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帮助整个课程不跑偏,教案包含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理解和感悟,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四年级雪的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雪的教案篇1
教材说明:
本次口语交际属于情景交际,教材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交际的话题“安慰”;二是话题的内容和范围,即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安危,怎样安慰;三是要掌握好安慰别人时的态度、语气;四是口语交际市的练习形式及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口语交际使学生懂得怎样安慰别人,使其学会关心、帮助需要支持的人。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3、指导学生善于。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能够从上支持他们。2、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利用挂图,呈现机组需要安慰的画面,如,同学生病了、考试失利的、家里发生变故的……然后引出话题。
2阅读课本,弄懂焦急的内容和要求。
(1)自由读,看看有几层意思,可以引导学生概括地说说。
(2)弄懂题意后,教师示范练习,尤其让学生注意安慰时的态度要真诚,语气要有分寸。
3、即兴表演,自由练说。
(1)自主寻找合作伙伴。(2)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3)分角色练习,小组内表演。
4、交流汇报,集体评议。
(1)弄清楚每组所选的话题,以便有的`放矢的表演,。
(2)评议时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要从内容上、表达的态度上、语言的表达几方面去。
5、教师要采用一定的鼓励手段。
6、进行。
四年级雪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敢于提问,消除“怕提问”的心理障碍。
2、让学生知道问题的表达简洁、清晰,语气温和,态度谦虚。
教学方式:
专题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勇于提问
教学手段: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爱不爱提问题呐?
二、图片展示,观察岛
出示图片:
阅读分享《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说说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回报答案。
三、活动体验,活动营。
1、敢于提问
讨论:如果你是有疑问的小男孩,会怎么做?为什么?
2、提问促成长
相邻的同学为一组,互相分享各自在学习中因为敢于提问而取得重要收获的经历。
3、提问能手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保护水资源”这一主题进行提问竞赛,综合提问的质量和数量,每组评选出两名“提问能手”。
四、课外拓展
请坚持在学习之余,尝试向自己或同学、老师及家长提出一个问题,并力争解决它。看看经过一段时间后,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没有明显的变化。
四年级雪的教案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能借助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字词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借助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字词的意思。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新词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塘)你们知道“塘”是什么意思吗?
2.(板书:荷)加上一个字,是什么意思?
3.(板书:野)一个“野”字又传递给你什么信息?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野荷塘》,看看作者描写的和饿你想象的是否相同。
二、初读感知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检查预习情况。
3.学习生字、词。
4.区别形近字,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出示三段的段意,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可以放在一起。
参观野荷塘之前的所见所闻。
白天见到的野荷塘的美丽景色。
野荷塘夜晚的美丽景色。
2.小组交流,划分段落。
3.自由练读。注意标点的使用。
4.指名读文。
四、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野荷塘
塞北 心驰神往 晶莹剔透 心血来潮
嬉戏 气喘吁吁 沁人心脾 拍手称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野荷塘的美,体会文章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散文的景和情。
3.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新词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齐读课题
二、分角色朗读,再现参观前的对话
1.指名读,回忆课文内容。
2.默读1—6自然段,看看写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
三、抓住重点句子,了解野荷塘的美
1.作者几次去荷塘?两次看到的景物一样吗?为什么?
2.默读找一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出了白天荷塘的美丽景色。
3.自渎第七自然段,把你认为写的最美好的句子画出来,结合重点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指导朗读,再现荷塘的美
1.边谈理解,边指导朗读。
2.根据提示试背。
3.读最后一段,体会,说说自己的理解。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1.写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野荷塘
水珠 荷叶 野荷花
晶莹剔透 大大小小 粉红色
四年级雪的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情况。(课文第58页的例4,“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 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 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4、 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课件一:为响应学校“节省零花钱,牵手好朋友”的号召,实验小学与希望小学开展了“手拉手,献爱心”的活动,学生们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准备为希望小学的小朋友们买一些图书和学习用品。请你们帮忙算一算,一个美术颜料6元,买2盒要花多少钱?20盒呢?200盒呢?
学生完成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6×20=
6×200=
组织小组交流。
教师出示课件二进行集体交流
教师出示课件三:根据8×50=400,直接写出积。
16×50=
32×50=
学生自做后教师演示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教师出示课件四,学生小组合作计算
80×4=
40×4=
20×4=
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教师出示课件五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2、验证规律
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教师出示课件六:
12×8= 40×21=
12×16= 40×7=
12×32= 20×21=
12×64=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课件7—10进行集体订正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
18×24=432
(18×2)×(24÷2)= (18÷2)×(24×2)=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教师出示课件11根据12345679×9=11111111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集体订正
四、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59页4、5。
四年级雪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2.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中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打虎的经过,想象武松打虎的精彩场面,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从而体会武松的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并通过对武松心理活动的分析,了解课文对人物描写的真实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今天我们学习第29课《武松打虎》,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这部小说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受大家的喜爱。明末清初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对《水浒传》做了详细而全面的点评。他说打虎这一篇啊,“人是神人,虎是怒虎。”老虎是发怒的老虎,而打虎的人呢那是个神勇之人。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是怎样的怒虎,武松又是如何的神勇。
二、直入重点,精读第二部分
1、刚才我们说到了虎是怒虎,我们先来看看老虎的出场,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这是对老虎的什么描写?
2、这样一只吊睛白额的猛虎突然随着一阵狂风出现在武松面前的时候,武松已经没有退路,他在打虎之时,使用了非常正确的战术。第四、五段都是写武松怎样打虎的,那么这两段武松打虎的战术有什么不同吗?
3、第一个阶段采用的什么战术?(守)。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对手,他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贸然出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武松怎么样?(十分机智)
4、默读。用——勾出老虎进攻的招数,标出序号;再用~~~~勾出武松应对的动作,标出序号。
5、老虎首先就使用了三招:一扑、一掀、一剪,这真是一只怒虎。不过,我有个疑问:既然是写武松打虎,应该突出武松多么神勇,为什么把老虎写得那么厉害呀?(写虎是为了写人)
6、而武松实际上用了几招?进一步说明了武松的机智。
7、过渡:等老虎这三招用完以后,老虎已经气性先自去了一半,而武松能够躲过这三招,他自己的自信心也会大长,所以这三招下来以后,他开始防守反击,反守为攻。
8、自由读第六段,看武松打虎分别用了哪几招,在课文旁边做上批注。
9、刚开始用什么打?结果呢?
10、武松没有了梢棒,第二招是什么?老虎的反应呢?
11、这时老虎还能咆哮,还能扒泥,武松仍然处在危险之中,这时他又使出了第三招,是什么?老虎又有什么反应?为什么说是“迸”出鲜血而不是流出?
12、虽然老虎已经七窍流血了,但武松还是使出了最后一招——?这时的老虎已经……彻底解决了老虎。
12、小结:我们看到,武松在梢棒打折的情况下,临危不惧,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表现得十分(勇敢)
三、回顾前文,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提问: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表现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
武松明明害怕,却仍然不肯回去,还对自己说“且只顾上去,看怎地?”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好面子)
4、作者写武松害怕、好面子是不是会有损于他的形象?(这样写使武松的形象更可信、更真实),所以说武松不仅是个神人,同时他也是个凡人。
5、武松虽然心中也会害怕,但他仍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也说明他还是勇敢,所以在后面打虎时才表现得那么勇敢。
小结:这一部分虽然不是重点,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武松的形象显得更真实,也为下文做了铺垫。
四、总结全文,激励阅读
作者对武松打虎的过程和打虎前的心理活动做了细致生动的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武松的形象,让我们感到真实可信,也使武松打虎的故事广为流传。《水浒传》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等着同学们去细细品味。
四年级雪的教案篇6
教学目的
认识8个生字,理解“自惭形秽、神采飞扬、热泪盈眶、妄自菲薄、自言自语”等词义。
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谁去过长城?谁知道长城砖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小结: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修建的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者用的。长城上的砖一般重量为15千克,长36.5-38.5厘米,宽18-18.5厘米。厚9—9.5厘米。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这篇童话中的长城砖有哪些经历,遇到了什么问题,看看我们能不能帮助它。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字词:绵延、防御、羡慕 、自惭形秽 、软缎 、陈列、镀金、里程碑、热泪盈眶、刚毅、灵魂、妄自菲薄
2、解词:
自惭形秽:原指为自己的容貌举止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绵延万里:延续不断,很长很长。
妄自菲薄:过分地轻看自己。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三、阅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2、思考:
(1)在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长城砖产生了哪些想法?
(2)后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听到人们对自己的'高度评价,长城砖的思想有了什么样的转变?
3、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全班讨论。
5、分角色朗读。注意长城砖的心里变化过程,先是自惭形秽后惊讶而深思,到自信的语气。
6、提问: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长城砖失去自信。有一天他被运往美国一座大城市展览,在人们的赞扬声中,他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懂得了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7、教师总结
你是如何理解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四、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信心,自尊心,有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或被人冷落了,但不要妄自菲薄,正确对待。成功了也不骄傲,这样才使我们有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良好的心态。
板书设计
20 长城砖
自惭形秽 —— 赞扬 —— 自尊自信
四年级雪的教案篇7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字词:多音字:把、闷、削。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
(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做生意认真实在)
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板书设计:6*万年牢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工艺高、质量好
万年牢的生意: 好的产品受信赖 赢得众多回头客 生意旺
万年牢的人品: 诚实、守信
教学反思:
课型: 讲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