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的魔力教案7篇

时间:2024-04-06 作者:lcbkmm

一个完整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控制教学进度,通过有趣的教案,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和主动性,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手的魔力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手的魔力教案7篇

手的魔力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大胆展开想象,尽量运用完整的语言表述故事情节的发展。

2、感受故事离奇的情节与出人意料的结果,从中得到快乐。

3、乐于用语言、肢体动作表述自己的变化,快乐地参与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故事课件一套;

2、请一配班老师扮演收旧货的.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

老师听说山脚下的稀奇王国发生了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结合课件演示)

(一)从开头“在美丽的稀奇国里”——呀,响亮的“汪汪”声怎么变成“喵呜”声?

1、在一座漂亮的小房子里,住着谁?他们是什么样的?(尽量引导幼儿将动物的特征表述清楚。)

2、有一天,来了一个什么人,他怎么了?

3、结果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情?(可加上肢体动作)

4、你觉得猫咪、小兔子和大狗会喜欢这样的变化吗?为什么?

(二)从“小兔子着急地说:‘还我的头来!’”——“大狗着急地绕着大树兜圈子:‘喵呜,怎么办呢?喵呜!’”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变回原样呢?

(三)从“他们商量了一会儿说”——“于是老虎就和他们一起上路了”

1、他们在路上碰到了谁?

2、老虎是什么样子的?看了他的样子,你心里感觉如何?

(四)从“走着走着,他们又碰到了一只奇怪的小猴,”——“你来猜猜看,小猴哪里很奇怪?”故事里没告诉我们小猴怎么了,请小朋友来猜猜看,你觉得喷嚏会把小猴打成什么样子?

(五)从“走呀走呀,他们看见了一间歪歪斜斜的房子,”——“说着,他坐了下来,准备打魔力喷嚏。”

1、他们最后在哪里找到了收旧货的人?(理解“歪歪斜斜”)

2、你觉得收旧货的人打的喷嚏会帮助他们变回原来的样子吗?

(六)从“现在,请在我的鼻子上撒点胡椒粉。”——“大家乘他的喷嚏还没打出来,拼命逃走了。”

1、兔子、猫咪、大狗、老虎、猴子又回到了以前的样子,你们为他们高兴吗?

2、如果要给这个故事取一个题目的话,你觉得取什么好?说说你的理由。

三、游戏:变变变

1、引出“收旧货的人”一起游戏:稀奇王国里的这个收旧货的人真是一个有趣的人,能把别人变成奇怪的模样,又能把人变回来。老师好想把这个人请来跟我们一起做游戏,你想吗?集体呼唤:“收旧货的人,你在哪里?到我们这里来玩吧?”

2、集体游戏。收旧货人出现:我来了!谁想变变变啊?引导大幼儿声说出自己变出的模样。

手的魔力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磁铁的一些基本特性,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2、愿意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同伴交流。

3、初步了解磁铁的广泛作用。

4、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幼儿(幼儿食品)自己认为能被磁铁吸住的各种物品2、磁铁记录板、纸、笔3、教师准备的能被磁铁吸住的物品:如剪刀、铁夹、铁钉、回形针、图钉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一些有趣的演示(如纸娃娃在玻璃上跳舞)引起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介绍自己准备的材料。

师:刚才,我们在玩磁铁的时候发现磁铁能使纸娃娃在玻璃上自由地跳舞,真是神奇,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呀!小朋友们都找来了许多认为可以被磁铁吸住的东西,请介绍一下好吗?

幼儿逐个介绍。

三、做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这些东西真的能被磁铁吸住吗?等一会儿你们来试试。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东西,你们试过自己准备的东西后,也可以试试老师准备的东西,别忘了把你做的每个实验记录下来。

幼儿操作,教师关注他们的表现表达,如请幼儿说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记录的,有的孩子画“o”表示物体能被磁铁吸住,画“x”表示不能被磁铁吸住。

四、交流实验结果。

师:你们发现什么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并展示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老师把能被磁铁吸住的东西摆在桌子上,并告诉幼儿,这些东西都是金属物品。

五、情境表演。

让幼儿运用磁铁的作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如:帮“奶奶”找掉在地上的针;帮“妈妈(妈妈食品)”取瓶中的图钉;玩“钓鱼”游戏等,进一步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

六、延伸活动。

在生活中寻找磁铁的朋友,进一步了解磁铁的广泛作用。

师:做了那么多的实验,我们发现易拉罐、图钉、锁、剪刀、回形针等都是磁铁的朋友,都能被磁铁吸住。你们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是磁铁的朋友呢?那些东西里用到了磁铁?磁铁在这些东西中是做什么用呢?

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谈话。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幼儿从上课伊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由于事先准备的操作材料比较多,所以幼儿一直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发现、比较,整节课情绪高涨。幼儿乐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事物规律的活动形式。在总结磁铁特性这一环节,做的还不到位,有点急于求成,要先让幼儿来讲出他发现的规律,教师再进行引导,做最后的总结。在活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讲述表格填写规范时语言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仍然有些幼儿将猜测和验证环节混淆起来,不会填写表格。此外,应将游戏探索磁铁特性这一方式延伸到今后的玩磁铁的活动中。

手的魔力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预测、实验的方法探索磁铁的基本特性。

2.初步了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3.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探索磁铁的穿透性。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ppt

玩赛车游戏的道具:长1米,宽50厘米的kt板一块,上面有用即时贴装饰好的赛车跑道。用纸制作的赛车,底部粘有方形铁片。

学具准备:

1.条形磁铁,人手各1块。

2.动手试一试环节所需材料:积木、回形针、积塑饮料瓶、树叶、小剪刀、钥匙、铁夹子、铁盒子、小铁环、镙丝钉、茶杯、木板、纸、布、硬币等。

3.探索并验证环节所需材料:纽扣、电池、石头、螺丝、回形针、铃铛。

4.探索并验证环节所需的记录卡,人手一张。

5.玩赛车游戏所需材料:长50厘米,宽25厘米的kt板7块,上面有用即时贴装饰好的赛车跑道。用纸制作的赛车7部,底部粘有方形铁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磁铁不拘一格的外形

1.教师指着吸在黑板上红红绿绿的圆形的塑料片,问:小朋友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圆形的塑料片能粘在黑板上吗?

幼儿交流,教师出示塑料片后藏着的圆形吸铁石。

师:磁铁又叫吸铁石,它们经过人们的加工,长得也不一样哦!小朋友们想不想和它们见见面呢?

出示ppt展示各种各样的磁铁。

二、通过尝试,了解磁铁的“吸铁性”

1.师引导幼儿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利用磁铁可以( )。

2.引导幼儿探索新知:磁铁究竟能吸住哪些东西呢?

(1)幼儿取出老师课前分发的实验材料盒。

(2)幼儿尝试用磁铁去吸盒内的小物件,把能吸住的放在一起,不能吸住的放在一起。

(3)引导幼儿找规律。

说说用磁铁吸住了什么物体。

投影显示这些实物,引导幼儿归类: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教师小结,过渡:磁铁可以吸住铁制成的物体,也就是铁制品,以及铁以外的`一些金属,比如硬币。根据这个特点我们来猜一猜磁铁可以吸住哪些物品。

(教师出示ppt,幼儿打开记录表)

引导幼儿先进行预测,猜想磁铁能吸住什么,认为能的在记录表里打“√”。

引导幼儿进行验证,用磁铁一一试一试,验证刚才预测的结果。

(5)指名幼儿汇报验证的结果。

三、认识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1.小朋友们,磁铁可以吸住铁制品以及铁以外的一些金属,那么用磁铁吸磁铁会怎样呢?

2.教师先介绍磁铁的两极:南极s,北极n,并引导幼儿强化这个知识点。

两名幼儿合作完成实验,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第一步:n极碰n极怎样?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第二步:s极碰s极怎样?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第三步:n极碰s极怎样?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3.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磁铁有(两极),(南极)和(北极),相同的极会(互相推开),不同的极会(互相吸引)。

四、在游戏中探索磁铁的磁性穿透力。

师:原来磁铁还有两极性,磁铁里的奥妙真不少,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磁铁的游戏,继续去寻找磁铁的神奇。

教师演示玩赛车游戏。

取出用kt板和即时贴做好的弯曲的赛车跑道,将板子搁在两张椅子中间,将板子上放置一辆底座粘贴了铁片的纸赛车,将磁铁放在kt板下沿着跑道向前移动。

幼儿分组玩赛车游戏。

幼儿取出课前老师分发的道具,各小组幼儿轮流玩赛车游戏,教师提醒幼儿磁铁尽量不离开板子,紧贴板子向前移动,否则赛车就会停下来。

师在幼儿玩好后,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赛车可以向前移动?

幼儿回答,师告诉幼儿:原来磁铁的磁性有穿透力,隔着东西也有吸引力,磁铁越大,吸力越大。

五、师幼共同总结磁铁的特性。

师:今天我们玩了这么多好玩的游戏,很开心,也有很大的发现,先是发现了磁铁能吸东西,吸什么东西呢?(引导幼儿说出磁铁能吸铁的东西)师:后来又发现了一个秘密。(引导幼儿说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磁性原理。)师:在玩赛车时我们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磁铁能隔着物体吸东西。)师:磁铁的奥妙真不少,它还隐藏着很多奥妙等着我们去发现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玩磁铁的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幼儿从上课伊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由于事先准备的操作材料比较多,所以幼儿一直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发现、比较,整节课情绪高涨。幼儿乐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事物规律的活动形式。在总结磁铁特性这一环节,做的还不到位,有点急于求成,要先让幼儿来讲出他发现的规律,教师再进行引导,做最后的总结。在活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讲述表格填写规范时语言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仍然有些幼儿将猜测和验证环节混淆起来,不会填写表格。此外,应将游戏探索磁铁特性这一方式延伸到今后的玩磁铁的活动中。

手的魔力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了解、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

2、借助教材自主阅读,了解托德和老板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

3、了解作者抓住神态和语言刻画人物特点的方法,初步感受作者“辛辣、夸张”的笔触。

教法学法:

组织引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一、名言激趣导入:

1、出示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莎士比亚

(生)课前齐读,(师)提问:这句话中哪个词语很显眼,哪个词语出现的频率高?在你的脑海中谁会“变”?像我们普通人不具备这种魔力。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马克吐温写的文章,题目是——“有什么不要有病,没什么不要没钱。”你喜欢钱么?(因为有了钱我们可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把这篇课文中的人物圈出来,想想:他们分别是什么身份?

2、他们三个在金钱的魔力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用三个人的名字,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我”去店里_____,因为没有钱,受到托德_________;

后来,我拿出_______,因为有钱,所以,老板_____“我”。

三、分析感受人物形象

托德

1、自学:快速浏览课文,请你把描写托德的句子画出来,然后再旁边试着用词语概括托德的性格特点。

2、交流:语言、神态刻薄(哼、反语),奉劝学生不要向他学习。

(2)第六自然段,你在这个自然段边写了什么批注?

a、(生)说说有关笑的词语。

b、(师)出示有关“笑”的语句。请问托德的笑属于哪一种?

c、你看这张笑脸上有什么纹?(品悟)

(3)师生探究:一个“笑”字可以体会出托德怎样的性格特征?

手的魔力教案篇5

活动设计背景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磁铁并不陌生,老师贴挂图时经常用到。在孩子们的眼里,磁铁是很神秘的东西,有着神奇的力量。磁铁能够吸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青睐。特别是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小猫钓鱼的玩具和磁性教具,幼儿们总是爱不释手,但是他们大都只是单纯的玩耍,还没有知识的建构。针对幼儿对磁铁的这种兴趣,我设计了这一活动。试图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发现并揭示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特性,建立有关磁性原理的粗浅概念。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充分感知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特性。

2.能用记录、言语的方式表述探索的结果。

3.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探索,充分感知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特性。

难点:能用记录、言语的方式表述探索的结果。

活动准备

铅笔、积木、橡皮、回形针、铁钉、纸片小鱼、梳子、硬币、勺子、铁夹子、磁铁、记录单、磁铁鱼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盘子里的材料,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请你看一看盘子里有些什么?请你玩一玩盘子里的东西,看看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二、基本部分

(一)、自由探索,激发幼儿兴趣。

1.幼儿自由操作探索,教师巡回观察。

2.教师与幼儿交流讨论。

3.教师小结:刚才在玩的时候,小朋友发现磁铁能吸住别的东西。

(二)、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特性。

1、出示记录单,了解记录方法。

2、幼儿第二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

3、请记录完的幼儿想个办法将记录单贴到黑板上,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磁铁能和谁做朋友。

4、教师与幼儿共同观察、讨论记录结果。

5、教师小结:原来磁铁能跟铁做的东西做朋友,磁铁只能吸住铁做的东西。

(三)、提供问题情境,扩展幼儿经验。

1、出示游戏材料,引导幼儿思考。

(1)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钓鱼游戏,教师出示有磁铁的钓鱼竿、和纸做的小鱼。

(2)请小朋友想一想、试一试,用个什么办法可以把小鱼钓起来,你可以请盘子里的材料来帮帮忙。

2、幼儿第三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发现。

3、分享交流。

(1)你的小鱼钓起来了吗?你用了什么好方法?

(1)请您边说边演示一下。

4.教师小结。

刚才大家都想出了好办法把鱼钓起来的,原来你们是用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办法把鱼钓起来的,真会动脑筋。

三、结束部分

分组自由活动。

四、延伸部分

请把鱼放在泥工板上,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鱼游起来呢?下课以后你们再去试一试。

教学反思

活动评析及活动反思:

活动评析:

1、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让幼儿有充分的操作时间,因此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而且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并不进行直接指导,而是强调让幼儿通过直接与材料的交互作用,去发现、思考、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

2、引导幼儿在操作的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有目的地记录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现象。引导过程一一转化为问题,因为问题情境对幼儿来说没有严格的约束,有利于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

3、在最后一各环节中,我们并不过分关注幼儿到底掌握了哪些磁铁的原理,而是注重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自信心、独立性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关于磁铁的经验进行迁移、创造。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并不是把现成的科学结论告诉幼儿,而是使幼儿成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我们的科学教育,就是要提供丰富的材料,营造宽舒的心理环境,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让幼儿在探究中惊异科学,在持久、深入地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经验。《纲要》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所有的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为了让幼儿认识磁铁,我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可供操作的实验材料,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进行直接的指导,而是强调幼儿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去发现、思考、解决各种问题。

当然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不足就是准备的磁铁数量不够充分。是极个别幼儿玩得不够尽兴,在今后教学中将会做得更完善。

手的魔力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结合文章内容理解“通融、刻薄、武断、窘况、雅致”等词语;

2、体会并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的方法;

3、抓住“冷漠”和“热情”两条主线,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去把握“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在对“托德、老板”和“我”的对比体验中,体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在金钱面前表现出丑态;

4、培养学生树立一种文学欣赏的意识:欣赏文学作品时,要融合作者的经历、作者生平,以及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

5、积累“唯利是图、拜金主义”等描摹人物金钱丑态的词语;

6、激发学生阅读《百万英镑》的兴趣,并通过好书推荐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马克。吐温代表作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抓住“冷漠”和“热情”两条主线,从人物形象上去把握“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体会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这也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学准备:

ppt课件;选有《百万英镑》全译文的书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2、了解学生课前读了几遍课文,是否已经标上小节号;

3、和学生协商两点:

a、认真聆听、积极举手发言、回答声音要响亮;

b、交流句子时,要明确是哪一小节哪一句话,如果要交流的句子很长或者是成段的,你就只需要说明是哪一小节或者哪一小节哪一句,不用完整地读下来。

2、聊一聊学生阅读过的书籍,以及让他们印象深刻的作家

3、出示马克。吐温的生平资料,简单提取一些有效信息(你们从这些资料中知道了什么?)

一、检查初读,了解主要内容

1、板书并齐读课题(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欣赏的一个故事,就是由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这是短篇小说《百万英镑》中的节选)

2、检查朗读,出示一个长句检查读书情况(师:同学们课前已经初读了课文,相信大家已经读通了课文,并且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长句: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象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3、理清故事

出示理清主要内容的填空,指名反馈。交流反馈后,顺势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作者在故事中重点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是谁?(板书:托德、老板)

明确这是一张多少面额的钞票(如果有学生在反馈时就已经指出这是一张百万英镑的钞票,则追问学生是怎么判断出的。可以结合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来推想)

4、从主要内容中抓出主线

二、抓住“冷漠”和“热情”两条线,品读人物性格

过渡:因为一张面额为百万英镑大钞的出现,托德和老板对“我”的态度经历了由“冷漠”到“热情”的转变,那么作者马克。吐温又是怎样用语言文字来刻画托德和老板这两个人物的呢?

5、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这两个人物对“我”态度冷漠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对我分外热情的句子;用心读一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你能读懂这些句子背后的什么信息,在这个句子旁批注一个关键词语。

6、交流反馈,由学生结合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来交流读书感受,体会人物性格,师适时作点拨引导(链接关键句子)。根据学生反馈,教师适时板书“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等刻画人物性格的词语。如果学生反馈的关键词语不是很丰富,则及时出示相关词语读一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并在当堂应用中加深理解。要积累的词语如下:

手的魔力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磁铁相斥、相吸的特性。

2.能运用磁铁相斥、相吸的特性进行游戏活动。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对磁铁相斥、相吸的现象感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磁性水果拼图、磁铁小推车、水果图卡、磁悬浮应用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拼图"游戏,初步感知"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套磁性的水果拼图,看看能拼出什么水果。

2.教师操作。

3.师小结:原来磁与磁铁之间,有时可以像一对好朋友一样紧紧吸在一起,有时却会互相推开。

4.讨论。

师:如果要让这套无法吸在一起的水果拼图也能拼成一个完整的水果,该怎么办?接下来老师要请小朋友上来试试,看看怎样让这套无法吸在一起的水果拼图拼成一个完整的水果。

5.教师小结。

师:原来只要把两个无法吸在一起的磁铁,改变其中一块磁铁的方向,它们就能吸在一起了。

(二)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进一步感受磁铁两极的特性。

1.教师手持磁铁和幼儿的磁铁碰一碰,遇上相互排斥的现象时随时启发,怎样让你的磁铁和我的磁铁交朋友?

(1)师:等一下请小朋友玩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用自己手中的磁铁和同伴手中的磁铁碰一碰,看看要怎样让这两个磁铁会吸在一起。

2.幼儿双双合作玩磁铁。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两个人合作玩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

3.师:接下来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让两块磁铁吸在一起的。

3.师小结:小朋友都玩了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知道了让两个磁铁吸在一起的方法。有的两块磁铁会吸在一起,有的不会吸在一起,因为磁铁有正负极,只要改变其中一个磁铁的方向就能吸在一起。

(三)观看图片,了解磁性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磁铁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很大的用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介绍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四)经验迁移。

师:磁铁的作用可大了,生活中有许多东西也用了磁铁,你知道哪些东西是请磁铁帮忙的吗?小朋友们回家后还可以继续探索磁铁的奥秘。

活动反思

磁铁是幼儿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磁铁能够吸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青睐。在这次科学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玩一玩、说一说、想一想、找一找等形式,知道了磁铁能吸住铁制的物品。所以也叫做吸铁石。孩子们在自主的动手操作探寻中,发现了有趣的自然科学现象,在集体的相互交流中,满足了幼儿积极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很好地调动了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增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这也达到了我们"支持探索"的出发点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