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学会将相关的教案制定完善,教案在书写的过程中,你们一定要考虑联系实际,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六语文下册教案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六语文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帮助学生练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刹、痛、辨、镶”4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课文重点突破应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每句话读懂,体会太阳升起时的特点,同时通过图文对照,并利用不同形式的诵读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之美。
课文难点:一是利用动态图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想象基础,二是利用覆盖投影片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词句,想像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晴朗天气里日出的全过程,体会其壮观之美。
2、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动态过程。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壮观景象。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引入新课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3.范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
重围:层层包围
奇观: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观,景象
3.想想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上日出的?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然段内容并归纳。
第一部分(1)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
第二部分(2—5)叙述了几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体描写了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
第三部分(6)观看日出的感受。
三、讲读课文。
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
奇观!
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4.“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亮人物:我
地点:海上事情:看日出
环境:周围很静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什么?与下文有什么联系。(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下文是多次看日出看到的景象。)
(3)小结:“海上看日出的伟大奇观是怎样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板书设计:
1.海上日出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小六语文下册教案篇2
?在树林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16个,会写其中的8个。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品味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大自然美丽风光,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播放录音,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利用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
三、认识生字,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面,学生试认。
2、教师领认,强调读音。
3、用自己的方式记住生字读音。
四、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观察各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议一议,哪些生字需要注意。
3、教师指导难写的生字的书写。
五、学习生字,读准生字。
1、出示认读卡片。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学生试读,齐读,开火车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大自然的美是要靠大家去保护,要有环保意识。
3、品味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教学重点:
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当着百灵鸟的面……我觉得羞愧”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查,复习旧知
1、听写生字。
2、抽查认读生字。
二、播放录音,感知课文。
1、听录音,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画出课文中有多少个自然段。
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本文中讲了哪两个人?
3、教师范读2-4自然段,回答问题。
(1)他们到森林里去玩,带了什么?
(2)他们听到了什么?
4、默读第5-8自然段,理解莉莉说的话。
四、读读课文,感悟升华。
1、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2、在今后,我们的行为举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品味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
教学难点:
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给下面的词语注上正确的读音。
撕碎()羞愧()
垃圾()饮料()
二、识字加油站。
自+(心)=(息)-休息
()+少=()-
()+瓦=()-
米+()=()-
三、把下面的词语归类。
树林、小山、休息、唱歌、蛋壳、停止、报纸
名称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六语文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
2、锻炼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并抓住特点简练介绍。
3、体会将事件经过叙述具体生动的方法,即从语言、动作、心理入手,详细描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赵老师和你们一起合作学习,别提多高兴了。合作不仅体现在学习上,还体现在很多方面。(出示有关合作的图片)
2、引导理解合作的意义。
你怎么理解合作?在你的生活中和别人一起合作做过什么事呢?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以我们来合作为题上一节写话课。
设计意图:
此环节中选择的图片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奥运会开幕式的精彩表演,雄壮的解放军检阅队伍,拔河、堆雪人这些常见的活动等处处渗透着合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便于激发学生寻找自己的生活经历,确立写作素材。
二、审题
1、自主读要求。
请同学看看这次写作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自由读读画一画。
2、汇报明确写作要求。
教学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学生写作素质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自主审题的过程就是把学习体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信学生有能力读出习作要求中的重点语句。
三、体验
1、师生合作做游戏,明确规则。现在请一名同学与我合作做个游戏,怎么样?游戏的名字叫“你说我猜”(出示香蕉图)教师给出提示语,却不能说出这个事物名字中的任何一个字。
2、点名合作做游戏,体会过程。请四名同学来合作玩游戏,其他同学来当裁判,认真观察,监督。
3、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述。同学们我们要想猜得又快又准,提示的同学得抓住事物什么来提示才好呢?
4、同桌再次合作做游戏,切身感受合作过程。教学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合作游戏情景场,还要训练学生观察事物抓住重点,描述事物语言准确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为下面练习完整说作文打下基础。
四、练说
1、调动情绪,积极表达。
老师看到同学们玩的真开心,合作愉快的同学,同桌互相祝贺一下。你们愿意把自己刚才与同桌合作的过程讲给我听吗?怎么玩的,同桌先相互说一说吧!教学设计意图:先将较难的要求抛给学生,同桌间交流,有了这样的预热过程,学生在全班汇报时信心会更足,保护了孩子写作的热情。
2、听评游戏过程,学习写作方法。
谁愿意把你们合作的经历讲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请你评一评。(引导学生抓住活动中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具体)
设计意图:
这里是本堂课教学的重难点所在,教师的灌输讲授,不如建立在伙伴互评的基础上,教师的语言应注重婉转、真诚,例如,如果你在描述中能把同桌刚才着急的表情说出来就更好了,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你给他怎么提示的,怎么说,怎么做的。逐步引导学生知道将过程写具体是怎样做到的。
3、加开头结尾,完整作文结构。
要在游戏前加个开头,你该介绍些什么?结尾说点什么?教学设计意图:一篇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是否精彩或紧扣中心,对于一篇习作是很重要的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老师侧重开头与结尾常用方法的渗透。
4、推荐词语句子,练说完整作文。
设计意图:
二年级的学生词语积累的不够丰富,所以模仿和记忆也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所以推荐一些恰当的词语让学生在合适的地方选用。
五、总结
同学们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不但体会到合作的乐趣,还收获到写话的方法,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合作,合作不仅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方法,一种精神,它需要我们敞开宽广胸怀,学会与人真诚合作。
小六语文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会认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了解动物远游的本领,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文,知道动物具有的超越人类的本领,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2、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神气,学习动物们惊人的耐性、毅力和坚忍不拔的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位可爱动物朋友。它们都是谁呀?(学生看图)
2、这些动物朋友都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本领,甚至超越了聪明的人类,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篇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课文读流利。
2.同桌自学生字。
3.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我也忍不住想考考大家了。
(cai出示一类词语 开火车读、齐读)
4.同学们这么棒!相信这些字也难不倒大家了。(cai出示二类词)来一起读一遍吧。
5.真不错,生字连成词语了,能读好吗。(cai出示课内词语)(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段
同学们预习过课文,这种特殊的本领究竟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评:对,这就是动物远游的本领。(板书远游)
请同学们再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2-6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哪些动物远游的本领?
学生回答(蜜蜂、鲈鱼、鸽子、燕子、三文鱼、夜莺)
能用书的一句话来概括,看了它们的本领后你的感受吗?
(cai出示句子:“这真是令人惊讶啊!”)
小结:是呀,这些动物即使到遥远的地方,也可以认路回家。比我们人类的本领还要强。这真是令人惊讶啊!
(“惊讶”)体会朗读(指名)
(2)我们先来看看蜜蜂和鱼的远游本领吧,自由读课文第2、3自然段,你对谁最感兴趣,就读哪一段,勾画下让你惊讶的地方画波浪线,好好读一读,
(3)今天咱们先来看看小小的蜜蜂远游的本领吧。谁来说说看蜜蜂远游的本领怎么令你惊讶了?从哪里看出来的?能读一读吗?
a 生谈第一句:最远去过哪些地方?你们一个人去过解放公园?说说你的感受。来联系一下自己的生活来谈谈(惊讶)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真是了不起呀,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读吧。(齐读)
还从哪里体会到蜜蜂远游的本领强的?
b 生谈第二句:关于这个方面的知识 我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了解到蜜蜂他是靠眼睛来认路的,而他的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只要是沿路上有的一些事物,他都能记住,因此把他们放到盒子里,带到较远的地方也能很快飞回来。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呢?(惊讶)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真是令人惊讶呀,女生一起把这句话读读吧。(女生齐读)
(4)蜜蜂远游的能力已经很强了,还有比蜜蜂还强的呢!(出示鲈鱼的图片)
(出示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来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5)从课文的哪一个部分看出鱼的远游的能力比蜜蜂还强呢?
(第二句话:路程远、时间长)
蜜蜂喜欢早出晚归,但是很多鱼远游却有季节性和规律性。比如大马哈鱼 、小黄鱼 、胭脂鱼,他们都有这个能力。有人研究过鳜鱼的旅行。鳜鱼在河里长到2岁游入海洋 ,张大以后又回到河里产卵,而且总是回到幼年所在的地方。这样远的路,鳜鱼即使只走过一次,也决不会走错。并且一路上,他常常要越过很大的障碍物。
我国的鲈鱼也有这个本领(cai出示图片)自己去读读课文吧。(指名读)读到这里又给你什么感受呢?(惊讶)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6)我们学习了蜜蜂和鱼远游的本领有什么感想呀?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谈。(学生自由谈感想)
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2、3自然段吧。
四、小结本课学习,布置课外学习活动
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去动物王国里了解了蜜蜂和鲈鱼令人惊讶的远游本领,其实还有比它们更加令人惊叹的小动物呢,我们下节课再去探寻它们的奥秘吧。
2、查询有关动物的知识,办一份有关动物知识的小报。
五、教学生字
[板书设计]
17、动物的远游
蜜蜂
鲈鱼
鸽子
燕子
三文鱼
夜莺
小六语文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
2、了解戏剧结构的基本特点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初步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
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设想:
作为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一课,可先给学生介绍〈〈雷雨〉〉的梗概,通过反复阅读或分角色朗读,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进而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冲突,理解人物语言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用二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看过根据曹禺原作改编的电影《雷雨》。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原作,看看在30年代作家为我们勾勒的酝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的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画卷。
二、简介曹禺及〈〈雷雨〉〉
1、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当代语言艺术大师。1933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处女作〈〈雷雨〉〉,一举成名。此后又接连创作了〈〈日出〉〉(1935)、〈〈原野〉〉(1937),从而奠定了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并把巴金的同名小说《家》成功地改编为话剧,从而进入了创作生涯的又一高峰。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主要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1961)和《王昭君》(1978)。
2、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三、简单介绍戏剧的有关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 ( 如《雷雨》 ) 、歌剧 ( 如《白毛女》 ) 、舞剧 ( 如《丝路花雨》 ) ;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 如《雷雨》 ) ;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 如《屈原》 ) 、现代剧 ( 如《雷雨》 ) ;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 如《屈原》 ) 、喜剧 ( 如《威尼斯商人》 ) 、正剧 ( 如《白毛女》 )
四、 本文的情节结构
本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待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第二部分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提露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斗争。
五、本文的矛盾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 1 ) 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 2 ) 周朴园同鲁大海 ——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 3 )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本利益的冲突。
( 4 ) 鲁大海与周萍 —— 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 5 ) 鲁侍萍与周萍 —— 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 6 ) 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根本性质的冲突。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心理与个性
教学方法:
发现探究、讨论点拨、朗读品味
一、导入
?雷雨》的成功,可以说首先就是语言上的成功。(投投影:“钱谷融语”。全体齐读:)
“我确实太喜欢曹禺剧本中的语言了,每次读曹禺先生的剧本,总有一种既亲切又新鲜的感觉,他那色彩明丽而又精练生动的语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我带进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给予我无限的喜悦。”——钱谷融
曹禺先生的剧作,正是以其精致的语言,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从而创造了无比美妙的艺术境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经由一个个具体的语言场景,来把握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
二、品读
本环节主要由学生从文本中寻找、发现、讨论、分析、概括周朴园的性格,教师点拨归纳。
重点研读段落举例:(分角色朗读)
周朴园不觉地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朴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 不是我要来的。
朴 谁指使你来的?
鲁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小结:刚才的讨论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周朴园的内心世界极为复杂,在他身上,这种多情与绝情、温情与冷酷、人情味与铜臭味,时时交织在一起。难怪曹禺先生会这样说:“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多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所以人艺著名演员郑榕也很有感慨地说:“要完全认清周朴园这个人物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心世界,把握周朴园的复杂性格,是有着相当的难度的。”但不论如何,要把握人物内心,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应从语言入手,且要重视对关键台词和关键舞台说明的分析。
三、练习
四、作业
品味戏剧语言,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