,摘完后放在自己的操作板上点数,说出总数)要求幼儿用食指从左到右有顺序的点数

(三)个别幼儿学习点数(纠正数错的幼儿)

3、游戏摘果子

今天老师也来摘摘果子,看老师摘了几个苹果?宝宝们仔细看看,这两个苹果有什么不同?(一个大,一个小)这两个苹果和小朋友们一样,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大苹果,小苹果。我们同他们打打招呼。宝宝们想不想到我的果树上摘摘果子呀?请幼儿比较和老师摘得得有什么不同?它也有一个名字,叫最大的苹果。

4、请幼儿给苹果排排队

三个苹果来我们班是想请小朋友帮他们排排队的,看老师今天还请来了谁?(出示标记图)看看它是用来干嘛的?(排队的)上面有什么呀?(红旗、横线),你们还记得以前是怎么排的.?幼儿回答。

(1)、请个别幼儿上来给苹果排排队,记住要排整齐了。排好了讲给大家听听是怎么排的?

(2)、检查幼儿排的是否整齐,幼儿观察有什么规律。

(3)、师总结:排的象上楼梯一样,越来越大。这种方法叫做从小到大排的。

(4)、老师这里还有三个苹果,请宝宝们一起说说他的名字,他们也想请小朋友们帮帮他们排排队,他们想要排的和前面的苹果宝宝不一样,怎样排呢?请个别幼儿动手操作。

(5)、帮助幼儿检查是否排的和前面苹果宝宝不一样,是否整齐,观察有什么规律。师加以总结:排的象下楼梯一样,越来越小,这种方法叫做从大到小排的。

5、幼儿动手操作给各种水果排排队。要求幼儿同同伴讲讲自己是怎么排的?

6、作业讲评

把幼儿的操作图放在投影仪上进行讲评,让幼儿说出是给谁排队的?怎么排的?对排错的,请幼儿上来帮他纠正。

7、果子送刺猬

听到小刺猬的哭声:妈妈生病了,家里的粮食不够吃了。启发小朋友送果子给刺猬。一起开着小火车把苹果运到刺猬的家里。

《排队》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爱探索、勤动脑及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南瓜子、葵瓜子、西瓜子各十颗)。

2、 纸板;大书4本、小书五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师:看看桌上有什么?幼:南瓜子、葵瓜子、西瓜子。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幼:种子。

2、 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师: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图一)。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幼:南瓜子,因为有南瓜子标记。师:那第二、第三条线呢?幼:葵瓜子、西瓜子。师:排队的时候要从黑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个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 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师:南瓜子有几颗?(幼:十颗),葵瓜子有几颗(幼:十颗),西瓜子呢?(幼:十颗)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幼:不一样)

(4)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幼儿a:因为西瓜子小,所以排得最短。幼b:因为南瓜子大,所以排得最长。幼c:因为葵瓜子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5)老师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师:看看纸板上有什么?幼:种子标记,线。师:这三条线怎么样?幼:一样长。

(2) 设疑、引导幼儿思考。师: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幼a:一样,幼b:不一样。

(3) 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师: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 讲述操作结果。幼a:不一样多。幼b:西瓜子用得最多, 南瓜子最少。

(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西瓜子用得最多,南瓜子用得最少呢?”

(6) 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4、 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师手拿大书、小书。

提问a:如果用相同数量的大书和小书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幼:小书小,排的队伍短;大书大,排的队伍长。

提问b: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大书和小书谁用得多?为什么?幼:队伍一样长时,大书用得少;小书用得多。

(2)游戏《过小桥》。

师:老师和幼儿一起走独木桥从起点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师生游戏)师: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小,你们用的多呢?(老师脚大,用的步子少;幼儿脚小,用的步子多)

5、游戏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也很爱动脑筋,现在我们一起去玩《过小桥》的游戏吧!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特别是孙海昕,以前上公开课总会“出状况”,这会儿喜欢动手的他可谓是“如鱼得水”,操作起来一丝不苟,小脑筋也动得特别快。在得到我的肯定与赞许后表现也越来越棒了。

在活动中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他们的发现,同样非常精彩。当我在指导过程中问起一组幼儿:“为什么都是10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周俊杰抢先回答:“因为南瓜子很胖,他的队伍就排得很长。”吕晨曦大笑:“就象周俊杰一样胖!”宋佳洪接着说:“就是,10个周俊杰排的队就比10个吕晨曦排得长。”看来,孩子们已经会活学活用了。

这次活动虽然我考虑到了材料的准备,选取的种子也是南瓜子最大,西瓜子最小,但是在幼儿操作过后,我发现情况并不是我预想的一样,有的幼儿把南瓜子竖着排队,把葵瓜子横着排队,结果发现葵瓜子排的队比南瓜子长。讲评的时候,我没有把这个现象拿出来讨论,只是在幼儿操作中帮他们重新排了一下,个别指导了一下。

观察实录:

宋佳洪是个既聪明又调皮的孩子,还有就是比较粗心,只要老师布置什么,他总能很快完成,今天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种子排队的游戏,在整个活动中,我注意到宋佳洪的动作十分迅速,他一会儿就给种子排好了队,并走到我面前向我炫耀“老师,我已经好了”。我仔细一看,发现其中他给葵瓜子排队没有都排上去,但线已排满了。我示意他自己重新检查一遍,这回他又仔细地进行了比对,发现自己没有让葵瓜子一个靠一个站在线上,因此又返回座位上重新操作。

教师分析:对于中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实物排队是个常见的游戏,这次的排队游戏一共有二个层次,第一层:给数量一样多的种子排队。第二层:在一样长的线上给种子排队。今天进行的操作活动,我特意准备了三种大小不一的种子,主要是考考孩子的眼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今天宋佳洪的这种情况并不是只有他才出现,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一定要好好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变得认真、仔细。

《排队》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将花片进行分类、排列、记录,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2、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学具:

1、幼儿人手一份双面操作板和积塑(大、中、小各十个)。

2、记号笔人手一支。

3、同样长度即时贴两条。

教具:

1、示范用操作板两份。

2、小橘子、大苹果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出示花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看,这里有什么?(花片)

2、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花片,排列长短不一样。(1)教师讲解操作要领。

师:请你们帮忙做件事,给这些花片分分家,排排队。

出示操作卡正面提问:

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

第二、第三条线上呢?

师: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把数字记在后面的格子里。

(2)幼儿操作,用花片在纸板上排队。

(3)幼儿讲述排列结果,并讨论“为什么都是十个,队伍却不一样长呢?”

(因为小花片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大花片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中花片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4)小结:相同数量的花片,花片越小排列越短;花片越大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花片,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观察纸板另一面,提问:

看看纸板上的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用的花片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一样;不一样)

(2)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寻求答案。

师:请你们用不同的花片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3)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不一样多,小花片用的最多,大花片用的最少。)

(4)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小花片用的最多,大花片用的最少?

(5)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花片用的数量多,大花片用的数量少。

4、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出示橘子和苹果提问:

如果用相同数量橘子和苹果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

(橘子小,排的.队伍长;苹果大,排的队伍短。)

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橘子和苹果谁用的多?为什么?

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大的苹果用的数量少,小的橘子用的数量多。

(2)师幼游戏“走钢丝”。

老师和一幼儿走“钢丝”,全体幼儿分成两组分别为老师和幼儿点数步子。

师:“从起点线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大家帮着数数用了几步?”

讨论: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少,小朋友用的多呢?

小结:走一样长的“钢丝”,老师脚大,用的步子少,小朋友脚小,用的步子多。

师:让我们把今天的许多新发现、学会的新本领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