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听课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03-31 作者:loser

心得体会是指把学习或者生活中的想法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表达,优秀的心得体会不但是会让自己的思想得到提升,而且也会给读者带去正能量,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公听课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公听课心得体会6篇

公听课心得体会篇1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准确把握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具体表现在:

一、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

仝老师在教学中,从一个判断入手“把一张纸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张纸的一半”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再从中引出分数的概念。显然她是经过多番思考的。每个学生学习数的基础不同,对分数的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通过判断,指导书写,指导认读,完善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经过这样一番系统的整理,让学生充分感悟分数的含义,认识、理解分数。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仝老师这节课目标定位准确,紧紧地抓住目标,层层落实。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了几分之一的分数,但是学生在比较学生大小时,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教师通过举牌游戏,利用学具袋中大小相同的塑料圆片来感知分的分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三、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仝老师摒弃了“师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在说一说中强调平均分,进一步体会分数的意义,给学生一个充分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四、与生活紧密联系

从喝水问题到在法国国旗,巧克力,五角星中找一找分数,都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在课的结尾之时又展现亮点。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仝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

本节课从判断——指导读法写法——认识意义——折一折,涂一涂——举牌游戏——生活举例——到说说收获结束,在轻松、和谐、平等的环境中,动态生成。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给学生一个展示的空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公听课心得体会篇2

为期四天的郑州之行已经结束,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来自全国上下、大江南北的十二位优秀教师和三位专家为我们带来了十五节精彩纷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通过这次的观摩学习,我收获颇多。聆听了这些优秀老师们生动活泼的语文课,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次提高,也是促进。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听了六位优秀教师的语文课,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自己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欢的声音。

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一小学孙楠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水乡歌》和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岳怡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都让我感受到了语文的“美”。《水乡歌》是一首儿童诗歌,孙楠老师用她那宛若江南女子般清丽婉约的声线,时而呢喃轻语,时而宛转悠扬,像春天里的清风徐徐,又像夏日里的一杯甘冽,让孩子们在在其曼妙声音的引领下通过一幅幅江南水乡画去了解江南的美,真的是既入情又入意。小学低年级以学习生字词为主,孙楠老师在教学生字时并没有把生字单列出来刻意去讲,而是穿插在了诗句品读中,这样结合着生字的意象再去记生字就容易的多了。

听浙江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教科研中心胡海峰老师执教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和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祝禧执教的《记承天寺夜游》,让我感受到语文的“文化”魅力。

祝禧老师执教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是苏轼写的一篇散文,她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把这篇文章分别按照“原文(从左到右的现代文体书写方式)、古文(从上到下的古文体书写方式)、古文体繁体字、狂草书法字体、碑文”等几种不同的展示方式让学生朗读,在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同时,更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贾志敏老师执教的《推敲》一课,最后出示了这样几句话让学生训练:“我最喜欢的老鸭汤搬上来了,妈妈扯下两条腿,一条放在我的碗里,一条放在奶奶的碗里。”贾老师出示这样一段含有六处错误的句子让学生修改,目的是为了提醒学生在遣词造句时要重视推敲语言,同时也揭示了课题。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的原则,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之长,积淀教学素养。

公听课心得体会篇3

这次参加校级教研活动,听了三位数学教师的公开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三节课,我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

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而是激发和唤醒,所以老师要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材料,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如在《什么事周长》一课中,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赛跑比赛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数学问题处处存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进行了情感铺垫。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变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只作恰如其分的点拨,不能一问一答的大包大揽。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在《什么是周长》这节课中,教学方法多样,教师引导到位,用“摸一摸”“描一描”“议一议”“找一找”等教学方法什么是周长,加深了对周长概念的理解,突破了教学重点。

三、教师的激励到位几位老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说的真好”“你真棒”贴小红花或拍手鼓掌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四、体现教学资源优势,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听过的这些课中,每位教师都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练习设计有层次性

练习设计重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如《去图书馆》一课的寻宝游戏中,教师让学生实地表演,找出宝贝,并让学生说出寻宝去的方向和回来的路线。不但让学生掌握了本课的重点,还让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方向和书面方向的区别,也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数学问题处处存在。

总之,在本次教研活动,让我收获很多,感触很深,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加强学习,在实践中加强探索总结,争取进步。

公听课心得体会篇4

本学期参加了学校的听课活动,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现在联系我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一, 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听课中时常看到老师们独特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制作让我心动!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语文的教学。

第二,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让学生自由畅谈, 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欢的声音。学生各抒己见, 积极性很高!

第三, 注重反复朗读。好文章是用来读的, 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 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 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学生从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第四,就是老师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说教师的语言。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教师语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苦于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总之,本学期的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公听课心得体会篇5

?放飞蜻蜓》评课5月13日,听了沈玉芬老师的《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这一课叙述了陶行知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的一个小故事。

在课上,沈老师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沈老师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沈老师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抚摸”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讨论。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因此学生能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沈老师出示了图片,让大家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并让他们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临下课时,沈老师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陶行知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公听课心得体会篇6

前几天有幸参加了苏州吴江市震泽中学的听课学习活动。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我感触很深,瘦弱颇多。

用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能概括我的体会,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方法比知识更加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当抓住机会,明白学生学习,将“渔”的潜力教给学生,使学生不但能够学会,而且能使学生“会学”,让学生了解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发展思维,构成潜力,能独立解决问题。这种“渔”的方法我觉得也适用于其他学科。

在刘朱刚上的诗歌鉴赏这以复习鉴赏课中,方法的教授体现得尤为突出。刘朱刚老师在上课的开始用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的知识,这样就到达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当学生应对学案中提出的问题时,刘朱刚老师又渗透着诗歌鉴赏的方法性,渗透着方法性教学。

第二位老师是顾老师的课,她的课思路很清晰,环节流畅,她讲的是《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二课时。刘老师抓住重点“始得”并贯穿全文,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可见刘老师的课扎实有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她上课也比较自然、流畅,富有感染力,值得我去学习!

这两位老师的课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十分突出,自我扮演着主导主角,她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学习,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潜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听了她们的课后,我深刻地反思自我的教学过程,感慨万千,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自我虽然也认真投入,但跟她们比,实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没有到达必须的高度,很多教学环节设置没有深度,在点拨功夫上还有所欠缺,尤其是课堂评价语言,我更是单调,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语文教学成绩没能到达预想的效果。听了她们的课,我学到了很多,今后自我必须将所学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自我的教学中去,尽快地提高自我的教学潜力,不辜负领导和学生的期望。