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务必要考虑创新教学方法,写教案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前的重要准备任务,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二年级下册加与减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年级下册加与减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练习。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既有除法又有减法的算式。
教学重点:
掌握除加混合运算中的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谁是你们最亲最爱的人?(妈妈)每当我们伤心难过的时候,妈妈总会陪伴在我们身旁,妈妈那如花的笑脸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三八妇女节刚刚过,你们有没有送礼物给妈妈啊?(没有)让我们也去花店配一束美丽的鲜花送给妈妈,好吗?
设计意图:用诗意的语言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浓浓的母爱缓缓地流入学生的心田。带着对母亲的爱,在身心愉快的情境中探究新知,相信学生会更主动。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说说图画上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放手,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板书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
同桌互相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
引导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因为必须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2、小组合作用不同算式列式解答:1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提示:一支康乃馨的价格该怎么算?
3、指明让学生扮演:
24÷8=3(元) 5-3=2(元)
5-24÷8
=5-3
=2(元)
4、说一说有减法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让我们再看看其它花的价格吧!
指明读题(2):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共多少元钱?
四、课堂总结
思考回报:
1、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该怎么解决
2、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板书设计:
买鲜花
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钱?
24÷8=3(元) 5-3=2(元)
5-24÷8
=5-3
=2(元)
答: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1元。
二年级下册加与减教案篇2
?找春天》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教学难点 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轻轻地 ,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
2、 歌曲导入。(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或师生哼唱。)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二、整体感知,初读文本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 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 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三、识字
1、 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预设方法如下: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 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1)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3)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四、指导朗读
1、 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范读——感悟读。(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2、 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五、指导写字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字词: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
二、回顾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例: 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4、春天还会在哪里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
三、熟能成诵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
四、拓展延伸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五、写字指导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2、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
二年级下册加与减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7个一类生字,会读11个二类生字,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故事的大概内容。
2、引导学生学会用部件组合法学习“店、钱、哨、刻、若、视、最”。
3、通过学习这篇小故事,让学生懂得每一样生物都有它自身的价值,我们应该为每一个需要者送上我们的关怀和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读会写一类生字。
2、能够感悟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头饰、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熟读课文,感悟大意。
2、 认读一、二类生字。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去过宠物店吗?(出示词卡:宠物店)在那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宠物店里的故事》,看一看在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题目(学生齐读)
二、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大意。
1、 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课文中生字的读音。
2、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桌,还可以请教字典老师。
3、 一名同学试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自己读不准生字的读音,同时数一数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9个)
4、 谁来读一下文章的第一自然段。(2人)“询问”就是打听的意思,谁能把小男孩询问的话再读一遍,他是怎样打听的?(引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5、 店主是如何回答的呢?谁来读第二自然段。
6、 接下来故事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小男孩有钱买小狗吗?请同学们齐读第三自然段。
7、 小男孩要求见见小狗,店主同意了么?小男孩又看到什么?说些什么?请小组同学合作学习4—7自然段,然后选一名代表说一说,又发生了什么事?
8、 店主要把小狗送给他,他却一定要付钱,店主是怎么想的?他又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自由读8、9自然段。
9、 店主听了小男孩的话,他会想些什么?说什么?
10、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1、 出示课件,大屏幕显示无音动画,学生为动画配音。
三、认读一、二类生字。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课文中认读一、二类生字。
3、读字卡(先按顺序读一遍,再打乱顺序读一遍,最后学生指名读卡片。)
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检查一、二类字的认读情况。
2、 检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生字卡片开火车读一、二类生字。
二、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注意:在进行以上两组复习时,不要只是提问举手的同学,应该多关注一下那些学习方面有些吃力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教师也能很好的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具体掌卧情况,因为如果他们能够掌握,其他学生也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三、学习一类生字。
店:半包围结构,广字旁
书店、客店、住店、分店、黑店、鸡毛店、
店东、店家、店面、店小二、店员
钱:左右结构,金字旁
本钱、定钱、工钱、现钱、小钱、洋钱、有钱、找钱、纸钱、钱包、钱串子、铜钱、车钱。
哨:左右结构,口字旁
放哨、呼哨、花哨、花里胡哨、前哨、口
哨、哨兵、哨卡、哨所、哨子、哨探、唿哨
刻:左右结构,立刀旁
即刻、尖刻、立刻、千斤一刻、刻本、刻
刀、刻苦、刻写、刻石、刻意、刻字、刻舟求剑、刻图章、深刻、顷刻、刻薄、苟刻
若:上下结构,草字头
多音字:又读r?(般若,佛教用语智慧的意思)
莫若、如若、自若、若非、若干、若明若
暗、若是、若无其事、若有所失、若有所思
视:左右结构,示字旁
电视、忽视、近视、注视、正视、无视、
小视、自视、坐视、影视、视点、视而不见、视力、视角、视听、视同路人、一视同仁
最:上下结构,日字头
最初、、最多、、最后、最坏、
?最近、中华之最、世界之??
四、多种方法复习巩固生字词。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 指导书写一类字。
2、 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重点指导“钱、哨、刻、视、最”的书写。
视:注意示字旁不要写成衣字旁。
钱:右半部分前两笔是横,第四笔是撇。
哨:注意笔顺,第4笔和第7笔都是竖。
刻:注意左半部分的笔顺和位置关系。
最:注意笔顺,第5笔是长横,第十笔是提。
二、做课后练习。
1、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
要求学生认识这7个词语,会写并记住。
2、读一读,说一说。
要求学生读下面的对话,在读句子的时候体会小男孩的心情,并能根据对话讲讲这个事。
3、课本剧表演。
学生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戴上头饰,利用大屏幕的提示进行课本剧表演。
三、作业设计:
你养过小宠物吗?讲一讲你和它之间的故事,好吗?
二年级下册加与减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汉字,了解玩具的有关知识。
2、学会积累表达情绪的词语。
3、会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4、熟读《手影戏》,做到正确、流利,读懂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积累表达情绪的词语。
3、熟读《手影戏》,做到正确、流利,读懂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喜欢玩什么样的玩具呢?这些玩具你都玩过吗……跟着课本一起来看一看。学生自由畅谈。
导入新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陀螺、毽子、不倒翁、玩具枪”。
领读词语,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依次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平时是怎样玩的?
(预设):不倒翁很有趣,怎样打都不会倒下。
2、出示“橡皮泥、溜溜球、遥控坦克”。
领读词语,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依次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平时是怎样玩的?
(预设):橡皮泥可以捏成很多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东西,很有趣。
3、出示“陀螺”等全部词语。认读词语。开火车读。
学生自由表述。
4、你还玩过哪些玩具呢?学生自由表述。
预设:毛绒玩具、拼搭积木等。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玩具的玩法。
5、出示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讲解并让学生组词。
6、出示图片:说一说你和玩具之间的故事吧!
三、字词句运用
1、把你积累的词语写下来。
出示课件:形容生气:愤怒;形容高兴:兴高采烈;形容难过:悲伤。
2、小组自由交流:
(1)我还知道形容生气的词语有:怒吼、怒气冲冲、火冒三丈;
(2)我还知道形容高兴的词语有:眉开眼笑、欣喜若狂、心花怒放;
(3)我还知道形容难过的词语有:嚎啕大哭、肝肠寸断、痛苦。
3、你还知道其它表达情绪的词语吗?说一说。
我的情绪:害怕,厌恶……
4、照样子,用变色的词语说句子。
5、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6、“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表示三个动作交替进行。
7、我会说:出示图片。
孙悟空发现情况不对,一会儿观察天色,一会儿凝视草木的动静,一会儿俯下身子倾听。
8、我会说……出示图片进行。
9、妈妈一回到家就忙起来了……
四、我的发现
1、出示汉字“匹、巨、周”,引导学生观察。
指导:三包围的字,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大小要写得协调。
2、出示汉字“团、圆、国”,引导学生观察。
指导:全包围的字,要把国字框写得方正,框内部分的大小要合适。
3、想一想还有哪些字需要这样注意呢?
预设:回、圈、因、区……
五、日积月累
1、有些名言要跟大家一起分享。播放歌曲:好孩子要诚实。
“轻诺必寡信。——《老子》”意思是轻易许下的诺言必然缺乏信用。“失信不立。——《左传》”意思是不讲信用的人无法在社会立足。“小信成则大信立。——《韩非子》”指做小事情讲信用就可以建立起大信用。
2、我积累的其它关于守信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
民无信不立。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六、我爱阅读
1、读一读文章,你读到了什么?
2、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讲的是谁?
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轮读,小组合作读。慢速咬准字音,不断加快速度。
3、练习快速、流利朗读,熟读。
小组派代表展示。
4、讨论:宁宁和男孩玩手影戏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5、找一找文中的拟声词,这些词语表现了什么呢?
6、宁宁和男孩用手影做出了哪些小动物?他们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这体现了什么?
七、布置作业
二年级下册加与减教案篇5
教学内容:
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
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