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扰,提高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和解决能力,仔细编写的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防传染病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防传染病教案篇1
活动主题:
预防冬季传染病
活动时间:
20xx.12.17
活动目的:
由于冬季是传染病流感、水痘、腮腺炎等的高发时期,为了增强全体学生对冬季常见传染病知识的了解和预防,以确保广大师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出发点,紧急行动,密切关注,积极做好流感、水痘、腮腺炎等防控工作。让学生了解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等等。使学生们懂得了只有好的、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增长学生的卫生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活动方法:
讲解、讨论
活动准备:
学生搜集预防疾病谚语。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介绍冬季常见病
天气渐冷,又到了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冬冬季有哪些常见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易造成暴发性流行或世界性大流行。表现为高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呼吸道症状较轻。
2、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也叫“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常在幼儿园、小学里流行。2岁以下小儿较少得病。一般一生只患一次。
3、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其特点为全身皮肤分批出现散在的斑疹、丘疹和水疱疹,并伴发热。一般水疱疹结痂即愈,少留疤痕。水痘传染性很强,必须早期隔离患儿,直到隔离期满。
4、麻疹: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麻疹患者,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潜伏期通常为14日。
5、此外风疹、猩红热、流脑等也是学校中常见的传染病。
二、如何预防冬季预防传染病
1、开展冬季传染病预防的科普宣传,使学生能了解疾病的特征与预防的方法,争取早发展,早报告,早隔离治疗病人。
2、教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勤打扫环境卫生,勤晒衣服和被褥等。
3、经常到户外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4、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
5、注意均衡饮食,定期运动,充足休息,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增强自我身体的抵抗力。
6、对于哪些腋下温度38.0℃,咳嗽、咽喉痛、头痛、喷嚏、流涕、扁桃体肿大等症状体征明显者,劝其回家休息,及时进行治疗。
7、发现疫情或疑似疫情,及时向学校主管部门报告。
三、学生谈自己今后的打算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
四、预防疾病谚语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吃米带点糠,老少身体壮。
冬吃萝卜夏吃姜,体强力壮病不生。吃了萝卜菜,啥病都不害。
管你伤风不伤风,三片生姜一根葱。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不干不净,吃了得病。干干净净,吃了没病。
生吃瓜果要洗净,吃得卫生少生病。要想身体好,吃饭别太饱。
暴饮暴食易生病,定时定量保安宁。不喝酒,不吸烟,病魔见了都靠边。
五、班主任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班队会,我们不仅对冬季传染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了如何去做才能更好的预防传染病,并且,通过刚才大家的交流又进一步加深了印象,那么,希望我们同学能够从今天做起,从我做起,人人都做讲卫生的好孩子,远离各种传染病,愿我们都能够健康成长
防传染病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通过班会课中的看录像、看照片等,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
活动准备:
1、关于预防传染病的挂图、录像。
2、准备知识竞赛题十个。
3、前黑板上作相应布置,渲染气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秋季入学以后,昼夜温差很大,我们的身体很难适应,因此非常容易得病。在这样的季节里,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类疾病的发生。
二、讲解传染病知识
1、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普通性感冒
成人感冒以鼻病毒为主,儿童以副流感病毒及呼吸道融合病毒为主。临床表现:潜伏期短,约一天左右,起病较急,一般仅有轻度发热,体温多不超过39摄氏度。常咽痛、头痛、全身乏力,并有鼻塞、喷嚏、流涕、胃不适等。
3、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是小儿、未患过麻疹者,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烧、咳嗽、流涕、睑结膜充血及口腔黏膜有麻疹黏膜斑。发热3-4天后出现全身红色斑丘疹,经一周左右可自然恢复,注意防止合并肺炎、心肌炎。
4、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表现:开始常有低热,上呼吸道及胃肠道症状,此期约为一天。发热一天左右即出现皮疹。先由躯干及头部出现,后见于面部及四肢,皮疹躯干多四肢少呈向心性分布。起初为小丘疹,一天内即变成泡疹、透明如水珠,椭圆形、大小不一。周围有红晕,皮疹有搔痒感,水泡一天后混浊,2-3天干缩结痂,一两周内痂皮先后脱落不留瘢痕,起病三、四天内皮疹陆续分批出现。
三、预防秋季常见传染病应该注意什么?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2、教室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秋季传染病的关键。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5、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
6、衣、食细节要注意。
7、切莫讳疾忌医。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了解各种秋季多发传染病的知识,在日后生活当中养成讲卫生爱干净的习惯,从而从源头上减少传染病发生的几率。
防传染病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感冒的病症以及传播途径。
2、懂得预防感冒的小常识,积累一些健康生活的经验。
3、引导幼儿初步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4、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预防感冒》。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
教师可以用班级点名活动引出今天的教学活动。
“这些天,某某小朋友为什麽没来呀?”
幼儿相互交流各自对感冒的感受与体会。
“你得过感冒吗?感冒的时候人会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感冒的时候会出现发烧、咳嗽、流鼻涕、鼻塞等症状。
2、了解感冒的传播途径:
教师介绍患感冒的原因及感冒传播的主要途径。
“人们一般是由于什么患上感冒的?”“除了着凉以外,感冒会不会是别人传染给你的,又是怎么传染上的呢?”
教师归纳:不注意冷暖或身体抵抗力差的'人容易得感冒。另外,流行性感冒还可以通过吐沫、痰等传播。
3、掌握预防感冒的小常识:
教师与幼儿一起交流预防感冒的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来保护自己,尽量不让自己和别人患上感冒?”。
教师出示图片,幼儿了解预防感冒的具体方法,师生一起进行归纳小结。
不随地吐痰、常开窗通风、勤洗手洗脸、经常锻炼身体、适当吃点醋及大蒜、洋葱。流行性感冒肆虐期间,幼儿要尽量减少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去。如果已患上感冒,则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而且要侧转身,不能对着他人打喷嚏,因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防传染病教案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很容易让我们患感冒,那如何才能做好预防好感冒呢?通过挂图讲述让幼儿懂得预防感冒的小常识。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感冒的起因及人体的影响。
2.让幼儿知道预防感冒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知道预防感冒的小常识,提高幼儿预防感冒的意识,从而更好保护好自己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挂图一幅音乐《健康歌》。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教师:图中天下雨了,乐乐不爱打伞,总喜欢到房子外面去淋雨,还到处跑来跑去,把身上的衣服全部淋湿了,妈妈看见了很生气的批评乐乐。
小朋友你们知道乐乐为什么被妈妈批评?
幼儿答:因为乐乐出去淋雨把衣服淋湿是不对的,会感冒的。
教师答:好,真棒!
二、教师联系幼儿日常生活中亲身经历提问:那小朋友们有没有患过感冒吗?为什么会感冒呢?
幼儿答:我晚上踢被子,着凉了会感冒;冬天衣服穿少了会得感冒;夏天洗冷水澡也会感冒、吹风、尿裤子湿了没换、跑出汗后去游泳,教师提问:小朋友得了感冒会怎么样呢?
幼儿答:鼻塞、流鼻水、发烧、不想吃饭、想睡觉,教师提问:患了感冒怎么办?
幼儿答:冷了多穿些衣服、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不能洗冷水澡。
三、教师小结:
我们的小朋友年纪小,是还在长身体的时候,抵抗力差,容易感冒,感冒还会影响学习。因此小朋友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冷了多穿衣服,热了减衣服,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不能到外面淋雨,还有感冒了不能对着别人打喷嚏哦。但是小朋友患了感冒也不用怕,乖乖听医生的话,按时吃药,打针,多休息,多喝温开水,感冒很快就会好了,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小朋友一定要多晒晒太阳,平时多跑跑步,多锻炼身体,增强我们的身体抵抗力,这样我们就会变成“健康小超人”。
四、播放《健康歌》让孩子感受健康是快乐的。
教学反思
引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通过课程学《怎样才能预防感冒》教育孩子平时要加强锻炼,增强抵抗感冒的能力,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防传染病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幼儿容易传染上的传染病的情况。
2、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预防疾病的方法。
3、在传染病高发期时,有自我保护预防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有关传染病的资料与图片。
2、手足口病病症的图片及预防的方法ppt。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由幼儿比较熟悉的手足口病谈到传染病。
1、讨论春秋季为什么是流行性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春天和秋天气候乍暖还寒阴雨绵绵,潮湿多雾,气候多变)
2、教师告诉幼儿春秋季会有哪些流行性传染病会出现?(如:感冒、麻疹、咳嗽、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
3、重点介绍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4、请幼儿讲述自己生病时的经历和感受。(如请医生诊治,要定时服药,多休息,多喝水,痊愈后才回幼儿园上课等)
二、教师讲述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1、幼儿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讨论讨论。
2、请语言能力强的幼儿到前面来讲一讲小朋友们的经验。
3、教师小结:咳嗽,打喷嚏,吐口水,毛巾及手摸过的用具上都会留下细菌,都有可能会传染手足口病的。
4、很多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手足口病是一样的。
三、幼儿讨论: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提问:我们应该怎样预防传染病?
2、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小结:多喝开水,多吃蔬菜水果、不挑食,勤洗手,勤剪指甲,不喝生水,打预防针,不接触生传染病的人群。
?活动结束】教师带幼儿到洗手间洗手。
防传染病教案篇6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教师活动:设置情境,巧妙导入
1、多媒体展示“健康地生活”题图,字幕展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和长寿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什么是健康?没有疾病是否就是健康?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拥有健康?我们该如何健康地生活呢?
2、(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导入,点明本单元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已经对一些疾病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填写表格(多媒体展示),总结一下,在这些疾病中,哪些是可以传染的,哪些是不传染的?
疾病
是否患过此病
是否接种过疫苗
患病的原因
腮腺炎
水痘
流感
龋齿
近视
甲肝
心脏病
急性结膜炎
麻疹
贫??
蛔虫病
……
3、(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点题)这些能够传染的疾病就是传染病。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及“怎样预防传染病”。
(二)学生活动:领会新课意图,愉快参与课题
1、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回答。
2、各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并积极进行回答。
3、明确本节课主要探究的内容,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评析】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源于学生心理需求的学习情境、源于学生的经验而又高于学生的简单经验的学习情境,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有效性。正是通过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并构建自己学习的目标。
二、确定目标,筹划策略
(一)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确定三维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课前的交流或调查提出自己的问题。
2、依据学案引领学生认定目标,在学生认定目标后提出要求、希望和必要的提示或鼓励。
(二)学生活动:明确主攻方向,筹划学习策略
?评析】教学目标宛如路标为教学指明了方向,是教学的起点与落点,而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分步达成教学要求的基本方式和多元互动过程,故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根据教材特点、《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其中,立足学生实际是关键,把学习目标定在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内,激励学生跳起来摘取学习成功的桂冠;要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不可割裂;可与学案同步投放,也可导入课题后与学生互动投放,还可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悟,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应该有目标意识。
三、诱思探究,互动求知
第一板块: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创设探究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一)创设探究情境
1、激情导入,明确目标:患病无疑是痛苦的,同学们想不想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呢?(学生:想。)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让我们首先弄清楚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然后“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好不好?
2、创设探究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①出示一些病原体的挂图或幻灯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同时分析:病原体是导致传染病的病因,从而归纳出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传染病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细菌性的传染病、病毒性的传染病和寄生虫性的传染病。
②播放“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的课件,创设情境。
3、提出探究问题:(见p70讨论题和学案“创设情境,问题探究1、2”)
4、指导学生分析现象,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如:可根据自己患感冒时的亲身经历等。
(二)学生活动:提出探究问题,制订探究方案。
①观察探究情境中的现象,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源于自己的生活)。
②制定简单且可行的探究方案,以便消除探究的盲目性。
?评析】创设的情境必须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能够亲眼看到或感悟到;根据情境提出的问题也应让学生通过思考或讨论能够领悟到;值得注意的是,探究式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探究情境呈现后,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调控探究方向
(一)教师活动:启发引导点拨,调控探究方向。
①介绍探索可用的条件:除自己的经历和播放的课件外,还可依据教材p70图vⅢ—2。
②及时把握学情,适时调控学习进程和方向,使学情朝着学习目标的达成发展。
(二)学生活动:自主合作探究,得出初步结论。
①可依据学案中“创设情境,问题探究1、2”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自主探究,疑难问题同组(或同桌)相互合作,必要时求得老师的帮助。
②实事求是地整理分析探究资料,得出初步结论(或看法)。
?评析】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在尽最大学力能够达到的区域内学习。如果超出最近发展区,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调整。在探究中,教师创造探究条件,关注学情发展,不能把开放式搞成放羊式;学生能做的事,教师决不越俎代庖;但也不要回避必要的讲解,该讲解的就要讲透,该探究的就要探究充分;要巧妙处理突发事件,把学生的自由发展调控在课标要求的范围内。
适时交流成果
(一)教师创设互动平台,评析多元信息。
(二)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包括可能是错误的观点),相互交流、争辩,激起思维共鸣。
(三)师生互动交流成果,自主完善结论(多媒体展示表格),进行知识整合。
1、展示多媒体课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2、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3、理解“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判断关于流感、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组织学生交流收集的“艾滋病”资料,播放相关的多媒体视频资源。
5、引导学生学案中“创设情境,问题探究2”。进一步分析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6、教师依据学生的反馈及时点拨,引导学生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然后展示多媒体视频资源,播放社会对艾滋病病人的关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心,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评析】学会分享和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教师必须创设一个互动平台,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的不完善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得到补充和提高,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评析,激起主体与主导之间的思维共鸣,使个体从不同侧面实现自我完善。
第二板块: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一)教师活动:创设探究情境,调控探究方向
①创设探究情境:可利用教材p71图Ⅷ——3,引发探究欲望。
②提出探究问题,依据学案中“创设情境,问题探究3”。(问题可来自学生)
③启发引导点拨,调控探究方向。
(二)学生活动:自主合作探究,得出初步结论
①可依据学案中“创设情景,问题探究3”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自主探究,疑难问题同组(或同桌)互相合作,必要时求得老师的合作。
②实事求是地整理分析探究资料,得出初步结论(或看法)。
(三)师生活动:适时交流成果
①教师创设互动平台,评析多元信息。
②学生交流、争辩,激起思维共鸣,自主完善结论(多媒体展示图表),进行知识整合。
③教师依据学生的反馈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总结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并能具体应用到生活中。
?评析】本环节是实施“互动——探究”教学法的关键环节。不管本节课有几个知识点,都要遵循创设探究情境—————调控探究方向—————适时交流成果等环节。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展示科学发展的历程或者某一概念的完善过程,并设置若干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子问题,放手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讨论、动手实验,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操作时要注意保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对探索过程中的不同见解、疑难问题,在讨论交流中能各抒己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又要注意对学生的讨论及时进行恰如其分的启发,因势利导地调控讨论进程。
课堂讨论是实施“互动——探究”教学法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促进师生双向交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教学形式。在全班集体讨论时,往往可能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发言的机会,这就需要通过分组讨论来弥补。分组讨论时,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同一层次的与不同层次的分组方式交叉进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防出现讨论不起来或某些学生没有发言等局面,尽可能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使全体学生受益。
四、运用知识,实践创新
(一)教师活动:提供演练资料,理清知识主干,归纳整合
1、提供演练资料,落实训练题(见学案“知识运用实践创新”)
2、引导学生理清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
3、指导归纳方法、技巧和规律
(二)学生活动:自我演练升华,归纳整合提高
1、依据学案中“知识运用,实践创新”中问题的设置,进行知识的巩固与活学活用。
2、理清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可根据新知识的主干,构建出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结构形式)。
教师依据学生的反馈及时释疑,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3、梳理思路,归纳方法
①区分传染源、病原体和传播途径的概念。
②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解决一些具体的事例:如1998年,上海流行甲肝,后查明是由于使用不清洁的毛蚶引起的,关于毛蚶的身份,究竟是病原体?传染源?还是传播途径?
③针对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来开展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评析】
新课程的实施决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驱动自己的学习动机机制、积极主动的构建知识的过程,这种构建是学生在自身的经验、信念和背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所以,让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总结知识,体验学习方法,将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来增长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和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一)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分组课下完成
1、完成一份宣传作品。要求:
(1)内容:与传染病有关的基础知识、防治方法或心理指导。
(2)形式:文字、图画、诗歌均可。
(3)独立完成或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
(4)作品中要注明学校、班级、制作人。
2、提供一组课外读物:“艾滋病”和“天花”
(二)学生活动:组内讨论,明确分工。
?评析】在课堂临近结束时,注重知识的发展延伸,让学生站在新的知识水平上重新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想探究与之相关的哪些问题?”拓宽了学生探究的空间,激励学生进行课下的探究。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收获同时也带着新的问题离开课堂。
防传染病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学会勇敢地接受医生的治疗;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健康地生活。
活动准备:
课件《“阿嚏”不见了》
活动过程:
一、 听一听——理解故事内容
1.播放课件,讲述故事《“阿嚏”不见了》
2.回忆故事,回答问题:
提问:
1、妈妈去买药之前,嘱咐彬彬怎么做?
(多喝热水,不要乱跑)
2、医生在给彬彬打针之前,对彬彬说了什么话?
(感冒了是要看医生的,不然就会传染给别人)
3、彬彬的病是怎么好的?
(打完针吃完药)
小结:生病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它会给你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使你不能上幼儿园,不能和朋友们出去玩,甚至不能吃你心爱的冰激凌。但是,如果拒绝打针、吃药,只会让病变得更严重,还可能把病传染给别人。所以,勇敢地接受医生的治疗吧!
二、 说一说——知道感冒了该怎么办
1、 通过谈话,归纳感冒的主要症状、原因及简单的治疗方法。
提问:
1、你感冒过吗?你感冒出现了哪些症状?有什么感觉?
(打喷嚏、流鼻涕、鼻子不通,喉咙干痛、头痛等,身体非常不舒服。)
2、人为什么会感冒?
(太累了,着凉了都有可能)
3、感冒了怎么办?想一想,感冒时,爸爸妈妈是怎么照顾你的?
多喝水,注意休息。
及时治疗,按时打针吃药。“聪明的孩子”打针吃药时不要哭也不要闹,还不忘对医生说声“谢谢”,感谢他们让你的病尽快好起来。
注意咳嗽用手捂住,打喷嚏不对人。
小结:当我们受凉或是身体的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流鼻涕、咳嗽等,感冒时要及时看医生,按时吃药,多喝开水,注意休息等。
三、 学一学——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来预防感冒
1.翻翻乐:幼儿回忆以往经验,设想预防感冒方法,老师根据幼儿回答运用图示的方法逐一出示。
小结:爱干净、经常洗手;
注意冷暖(热了要脱,冷了要穿),
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
注意营养(蔬菜、水果;达到营养摄入均衡)
感冒流行时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2.带领幼儿到户外游戏,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