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提高我们的表达水平,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诗词与生活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诗词与生活作文篇1
晨曦揭开风的软,微风拂过云的柔,阳光摩挲叶的脸,露珠亲吻花的蕊。阳光不燥,微风正好。那是孟郊在登科后的快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林语堂曾说:“诗便是中国人的信仰。”我想,生活因诗而精彩。
倚窗栏,品清茗,屋外秋雨连绵,我却仿佛听到了诗人们在倾诉。看“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翕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听“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叹“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那是李煜在感慨。忽然“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那是杜甫的悲惨遭遇,但他又不甘被命运就这样束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满怀心系天下的豪情。
渐渐地,屋外雨更猛烈了,密密斜斜地打在窗上,一会儿便是模糊一片。这时,在风雨中,我仿佛又看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在感慨。“大雨落幽雁,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蓦地,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他宽阔的脑际仿佛也跨越千年,来到那个疏星点点的夜。江边伫立着一个人影,那是曹操,虽是“烈士暮年”却犹“壮心不已”,在低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河灿烂,若出其里”,最终一气呵成“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
雨慢慢停了,迟暮渐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借景抒情,哀叹人生的不如意。面对挫折,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淡泊宁静,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愿与李白共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雁来雁往,云卷云舒,沧海桑田,不变的是唐诗宋词,楚辞汉赋。是啊,生活不仅仅只有苟且,更有诗和远方。诗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生活因诗而精彩。
诗词与生活作文篇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题记
诗词是一幅画,是一滴清泉,是一盏明灯……它是古人毕生精华,是千古一现的绝唱。让我们走进诗词的世界,感受诗词的美好!
夕阳西沉,渐渐没入连绵的群山。倦鸟正往回飞去,晚风轻拍着我,黄河发出雷声一般大的吼声,我们虽不见其物先闻其声,眼前一片辽阔。黄河奔腾汇入浩瀚的大海,但想要一览千里,只有更上一层楼。来到楼顶,一览众山小,这黄河奔流不歇,一波—推着一波向前,川流不息,以所向披靡之势。有涛尽九天之势,有吞没四方之威。仿佛万物都这么微不足道,是一副气韵生动的国画!
诗又到了江南春天。清早我来到了小河旁,望着小河缓缓从江南走过,柔软的柳枝抚摸着水面,微风从水面划过,泛起一道道波纹。河水颜色慢慢变红,啊!是太阳出来了。万丈红光映照在水面上,那滚滚江水中的颜色竟比火还红。太阳逐渐升到半空,江面的红越来越淡。取而代之的是春天的绿,仿佛被蓝草浸染过似的,让人顿心生怜惜。一点划破仿佛让我的心都碎了,岸边的野草正盛,但与这一江春水的繁多和茂绿,也是小巫见大巫了。这令我深深着迷的江南啊!何日再来瞧一瞧这熟悉的春江水,看一看这熟悉的风景呢?这让心情郁闷的我为之一振,它像一滴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
绿树绕着这隐居的村庄,池中的春水几乎要溢满池塘了。东风抚摸着我的额头,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了春光。随着一叶树叶,我来到了这园中。桃花正怒放,李花白得似玉,田野里菜花一片金黄。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飘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无趣的我在读书中又看到了这一首诗,不禁又对生活充满希望。它像一盏明灯,给我指引道路。
诗词,使生活充满希望;诗词,使眼界不断开拓。
诗词与生活作文篇3
坐在窗边,看到屋外独特的美景,一首诗词即可使生活有滋有味;失落之时,一句经典,便能让迷途不再寂寞;成功渐渐走近,一段诗词就能充分地表达内心喜悦。诗词,让生活更美好。
中秋节时,皓月当空,悬在天上的玉盘明媚温柔,不禁让人诗兴大发。遥想千年之前,唐代诗仙李白,面对同一个月亮,不知会发出何等感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欢愉时的月亮。那从宋代苏轼笔下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也能感到仿佛一脉相承的潇洒与豁达。
说到中秋节,就不得不说月饼,谈到月饼,人们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美食,而苏东坡正是这样一个爱美食的人。当他被贬黄州和澹州时,他创造了一首《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以及那千古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等,这些诗词不仅告诉我们当时人们的美好生活,更教会我们人生态度:乐观与豁达。
我喜爱到外地去旅行。到了一望无限的大草原,不再只是“哇!草可真绿!”而是《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去海边玩耍,不再只是“海可比湖大多了!”而是《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飞共长天一色”。来宁夏沙坡头,不再只是“哈!这里都是沙子!”而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迷茫了,一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即可点亮心中那盏明灯;得意时,一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将腹中喜悦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词,使生活丰富多彩;诗词,使我的眼界不断开拓;诗词,提升了我们的文化内涵。诗词,使生活更美好,难道不是么?
诗词与生活作文篇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知为何,突然间就想起了陶渊明这位田园诗人,当年他不为五斗米,只为心中的那份淡泊恬静……
改朝换代,风云变幻,这样的生活仍然为不少人所向往。欧阳修建的酥翁亭,仙鹤跳舞的黄鹤楼,杜甫的风中茅屋……他们曾为后人留下了多少诗词啊!他们至今依旧是那么充满诗意,诗还是那些诗,可是随着心情的变更,他们给人的感觉却在变,时而悲凉,时而乐观。
每当我伤心时,读读诗词,我的心灵就能得到安抚。正如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自从开始读诗词,我就从自卑中走到了乐观,可想而知,诗词在我的生活中有多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我也有了那份淡泊,变得沉稳了许多。
古人还词云:“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句词让我明白了自身的渺小,以此勉励自己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孔子曾周游六国,推行“爱仁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而老子相对于孔子也是如出一辙。生活中处处需要“仁”。开始读论语前,我是个见虫杀虫,欺虫成性的人;我还是个见草拔草,斩草除根的人。自从读了《论语》《孟子》,我悟出了做人先为“仁”的道理后,我家就太平了。有一件非常典型的事例。有一次,我在厕所发现了只飞虫,若在平时,我早就一巴掌“糊”过去了。可那时,我已经是“仁人”了。所以那只“战武渣”悠哉悠哉地飞走了。
至此,诗词的力量已融入到我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中,不同程度展现着那优雅、淡泊、和谐……
“崇尚无为,也追求自然。”我觉得,这不仅是一个人要做到的,更是一个国家要做到的。
诗词,让生活更美好!
诗词与生活作文篇5
花败了,蝶散了。唯有那若有若无的香,在尘土飞扬间,被轻轻提起,我带着怎样的心情,轻轻翻阅。——题记
李白高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举杯邀明月饮,一醉累月轻王侯。酒的清冽更张显了李白的狂放,失意时借酒消愁,得意的时候饮酒助兴,无论何时何地,李白总是“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他固然有愁苦,有寂寞,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他把自己的感情融于山水,将豪放赋予景物,道出了崇高的理想,没有矫揉造作,有的只是真实,诚挚。
我读着李太白的诗,顿悟。人生苦短,转眼便是“青丝如雪”面对有限的生命里无限的困惑,应如李白一般,即使仕途受挫,即使孤独寂寞,即使怀才不遇,也应该懂得享受人生,懂得抓住生命的每一点一滴,乐观生活。
三尺黄绢,便将苏轼推向了黄州,这里只有超然的孤独,只有生命的绝响。阅着苏学士的诗篇,我意外,甚至惋惜。你就不能圆滑媚俗一些吗?你不能稍微低一下你高昂的头颅吗?你稍微用点伎俩,也就不会把自己逼进那持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困境中了,于是你写下了“殷勤昨夜三更雨,有得浮生一日凉”的诗句。
我明白了,美好年华转瞬即逝,我们应如苏东坡一样,在困境中发现美,发现独特而亮丽的风景,随意而安,求真一心。诗词,记载的是深远的历史,激荡着人们深邃的遐想,诗词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诗词与生活作文篇6
诗,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文体,一种逐渐消逝的文体。但其实,无论古代,近代或先代,诗从未远离丝毫,仅因我们仍懂得去生活,而生活在,诗一直都在。
诗,就是生活中的诗。
没有什么诗是架空于其诗人经历乃至时代背景之上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南宋与北宋的诗风就出现了极大的反差。北宋诗人多喜咏雪月风花,究其根本,是建立其生活富足安康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上的。我一直是坚信着成为一个能够发现生活中美丽并赋诗吟唱赞颂的人的前提是他得生活得像个人。而太平盛世正是给了那些才子品位生活的时间与机会,用华丽的辞藻去赞颂着造化神韵或是江南春色。南宋诗人则多是放弃了这种浮华的文风,显得壮烈且悲凉。“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靖康之耻尤在眼前,而中原政府面对外寇却是一退再退。在这般动荡不安的`岁月中,沉寂在文人骨子中的气节与血性终于在生活的压迫下爆发于纸笔之间。因为这早已不是“肉食者谋之”的“亡国”,这是“匹夫有责”的“亡天下”啊!正所谓“诗是由情感决定的,情感是由生活决定的,生活是由时代背景决定的”的逻辑链也至此浮于水面。诗是性灵的吟咏,是“志”的抒发,是内心的呼告。没有生活,就没有诗。
生活,是诗意的生活。
众所周知,读诗品诗,精要之处亦非是那内容措辞,而是那一股寄寓着情感的诗意。诗之所以经久不衰,更多的是因其用诗意观察生活的独到的角度。“世间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诗意就是诗人看世界的眼睛。山水田园诗想必诸位亦是有所耳闻,其非是拘泥于险峰秀水、壮阔河山,其中最为杰出的反倒是那一首首类似于描绘极为普通农家景象的田园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想必大家都是有所耳闻,其全诗无外乎记述了一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日常之事,在大多数人眼里这样毫无见微知著之点的题材说得难听点就是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孟浩然却是将其生活化,通俗化,以最朴素的语言描绘了最平凡的生活,语言、角度、内容融会贯通,成就了一篇流芳千古的诗篇。由此可见,平凡的生活不意味着乏味,它更像是等待着诗意为其抹去那一抹凡性,返璞归真,随心随性的白描亦是大巧不工。生活之所以能称之为生活,恐怕是因为它是有诗意的生活,等待着发掘,等待着来自诗人内心诗意的共响。失去了诗意的生活还能称之为生活吗,我看仅能呼之生存吧。
诗与生活,生活与诗,正是体现着我们的思考与抉择。美终究是主观的,无法言语的美灵活地寄宿于生活中的处处时空,但很巧,诗是介乎于主观与客观之间的,恰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这个世界的一体两面。桥梁定不止这一座,但这一座一定是我们炎黄子孙用的最长久,走得最习惯的那一座。
诗词与生活作文篇7
从古至今,唐诗宋词永远是中国人的辉煌。而年少的我,也总爱“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大概是春末吧,我们一家漫步于富春江畔,见暮色中垂柳依依,摇曳着柔情,荡漾着梦幻,心中不禁升起惆怅。我轻折柳枝,忽地想起一句诗,“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爸爸听后,道:“柳树代表离别,但也代表着春天,像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样美好的诗句也不少。”
“可你看这婀娜的柳树多望一眼都令人断肠,怎能说他积极向上呢?”
“王维写的田园诗里就曾说到,”爸爸信手拈来,“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不用说,这有关诗词的辩论赛必输无疑,便不多言语,静静地望着柳树,沉浸在诗词的美妙中。为何你总爱出现在《古离别》里呢?柳,你知道吗,你曾引起多少人的思念,多少诗人的感慨啊。也许此词句很适合你曼妙的舞姿和妩媚的样貌,虽然你们毫不相干“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断肠。”
渐渐地,明月冉冉升起,忽而藏于云雾之间,犹抱琵琶半遮面;忽而钻出云层,将一片清辉洒向宽广平静的江面。我吟诵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妈妈插了一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爸爸微微一笑,也接了一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是啊,多么确切的形象啊!
偶尔传来几只知了孤单的鸣叫声,充盈着这宁静的夜色。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好耳熟。这又是哪首绝世佳作?我寻觅着记忆,却始终想不起来。
“这是柳永的《雨霖铃》。”
“是那个愿识柳七面,不愿君王见中的柳七?”我茅塞顿开。
“是的”,爸爸摸摸我的头,欣慰地点点头。
我看见,一旁的行人都对我们投来羡慕、赞许的目光。
这一夜,有诗词相伴,夜色更加美好
诗词与生活作文篇8
我的生活可以用枯燥来形容,每天都是相同的事,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让我有些厌世思想,我都周围的一切都不满,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可从我接触到诗词,我便改变了这一想法,我开始与人交谈,可以说,如果没有诗词,我也许不会有朋友。
可诗词带给我更多的是生活的乐趣,如果把生活比喻成一幅画,那诗词就是五彩的颜料,让我的生活多姿多彩。
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刚进门,妈妈便问到:“儿,今日如何?”虽然简短,可妈妈的声音轻快,嘴巴微微上扬,像弯弯的月亮,看来妈妈今天心情不错。妈妈特意总古文来问我,我也只好用古文回敬了。想到这,我张口说到“云何吁矣!”妈妈眉头一皱“为何?”我不禁摇头“今日默写,错者颇多”。“哦?是亭台六七座还是烟村四五家?”我羞愧的答到“是八九十枝花。”听完妈妈并没有生气,而是和蔼的说到“你呀,就是太懒了,不肯下功夫,真是少年不知勤学苦,白首方悔读书迟!”我为自己争辩到“我背了30分钟单词,可依然错很多,累死累活没有结果,我已是从此无心爱良月,任它明月下西楼吧。”妈妈拍拍我的肩膀说“你现在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等将来真的识遍愁滋味,恐怕就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了,你现在就是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阿!”
像这样的对话我的日常生活还有许多,诗词陪伴我已经有六年时光,它见证了我的成长,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角落,我爱它,它亦懂我,懂我的喜怒哀乐,懂我的少年童心,因为有了诗词,我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