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作文可以通过独特方式展示个性和自我表达的风采,我们要注意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使其具有吸引力和总结性,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芦苇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芦苇作文篇1
听说江滩的芦苇开花了,我们决定周末去看看。
一大早,我把作业做完,我们就出发了。天气还好,太阳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一会躲云里去,一会儿从云里钻出来,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一路上,我看见道路两旁的.大树都换上了金色的假发。
一来到江边,我们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眼前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芦苇丛,像是给长江加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它们长着金色的头,黄绿色的身子,随着江风起伏,像金色的麦浪。
我迫不及待地跑进芦苇丛中。芦苇太高了,完全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芦苇丛成了一个迷宫。我带着爸爸、妈妈来回走动,头都昏了,还是不知出口,好不容易出来了,一看,竟然已经到了江口。远处是二桥,格外清楚,都可以看见上面车水马龙,近处,有很多人在游玩,照像。爸爸采了几根芦苇,扎成一束,对我说:“我是太白金星”。我灵机一动,把这个放在头上,妈妈说:“哇,头上长着一朵菜花。”
秋日的江滩很美,芦苇丛更美!
芦苇作文篇2
在我们还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们一起发过誓的,要一辈子在一起,永远不分开,可那时候的我们毕竟太小了,小的我们都不知道,一辈子是多长,永远有多远。我们用欢笑丈量着时光: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一起迟到,一起挨骂。难过着对方的难过,开心着对方的开心。
不记得是谁说过,越是明亮的地方,越是会产生最暗的阴影。
小爱的出现打破了我们宁静的时光。早上,你会顺道叫上她;晚上,也会拖着我一起等她。我的左手边还是你的右手,而你的右手边却多了一个她。于是,我变的沉默,不再和你说笑,不再和你打闹,偶尔的抬头,也只能看见你微笑的侧脸。起初,你会担心的问我怎么了,我摇摇头,没事,你去玩吧。你也只好无奈的摇摇头,回到座位。后来。老师把你们调到了一起,再下课的时候,你只会回过头来看我一眼,然后,心安理得的与小爱打闹。
我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用心安理得来形容你的态度。只记得后来,那的笑声变成了一粒沙,微风一起,就吹进了眼里,一次次冲刷曾经美好的回忆。
再后来,我看见的是你的背影。你告诉我,你要外地读初中了,我只轻轻的"哦"了一声,算是回应吧,你愣了一下,留给我一个我永远也忘不了的背影———落寞。
再后来,我每次去找你,都被告诉你没有回来的消息。一次次,一次次,我才发现我们真的是分开了,永远也回不去了。于是,我放弃了,直到今天,我才再一次的想起你。或者,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芦苇作文篇3
看到材料的一瞬间,我的脑海立马浮现了柯洁的一句话:“机器赢了棋不会笑,但人输了棋,他却会哭。”
也许是记忆的偏差,与原话略有不同,但其蕴含的道理,依旧引人深思。
近来,人工智能有“高屋建瓴”之势,猝不及防地冲击着人们,刷新着人们对其的认识。从过去的李世石大败阿尔法狗,到现在的柯洁惨败阿尔法狗,无一不证明着人工智能的强大。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
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比起这个,更令人担忧的是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人之所以是人,有别他物,就是因为其有思想,有感情,具有自己的价值观。如柯洁所言,他输了棋会哭,是因为他有感情,在输棋后会有挫败感。反观阿尔法狗,它赢了,可它会感到欢欣雀跃吗?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在它的世界里,只有赢与输两个概念,甚至,它连什么是赢都不清楚。当人有一天变成这样,那就可悲了。
坐在饭桌前,面对满桌的山珍海味,你无动于衷;妈妈把最好的那块排骨夹到你碗里,你没有一点点感动;餐桌一片冷寂,没有谈论近日的趣闻轶事,没有丝毫欢声笑语。仅是吃饭一个例子,就是一件多么令人害怕的事情?
“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今天,我很想把它改一改,加两个字:感情!“人是一根有思想感情的芦苇。”有思想,才有价值观,才能独立思考;有感情,才富有同情心,能关注身边的温暖。
其实,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细节令人动容:下雨天,同学递来的一把伞,让你远离雨水的冲击,是不是,带给人无言的感动?运动会,食堂阿姨多送的茶叶蛋,是不是带给你来自陌生人的温暖?回到家,妈妈的唠叨,是不是让你感受到无尽的爱?
这就是人,这就是真正的人,这就是真正懂得思考,拥有感情的人!这是机器根本无法比拟的人!人工智能也许可以像人类一样思考,但是,要真正达到像人类一样充满温暖与爱,它做不到!因为——
人是一根有“思想感情”的芦苇!
芦苇作文篇4
在我的家乡有一池芦苇塘,它十分的美丽。
春天,芦苇们抽出了一个个尖尖的新芽,十分可爱,摸一摸可光滑了,十分舒服,看着看着,就感觉被小芦苇们迷住了,那尖尖的小脑袋,和刀一样的锋利。
夏天,芦苇们一碧千里,长的十分的茂盛,远处看着就像一片片发光似的田野一样,我们这些可爱的淘气包,忍不住脱下鞋子,光着脚丫,跑到水里玩,有的捉虾、有的'捉鱼、有的还在玩水呢。
秋天芦苇们就变成了一条美丽的风景线,一朵朵鲜花开得正红呢!十分地美,十分的香,我们飞奔而来,就像一匹匹战马一样,浩浩荡荡的像芦苇池而冲来,我们蹲下来,轻轻地对着芦苇花吹,吹着吹着,香味就渐渐地而来,那香味可真是芬芳迷人啊!看着看着,就想摘芦苇花了,但是,就在芦苇池旁边有一个不可以摘花的标志,我们只好不摘花了。
冬天一根根芦苇已经收割完毕了,只有一根根芦苇的根在摇动着,十分宁静,没有一点点动静。
我永远爱着它,它也将永远在我心里。
芦苇作文篇5
我的家乡在海门,它东邻黄海,南靠长江,是一颗璀璨的江北明珠,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沟多,渠多,池塘多,岸边处处都有一种普通的植物,那就是芦苇。
春天,芦苇从地里探出了脑袋,心急地想瞧瞧外面的世界有多新奇。它们青翠欲滴,在春风中轻轻地扭动着身子,像一个个兴奋的小娃娃,可爱极了!
夏天,芦苇长高了,高出我一大截。走到芦苇丛中,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细看芦苇叶,也已经有我的手掌那么宽了。芦苇叶的作用可多了,每逢端午节,家里的老人们都会用采摘下的芦苇叶来包粽子,煮熟的粽子会散发出股股芦苇的清香。最厉害的'要数爷爷了,他能把芦苇叶卷成哨子,吹出优美、动听的小曲来,我就是听着爷爷吹奏的小曲长大的。奶奶还教我用芦苇叶做风车、折小船,那风车在我手中迎风转动,那小船载着我的梦想飘向远方。
秋天不知不觉就来到了,芦苇摆动着身子,向人们招手,好像在说:“我们成熟了,快来收割吧!”农民伯伯拿着镰刀,把成熟的芦苇割下来,用汽车运到造纸厂,制作成纸,我们平时用的本子都是用它们做成的。家乡还有一些民间艺人,他们能把芦花精心制作成毛靴,穿在脚上暖暖的,很舒服,好不惬意啊!
冬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了,收割后的芦苇只剩下了芦苇根,它们深埋在泥土里,孕育着力量,等待着春天的再一次到来。或许你还不知道吧,鲜芦苇根不仅是可口的食品,还可以入药呢!
芦苇,你虽然普通,但并不平凡。我爱你,家乡的芦苇!
芦苇作文篇6
纤细的身躯,时常摆弄着柔美的舞姿,洁白的花絮将无限的眷念摇向远方,也让我的思绪飞到曾经带给我童年快乐的那片芦苇荡。
记忆中,那片芦苇荡位于故乡的小河边,每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我就会背着外公给我编织的粪箕和生产队里的小伙伴到芦苇荡边割牛草。芦苇荡里的草长得肥美嫩,是牛的最爱。当其他小伙伴还睡眼惺忪的时候,我们几个早起的小伙伴已经满载而归,那溢于言表的稚嫩的满足感会在朝霞中显得更加灿烂。
那时割牛草是孩子们的专职,因为大人们主要负责耕、种、收、割,这些辅助的事情就落在了我们身上。不过也不是白忙乎,割牛草能够换得工分,好像是30斤牛草计1分,从开春到夏末计算下来虽然不多,但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也是对家庭一个小小的补偿,也因此会得到家长的夸奖。而我心里最感激的则那片芦苇荡,因为芦苇荡边上的那片草地在春风的吹拂下,长了一茬又一茬,绿了一回又一回,为我们提供了丰腴而又肥美的草源。
童年的芦苇荡留给我的记忆是一支牧野短笛。生产队里负责喂牛的师傅,有时会让我们把牛群赶到河边去放牧,芦苇荡是我们的首选。芦苇高,芦苇长,芦苇荡里捉迷藏。放牧的闲暇之余,我们就在庄稼地和芦苇荡之间做起捉迷藏的游戏来,时而藏在玉米地里,时而躲在芦苇荡里,有时我们还会悄悄地扶着芦苇钻到河里,潜在水中,玩的不也乐乎,完全是一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模样。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收牧的情景,当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天际,晚风中的我们骑在牛背上,用苇叶卷成的叶笛吹着一些不成调的曲子,晃晃悠悠地漫步在那田间小道上,如同台湾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里所描述的那样,有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感觉。
童年的芦苇荡留给我的记忆是一个文化符号。每年端午节前夕乡亲们都会在那片芦苇荡里打下一些成熟的苇叶来包粽子,那时不知道为什么要把糯米包在苇叶里煮着吃,母亲说是为了纪念一个人,可就是说不清是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后来在中学的语文课上听老师讲解《楚辞》时才弄明白其中的原委,也才弄明白苇叶里包裹的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文化,从粽叶里荡漾出来的不光是那淡淡的清香,还有国学的味道。
童年的芦苇荡留给我的还有暖暖的记忆。每当芦苇成熟的时候,母亲都会带着我到那片芦苇荡里采摘一些苇花回来,晒干后小心翼翼地收藏在一个袋子里,等到寒风冰雪来袭时,母亲就会找来一些不用的碎布旧布,照着鞋底的样子剪下来,将苇花放进去,再一针一针地缝起来,就这样一个特殊的鞋垫就做成了。穿着苇花做成的鞋垫,脚就不会冷,心也不会冷,她会陪伴我度过整个冬天。
几年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家乡的那片芦苇荡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蒹葭苍苍,白露茫茫,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芦苇历来就是人们表达爱情的见证物。知风,知雨,知冷,知热,芦苇不仅是灵性之物,而且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今故乡的那片芦苇荡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符号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尤其是宛在水中央的那一簇芦苇成了我最美的回忆。
芦苇作文篇7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那不能仅限于无人知道的小草,还有那无人知道生长在沼泽、湿地、河畔、湖滩上的芦苇。.。.。。
我家门前有一条四季流淌着清澈的小河,古称清水河,南宋始称青弋江,逆水而上的源头在黄山脚下的太平湖。天然而未受污染的河水,保持着千百年来原始的状态缓缓的流过,哺育着沿河两岸一代代、一辈辈鱼米之乡的人们,这方水土还养育了一方颇有灵气、清秀、聪惠的江南人;还滋生着浅水近滩下隐隐约约、随波荡漾的水草,也滋润着沿河两岸依水而生的茂盛的芦苇。
“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就象这首诗没有留下作者名字一样,芦苇也是被人们遗忘在沼泽、湿地、河岸、湖畔的浅水滩途中。它择水而生,夏秋开花,有花不鲜艳,绽放时没有丝毫的清香,蜂、蝶飞过不见栖息,水鸟蜗居繁衍而少食可觅,颖果不能充饥。古往今来无数贤人雅士鲜有为它吟诗作赋的,这只能责怪生长在野水浅滩、荒芜沼泽、广袤湿地里野性十足而“丑陋”的芦苇。
芦苇虽然外在不能引人注目,少有人亲近,但它内在质朴无华、无比坚强。它群居丛生,合力抗击狂风恶浪远比参天大树坚强。鸟儿选择它栖息作为安全场所;打鱼人选择它作为藏身避难的地方;它编织成席、帘供家庭享用;制造成纸减少了树木的无辜死亡;制作成丝、棉给人以温暖;出笋时的鲜嫩营养充分,羊不怠食、牛马争吃不让;入药时清除胃火肺热功效之强。
芦苇,你在暴风骤雨、芦笛的天籁声中,凸显了无畏无惧、歌声高亢。这就是你,生生不息无人呵护的芦苇;这就是你,漫无边际、无声无息的芦苇荡。
芦苇作文篇8
最初见到芦苇,是在一条长长的沟壑里,一个早春的时节。芦芽刚钻出地表,淡红色的芦芽,很嫩。用手掰不用花费力气,那细而尖的嫩芽就折断了,乳白色的液汁从断面渗出来。
一条长长的沟壑,虽说是初春,但冻土还没有完全化开,而芦芽能从冻土中钻出来,简直让我惊讶。
在春寒料峭的时节,沟壑沿上那些冻土简直就像石头,还可以使锋利的铁锹卷刃。每天清晨,寒霜覆盖着冻土,还完全看不出生命的显露。沟壑里只有去年秋天枯萎了的芦苇杆儿和败草,在冷风中瑟瑟发抖,好像是宣告着一个个弱小生命的衰败和死亡。这是寒冬带给它们的。
阳光的照射依然是短暂的。阳光的照射只可以使它们融化一时,夜幕降临时,寒风乍起时,它们便悄然封冻,成为铁板一块。毕竟是早春,毕竟是在北国的大地。
而嫩小的芦芽却倔强地从冻土下钻出来了。这是生命创造的奇迹,它们没有屈服。我无法想象芦芽钻出冻土的过程,这过程一定是痛苦而又漫长的,需要韧性,需要恒心,需要忍,需要日复一日的等待。
寒风依然刺骨,太阳依然躲在浓云的背后。我感受不到春的气息,我感受到只是寒冷,我还甚至能听见从口中呵出的热气在空中凝结成霜的声音,这是冬天的声音。
芦芽,以你们嫩弱的身躯,能在这样冷酷的环境中继续生存吗?
芦芽不会回答我,它们的沉默是一种自信而又宁静的微笑,它们的微笑在长长的沟壑上蔓延。
不会很久了,它们的微笑就蔓延成一片青翠,一片在暮春的暖风中洋溢着生机的绿色海洋。芦芽在春天里,一眨眼,从一个婴儿转变成少年,柔软的肢体,在微风的吹拂下,时而弯腰,时而倒伏。
那时,我想到人,想到民族,想到人类,我对芦苇就有敬佩之感。
微风中的芦苇姿态优美,柔曼妩媚,向世界展示生命的万种风情。夏天来了,芦苇,从沟壑的污泥里钻出苗条身躯。微风,你是芦苇的化妆品,你用轻柔透明的羽纱制作出不重复的美妙时装,在每一株芦苇身边舞蹈。你把没和幻想抛撒在空中,青翠的芦叶和银白的芦花在你的舞蹈中羽化成蝴蝶和鸟,展翅飞上清澈的天空。
此时,我想到历史故事《鞭打芦花》,闵子骞催马随父外出,因寒颤执鞭落地,其父怒以鞭打之,衣破飞出芦花,再剥其弟之衣,内为上等棉絮,其父方知续弦妻所为,怒写休书。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感动继母,倍加疼爱,全家和好!芦花为闵子骞御寒,芦花依然在空中舞蹈,《鞭打芦花》的故事演绎到今天已成为“孝”字的诠释。银白的芦花,依附在纤细的苇杆之上,?微风荡漾时,摇曳的芦苇像沉醉在冥想中的诗人。
在一场暴风雨中,我目睹了芦苇被摧毁的过程。一年夏天,单位组织一个短途旅行——微山湖,当我们游览近半时,狂风暴雨来了,我们迅速靠到微山岛上,此时,风完全成为另外一副模样,温和文雅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疯狂和粗暴撕裂的绿叶在狂风中飞旋,折断的苇杆在水面上回旋,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是强大的入侵者对无助弱者的蹂躏和践踏。
暴风雨过去后,湖面像以前一样平静。狂风又变成微风,荷叶、荷花,又变成一幅美丽的图景。微风,又踱着悠闲的慢步徐徐而来。然而被摧毁的芦苇再也无法以柔美的姿态迎接微风。微风啊,你是代表离去的暴风雨来检阅它的威力和战果,还是出于愧疚和怜悯,来安抚受伤的生命?
我们站在微山岛边沿,亲眼看着无语的芦苇,到伏在水面上的苇杆,伸出水面的苇杆上,伸出尚存的绿叶。
我在沉思,在冥想。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想的脆弱芦苇。”是啊!回想我们走过的人生之路。暴风雨也曾不时袭来,在刚刚经历的暴风雨中,芦苇就像生活中的人一样,有时在微风的吹拂下,姿态优美,柔曼妩媚;有时在暴风雨的洗礼下,肢体摇曳,颜容失态。微风吹拂下,绿叶变成无数手掌,无力地摇动着,是在表示抗议?还是为了拒绝?还是为了呼救?我们都无以分晓!
可怜的芦苇!它们倒伏在水面上,在微风中蘸着淡淡的湖水舔舐着伤口,心里决不会有报仇的.念头。生而为芦苇,永不可能成为复仇者。人也是如此,民族也是如此,人类也是如此。只能勇敢顽强地活下去,用奇迹般的再生证明生命的坚忍、顽强和不屈。
深秋时节,芦花开放,在沟壑里,到处是银白色的身影。秋风漫卷时,集体晃动的姿态,是世上少有的奇妙景象,起伏的银波,轰轰烈烈,浩浩荡荡,没有一点媚态,也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姿态,我到那沟壑去的时候,也正值深秋。而我的视野里一片清朗。最壮观的是在日出或日落时,芦苇花随太阳或彩霞的色彩变幻,时而变成一片绚烂的绸缎,时而变成一片燃烧的火焰。有时候,突然从芦苇丛中飞起几只野禽,它们欢叫着,翅膀扇动着掠过芦花。这情景,色彩虽不算丰富,却使我想起了古人的那些凄清苍凉的诗,想起那些格调悠远的中国画。
它们很难被风雨摧毁。秋风秋雨的时节,它们使我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昂扬。入冬后,如果芦花仍未被收割,沟壑边的景象便逐渐显得凄凉。经过几番秋雨的摧残,它们稀疏了,有些枝干被折断。寒风吹来,再形不成轰轰烈烈的气势。然而,辉煌的银白色依旧,那一股清气依旧。在冬日的残阳里,它们依然会成为殷红的火苗,燃气我心中的遐思。世界上,还有比它们更长久的花朵吗?
而风,来去无踪,美化着生命也毁灭着生命。有人在赞美它的时候,也有人在诅咒它们。
而芦苇,依然是有生命的芦苇。人是会思想的脆弱芦苇。民族是如此,人类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