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展,关注个体差异的教案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美术教案范文模板5篇,供大家参考。
美术教案范文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折、揉、撕和贴等方法装饰盒子外观,制作物品收纳盒。
2、利用生活中的废旧品制作玩具,节约制作材料。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花朵收纳盒的范样若干。
2、牛奶空纸盒、皱纹纸、色纸、白胶和剪刀等人手一份。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花朵收纳盒的范样,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呢?你也想做一个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制作花朵收纳盒的方法。
1、出示幼儿用书,教师示范牛奶盒口的折法。
2、教师:看看这个花朵收纳盒是怎么做的?用了哪些材料?
3、教师:怎样让高高的盒子嘴巴折进盒子里呢?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幼儿探索装饰盒子的.方法。
三、鼓励幼儿有创意地制作花朵收纳盒。
四、展示幼儿的花朵收纳盒,引导同伴间相互欣赏。
1、教师:你的盒子上装饰了什么样的花朵?
2、教师:这朵花是怎么做的?
3、教师:你准备用这个花朵收纳盒装什么呢?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美术教案范文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孝顺的含义,懂得要用行动来孝顺妈妈。
2、能积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孝顺妈妈的方式。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绘本《感恩的笑脸》电子书。
2、孝亲拼图半成品3份。
3、ppt。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导入活动。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好听的故事吧。
(二)了解故事,理解孝顺。
1、欣赏故事前半段,了解妈妈的辛苦。
(1)提问:塔塔找到感恩的理由了吗?他找到了哪些感恩的理由?
小结:我们应该感恩一切。
(2)提问:这些东西都是谁为塔塔准备的?
小结:妈妈要上班,回来后要做饭,还要为塔塔准备这些,真的很辛苦的。
2、欣赏故事后半段,懂得感恩妈妈。
提问:塔塔会怎么感恩妈妈?
小结:塔塔懂得了感恩,会分担家务,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三)讨论孝顺妈妈的行为。
1、结合孝顺图片,讨论生活中可以为妈妈分担什么?
2、师生共同讨论孝顺妈妈的行为。
小结:分担家务也是孝顺妈妈的行为。
3、拓展:还有谁也应该分担家务?
小结:一家人应该相互关心、共同分担家务,这样才是幸福的一家人。
4、观看情景表演,学习孝顺妈妈的行为。
提问:刚才这个小朋友做了哪些孝顺的行为?
小结:看来你们都是孝顺的好孩子。
(四)制作感恩拼图。
1、幼儿根据场景绘画孝顺行为并拼图。
2、交流感恩孝顺拼图。
小结:孝顺妈妈不仅要会想、会说,更要会做,让我们都做一个孝顺妈妈的好孩子吧。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在家中给孩子孝敬自己的机会,培养孝顺的好品质。
2、区域活动:迷宫投入区域,让幼儿在走迷宫中学习感恩孝亲行为,增进孝敬父母长辈之情。
美术教案范文篇3
去年在教研组活动时我组一位美术教师上了《节节虫》一课,课后我和几位老师们一起评了《节节虫》这课,受益颇多。
实录片断:
(老师从玩具选秀开始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把各自所带的玩具拿出来,请每一位学生推荐一种自己喜欢的虫类玩具,并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个玩具。
生:说出自己喜欢这个玩具的理由。
生:可爱、手感好、玩起来带劲、功能齐全等。
师:那么今天老师也带了一些玩具你们想看吗?
生:想……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欣赏一些节节虫的玩具---教师拿出自己制作的节节虫的玩具。
(揭示课题:《节节虫》)
师:同学们大家一起看一看,说一说,这些节节虫的玩具是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的?
生:虫头、虫身(分节)、虫尾。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请你们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形状概括一下这三个部分好吗?
生:虫头——不规则形
虫身——圆形、椭圆形
虫尾——梯形、长条形
师:同学们,大家找找看,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些形状?
生:有
师:同学们,那我们一起用这些形状(根据各自所带的材料)来拼出一个个节节虫玩具吧!
(学生用各自所带的材料进行制作。)
师:提醒学生想一想,用不同的材料装饰或添加节节虫得细节部分。(接着教师就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制作。)------
在此就《节节虫》这课来谈一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听课评析吧:
评析1:
亮点一课前准备充分:本课学生在老师课前的布置下,准备了彩色纸、剪刀、气球、纸盒子,塑料杯、羽毛、绒线、夹子等等材料。品种非常丰富——这么丰富的材料既可“就物造型”,又可“依思择物”!是啊,看似简单的课前准备反映出了教师的教学思想。“自己准备制作材料”!若是提供材料统一发放,省得要老师多次要求,督促检查!这样做,看似是教师考虑周全,其实是思想上不敢放开,既低估学生的自理能力,又限制了孩子个性发挥。而自备材料让学生们在制作时,相互间能耳闻目睹,对各种材料的材质、造型、色彩的运用有了多重把握,材料的多样化更有利于个性化的作业。
评析2:
亮点二老师对各类学生的包容和理解:就本课来说:急性子喜欢边做边改,慢性子喜欢先设计后制作,优柔寡断者喜欢“广览众书,择其优者,而摹之”。学生的气质、性格不同,制作过程中实施制作的方法、速度当然也不同。这节课自始至终老师放下了架子,平视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随其根据自己的个性喜好选择内容和方法;让他们想其所想,做其所做,让他们“为所欲为”后引导其“大有所为”。这样的'学生和作品自然能爆发出个性色彩来了。
评析3:
亮点三老师从玩具选秀开始导入新课:为了激励学生创作的热情,老师从玩具选秀开始导入新课,请每一位学生推荐一种自己喜欢的虫类玩具,并说出推荐理由,然后引导学生制作出所推荐的虫类玩具。如此情景的设置让学生乐于接受,且兴致极高,让孩子在课的开始就产生了对节节虫的兴趣,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此后又在交谈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本节课的主题,同时也在愉悦的情绪下了解了本堂课的作业要求,为后来小朋友制作好节节虫的埋下了伏笔,从中掌握了目标中该了解的相关的美术知识技能。所以说在美术教学中情感教学手段虽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对美术教学要有执着的追求,要走出新路来,摆脱某些
传统观念的束缚,但不是彻底的决裂。而是要引导学生“入其境”、“会其境”,充分的挖掘学生潜智,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真正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和审美价值观。
总体评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第4册教材中的第7课,属[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在上节课制作吊饰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制作节节虫。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这节课要在教师的鼓励和赏识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然后再在游戏中融看、做、玩于一体,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现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其次是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学习氛围,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本课在上的过程中虽并没有借助很多的现代媒体辅助手段,来尝试激活学生思维,发展想象空间。教师只是想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会如何制作有趣的节节虫,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的评价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美术教案范文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幼儿园装修施工现场,让幼儿了解工人叔叔辛苦的劳动为我们带来更美丽的环境,体会工人叔叔的辛苦。
2、通过给工人叔叔送水喝,表演节目,说一句感谢的话,培养幼儿尊重劳动,懂得感恩的情感。
3、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1、提前向幼儿说明活动意图,交代注意事项(安全、活动环节)
2、准备两个集体小节目(歌曲、儿歌)
3、准备开水、纸杯
活动过程:
一、谈话:
师:孩子们,你们度过了一个开心的假期,又来到幼儿园,发现幼儿园有什么变化啊?
幼:变漂亮了(请幼儿简单说一说有哪些变化)
师:是的,幼儿园重新装修了,为了让小朋友早一点上幼儿园,施工队的工人叔叔每天不停地干,晚上都要干到很晚才去吃饭、休息。有了这些工人叔叔辛苦的工作,幼儿园比以前更漂亮,更干净,小朋友生活在这里会更开心。你们发现了吗,现在我们幼儿园的院子里还有很多工人叔叔在铺地,把以前总是让小朋友摔跤的、不平的地面换上新的漂亮的平平的地面。
二、讨论:
1、师: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看一看工人叔叔是怎么工作的,那么你们见到工人叔叔我们应该说什么呢?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启发幼儿说出见到叔叔要说谢谢、请他们休息一下,请他们喝点水;为他们表演节目)
2、确定节目:从平时学的`歌表演、儿歌、唐诗中挑选出:《小树叶》《贝贝上中班》《渔歌子》《山行》
三、交代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不要在施工场地玩闹,不要乱拿乱动施工工具和材料。
2、排好队,有秩序,有礼貌
3、参观完以后表演节目,送水并说一句感谢的话
四、参观施工现场
将幼儿带到施工现场,安静地观察工人叔叔的劳动,教师引导幼儿边参观边讨论:工人叔叔累不累(一直蹲着,很累),脏不脏(身上手上都是泥土),地面变得怎样了(很平很漂亮)
五、表演节目
1、在教师引导下,幼儿一齐对施工工人说:“叔叔,歇会儿吧,我们给你们表演个节目”
2、歌表演:《小树叶》儿歌《贝贝上中班》唐诗《渔歌子》《山行》
六、送水
每个幼儿用纸杯端一杯水,送给工人叔叔,并说一句感谢的话,如:叔叔辛苦了,请喝水;谢谢叔叔,请喝水…
美术教案范文篇5
教学目标:
1、巧妙构思、大胆绘制小画册。
2、在欣赏、制作、游戏的过程中,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折、剪、画等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画册内容的发散。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观察、发现小画册神奇之处)
1、欣赏小画册,并分析其制作的特殊性。
2、板书课题:神奇的小画册
二、探究质疑,尝试了解折制方法。(探究性学习。)
第一部分:师生探讨;
第二部分:学生实践研究。
1、讨论:神奇小画册是怎样制作的呢?
2、请学生上台来尝试折。
3、运用媒体直观了解折法。
三、教师示范,解决折剪处添画、衔接问题。师生互动制作小画册。提示:剪部位与小画册变化中的联系。(出示例图进行说明)
1、头与身体的变化。
2、上半身与下半身的变化。
四、拓展思维发散,分组进行添画比赛。
(通过讨论、比赛、欣赏,使学生思维更活跃,同时巩固衔接问题。)
1、讨论:小画册除了画人物之外,还能画什么?
2、分组比赛:各组同学按座位顺序逐个上台轮流画。
3、评析作业,解决衔接问题。板书:巧妙衔接。
4.欣赏画册,巩固知识。
五、学生自主表现,教师指导。
(明确作业要求,引导学生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运用折、剪、画等方法制作一本神奇小画册。
2、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六、相互赏析评价,总结下课。(通过相互赏析评价,满足学生表现欲望)
1、师生开展评述交流活动。
2、教师总结。
七、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