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教学工作开始前,相信大家一定都事先准备好教案了,制定教案是一件比较考验我们逻辑思维能力的事情,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有趣的沉与浮中班科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有趣的沉与浮中班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松紧带和麻绳,初步感知物体的弹性,并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尝试利用铅笔制作简易弹簧。
3、对弹性感兴趣,体验科学探索和制作弹簧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搜集若干有弹性的物体,如弹簧及带弹簧的物品(弹簧秤、拉力器等)、松紧带、橡皮球、海绵等,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自由活动时操作。
2、长度相同的松紧带一根和麻绳一条,弹簧一根;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松紧带、麻绳、弹簧、扭扭棒、铅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松紧带和麻绳,引入主题。
1、老师:你们看,这两条东西是什么呀?它们一样长吗?
教师手拉长松紧带,提问:它们现在还一样长吗?
2、老师:现在每个小朋友桌子上都有一根松紧带和一条麻绳,请你们现在玩一玩。
二、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物体弹性。
1、幼儿动手操作实验材料,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多种玩法。
2、提问: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
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3、老师:松紧带一拉就会变得比原来长,手一松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三、扩展幼儿生活经验,了解弹性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1、提问: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呢?
2、引导幼儿联系实际,讲述弹性的作用,以及它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提问:“我们说了那么多有弹性的东西,那这些有弹性的东西在生活中,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四、用扭扭棒制作简易弹簧。
1、玩弹簧。
老师:现在你们每人有一根弹簧,你们玩一玩这根弹簧,感受一下它的弹性。
2、提问:弹簧是用什么做的呀?铁丝是怎么做成弹簧的呢?
老师:弹簧是用铁丝做的,一圈圈的,弹簧的用处可大了,做成沙发,坐在上面可舒服了,做成床,躺着睡觉很舒服,还可以装在圆珠笔里(出示圆珠笔)使用起来也很方便。那今天我们自己来做一做弹簧,好不好?
3、制作弹簧。
老师:(出示扭扭棒)桌子上现在有很多直的扭扭棒,还有一根铅笔,你们觉得怎么用直的扭扭棒和铅笔一起做成弹簧呢?(用扭扭棒绕着这根铅笔一圈一圈的)这个方法可行吗?请你们自己试一试。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4、老师:都做好了吗?你们的弹簧有弹性吗?你们压一压试试。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做的弹簧没有弹性。因为一圈一圈做得太密了,我们把它拉一拉,瞧,这样就有弹性了。你们做的弹簧可真棒!
活动延伸:
将扭扭棒投入科学区,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继续制作简易弹簧。
有趣的沉与浮中班科学教案篇2
活动准备
1、在操作尝试中,了解水的特性。
2、能仔细观察,乐于尝试,在操作过程中了解水的变化(水的三个形态)。
3、引起阅读绘本《水会变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流水声》。
2、两个金鱼缸(或透明的玻璃缸),一个装有一缸水,水里放条鱼,一个装有一缸米,里面有个红色小积木。
3、每组一杯干净的水和一小杯醋。每组一桶水,有洞的纸杯、塑料袋、洗菜的筛子。
4、一个平底锅,一个碟子,一杯水,事先准备好的冰。大书封面。
活动过程
我把本次活动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
一、引出课题
二、从三个方面发现水的秘密
三、水的变化 四、引出绘本
第一环节,播放课件《流水声》引出课题。
第二环节,从三个方面发现水的秘密
1、猜一猜,同时出示两个鱼缸,对比观察,引起探索欲望。
小朋友们,看老师带来了两个鱼缸,这两个鱼缸里有什么呢?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后说出一个鱼缸里有水,水里有鱼;另一个鱼缸里有米。老师提问:米里会有什么呢?请一名幼儿到米里找一找,找出一个塑料球来。老师继续提问:为什么你能看到鱼在水里游,却看不到米里面有塑料球呢?通过两个物体鲜明的对比,让幼儿直观的感知到水是透明的,打破了以往教师给幼儿灌输知识的原则,而是幼儿自主观察探究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则是作为一名引导者。
2、试一试,幼儿观察操作,了解水无色无味的特点。
刚才我们发现了水是透明的,现在老师这里有两杯都是透明的东西,我想请小朋友帮帮我,用你们的小鼻子小眼睛小嘴巴帮我找出哪杯是水,另一杯是什么?
3流动性实验,幼儿人手一个塑料篮子、有洞的塑料袋、有洞的小容器、半桶清水,教师通过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用来盛水,让幼儿操作,并说说看:刚才的小实验你成功了吗?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最后,老师加以小结:我们通过实验发现,水是会流动的。
第四环节,最后教师给幼儿留下悬念,原来水还有更多好玩而且大家不知道的秘密呢!勾起了幼儿迫不急待想要阅读这本书的欲望。
教学反思:
我觉得本活动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参与性比较积极。在活动中幼儿能大胆的自主动手操作,从中体会溶解的现象。不足之处是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回答问题不够主动,使能力弱的幼儿得不到发展。在今后我们应该让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信心。相信在这样的引导和鼓励下,幼儿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有趣的沉与浮中班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做小实验,初步体验量的守恒。
2、懂得做实验后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的结果。
3、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地进行实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从杯中倒水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具:一粗一细两个杯子,里面分别装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学具:粗细不同的杯子若干(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其中粗杯子里盛有兰色的水,细杯子里盛有红色的水),粗细不同空杯子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一、哪个多哪个少?
——教师(出示粗细不同的杯子):这两个杯子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杯子有粗有细。
——教师:杯子里面有什么?你觉得杯子里的水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呢?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实验方法
——教师: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猜得对不对呢?
——鼓励幼儿思考,并提出建议。师幼归纳多种方法,并引导幼儿分析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难度,现在没办法做。鼓励幼儿发现借助空的第三只杯子可以了解两杯水是否一样多。
三、幼儿操作活动
——两位幼儿共同做实验,一人拿一杯水,然后再取一个空杯子。先猜猜两杯水是否一样多,谁多谁少,然后再实验。
——教师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的实验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儿先将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个标记后把水倒回去。另一个幼儿幼儿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儿在自己杯子的水位处作标记,然后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个幼儿将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标记的杯子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儿取的空杯与其中某幼儿的一个杯子一样大小,则可以让另一幼儿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两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儿实验时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将水泼出来。同时要将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们的实验结果。
请幼儿介绍实验的结果,引导幼儿发现,光用眼睛看,结果不一定正确,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正确的结果。
有趣的沉与浮中班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了解磁铁的特征,明白物体的沉浮。
2、帮助孩子积累生活的经验,巧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磁铁、磁性教具、水壶、玻璃球、乒乓球、线、筷子、塑料玩具;铁制物品如:铁钉、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音乐,教师领幼儿做蝴蝶飞进入活动室。
与幼儿交谈,引出磁铁,引导幼儿观察。
师:嘘!你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礼物?(出示磁性教具花),这花美丽吗?(美丽)多美的花啊,看!把蝴蝶都引来了(出示教具)。咦!怎么这只蝴蝶落不到花上呢?引导幼儿观察,看有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这只蝴蝶教具,发现问题。)
师:对了,这只蝴蝶的背后少了一只黑色的圆圈,大家知道它的名字吗?对,磁铁,大家真聪明。
二、基本部分。
1、组织幼儿坐好,每人从桌子上拿一块磁铁,了解磁铁的特征。
2、师:小朋友们为了更好的了解磁铁的特征,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万宝盒”,大家把桌子上的“万宝盒”打开。用手中的磁铁吸一吸,看能够吸起什么东西,然后让个别幼儿说一说吸起了什么?这件东西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总结出:磁铁能吸铁制品。
3、了解物体的沉浮:
小朋友,现在我们把磁铁吸住的物体,放到水盆里看有什么变化?(被磁铁吸起的物体都沉在水底)那把桌面上的东西都放到水盆里有什么变化呢?引导幼儿回答。(塑料制品的物体浮在水面),小朋友们真聪明,来一齐鼓励一下自己。(嗨!嗨!嗨!我们都是聪明娃!)
4、出难题,引导幼儿巧用学习的知识来解决。
小朋友这么聪明,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老师解决吗?(引起好奇)老师出示:玻璃瓶中有一个铁钉和一个乒乓球。有的幼儿回答,倒过来或把手伸进去,或用筷子夹出来。老师说出要求:可是在取瓶中的物体时,不能把瓶倒过来,也不能把手伸进去,只是准备了线、磁铁、筷子、水,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看哪组取得快。
5、让个别幼儿分组讲解一下取物的过程。(老师及时鼓励孩子。)
6、师:小朋友们这么聪明,老师奖励你们一下,玩一玩乒乓球。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只要我们肯动脑筋,想办法,巧用我们学习的知识就一定能解决。
有趣的沉与浮中班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巩固对红、黄、蓝等颜色的认识。
2、通过变魔术游戏活动,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颜色变化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矿泉水瓶、瓶盖、颜料。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我们数一、二、三,把它请出来!
师:瓶子里有什么?这个水有没有颜色?
小结:水是没有颜色的,是透明的,而不是白色的。
师:水宝宝是透明的。现在,要把瓶子里的水变漂亮,我们一起念"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教师摇动瓶身,让水接触瓶盖里的颜料)师:水宝宝变色了,现在请小朋友来当一回小魔术师。
二、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水宝宝变色的秘密。
1.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师:老师准备了好多瓶子,听好,每个宝宝从桌子上拿一个瓶子,(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我们一起学老师摇瓶子,要说:"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
师:请幼儿从桌子上取一个瓶子,用力摇,使其变色。
(老师鼓励孩子用力摇一摇)师:"你们变出来了吗?变出什么颜色了?"
2.巩固对红黄蓝等颜色的认识。
3.集中讨论,探索水宝宝变色的秘密。
师:我们的瓶子怎么能变颜色呢?
请哪个幼儿上来尝试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再换上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
师:这个怎么都变不出来,那个却变得出?好奇怪哦!
小结:其实老师把一个秘密放在了瓶盖里。这个盖子里有什么?盖子里有颜料,水宝宝就可以变出颜色了。
三、第二次探索,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1.教师出示瓶子,并进行示范讲解。
老师手里有一瓶红颜色的水,现在我要请另一个颜色和它做好朋友,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师:"在请幼儿进行操作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首先去跟其他颜色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轻轻地,不然其他颜色就不跟你当朋友呢。换好瓶盖宝宝后一定要用力把它拧紧,不然当你在变魔术的时候水就会都倒出来了。
3.幼儿交换瓶盖,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色彩的变化。
(1)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颜色,再取不同颜色的盖子,换上。
(2)幼儿换好瓶盖后,摇晃瓶子。
(3)师: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哇,颜色可真有趣,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
4.小结(1)个别幼儿进行交流讨论。
(2)对"魔术"进行验证。
四、延伸活动:《找颜色》
师:今天我们小熊班的小朋友都很能干,变出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其它的颜色。
让我们去教室外面找一找其他漂亮的颜色吧。
有趣的沉与浮中班科学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眼、耳、口、鼻等器官,并能说出其名称。
2、通过听听讲讲、敲敲打打、看看玩玩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探索各种感官的作用。
3、通过感知活动,发展幼儿感觉器官的功能,同时教育幼儿保护自己的感觉器官。
二、材料及环境创设
1、设五张桌子,分别放有:图书、卡片;酸、甜、苦、辣的食物;香水、醋、酒、饮料等;录有各种声音的磁带和录音机、耳机、各类乐器;口、眼、鼻、耳等感觉器官的指偶。
2、 让幼儿从家里带一面小镜子,教师也准备一些镜子,供忘记带镜子的小朋友使用。
三、活动过程
1、感知操作
(1)幼儿照镜子,说出脸上的五官名称:“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了一样有趣的东西,它是什么呀?”(镜子)请小朋友拿镜子照照我们的小脸,看看自己的脸上都有些什么?启发幼儿用镜子照照自己的五官,说出它们的名称,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便引导幼儿看看、摸摸或动动。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并说出脸上的五官名称。(用镜子看有什么时,应让幼儿照照说说,说说照照。幼儿如认识到五官以外的部位,如眉毛、脑门、鼻毛等应给予肯定,幼儿感知得越仔细,便会对认识自己越感兴趣。)
(2)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教师:“眼睛、嘴巴、鼻子、耳朵的本领可大啦!老师先不
告诉你们,让小朋友自己去找,我在桌上放了许多好玩的东西,每一组都是不一样的,你们到每组去玩一玩、找一找。等会儿说给大家听,看谁能把它们的本领给找出来。”
(3)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看、尝、敲、听、 闻,问幼儿:“你在干什么?”(看书)“你用什么看书?” (眼睛)“你在干什么?”(吃苹果)“你用什么吃苹果?”(嘴巴)
(4)听到铃声围坐在老师身边
2、理解讲述
(1)提问:“刚才,你玩了些什么?你最喜欢在哪里玩,为什么呢?”
(2)教师:“我们小朋友刚才玩了许多东西,有的说最喜欢看书,因为书很好看,上面还有许多知识;有的最喜欢敲打乐器,因为它的声音很好听;有的喜欢吃糖果、桔子、饼干,因为这些食物很好吃,营养也很丰富;有的喜欢闻香味,因为香味很好闻。”
3、内化迁移
(1)教师:“今天,老师请来几位小客人,你们猜猜它们是谁?”
(2)出示纸偶:眼睛、嘴、鼻子、耳朵,“嘿!你们好!认识我们吗?(……)对了,我们是你们的好朋友眼睛、嘴巴、鼻子、耳朵。我们的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我们会干什么吗?”
(3)幼儿讲述
(4)小结:“你们说得真好,我‘眼睛’除了会看书,看电视,看风景以外,还能看许许多多东西,没有了我‘眼睛’什么东西也看不了,你们可要好好保护我呦!不要用脏手揉眼睛,看电视的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患近视眼的。” “我‘嘴巴’的本领也不小啊!除了能吃东西,还会唱歌、讲话,还会呼吸呢!你们也要好好保护我,不要让我吃不干净的东西,也不要一天到晚大声讲话否则我的嗓子会疼的。” “我是你们的好朋友‘鼻子’,我除了能闻到各种气味,还会呼吸,我可是很重要的。你们也要好好保护我呦!记住,千万不要把东西往鼻子里塞,否则我就不能呼吸了。” “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耳朵’,我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你们要好好爱护我,不要把东西塞进耳朵里,也不要乱挖,否则我的耳朵会聋掉,就再也听不到声音了。”
(5)结束:音乐游戏“小手爬”。
有趣的沉与浮中班科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获得物体转动的经验。
2、指导幼儿尝试观察记录的方法,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3、培养幼儿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塑料小陀螺、纸花片、长方形小积木、风车、球形插塑每组一份、记录表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这儿有五种不同的物体,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这小陀螺会怎样?
这几种物体都会转动吗?
二、幼儿预测结果
请幼儿把你自己认为转或不转的想法记录在表的第一行格子里。
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怎样记录的?
三、幼儿操作,验证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并及时进行记录。
要求幼儿动脑筋仔细观察它们是怎样转动的?
四、讨论记录结果
请幼儿告诉大家玩的结果与开始认为的一样吗?你又是如何记录的?
五、找一找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物体。
六、再次探索物体转动的现象。
请幼儿再玩一次,仔细观察它们转动时有什么不同?
活动延伸:
制作风车,玩风车。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的知识经验。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幼儿去探索发现。但在交流时,我对幼儿的问题太单一,只是问问孩子是怎么把物体转起来的,忽视了物体转动时的有趣现象,没有作很仔细的观察。
有趣的沉与浮中班科学教案篇8
活动名称
玩水
活动目标
1、感受水的流动及物品在水中的沉浮,知道水是透明无味的,体验玩水的乐趣。
2、了解水的作用,知道人离不开水,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初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过程记录
一、教师边玩水边提问
1、教师将玩具、容器等倒入装满水的盆中,边玩边自语:“怎么玩具倒入水中后有的沉下去,有的浮在水面上?-------”
2、教师用两个容器相互生水并倾倒,让幼儿看水从容器里流到盆里。
二、小朋友分散玩水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容器、玩具,随意玩水。
2、师:请大家试一试,哪些玩具会浮在水面上,哪些玩具会沉下去?
3、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玩水,并对幼儿在玩水中的尝试精神和得出的尝试结论作评价。
三、小朋友感受水的流动
1、教师请小朋友把盆里的玩具试着拿出来。
2、给幼儿有漏洞的容器,让幼儿进一步取水。总结:水会流动。
3、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让水流动?水流动时会发出什么声音?
四、教师用透明塑料袋盛白开水,请幼儿观察
1、听听水流进塑料袋的声音。
2、看看水是什么颜色。
3、在塑料袋上戳个洞,请幼儿用饮用水的杯子接水,听听水流进杯子的声音,闻闻、尝尝水的味道。
总结:水无色无味,流动时会根据水流的急、缓与流入不同的容器,发出不同的声响。
五、鼓励幼儿用滴管、水枪、针筒、塑料袋、颜料等尝试各种玩水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问:哪些地方可以玩水?水有什么用途?
六、总结水的用处,揭示人和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评课记课
“玩水”活动是一项受小朋友喜欢的常识活动,教师通过示范活动,启发幼儿对玩具的沉浮、水的流动的原因进行思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引发了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幼儿主动活动意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让幼儿明白要有目的地玩水。
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了,真正成为常识活动的主人。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培养,同时在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幼儿专注投入,这是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良好基础,又由于教师对每个幼儿的玩水活动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得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幼儿的想象、探索、创造各有不同,但都是自发的,而且结论深浅不一,这就是幼儿尝试精神的充分体现。
由此看出,玩水活动的设计符合《规程》中的教育原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幼儿的尝试精神的潜能是存在的,如何设计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也许是当前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值得探讨的内容。无论是玩水活动还是其他活动,教师都应考虑到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我们的孩子的尝试精神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扬,变得越来越聪明,到了21世纪,他们就会为祖国敢于拼搏、敢于竞争,从而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