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教案后,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在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情况下,离不开教案的制定,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奇亿音乐教案模板5篇,感谢您的参阅。
奇亿音乐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学目标:
(一)能够用豪迈、乐观的情绪背唱《上去高山望平川》,演唱时努力表现出这首歌曲豪放的陕北风格。
(二)用听唱法来领会、表现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唱出陕北民歌的特殊“韵味”。
(三)通过欣赏男声独唱《上去高山望平川》,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能够对西北民歌感兴趣,喜欢演唱西北民歌。
教学重点:
(一)用不同的方式有创造性有表现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二)通过西北民歌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体验和掌握西北歌曲的风格特点,用歌声来表现船工们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和自豪、乐观性格。
教学难点:
如何领会、表现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同学们,下面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一首歌曲,请同学们听完后,说出这首歌的歌名(多媒体播放《西部放歌》)
(2)师生总结:这首歌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西部,听完后你们会联想到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对西部有哪些了解,能举出几首西部歌曲,你会演唱吗?
生:联想到了西部开发和他们的窑洞生活,以及黄河船工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黄河大合唱》、《绣金匾》、《拥军秧歌》、《信天游》、《脚夫调》、《横山上下来游击队》、《赶牲灵》、《见面容易拉话难》。并哼唱旋律。
二、学习新课:
(一)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1、乐曲简析:
这是一首的青海“花儿”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属于山歌类,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花儿”分“长调子”和“短调子”两大类。“知调子”曲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音域宽广,“短调子”节奏规整,紧凑,音域狭窄。这首歌是“花儿”中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
2、欣赏并展开想像回答问题:
这首歌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像,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乐句悠扬、宽长,起伏较大,旋律高亢、自由舒缓,在高亢、刚健之中又带有抒情、缠绵的情调。极富西北地方色彩,经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罹和倾慕之情。
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二)创作活动:(以体验风格特征为主)
对于陕北民歌,先凭一、两首歌曲是不能对其音乐风格进行定论概括的,同学们在课下要多收集这方面的资料,通过上网、电视等途径来从各个文献了解陕北的人文特点、音乐风格、民俗风情。以更好地来体验陕北民歌的韵味。下面,老师为大家播放几首西部歌曲,大家随着音乐用肢体语言来感受陕北民歌的魅力。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用歌声和肢体语言感受到了西北民歌的风格及其韵味,并且对陕北民歌感兴趣。以后我们在生活中应继续去体验。
奇亿音乐教案篇2
二、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情感外露,注意力易分散,因此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活动的特点:(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我选择了这个音乐游戏。
小班教学活动时要更加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得发展。《兔子和狼》这个游戏中,让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兔子,在蹦蹦跳跳的嬉戏中,反复感受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活泼、欢快和缓慢、低沉)。使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让幼儿玩中乐、玩中学。
活动目标:
1、感知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活泼、欢快和缓慢的、低沉、
2、能用动作表现兔和狼的音乐形象。
3、乐于参与音乐游戏,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4、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5、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准备:
1、背景:草、花、蘑菇等若干
2、大灰狼头饰三个、小兔头饰若干。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幼儿随《小鸟飞》音乐进人活动场地。
2、感知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活泼、欢快和缓慢、低沉。
(1)师:今天来了两位动物客人,它们是小兔子和大灰狼。就藏在这两段音乐里。让我们仔细地听一听。(放音乐a、b)
师:你觉得前面的音乐是快快的、跳跳的,还是低低的、慢慢的?那你觉得是那个小动物呢?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出示小兔)
(2)感受兔子的音乐:
师:小兔子一蹦一跳真可爱,让我们听着音乐,学小兔跳吧!
师:后面的音乐低低的、慢慢的你觉得是哪只小动物呢?(出示大灰狼)
(3)感受狼的音乐:
师:大灰狼是怎么样的啊?(凶狠、可怕…)(启发幼儿跟着音乐做出狼凶狠的样子)
活动反思:
本次的教研活动,我选择的是小班音乐游戏《狼和小兔》。在活动中,我通过小兔和狼的故事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欣赏音乐时,引导孩子们分辨小兔和狼的不同音乐形象,学习小兔跳及采蘑菇的动作,以及大灰狼凶狠的形象。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创设游戏场景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达到了活动目标。
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问题启发性不强,语言不够简炼,对孩子的回答和反应不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急于把答案告诉他们,没有给孩子思考的空间。
2、游戏要求不够清晰,每次游戏结束后应该小结,并对孩子提出下次游戏时更高的要求。
3、教师没有完全融入游戏的角色当中去,活动时的过渡环节缺少艺术性语言。
在活动后的研讨中,老师们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奇亿音乐教案篇3
教材分析:
?胆小鬼》这首歌曲活泼而富有童趣,曲风诙谐幽默。根据歌曲特点,首先激发兴趣,因为兴趣能推动幼儿探求知识的动力,进而产生学习需要这一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所以,把它改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与孩子的现实生活产生强烈共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中提炼歌词,进行演唱。才休止符的处理上让幼儿在空拍处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在演唱衬词时采取由老师手势提示幼儿准确地演唱衬词。最后点题,体会对胆小鬼的否定情感。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掌握歌曲中的休止符。
2、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在教师手势的提示下较准确的演唱衬词。
3、在演唱中感受歌曲的诙谐情趣,和“胆小鬼”的否定情感,培养幼儿勇敢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图谱八张。
2、有衣服架上挂衣服帽子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有一个叫冬冬的小朋友,他的胆子特别小。刮风打雷下雨,他都害怕。有一天晚上,他半夜里爬起来,遇到了一个妖怪。这个妖怪长着四个脑袋三条腿。冬冬连忙去找爷爷,爷爷听了哈哈笑,带他去抓鬼。他们碰到衣服架,帽子掉了一大堆,妖怪却不见了。妖怪哪去了?
(幼儿回答)
继续提问:冬冬半夜起来看见的真的是妖怪吗?
幼:不是,是衣服和帽子
师: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一起来讲一讲吧!
1)出示图片,根据图片讲故事(故事内容就是歌词)
2)小朋友讲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有节奏的读一读吧!(师幼一起有节奏的读故事)
师:真棒!我们请出小手来帮帮忙吧!
(师幼一起边拍手边有节奏的念)
师:小朋友的小手和小眼睛真能干,现在老师想请男小朋友和女小朋友来比一比,谁最棒?(先请女小朋友再请男小朋友)
师:我觉得男小朋友和女小朋友都很棒。
二、学唱歌曲,掌握休止符。
师:这个有趣的故事,老师帮它编成了一首歌,你们想学吗?(想)先听老师来唱一唱。
(师师范)
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老师在唱歌的时候加了点头的动作,用点头来表示空拍,空拍就是不要唱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幼一起加上点头的动作来唱)
师:那请小朋友们再想一想,空拍的地方还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来表示,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幼儿讨论)
师:讨论好了吗?请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还想到了什么方法?
幼1:还可以拍手。
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空拍的地方用拍手来表示。(幼儿练习)还有其他方法吗?
幼2:拍腿
师:拍腿也可以的,我们来学一学。
幼3:拍肩
师:准备,听好前奏。
幼4:跺脚
师:大家一起来。
三、学习简单的二声部 师:这首歌曲除了可以加上动作来唱,老师还有一个有趣的唱法呢,想不想听一听?
(师范唱,并加入衬词)
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个有趣的唱法和原来有什么不一样啊?
(幼儿回答)
师:老师在空拍的地方不再是用拍手、拍头来表示了,而是加上了衬词。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唱一唱有趣的衬词,老师来唱歌词。
师:老师觉得唱衬词很有趣也想来唱一唱,这样吧,我们交换一下,你们来唱歌词,我来唱衬词。
师指挥分组演唱:分成两组,一半幼儿起立。教师指挥一半幼儿唱歌词,一半幼儿唱衬词
四、取名字 师:我们学会了唱这么好听的歌曲,可是它还没名字呢!请小朋友来帮它取名字吧。
(幼儿自由回答)
五、谈话:不做胆小鬼,做个勇敢的好孩子。
六、律动:不怕不怕
师:今天学会了唱这么有趣的歌曲,开不开心?(开心) 那就请小朋友们跟着音乐动起来吧,随便你做什么动作。
奇亿音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听辨音的高低、强弱、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
2、根据音乐的情绪自编动作,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捣米棍一条(卡纸制作),老鼠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请四五个幼儿到圈中搭肩围成米桶。一幼儿拿着捣米棍蹲在米桶中做睡觉姿势,其余幼儿在米桶周围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扮成“小老鼠”。
听到乐曲一,老师带领“小老鼠”边轻声唱个边根据歌词自编动作,表现出偷偷摸摸的样子,唱到“吱吱吱吱钻出洞”的第二句时,跑近米桶,唱“偷呀偷粮食”时两手轮流作抓粮食状,唱“偷粮食”时一跳,两手搭在米桶上。
听到乐曲二,小老鼠马上跑回自己的“洞里”(座位前)蹲下,不能动,拿捣米棍的幼儿出来听着音乐按节拍一下一下往米桶里捣米,捣米桶的幼儿半蹲按音乐节拍跺脚,慢慢转圈,到9—14小节时捣米的幼儿四处巡视,抓身体动了的老鼠,被抓的老鼠站到一边,游戏结束。游戏可反复进行。
规则:
老鼠必须听到乐曲二后才能跑回洞里。
提示:
着重教幼儿感受音的高低、强弱,并用动作表达出来。
奇亿音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幼儿感受并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节拍,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2、通过玩音乐游戏,幼儿复习五线谱五线四间的位置。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1、“精灵王国的生日礼物”电子课件,包括故事和五线谱。
2、沙蛋若干。
活动过程:
导入:幼儿听音乐入场。
一、欣赏课件第一部分:故事:精灵王国的生日礼物(一)。
1、教师操作课件讲述故事。
2、猜猜小精灵说的是什么?——泡泡糖。
二、学习泡泡糖的动作,拍身体各部位。
三、听音乐学习律动。
1、听音乐徒手感知节拍。(重点启发幼儿能感知泡泡糖粘粘的特点,从而感知2/4拍的节奏特点。)活动重点是感知音乐节拍
2、引导幼儿尝试创编新的律动动作,感受2/4拍的节奏特点。
3、听音乐,手持沙蛋感知节拍。(层层深入,为解决下一环节的难点进行铺垫。)
4、两个小朋友配合做律动。(难点。指导幼儿在对方身体部位感知节拍。)
律动是层层深入的,有没有小朋友的创造?
反思:
这两次奥尔夫课程“泡泡糖”的活动, 我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下功夫。孩子们随着老师简练和游戏性的语言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在音乐意境中孩子们不仅感受了音乐,而且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老师的精心安排,使幼儿感到有趣味。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将“好奇”“形象”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我的教育方法力争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因此将音乐教育的重点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
那么,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呢?我认为关键是一个“爱”字,因为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和我接触过的人都说我非常爱笑,确实我是个很快乐的人,尤其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我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我在事业、孩子和生活中总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比如说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同时,我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在这一次奥尔夫音乐活动前,我对教材都要做详尽的研究和分析,领会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如:在《泡泡糖》这首音乐,我就根据歌词内容分析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欢快、趣味、自信等几种感情。由于我对教材的感情做了详尽的分析,并将这些感情充分表现在其中,所以使一首简单的音乐有了丰富的情感体现,使一首较为平淡的歌曲显得耐人寻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