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规作文8篇

时间:2024-03-06 作者:lcbkmm

作文是一种对自己思想和人格的展示,需要有自信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明确的主题是一篇优秀作文的基础,能够使读者清晰地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反常规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

反常规作文8篇

反常规作文篇1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滴墨水滴在一张纸上,分别让十个大人和十个孩子说说它是什么。十个大人的答案不外乎一个:“这是一滴墨水。”而剩下的十个孩子看见了,却争先恐后地说:“这是一只甲虫在爬树。”“这是一个圆盘。”“一轮挂在空中的圆月。”……孩子们的回答各有不同,出人意料。

智少愈完,智多愈散。小孩子学知识最自然,最随心所欲,最快乐,人为的成分最少,天性最完美。小时候老师经常玩图片游戏,当他举起一张画着月亮的图片时,我说那是小船。老师很不认同,跟我讲了许多它是月亮的道理。是又怎么样,谁说不能是小船?可怜的大人,他们的思维已经禁锢在某个固定模式之中。似乎正确答案必须经过文字、经验的推证,一定要有据可查,一定只有一个。人们心目中的标准,就成了束缚人们尽情挥洒智慧的绳子,成了扼杀小孩子无限遐想的凶器。

诚然,标准让我们知道怎样是“过”,怎样是“不及”,但标准有时却会束缚住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局于一隅。往小说,曾经有人觉得在成语故事“杞人忧天”中的杞人是愚笨之人,人们觉得天踏下来是不可能的,于是觉得他可笑、可悲。以此来劝解人不要无事生忧。当他萌发这个想法之后,便有许许多多人来阻止他,来告诉他不用过多的担心,跟他讲了许许多多的道理。然而,在我看来,杞人哪里是什么庸人,他是个哲学家。他突破了常规,想到了常人所想不到的东西。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赫拉克利特和恩多克勒都认为天是会毁灭的。我们甚至可以说,哲学就是从忧天开始的。然而,有多少人认为他的想法创新、突破常规、是常人所不敢想的伟大尝试呢?到最后,刚萌发的哲学之芽很快就被人们“天不踏”的标准掩埋,很快就扼杀在摇篮中,并留下不美之名。这种标准会使人错失许多思考的机会,使教育变得古板生硬。我们学的不是书本,不是教条,是智慧与思想。

然而,往大了说,如果不是古板的标准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当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时,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反对他,认为他以人当牲口;如果不是机械的道理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认识,当英国琴纳一时提出以牛痘接种可以免除天花时,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反对他,提议剥夺他行医的权利,认为他亵渎神灵。牛顿的地心吸力学说被质疑,哥白尼因日心说的提出遭迫害。但时间验证了一切,他们提出的全是科学真理。愚昧的标准让人固执,而伟大的人总是要创造伟大的先例。如果不突破常规,何来时代的进步,何来科技的发达呢?

突破常规,要求我们不为标准所束缚,要求我们有21世纪人才所具备的素质“创新”。这样,你可以沉浸在知识海洋里,你可以自由翱翔!

反常规作文篇2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图书馆借书,我借了《名人故事》,一回家就如饥似渴地“啃”了起来。读完之后,我有很深的感受。

我从中知道了18岁就发现了最小二乘法的数学王子——高斯。高斯从小就喜欢数学,经常都是自己一人躲在角落里玩算术游戏。小高斯从3岁开始就懂得帮爸爸算帐了。到了小学,还是一样沉迷着数学。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道算术题,是让同学们算出1至40的和。没想到老师刚坐下,小高斯就算完了。答案完全正确。别人都把数一个一个排起来,可小高斯却用第一个数加上最后一个数,第二个数加上倒数第二个数……这样,就算出了20组41,再把两个数相乘,就得出了得数。小高斯就是因为拥有这种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精神,在小小年纪就发现了等差级数的规律。

和数学王子高斯一样,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军事家孙膑就是一个例子。大将军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时,就是因为孙膑善于观察,勇于打破常规,让大将军田忌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结果反败为胜。是呀,创新,可以让我们得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只要你打破了常规,别人所做不到的,你做到了,你的一生将会永远改变。高斯他总是孜孜不倦地计算着,白天夜晚从不懈怠,没错,当其中一扇窗子关闭时,另一扇窗子将会开启。只要你肯去做,去创新,去打破常规,你就能像高斯、阿基米德一样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让我们去创新吧,让我们去打破常规,开启另一扇人生的天窗。

反常规作文篇3

我国著名大画家李可染曾经说过:“踩着前人的脚印,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

有一次,美术老师拿来了两个杨桃放在讲桌上让同学们照着画。不一会儿,许多孩子都画好了,只有一个男孩还在静静地画。老师走到他身边,看了看他画的杨桃,又进行了一番认真比对后,举起男孩的画问大家:“大家觉得这幅很像五角星的画像不像杨桃呢?”不——像!”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有些孩子偷偷地笑了起来。老师将画换了个角度,看到的是杨桃的外观,放到了中间问大家:“现在是不是像极了?”许多孩子都感到很惊喜,原来小男孩画的像五角星的那面是杨桃的横切面。老师接着说:“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件东西,得出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大家要学会按照自然界的规律去创新,这样你才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奥秘。”这节课让同学们非常难忘。

说起创新,我还有一个小故事。不过,这个故事的结局却使中国人陷入沉思。我国的李畋发明了烟花,充分体现了有花炮始祖之称的中国人民的无穷智慧,展示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当人们都在欣赏烟花的美丽时,诺贝尔却根据这一发明设计出了炸弹。为什么别的国家能设计出炸弹,而我们不能呢?就是因为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我们才会更聪明;只有创新,我们才能更强大;也只有创新,我们才会学无止境!

打破常规,勇于创新!从不同角度看世界,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是成功人士的成功方法。只有运用这些方法,大胆创新,才能发现更多,学到更多,才能让我们到达成功的巅峰!

反常规作文篇4

乌鸦喝水的故事想必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人们习惯了乌鸦为了喝到水而向瓶中投入一粒粒石子的“智慧做法”。当看到新一代乌鸦“不按套路出牌”,选择打破玻璃瓶或使用吸管而直接喝到瓶中的水时,不禁惊诧而感慨,“原来还可以这样做”。

事实上,新老乌鸦喝水的方式都是突破常规,对思维定式的超越。老一代乌鸦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向瓶中添加石子从而喝到水,本身是对于“乌鸦不能从瓶中喝到水”这样的刻板印象的改变。新一代乌鸦则用新的方式也打破了我们认为乌鸦只能投石喝水的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是一种按常规方法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它的确可以让我们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效率。有关统计显示,“在日常生活中,思维定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每天碰到的90%以上的问题。”但是思维定式带来的套路一旦形成,便难以打破。而定式化的思维,会束缚我们在复杂的以常规之名的迷宫之中,找寻真理的大门。

思维定式曾让心算大师阿伯特卡米洛栽过跟头,曾让科普作家阿西莫夫回答错误,曾让名将赵括纸上谈兵,大败而归。对权威的思维定式一旦得到强化或泛化,更让人们盲从权威,不敢逾越权威半步,阻碍创新的发展。相反,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权威,更有利于真理的发现。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真理产生了怀疑,打破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完全正确的神话。

把蜜蜂和苍蝇装进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蜜蜂有着“出口就在光亮处”的固定思维方式,没能走出囚笼;而苍蝇全然没有思维定式,而是四下乱飞,终于走出了囚笼。

近期,火爆的现象级综艺节目《朗读者》、《中华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在文娱产业之中逆流而上,在主流娱乐综艺节目中开创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它们不靠流量明星刷关注,不喧哗自有声。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娱乐至死”的时代,如同新一代乌鸦的“不按套路出牌”,它们打破常规的做法告诉我们,综艺不只有娱乐才能取胜,品质与人文也有风靡的一天。

“人不可能会飞,正如没翅膀的鸟不会飞一样。”的确,人类并不拥有翅膀,但我们拥有创新的可能,而这是我们达到我们如今的文明高度的根本缘由。面对趋于复杂的世界,我们可以通过思想使之成理,而这依赖的是我们所具有的随机性的智慧,而不是教条式的智慧。

打破常规,改变的是过去的思维定式,带来给我们的定是更好的未来。

反常规作文篇5

涓涓细流,绕过千山万阻,汇成江河,只为了流入大海,回头看,曲流织成网;细细的藤枝,缠绕着枝干,螺旋生长,只为了生存,览全体,绘出美妙的螺旋结构。自然中的万物,无一不打破常规,为了自我的目标,而挑战自我,绽放人生光彩。

墨守成规,无异于将自我活埋;打破常规,等于为自我开辟出一条星光大道。而我们不要赴陀螺的后尘,一味憧憬于完美的远方,而不改变自我追求的方式,只是重复做不可能到达目的的机械运动,无异于水中捞月。

世界的光彩,总会吸引我们有双眼。喜欢追求完美的我们,必定会张开翅膀,飞向绚丽的一方。“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是陶渊明追求完美的田园生活而唱出的自由之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是曹操渴求政治梦想而吐露的肺腑之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太白蔑视权贵而吟诵的愤恨之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为实现救国救民的梦想而立下坚强的决心。我们伟大的诗人们,向往着完美的梦想,不断打破常规,挑战自我,最终流芳千古。

生活中的我们,有着无数梦想,然而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去走别人走过的路,我们不会去创新,只是一味地重复下去,没有见到曙光。我们就像旋转的陀螺一样,踏着千篇一律的节奏,不停的旋转,旋转,总以为自我会旋得很好,那怕旋得许多人来围观,那都是徒然,因为它并没有看到自我想看到的完美远方,而前来围观的人只是来看它笑话的。所以,我们要看清现实,适时改变努力方式,打破常规,挑战自我,转出绚丽人生。

人生就像一张画,而我们手中紧紧握着决定画走向的铅笔。画的完成,需要许多直线,如果我们只明白将线无限延长,那么就不会显现出完美刺激的人生。但如果我们打破常规,用铅笔巧妙地增加一些拐点,那么我们就能够随心所欲的将画的曲线发挥到极至。

打破常规,创造新的蓝天;

挑战自我,书写美妙乐章!

反常规作文篇6

生活,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才能有活力。古人曾经也在教着不要“郑人买履”,不要“刻舟求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正确的。

好多游戏,都没有想到新颖的办法,但创新是重要的。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政策的成功是最好的见证,如果没有他敢于大胆的创新,中国怎能有腾飞的今天,怎样收复香港,澳门,怎样有实力申办2019年的奥运会?他大胆想象并做到了,想要进步,就要创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认为,虽然只有百分之一的灵感,但这个“天才”是大胆想象创新了,他不是按照普通人的思维去做,而是换了个角度。恰恰这百分之一的灵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创新的精神,是无法想出新颖简单的办法。牛顿定律是因为书上掉下了个苹果,但如果牛顿没有去实践,人们也不会知道地球有吸引力;如果当年的爱迪生没有突发奇想做实验,或许也不会有电灯;如果诺贝尔没有打破常规看问题,现在就有可能没有威力大的炸弹,或许人们也不会知道什么“诺贝尔奖”。没有创新的学习与实践,无法做到“特立独行”的思维,是难以成功的。

创造力与新思维如此重要,既然孩子们想到了,大人们也不应该阻拦,而是更要去鼓励孩子,激励他继续想办法,继续创新,或许这可以改变他的一生。

人们老是按陈规的方法看待一种事物,这只会让生活枯燥乏味。小孩子的好奇心是天性,他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他们不按常规去做,所以才切出了有星星的苹果。如果不去发现,世界上许多美好奇妙的东西只会渐渐消失。

巴尔扎克说过:第一个把少女不做鲜花的是天才,第二的把少女比作鲜花的则是庸才,而第三个便是蠢才。创新只是一次改变,而不是许多人同时做,有新的好办法,自然要选择两全其美的好办法。想象力是无法阻止的,不可以刻意的评价,打破常规做到最棒,勇往直前吧!

反常规作文篇7

一天凌晨,一位游客推着一辆装满稻草的手推车来到了两国之间的边境。边防哨兵疑心顿起:对稻草是不需要征税的,但是稻草下面到底是什么?这位哨兵仔细地对手推车中的稻草进行了搜查,但是一无所获。哨兵非常疑惑,亦感到很恼火,但是他给这位游客放行了。

第二天这位游客又来了,还是推着一辆手推车,这次里面装满粪肥,粪肥也是不需要交税的商品。这位哨兵认为,他这次可看穿了这位旅行者的鬼把戏。对稻草进行搜查是没有??

么问题的,但是粪肥会使得这位哨兵的手臭不可闻。但是,哨兵知道他的职责。他找来一把小铲,仔细检查了臭烘烘的手推车,还是没有发现什么品。

每天,当太阳刚刚升到海关对面建筑顶端的时候,同样的场景就会发生。有一次手推车中是碎木屑,另外一次是砾石,后来又是粪肥。每次搜查已经变成了友好的例行公事。

“我知道你一定在什么东西,我会找到的。”哨兵咧开嘴笑着对这位游客说。

“这么多次了,你已经知道我是一个很诚实的人。”这位游客这样答道。游客是位乐观派,在搜查过程中,他和哨兵会一起谈论前一天发生的事情:谁欺骗了谁、有关的最新谣传以及现在已经被关在当地监狱中的犯的伎俩。

“我不希望那种事情发生在你身上。”边防哨兵说道。

“一个诚实的人没有什么可害怕的。”这位游客答道。

就这样过了一年多。突然有一天那位游客在日出之时没有来到边境,并且再也没有出现过。十几年之后,哨兵和游客都已经开始了完全不同的生活,他们在一个酒馆中不期而遇了。于是哨兵问那位游客,希望他能解答一下多年以来—直困扰他的一个问题。“我多年以前就离开海关了。我为政府尽心尽责地工作。我知道你当时在什么东西。你一定是在什么东西。”他说道,“都这么多年的老交情了,告诉我好吗?”

“是手推车。”

为什么那个士兵并没有发现他的是什么,那是因为他并没有换个角度去思考,而那个游客呢,却用这种方法来手推车。

反常规作文篇8

忙碌的生活中,太多的条规约束了人们的生活,使我们如线上木偶一般,一成不变,最终导致身心俱疲却碌碌无为。

动物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坐在窗前奋笔疾书,一只色彩斑斓,翅翼修长的蝴蝶从敞开了一半的窗口飞了进来,在我身边悠然飞舞。约摸半个多时辰后,不知是蝴蝶厌烦了房间的局限性,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它开始朝着窗口有光亮的方向飞去。可是,蝴蝶一次次地撞在另一边没有打开的窗口的玻璃上。它似乎有些慌张了,更加努力地朝着同一个方向飞。出口就在旁边,可蝴蝶却坚信隔着玻璃的光明就是它的出口,恐怕也是天性使然。

这个无形的牢笼就这样束缚了它,它所做的只能是徒劳无功地做着无谓的尝试,直至筋疲力尽。

泰国被誉为“万象之邦”,当地的训象人在表演的时候,都只是用绳将大象拴在竹竿上,许多人觉得很难理解,小小的竹竿如何能拴住力大无比的大象?其实很简单,在大象还很小的时候,就一直被拴在大树上,小象虽拼尽全力却仍然无力逃脱。最后,小象终于放弃了努力,并形成一种观念:绳子是无法挣脱的。如今小象虽然长大了,却再也没有做任何尝试。

法国科学家约翰·法伯进行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试验。他在一个花盆的边缘摆放了一些毛毛虫,让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圈,以此同时在离花盆几英寸以外的地方放了一些它们最爱吃的松针。由于毛毛虫天生就有跟随者的习性,因此它们一只跟着一只,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绕着花盆一圈圈爬行。这群毛毛虫就这样一小时、一天、两天地兜着圈子,连续几天后,终于精疲力竭饥饿而死。

人类也有同样的做法,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理定式现象,以其相反的则是创造性思维。“敝帚自珍”只能导致“故步自封”,打破常规,敢于创新,不要惧怕失败,对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都至关重要,不创新,就永远落后。

法伯在自己的试验总结里写的话,也是我最后要说的:在那么多毛毛虫中,哪怕只有一只与众不同,它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