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汤圆作文推荐6篇

时间:2023-07-11 作者:Surplus

作文的开头要华丽,这样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一篇优秀的作文是可以向读者传达自己的思想态度的,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做汤圆作文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做汤圆作文推荐6篇

做汤圆作文篇1

是人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一家过得快快乐乐的。

听讲,传说在很久以前,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灾难降临、城内洪水泛滥,城外田地干旱,是王母娘娘请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会后余地回宫办事,把雨簿写错了,本应是城外雨五分,城内雨三分,玉帝给写反了。青龙得知原因,便地里溜到天宫,改了雨簿,世上又恢复了本来面目。

玉帝酒醒后,也写错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说做事不慎重,将错就错。后来玉帝的雨簿被改过,不由大怒,派丞相来到人间杀了青龙,丞相照做了。青龙被丞相杀了后,神鸟,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感到惭愧,便下书要黄帝向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除害的青龙。每年春节,都要敲锣打鼓,耍龙舞狮几年青龙,庆祝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让每家团团圆圆,今晚“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任务交给我来。我把它看成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心里揣着小兔子“怦怦”直跳。我以前看煮汤圆的经验,先把水烧开,把汤圆翼翼地放进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白白胖胖的汤圆浮出水面,个膨胀,我兴高采烈地喊道:“汤圆要出锅了。”我庆幸,还好汤圆没煮破。

大家高兴地品尝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给我打了一百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次煮汤圆就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我学会了煮汤圆的常识,心里真高兴。

做汤圆作文篇2

在元宵节我的家乡几乎家家都做汤圆。宁波汤圆是出了名的。每逢有人问起我家乡有名的传统小吃是什么,我会自豪地说:“汤圆。”

汤圆是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形。煮好的汤圆圆溜溜的,在清水里翻滚,沉浮,犹如一个个小精灵在追逐嬉戏,宛如一个个喝饱了牛奶的孩子,又像刚洗过澡的婴儿,又圆又胖,又白又滑,那扑鼻的香味,馋得人直流口水。细看煮熟的汤圆,晶莹透明,稍带褐色,裹在里面的乌黑的芝麻流了出来,让人恨不得立刻想咬一口。

宁波汤圆的特点是软、糯、甜、香,我在成都吃的汤圆没有宁波汤圆糯,一到元宵节,奶奶煮了一大锅汤圆,家人围在一起,说说笑笑,在一阵阵热气中,大家有说不完的温暖和甜蜜。小孩子一咬汤圆,香喷喷的黑芝麻就从嘴里流了出来,弄得满嘴都是黑芝麻。瞧着他那“虎样”,全家人都开心地笑了起来。

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周必大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这浮圆子即指汤圆,诗人借这首诗流露出他盼望全国人民一起团聚,“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汤圆象征着阖家幸福,一家人团团圆圆,我爱家乡的汤圆!

做汤圆作文篇3

农历正月十五,我们这儿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闹元宵,看灯会。

下午,奶奶拿了一盆糯米粉,放到了一只凳子上,叫我帮助她去拿住脸盆的边沿,不让脸盆动。我答应了一声,就帮奶奶把脸盆扶住了。然后,奶奶就拿来了一碗开水倒进了脸盆里,接着,她用双手用力地和起来。米粉很快就被奶奶和成了一团,脸盆边上的干粉还有许多,奶奶叫我再去拿一点水来倒进脸盆里有干粉的地方。她拿起和成的粉团往放有水和干粉的地方和了起来。不一会儿,奶奶就把一个粉团和好了。她还把脸盆边上的粉都沾在了粉团上面,再和了一下。

现在,大功告成,就等做汤圆了。

等到吃汤圆前半个小时,奶奶开始动手做了起来。我看到她从粉团上面抓了一团粉,用手搓成了一个圆柱形,然后,在中间挖了一个孔,边挖边转,那个孔渐渐变大了。接着,奶奶把剁好的肉泥放了一点进去。然后,她就把这一个汤圆收口了。我看着奶奶做的样子觉得自己也心动了,也想亲手去做汤圆。我立刻跟奶奶说了一声就动手做了起来。我像奶奶一样做着。我觉得没有自己做得没有奶奶那样容易,但是也把一个汤圆做好了。奶奶看了看说:“嗯,第一个能够做得这么好,已经不错了。”接着我又跟着奶奶做了下去。不到二十分钟,我们就把汤圆全部做好了。

接着,就是煮汤圆了。奶奶把水浇开,就放了一半汤圆下去。这时,锅子里的热气冒了起来,人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烧了几分钟,奶奶倒了两次冷水,才揭开锅盖说:“好了,现在可以盛起来吃了。”这时,我看到汤圆已经全部浮在了水面上。爸爸动手盛汤圆。他先给我盛了一碗。我却把第一碗端给了奶奶,让奶奶先吃。这时,奶奶笑得连眼睛都看不见了。然后,我接过爸爸递给我的汤圆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啊,今天的汤圆真好吃,我比平时整整多吃了一倍。

做汤圆作文篇4

冬至前夜搓汤圆,是我们南方的习俗,别看汤圆和橡皮泥一样好搓,其实,搓汤圆也挺不容易的。

回想起第一次搓汤圆,可有趣了!用面粉和水搅拌成面团后,奶奶从面团中取出一小团开始揉成长条,然后把长条再折成两段重揉,经过不断搓揉,面团变得好软呀!我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奶奶手中即将揉好的面团,等着她分给我啊!当期待已久的面团落到我手中,我十分激动,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捏了一只看着还行的“汤圆狗”,把它立在盘子里,只见它昂首挺胸,像一位守在门口的小兵,我可开心了。这可是我的初次汤圆杰作啊!接着,我又捏了方正汤圆还有三角形汤圆,每捏完一个我便开始炫耀。可是,当我揉真正的汤圆时,汤圆居然变扁了,我一再换姿势揉,汤圆依旧很扁,奶奶看出来了,便告诉我,如果揉得太用力,汤圆就不成样,要使两手相互平行,轻轻揉着汤圆,那么这颗汤圆就会被揉得很漂亮,听了奶奶的话,我不断尝试着,渐渐地,我的汤圆揉得跟奶奶揉得一样圆,一样漂亮了!

若拿以前搓的汤圆和现在搓的比,那必定是现在的好看,但是,再也找不到以前揉汤圆的那种感觉了。我忘不了汤圆在我手中即将成圆的瞬间,忘不了那一刻的愉悦心情,更忘不了初学汤圆的那种味道。我的冬至,我的童年,我的汤圆圆。

做汤圆作文篇5

盼望着,盼望着,一年一度的冬至终于到了,又可以回到外婆家搓汤圆了,真开心!晚上我和妞妞、豆豆妹妹早早的吃晚饭后,兴奋地等外婆和好糯米团。一会儿外婆和好了团,只见外婆在桌上的大盘里摆了一束红筷子、两块红糖、四个红红的桔子、一排生姜、桔子上插着一支用彩色纸剪贴成的纸花。纸花造型别致,中间是一对用纸剪成的金童玉女,上面写着招财进宝,很好看。

我不解地问外婆:“为什么要摆这些东西?”

“纸花象征着财丁贵俱全,红糖、红桔子象征着生活红红火火,比蜜还要甜;冬至天气寒冷生姜可以御寒;汤圆象征着生活圆圆满满;筷子代表着新生活。”外婆笑咪咪地说。

“噢,原来是这个意思,中华的传统文化真得博大精深!”我不禁地惊叹到,生活中真得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开始搓汤圆了,我们围成一桌。我和妹妹们摘了一小团糯米团放在两手心,慢慢地搓,可是怎么也搓不圆。看到外婆熟练地把一个个汤圆搓得又滑又圆,我便让外婆教。

外婆告诉我:“这是由于你的手掌心太小,用力不均匀,又不太熟练造成的”。于是我毫不气馁,不断地学外婆搓的样子,自己再总结经验,一个又一个,终于我搓的汤圆又大又圆了。

一颗颗汤圆就像鸽子蛋一样洁白无瑕,很好看!看着我搓的汤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做汤圆作文篇6

“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一碗汤圆满又满,三毛钱呀买一碗……”我哼着歌儿开心得又蹦又跳,今天又可以吃汤圆了。

正月十五闹元宵。吃汤圆是这一天必不可少的习俗,因为汤圆代表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要亲自掌勺,煮一碗爱心汤圆让爸妈尝尝。

说干就干,我让妈妈在一旁休息,自己小心翼翼地把冷水倒入锅中,盖起锅盖,打开媒气灶并把火头放到最大。不一会儿,锅里发出了“咕嘟咕嘟”的声音。我掀开锅盖,一串串水泡和水蒸气涌了出来,呛得我无法呼吸。

我偏开脸将汤圆倒进沸腾的开水里,一颗颗汤圆滚入锅中,水花不时溅到我的手上。“啊!救命啊,好烫、好烫!”我把袋子一扔,急急忙忙去向妈妈求救。妈妈把袋子拿出来,将汤圆沿着锅边一颗一颗倒进去。这时的汤圆就像一个个滑雪运动员,迅速下滑,然后沉入水底。它们不停地变换队形,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椭圆形……

“好了,该你了。你要把汤圆翻过身,记得要……”

“好了,我知道了,不用你说。”我拿来铲子,放在水里转。唉呀!又不好了,汤圆被我弄得裂开了肚皮,仿佛在说:“小主人,你慢点,把我的肚皮弄破了,好疼!”此时,清水变成了芝麻汤。真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我按照妈妈的提醒,沿着锅边慢慢铲了两下,这时,没破的汤圆浮出水面,越来越光滑。妈妈一边不住指点:“快把火关掉,倒一点儿冷水,焖两分钟,这样会更好吃的。”做完之后,我掀开锅盖,一股热气直冲云天。我隐隐约约看到,汤圆浮在上面,像一朵朵雪莲花,洁白、漂亮。

我把汤圆捞上来,盛到碗里,与家人一起分享。我轻轻地吹了吹,咬上一口,真香啊,芝麻味溢满了嘴!虽然有的汤圆是破的,但爸爸妈妈一起夸奖我说:“我家女儿做得可好吃了,下次再做给我们吃,好吗?”我认真地点了点头。

通过这次煮汤圆,我明白:只有通过劳动品尝到的,才是独一无二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