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写好教案是最关键的步骤,凭借计划好教案,可以更好地根据实际状态对教学进程有合理分析,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名师语文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名师语文教案篇1
?牧场之国》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照抄下来。
二:导题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和资料)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三:读文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映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映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同时划出你不理解的部分。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五: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六: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七:小结。
名师语文教案篇2
?四个太阳》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最喜欢猜谜语,下面老师出一个让你们猜,好吗?谜面:“一位老公公,面孔红通通,晴天早早起,按时来做工”。(学生回答)(板书“太阳”)(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猜谜游戏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1)谁来读读这个词?
师:读的真好听,还有谁愿意试试?
( 2 )太阳的“阳”读作二声,还能组什么词?
(3)太阳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知道多少关于太阳的知识?引导交流
(4)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知识,听老师读一读看你能知道什么?
2、(教师板书“四个”)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 四个太阳
质疑,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这篇课文好吗?(提出自读要求)
(1)谁来告诉老师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汇报交流:小画家画了四个太阳,分别送给四个季节。春天的太阳是彩色的,夏天的太阳是绿色的,秋天的太阳是金黄色的,冬天的太阳的红色的。)
(2)随机板书: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并贴出对应的四个太阳。
2、要想把课文读得流利,我们一定要认识课文中的这些字词。
(1)借助拼音,自由读生词。
(出示带拼音的生词)你们想和这些词语宝宝交朋友吗?快快与它们打个招呼吧!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读词语。(学生自己读)
(2)指名读(2—3个同学)
(3)同桌互读词语
你的同桌读得好请你翘起大拇指,读错了请你教教他。
(4)去掉音节再读,还能读正确吗?(小老师教读,2—3名同学)
(5)去掉词语只读生字,看看谁的反应快,我们一起比赛读。
(6)自主识字,渗透识字方法。
你能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指名回答)
(7)你能给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字组词吗?你能用你组的词说一句话吗?(3—4名同学)
3.过渡:这些字放在课文中,同学们读得怎么样?我想检查一下,用你们的手势告诉老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那我想请4个同学来读一读(评价随机)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读文情况,字音的准确度,同学们边看边认真听,共同正音。指出优点与不足,教师适时引导。)
三、课中操《种太阳》
四、研读课文。
1、喜欢哪个太阳就读一读哪个自然段(指名回答,当学生说到春天的时候教师引读)
2、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图片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季节?(春天)
是呀,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说到春天您能想到那些词语?(预设: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鸟语花香,百花争艳,百鸟争鸣)
4、引读: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学生接读)
5、因为……学生接读
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所以春天的太阳画成彩色的(指板书),谁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春天的太阳为什么画成彩色的?(指名回答2—3人)
6、同桌合作读 (指名汇报2—3人)
7、好多同学已经记住了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谁能尝试着背诵这一段呢?会背的孩子站起来背一背。
五、学写“阳”
(1)“阳”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复习双耳旁的写法,学生书空
(2)谁能提醒提醒老师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观察、自由交流
(3)范写“阳”字
(横撇弯钩,竖,竖,横折,横,横。有6笔。)(“阳”字型左窄右宽,参照“队”写双耳旁,横撇弯钩在横中线上部,竖要拖长。“日”竖在竖中线上运笔,里面的横在横中线上。双耳旁比日长,日比双耳旁宽。)
(4)学生描红书写(教师巡回辅导,提示坐姿)。
(7)同桌评一评写的字。
(8)拓展学习“秋”字。
六、总结:
其它季节的太阳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名师语文教案篇3
?金色的蒲公英》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角”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介绍了自己一次怎样的经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部分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思考并理解妈妈告诉孩子的道理,体会母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循循善诱的亲情。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认读生字词,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刚刚看到《金色的蒲公英》这个题目时,你想到了什么?
那么这篇课文,到底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
1、认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障碍。
2、利用生字卡片,了解学生认字情况。
3、读完课后和你刚看到题目的想法一致吗?说说你的想法。
4、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惟一、滚瓜烂熟、委婉、振作、会心等词师生共同解决。漫不经心、意味深长、可放在分析课文中去理解。
5、指名读课文。
三、深入读文。
1、默默地品读课文,看看从读文中,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出。
①从开头和结尾两部分,能够读出来,这篇课文是对过去的事情的回忆。
②学生能清楚地描述出事情的经过:“我”开始是演公主的,可一上台就忘词,后来老师安排“我”演叙述者;我很伤心,妈妈借蒲公英给我讲道理,并鼓励“我”,“我”终于成功了。
③妈妈是如何帮助我的:假装要拔掉蒲公英,从而开导我:每种花都以自己的美丽带给我们快乐,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公主,不再演公主也不是丢脸的事。
2、文中哪些词语或语句能让你体会到浓浓的爱意。
①在“微笑、、慈爱、意味深长、不厌其烦”等词语中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爱,朗诵相应的语句。
②妈妈漫不经心地弯下腰,要拔掉蒲公英,其实是别有用心。(理解词语漫不经心)
③妈妈不是直接给“我”讲道理,而是通过养花的事来教育“我”,体会妈妈对孩子的良苦用心。
3、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拓展延伸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长听。
五、指导书写
1、“励”可以跟“厉、历”对比学习。
2、“练”注意右半部分不要写成东。
名师语文教案篇4
?山里的孩子》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2、3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山里孩子的特点写具体的。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3、复习巩固字词,理解“向导”、“热情好客”、“充满”等词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用总分方法写的一段话。
难点:读懂2、3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山里孩子的特点写具体的
(三)课前准备:录象、录音
(四)教学过程
1、读读第1段,说说学习这一段的方法。
2、学习第2段。
(1)初读感知,这段话用什么方法写?
课文第2段是用( )方法写的。总起句是( ),中心词是( ),分述部分是第( )句,从( )、( )、( )三方面写具体。
(2)自学这一段,完成填空题。
(3)反馈、校对。
(4)比较句子,进一步体会山里孩子的热情。
① 他们迎接进山的客人。
他们笑眯眯地欢迎每一位客人,为客人当向导。
② 渴了,他们递上一碗茶。
渴了,他们递上一碗清凉的茶,像清泉。像露水,一直甜到心窝里。
比一比,说一说哪一句更能看出山里孩子的热情好客;抓住带点词体会。然后指导读好这句话。
(5)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说说这段写什么。
3、学习第3段。
(1)按第2段的填空题,自学这一段。
(2)校对答案,辅导难点。
估计学生对这一段的第2句话的意思难以概括,可引导学生读句子思考:“果树结果、鲜花开放、小草翠绿、小溪欢跳”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概括。(舒适)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他们想为家乡人们创造一个永远舒适、美好的环境,用满怀激情的语调读出山里孩子满怀希望、蛮有信心的样子来。
(3)有感情地朗读分述部分。
(4)山里的孩子幻想真多啊!文中哪个词说明了这一点?(充满)想想,他们还会幻想什么?
(5)小结:要是山里孩子的这些幻想都实现的话,山村将变得更加美好。他们是多少热爱自己的家乡,多么有理想啊!
(6)齐读。说说这一段写什么。
4、学习第4段。
(1)结合板书,复述前三段内容。
(2)山里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呢?读第4段,这句话把大山比作什么?从哪儿看出?
(3)小结:是大山养育了他们,他们呼吸大山里的新鲜的空气,喝大山里的水长大,是大山培养了他们那样的胸杯,那样的气魄。
(4)带着山里的孩子对大山的热爱之情读这句话。
(5)以“山里的孩子在大山的怀抱里成长”为总起句看板书复述全文。
5、学生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名师语文教案篇5
?理想的风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
4、学习作者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生字词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弄清文章举了哪几个事例描写刘老师的形象;初步感受刘老师的良好品质及他对工作、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2、学习描写春天的句子,并进行积累;学习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明白刘老师是个慈祥、忠厚的残疾人。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激发阅读期待
1、又是一年春来到,春风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枝。想乘着这股春风出去放风筝吗?在放风筝时的心理感受。
2、质疑: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板书:理想的风筝)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请学生带着疑问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
课文主要写“我”回忆李老师心酸执教,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
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每逢春天到来,“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
第二部分:(4——9)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和他放风筝的情景。
第三部分:(10——11)写“我”对分别近30年的刘老师的怀念之情。
3、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和文章脉络。看第二部分中,回忆了对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概括出三件事:笑谈腿疾、上课板书、喜放风筝
三、走进文本,享受春景
1、课文主要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及他放风筝的情景,可开头却描写了什么?(春景)
作者为什么要写春景呢?
指名读第2自然段
2、看到这么美的春天,你会感受怎么样?(舒服、舒畅、心境愉快)
3、课文哪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话是描写春天时人们的心情很舒畅的?(第7自然段第二句)
出示:“当春天吹绿了……浮上心头。”特别是哪个词语更表现出了人们的心情很愉快?(浮)
4、原来,春天的美不只是在于花草树木,还在于蓝天上的一只只美丽的风筝,还在于人们的舒畅心情。作者看到风筝,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5、再次读春景部分,思考:作者只是因为喜欢春景才写这些春景的吗?
小结:作者从景写到风筝,写到想起刘老师,过渡得很自然。
四、由景及人,认识主角
1、从景到人,从看到的景象联想到并开始回忆自己喜欢的人物,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以后同学们写作时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
2、写人物时,一般喜欢先描写人物的什么?(外貌)
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刘老师的外貌吧。
4、课文中又是如何描写他的呢?
5、从这几句话中,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2、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组
2、指名读读这些词语,看看这些词语中哪一组会让你想到刘老师的那一件事。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9自然段,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讲它们画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从中读出一位怎样的老师?
(一)笑谈腿疾
(二)旋转板书
(三)喜放风筝
三、品味心声,深化情感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2、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中你们听出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哪些情感?(板书 思念)
3、一只只自翱翔的风筝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风景……、
四、提升感悟,放飞情感
1、漫长的30年,刘老师又在哪里呢?
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2、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啊!
3、续写
五、总结延伸,拓展积累
1、交流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
2、从刘老师等强者身上感悟到什么?
3、读名??
4、总结
生活中虽然有太多意料不到的磨难、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永远爱生活的年轻的心,只要我们顽强地面对生活,微笑着不断追求,蓝蓝的天空一样属于你,灿烂的明天一定属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