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篇

时间:2023-07-03 作者:Lonesome

没有教案的课堂是没有秩序的,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教案的重要性,教案直白的说就是教师对教学任务提前做出的分析和判断,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湘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湘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篇

湘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能够简单了解和演唱弱起小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模仿乐器的演奏方式,认识小提琴、吉他、 法国号三件乐器及了解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当一名小音乐家,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用活泼地、跳跃性的感觉来演唱本曲目并且进行表演。

三、教学难点:

歌曲中出现的 0勃隆|砰砰 砰勃隆 |砰砰 砰 的准确演唱。

四、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视频制作、打击乐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播放事先制作的弹吉他、拉提琴和吹法国号的视频,并提问“如果你是一名小音乐家,你能和他们一样来演奏这些乐器吗?”,分别模仿弹吉他、拉小提琴、吹法国号的动作,之后出示这些乐器的图片了解乐器的基本信息。师:今天,还有三位外国的小音乐家也在弹奏着几件乐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播放《我是小音乐家》初步感知歌曲。

2.教授新课:

(1)、模仿演奏、突破难点

首先:学生通过欣赏歌曲找出这三种乐器在歌曲中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吉他:0勃隆|砰砰 砰 勃隆 |砰砰 砰

提琴:0地隆|砰砰 砰 地隆 |砰砰 砰

圆号:0嘟隆|砰砰 砰 嘟隆 |砰砰 砰

第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要求:1.怎样表演这一段音乐。

2.小组内讨论合作演唱。

难点指导(教师):可用弹吉他和拉小提琴的手势,空出去前面的八分休止,这样学生就能按照谱面要求进行正常演唱。

第三:角色扮演,巩固演唱

具体:1.分为三组,分别扮演弹奏吉他、拉小提琴、吹法国号,边模仿边表演唱歌曲。

2.针对三个组的表演唱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评价。(节奏、音准、声音、表演四方面)

(2)、师生合作、重点解决

1.听赏歌曲,划出旋律线,对于旋律产生一定认知。

2.教师弹唱,学生跟着一起打节奏。

3.学生进行演唱,针对出现的问题由小组讨论进行解决,由教师进行辅助和推动解决。

(3)、整体升华,情景表演

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表演,具体:第一部分化旋律线进行演唱表演,第二部分模仿弹奏乐器进行表演。

(4)、结 束

今天我们作为一名小音乐家感受了一段非常美妙的音乐之旅,我们知道了三种乐器的表演方式,并且学会了这首活泼的歌曲,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处处充满欢乐,用音乐点亮我们的生活。

六、教学反思

导入部分的流畅性欠佳,需要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再把音乐的主题和学生的主体结合的更紧密一些,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估计的不够。做的预见性的解决方案不足。

湘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2

课题: 第三课时、学唱歌曲《摇船调》;听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教学目标:

1、学唱并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

2、通过收集谜语,把谜语修改创编成《摇船调》的歌词。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摇船调》

教学难点:把谜语改编歌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钢琴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学唱歌曲《摇船调》;听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一、组织教学

1、随《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音乐做摇船动作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新歌

1、我们一起摇到了外婆桥,外婆请小朋友猜谜语。(老师打扮成外婆的形象)

2、出示:什么圆圆在半天?什么圆圆街上卖?什么圆圆在河边?什么圆圆在眼前?

3、学生猜。

4、出示第二段歌词,并且老师弹琴范唱。回答刚才的谜语。

5、这首《摇船调》跟我们上节课欣赏的哪首曲子一样的形式?是怎么样的?

6、学生说。(一问一答对歌的形式)

7、播放,再次感受歌曲,随音乐做摇船动作。

8、学生随琴学唱,即时纠正错误。

9、男女生相互对唱。

三、介绍京剧

1、 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剧。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的国歌。熊猫是中国的国宝。

2、 京剧是非常美的艺术。京剧有迷人的脸谱。脸谱上有美丽的颜色和图案。京剧有美妙的音乐。铿锵锣鼓使人精神振奋。京剧有多彩的服装。色彩鲜艳,式样各异。

3、 京剧的脸谱很有特点(画几个脸谱让学生观赏)红脸、黑脸一般代表正气凛然的好人。绿脸、蓝脸一般代表绿林好汉或坏人。白脸一般代表阴险、狡猾的奸人。金色的脸代表神仙和妖怪。

4、 现代京剧

(1) 用京剧艺术来表现的人和事。如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都是现代京剧。

(2) 听赏时可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红灯记》的故事情节。由于唱段较短小,可让学生反复几遍,以了解唱词的内容。

四、创编歌词

1、我们唱完了外婆给我们出的谜语,一起来猜猜我们自己的谜语吧!

2、交流收集的谜语。

3、小组合作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

4、教师巡回指导。

5、演唱创作新的歌词的《摇船调》,并进行表演。

6、评议。

四、结束部分

唱着新编的《摇船调》出教室。

课题: 第3课 我们的朋友(二课时)

第一课时、聆听《荫中鸟》;学唱《顽皮的杜鹃》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荫中鸟》,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这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通过猜猜、听听,唱唱,找找、感受音乐形象,激发对杜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习顿音记号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钢琴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唱《荫中鸟》;学唱《顽皮的杜鹃》

一、欣赏《荫中鸟》

直接导入。

欣赏《荫中鸟》中间部分的片断(各种鸟鸣声的片断),以激发听全曲的欲望。

设问:你听到什么动物鸣叫声?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揭题:笛子独奏《荫中鸟》。

这是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歌颂,对生活热爱之情。

3、聆听《荫中鸟》。要求听完后,说说你的想象及乐曲所描绘的画面。你听到多少种鸟在鸣叫?你能模仿吗?

4、设问:你回忆一下,还听过哪首乐曲中出现过鸟鸣的形象?

二、学唱《顽皮的杜鹃》

(一)范唱导入

(二)接唱旋律

1、师:我们用歌声捉迷藏,我唱你停,我停你唱,注意旋律之间有没有联系。老师唱1 3 5句,学生唱2 4 6句。

2、男女生接唱。

(三)带入歌词

1、师带入歌词唱,生当杜鹃填唱“咕咕”。

2、学生轻声唱全曲,要求“咕咕”的地方要唱得不只欢快还要机灵,顽皮,加上跳音记号。

3、注意学生歌唱过程中出现的音准,节拍感等细微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解决。

(四)歌曲处理

1、师:老师这里有两种歌声,请你们听一听,哪一种是小朋友和小杜鹃,你是从哪些地方区别的?你能用歌声表现吗?

2、处理歌曲的结尾

3、处理歌声,并简单了解奥地利

湘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用优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2、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并表演划船动作的形式学习本课歌曲。

3、认识反复跳跃记号。

重点: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歌曲中的一字多音和附点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创设情境

课前播放《吉祥三宝》,学生进教室。

1、师:我们要开始今天的`音乐课了,老师想问问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今天我们也来猜一个谜语!

谜面是:两头尖尖像月牙,水上行走就靠它。(打一物体)

生:船

教师出示---船的图片

2、师:那你们会摇船吗?(请个别学生做,全体学生一起学一学)

3、师:你们做的真好。(平时的观察真仔细!真棒!)

4、我们的小船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看一看?但在去之前,要接受一个挑战,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思考:如果想让我们的船划的又快,你们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有力度)

教师出示:嗨呀啰的嗨呦,嗨呀啰的嗨呦:‖

师:那我们就把口令加在里面,在划船的时候,试一试?听听谁的声音宏亮。

二、表演歌曲:

1、师:小船划呀划,终于划到了宝岛台湾。那我们去看看吧!

师:台湾的地理位置:它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东海南部。然后,欣赏到的是日月潭,他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阿里山是台湾最理想的避暑胜地。接下来看到的是台北101大厦。他现在是世界第二高楼。508米。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馆,这是堂馆里的玉白菜和东坡肉。这是台湾小吃,有名的卤肉贩。而华西街观光夜市为台湾第一条国际级观光夜市。有各式各样美食,从现捞海鲜、台式小吃、面食、日式料理,一应俱全。而台湾小朋友还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听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呢?(谁还听到了不同的?谁的聆听能力更强?)------播放歌曲《摇船调》。

生:猜谜语、对歌(你听得真好,太仔细了。)

2、师:今天我们就和台湾小朋友一起来唱这首台湾民谣《摇船调》。

3、师:其实摇船调是小朋友一边摇船一边唱的歌曲叫摇船调

4、师:请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歌词,并想一想从歌词当中你发现这首歌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特点?生:先问后答

5、师: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遍歌曲,听一听,在歌曲中,你觉得哪句歌词你很熟悉?------播放歌曲《摇船调》。

生:嗨呀啰的嗨呦,嗨呀啰的嗨呦。

师:这就是刚才我们接受挑战时说的口令。

6、师:跟琴的旋律,师生对唱学习第一段。教师唱前四句,学生唱后四句。

师:你们唱的真好。能自己试试吗。

7、师:你们觉得哪句你唱起来比较困难。

8、师:跟琴在心里默唱第二段歌词。

9、师:我们把第二段歌词唱一遍。

10、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这两个结尾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分别来唱一唱。(跟琴唱)你发现第二个结尾这时候小船怎么样了?你把这种感觉来唱一唱。(引导延长感觉小船远去)

11、师:我们把这首歌曲完整的唱一遍。

12、师:接下来我们就采用先问后答的形式分组问答。我来分一下工,两组问?两组答?(看看那组唱的优美动听)

三、拓展延伸:“对歌”游戏。

师:瞧,台湾小朋友向我们喊话了:哎,来对歌啰!你们敢接受挑战么?那就让我们一起坐上小船对歌喽,老师一边划一边走,我停在谁的船边上谁就来唱歌,准备好了吗?

1、师;我们把船分成四艘,分别为少年号、火炬号、希望号、和谐号。记住:该谁演唱谁起立。(教师分别选出各组船夫,发船桨给他们。)

2、动作协调一致、歌声优美,表现力强。

四、创编歌词:接下来我们就用不同的谜语来创编不同的歌词,什么弯弯在呀在天边呀?什么弯弯在河边?什么弯弯街呀街上卖呀?什么弯弯在眼前?

生:月牙弯弯在呀在天边呀,小船弯弯在河边。香蕉弯弯街呀街上卖呀,睫毛弯弯在眼前。

五、教师小节,渗透教育。

湘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感受自然界的声音现象与音乐形象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音乐;

2、通过回声游戏,以及歌曲的学习,训练学生的轮唱与合唱技能;

3、从游戏到歌曲的学习,完成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了解轮唱与合唱;并能用平稳、悠长的气息,有力度对比的优美地演唱。

教学重点:优美、有力度层次的轮唱与合唱

教学难点:合唱

一、情境导入

回声游戏:

1、导入:(课件:出示图片)

猜猜画面上的女孩子在干什么?(对着山谷大声喊,叫做喊山)

你知道喊山之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吗?(产生回声)

2、我们来做个回声的游戏好吗?

①远山回声:(出示课件)当我们对着很远的山大喊的时候,喊完就会传来回声,有时,还要过一会才会传来回声。面对翠绿起伏的大山,让我们一起来喊:“大山你好!”回声与喊声比怎么样?

按节奏做喊山与回声的游戏。(注意喊山与回声的力度对比,强调喊山是的声音位置)

②近山回声:当两山相隔比较近时,我们的喊声未落,回声已经响起了。

(出示课件)分组做喊山与回声的游戏。

③听,对面山上的女孩子们在唱了,我们来做她们的回声好吗?(加入轮唱部分旋律音高,做回声练习,先做远山回声,再做近山回声,唱足全音符的时值。)

④看老师的柯达伊手势做和声练习。

二、寓教于乐

学习歌曲:

1、欣赏范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嘹亮歌声》,(课件)说说这首歌是怎样演唱的?

这首歌什么地方比较难唱?为什么?(介绍轮唱与合唱)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而合唱是同时出现,演唱不同的旋律。

2、教唱歌曲

①教师范唱

②根据之前聆听成果帮助学生纠正唱错之处,教师可进行带唱(特别是最后两声部的地方)

③完整地唱好第二声部

④播放范唱,学生演唱第二声部,初步感受轮唱

⑤通过体验找出不足之处,进行加强:教师伴奏,学生巩固

⑥再次与范唱合作,演唱第二声部

3、学唱第一声部。

①教师范唱第一声部曲调

②问:大家在看谱时有没有发现,曲调有一个什么规律?每隔几小节的第一拍有一个什么休止符?

③教师伴奏,学生视唱(重点教唱最后一句,避免高低声部旋律地混淆)

④完整地唱好第一声部

4、完整体验轮唱

①师生合作唱轮唱

②在教师指挥下,全班分为两部分进行轮唱(注意进入的准确性及结束句的音准)

③进行纠正、、巩固:轮唱时两个声部都要注意相互倾听,相互照顾,各人唱好自己声部地同时还要能听到另外一个声部,这是唱好二声部(包括轮唱)的关键。

④完整正确地轮唱:要唱的自豪,声音要明朗、悠扬,切忌喊叫

三、创造表现

歌曲处理:

加快速度,用歌曲原速演唱;

唱出声部间的力度对比;

气息平稳、悠长;

唱出乐句的感觉。

6、教师指挥,学生随音乐有表现力地分部轮唱、合唱。

四、完美结课

(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我们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呢?当我们面对连绵起伏、满眼翠绿的群山时,我们用语言也无法表达我们激动的心情,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嘹亮的歌声来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让我们在悠扬、嘹亮的歌声中结束本课吧。

教学反思:

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同时音乐学科又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听、唱、奏、演、舞等多种音乐表现形式来感知、体验、鉴赏、表现音乐的美。本课就是通过初步学唱歌曲《嘹亮的歌声》,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体验歌曲所描绘的少年儿童在山谷中引吭高歌,以及山谷回声的情景。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实践能力、音乐创造能力,久而久之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反思本课教学,有以下特点:

1、教学过程设计层次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本课以过初步学唱歌曲《嘹亮的歌声》为主要学习内容,共设计了四个部分;第一个复习部分有两个环节,学生们以明亮的声音、优美的情绪,复习了歌曲《摇船调》;然后教师将歌曲合唱部分中的和声进行,改编成练声曲。这个过程既让学生做了发声练习、合唱训练,同时又为歌曲的学习作了铺垫,一举两得。感受部分有五个环节,其中,游戏“山谷回声”,由高低声部分别用“lu”哼唱教师用口风琴吹奏的歌曲主旋律片断,并以“回声”的形式表现。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师生互动的能力,同时,解决了旋律中六度、七度大跳音程难点。在听、辨、演环节,要求学生能听辨出旋律中的典型节奏型,并能用律动表现,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小组尝试用律动表现,学习扣人心弦、趣味盎然,同质编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及音乐创造性思维,又给学生的合作、创造搭建平台。教师的指导更能有的放矢,提高教学的“效度”。

2、灵活运用同质和异质的编组,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音乐课程标准》在“识读乐谱”部分提出,小学中高年级要“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结合所学歌曲认识唱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能够识读简单乐谱”。识读乐谱的能力是逐步培养的,传统的“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方式,虽然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会歌曲,但读谱能力得不到培养。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轮唱与合唱。全体学唱高声部是唱好轮唱的基础;因此在学唱歌曲环节,教师采用“先合后分”的方法,运用异质小组合作形式----在声部长的带领下分组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不仅自学能力得到培养,而且声部长的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巡视时的指导更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的时间是短暂的,而课后留给学生的回味是长久的,短短的35分钟教什么,学什么,怎样教,才能达到“声、情、趣”的统一?方法与运用的巧妙结合才会产生更佳的效果。

湘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说演弹唱》、欣赏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介绍曲艺音乐和学唱、听赏,使学生知道曲艺音乐也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齐葩,对它产生初步的兴趣。

2、能初步唱出《说演弹唱》的韵味。

3、初步了解曲艺音乐的特点。

【教学过程】

1、本单元我们要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曲艺的唱腔与语言紧密结合,风格各异,具有鲜明的地方性。

2、学唱歌曲《说演弹唱》。

(1)这首歌曲的歌名概括了曲艺的全部演出形式,也是曲艺的特点,学生们议论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2)听几遍录音范唱。

(3)学生随录音学唱,不必学唱歌谱。

(4)用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务必将每个字都吐的很清楚。

(5)再随录音学唱,注意其中的韵味。

(6)随伴奏带演唱,教师指挥。

3、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

(1)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部电视连续剧轰动了整个中国,那就是《四世同堂》。这是用京韵大鼓音调创作的歌曲。

(2)听录音。(请学生参考图片进行听赏)。

(3)我们听到在录音中有鼓和板的声音,这就是京韵大鼓演员自己击打出的声音。

(4)请学生参考图片进行听赏。

(5)再欣赏一两遍,要求学生感受京韵大鼓的音调和独特的韵味。

4、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选段,随录音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等选段,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的愿望。

2、通过轻声模唱《重整河山待后生》,继续感受京韵大鼓特有的韵味。

3、通过欣赏和亲身演唱,能说出曲艺音乐的若干特点。

【教学过程】

1、欣赏。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学唱了具有京韵大鼓韵味的歌曲《说演弹唱》,对京韵大鼓的演唱方式和其特有的韵味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再欣赏其他的曲艺音乐品种.我国的曲艺种类实在太多了,我们只能选其中一小部分欣赏。

(1)我们先来欣赏苏州弹词《蝶恋花》。

请同学们仔细倾听,听完后说一说这四个段落在音乐上的不同表现。

放录音两遍。

学生述说四个段落音乐的不同表现,第一段第一句表现了作者巨大的巨大的悲痛,第二句表现了"杨""柳"升天的景象。第二段是叙事性的,第三段是舞蹈性的,第四段是戏剧性的,也是全去的高潮所在。

我们再来欣赏四川清音《小放风筝》。

a老师简单介绍后放录音两遍。

b学生评说。

(2)下面我们来欣赏太平歌词《说大话》。

a教师简单介绍其内容后放录音两遍。

b学生评论,谈感受。

c随录音学唱前四句,并做课本上的练习。

2、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这一唱段情绪跌宕起伏,音域也较宽,学生是难以演唱的之所让学生演唱是为了让他们亲身实践,切身感受京韵大鼓讲究咬字吐字的特点并感受其特有的韵味,因此只要求跟着录音轻轻哼唱,不必离开录音放声歌唱。

3、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曲艺音乐的特点和南北方曲艺音乐风格的不同。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说演弹唱曲艺

【教学目标】

1、对前两节课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2、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曲艺音乐的兴趣。

3、培养学生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组织、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1、由两位学生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说、演、弹、唱曲艺,同学们可以边说边演或边谈边唱,或只说只唱只弹只演,甚至也可以只唱一两句,但都应是曲艺,可以是一个人表演或两三个人共同表演,也可以是小组共同表演。老师准备一付竹板、一只小鼓,同学们可以在表演中运用。

2、学生分别表演节目,其间教室也可唱一曲片断。

3、在齐唱《说演弹唱》的歌声中结束。

湘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6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测试来看, 2班同学的器乐演奏能力较强,3班则相对较为薄弱。本学期我将对3班制定措施,有待他们更好的学习。

在学唱歌曲时,女生的对音乐中的音准与节奏及动作的模仿能力普遍比男生要好;欣赏中,学生们根据音乐展开想象的能力还不够好,缺乏耐心的倾听,但是欣赏简短的歌曲时他们还是饶有兴趣的,大多数能正确地说出歌曲的速度、力度与情绪。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知识分析:

本教材采用的是“单元”的形式。各单元都有目的明确的主题,各主题之间具有有机地联系。这六个单元包括了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全面地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识。这学期的教学主要以唱歌为主,同时结合欣赏、乐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歌曲创编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2.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1)学会需要演唱的歌曲,从中背唱自己喜欢的歌曲2—4首歌曲;能够背奏口风琴曲1—2首。

(2)根据歌曲的情绪,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3)通过养成认真聆听的好习惯,聆听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4)让学生多唱歌、唱好歌,进一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养成学生认真聆听音乐、自信大方的好习惯。培养乐观的态度、友爱的精神、乐观向上的生活意识、健康的性格。

(5)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引导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在小组合作中,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好方法。

(6)能够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识读简单乐谱;掌握常用的音乐的记号。

(7)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齐奏、合奏及伴奏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8)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能对不同情绪的音乐,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三、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常规习惯的养成。

2.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3.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40分钟的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4.重点考虑学生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运用启发式教学,针对学生的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案。

5.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打好基础,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

6.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社会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认真组织舞蹈队进行活动。

7.密切联系学生,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湘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倾听歌曲,了解歌词大意,初步跟唱歌曲。

2、能用跳跃的声音模仿杜鹃的叫声。

3、在歌曲意境感染下,体验喜爱杜鹃鸟(布谷鸟)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绘有简单风景的图片一幅。

2、可活动的小朋友、杜鹃鸟图片。

活动过程:

1、在音乐伴奏下,教师边演示图片,边讲述:“春天来了,我走在草地上,突然听到了‘咕咕’的叫声,这是谁在叫呢?”

2、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

(1)教师继续操作教具并讲述歌词内容,进一步感受歌曲旋律。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小朋友走在什么地方,听见杜鹃在唱歌?最后杜鹃怎么了?

(2)教师:“你们也跟我来找找小杜鹃吧。”幼儿随音乐学念第一段歌词。

(3)幼儿轻轻地学唱第一段歌曲。

(4)在动作暗示下,教师提醒幼儿能唱准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双手放在胸前)。

(5)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讲述第二段歌词内容。

(6)幼儿轻轻学唱第二段歌词。

(7)教师提醒幼儿唱准跳音“咕咕”。

3、幼儿完整地表演唱歌曲一遍。

(1)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一遍。

(2)幼儿根据歌词进行表演,感受歌曲意境,体验喜爱杜鹃鸟的美好情感。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去‘草地’上寻找顽皮的杜鹃”。第一段边走边唱,第二段坐在“草地”(地板)上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